拍 Vlog 的人多了,但想靠它赚钱不容易
Vlog火了,当前拍Vlog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但是先要靠Vlog赚钱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打开一瓶可乐有两个视角,搭一趟公交车有三个画面,完成转场需要四段音乐,这是标准的 Vlog 拍摄模版。
不少人正拍摄 Vlog,部分观众正观看 Vlog,而更多的人并不了解 Vlog 到底是什么。我们选择与一些 Vlog 创作者及相关行业人士对话,设法理解 Vlog 这种陌生的视频形式,分析讨论 Vlog 的概念、内容创作及商业化进程。
本文是第二篇。第一篇《Vlog 火了,但 Vlog 到底是什么?》。
VUE 上周更新的 3.0 版本,正式将 Vlog 社区前置到主界面。这个屡获苹果官方推荐的视频剪辑软件,在经历社区化转型后,把 Vlog 这个标签紧紧地贴在 app 上。
Vlog 内容开始获得受众,视频剪辑工具纷纷转型为 Vlog 内容平台,但距离 Vlog 成为「内容消费」到底还有多远?
一、像网红一样,比网红更多
Vlogger 个人的商业化路线跟所有网红无异,发布内容获得一定粉丝积累以后,与品牌、厂商合作,植入商业内容,一般方式为产品露出或「爱用品」推荐。
冉发财(@冉发财)曾经拍摄上传过一些穿搭内容,就有一些配饰厂商找上门希望植入推广内容。作为曾经的 Vlog app 运营,冉发财观察到 Vlogger 接商业推广的门槛并不高。
这种商业植入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常见于美妆内容,粉丝数量是衡量内容博主商业价值的最重要标准,而博主制作的内容质量反而不是重点。这种商业模式下, Vlogger 要与所有的「流量博主」竞争,能凭借「Vlogger」这个身份获得足够收入的博主非常少。
▲ 井越做的「超硬」推广. 图片来自:@jyhachi
井越是国内少数几个全职 Vlogger 之一,目前他接的商业推广方式包括产品植入、品牌赞助视频以及出席、拍摄品牌活动。
虽然他有签约的经纪公司,但只负责与品牌对接「谈钱」,并不参与 Vlog 的制作。产品植入在视频中的表现形式,以及井越如何以喜剧形式「调侃」品牌方,全都由他一人把控。
我拍一个展览,跟别人拍出来肯定是不一样的。这需要不断地跟品牌沟通,除了我自己外,没有人能更改我的作品。
说服品牌接受自己的内容呈现方式和风格,是 Vlogger 接商业推广的「功课」之一。理想状态下,Vlogger 比其他领域的「网红」更多一些优势,其商业竞争力应该是自身的审美水准和 Vlog 制作能力。
以商业化最成功的 Vlogger Casey Neistat 为例,他为 Nike 手环拍摄了一条广告 片,但内容是他和朋友Max的环球旅行Vlog,他们把拍摄预算都花在环球旅行上,但制作出的视频却很好地诠释了 Nike 希望表达的「分秒必争」。
他为三星拍摄的一分钟广告片,甚至能够出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把 Vlog 制作得比一般广告片更有趣更好看,是品牌青睐 Casey 的原因。
一个人就是一个广告公司。
王晓光这样形容 Vlogger 拍摄商业推广片。Vlogger不光是做「流量生意」,还要能提供独特的、有创意的拍摄方案,商业与内容之间取得平衡,才能长久走下去。
与美妆、游戏领域相比,国内 Vlog 商业化仍未具规模。能制作高质量 Vlog 的博主较少,而且以个人生活记录为主的 Vlog,内容与 Vlogger 的个人属性绑定很强,粉丝看重内容品质,也看重 Vlogger 本身的态度。
大部分的博主不会为了小利而降低内容的质量,破坏自己辛苦经营个人形象和内容频道,因此 Vlogger 接商业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
▲超模、Vlogger Karlie Kloss 为三星做推广. 图片来自:VRScout
对于市场来说,越来越多 Vlogger 的出现,仅仅是为科技产品、拍摄器材等找到「野生代言人」。品牌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认识、接受继而发掘 Vlog 更广更深层次的商业价值。
也有不少短视频开始「蹭」Vlog 的热度,那些贴上网红、明星出品,但非个人创作剪辑「伪 Vlog」,也有可能占掉 Vlogger 的商业市场。
二、平台引导用户进行「内容消费」创作
几乎所有主打移动端短视频剪辑的工具,都希望降低视频拍摄、剪辑的门槛。
在业界认为短视频走到下半场,内容成为最主要竞争力的状况下,以记录个人生活为主,使用手机、卡片机等轻便器材拍摄的 Vlog 很容易引起开发者们的注意。
猫饼从 17 年 10 月开始向 Vlog 剪辑工具、Vlog 内容社区转型,同年 11 月底一闪发布 3.0 版本,添加了围绕 Vlog 的视频剪辑功能。而前期拍摄功能做得不错的 VUE,半年前开始转攻后期剪辑, 上周正式更新的 3.0 版本,将 Vlog 社区前置到主界面。
Vlog 工具、内容平台现阶段的思考是,如何吸引越来越多人拍 Vlog,以及如何让 Vlog 内容实现商业化。
拍摄 Vlog 的人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井越这样的全职Vlogger,但能制作出优秀内容且有分享意识的 Vlogger 仍是少数。
根据猫饼前产品经理 @纯银V 分享的经验,剪辑工具的用户较少考虑「内容消费」,因此制作出的视频尽管画面精美、情绪饱满,但节奏拖沓、缺乏看点。缺少「分享性」的内容很难获得受众,更别谈实现商业化,用户仍需要「引导」。
一闪同样做了很多事情去「规范」用户制作出的 Vlog,例如规定字幕摆放在固定位置,且只能使用白色,使用 app 内有版权的音乐等。这些「限制」的目的是为了让初成品效果更好,降低畏难心理,吸引更多人拍摄 Vlog。
冉发财认为 Vlog 作为一种内容形式,要在国内真正大火还需一段较长时间,而押宝 Vlog 的互联网产品,去「教育」用户的成本太高了。
18 年 8 月,@纯银V 个人微博承认腾讯收购猫饼,其创业团队转身投入到一罐 app 的开发。今年内,腾讯在短视频领域有诸多布局,Vlog 显然也是腾讯看中的一块内容市场。
目前,Vlog 商业化尝试较多的一闪 app 有滤镜、背景音乐内购,也与一些品牌合作。如,飞猪、井越、熊小默等进驻了一闪的 Vlogger ,为 OPPO 手机拍摄了广告片。几个 Vlogger 出镜,并分别使用 OPPO 手机拍摄了东京、纽约、香港的夜景。
虽然这条广告片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 Vlog ,但它尝试了 Vlog 内容平台实现商业化的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把进驻的 Vlogger 直接与品牌推广对接。但因为国内的大部分品牌还对 Vlog 概念认识模糊,这方面的合作推广还是比较少。
在 Vlog 市场中「稍稍来迟」的 VUE,也进驻了冬瓜孙东山(@冬瓜孙东山)、竹子(@你好竹子 V)等知名Vlogger,并上线了视频打赏功能,让入驻的 Vlogger 能通过内容获得收入。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要从工具转型成为一个垂直内容社区。
虽然这些垂直内容社区很努力,但显然都不够实力把 Vlog 打造成现象级的「订阅内容」。
Vlog 的策源地 Youtube,从 08 年 Vlog 出现至今,已经积累超过一亿条相关视频。最著名的 Vlogger Casey Neistat 拥有超过一千万订阅粉丝,他的 Vlog 观看量达到百万级别。即使不拍摄品牌广告片,通过 Youtube 的广告分成,他也能获得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 B 站 Vlog 挑战. 图片来自:bilibili
相比之下,国内最受 Vlogger 认可的社区 B 站,对 Vlog 的重视程度和产出量就远远不够了。Vlog 目前在 B 站仍没有专属分区,被归类在内容杂乱的生活「日常」区。
今年 9 月份,微博推出「Vlog 博主召集令」,邀请了很多明星拍摄上传 Vlog。B 站 12 月上线了「30 天 Vlog 挑战」,目的同样是为 Vlogger 进行粉丝引流,但相关的创作补贴并不多,基本忽略不计。
这两个综合性内容社区对于 Vlog 的扶持刚刚开始,Vlog 内容基本还是碎片化地散落在各个平台。要实现 Vlog 内容商业化,形成商业闭环,需要更强大的平台支持。
三、仍需要更多的欧阳娜娜
「Vlog」成为一个高频词汇,人们开始去了解、观看 Vlog,但 Vlog 在国内还没成为现象级的「订阅内容」,知名度超出 Vlog 原本小众圈的 Vlogger 也只有明星欧阳娜娜一个。
▲欧阳娜娜 Vlog. 图片来自:YouTube
探究 Vlog 尚未大火的原因,首先是硬件基础,其次是拍摄、制作视频的意识。
诞生了知名 Vlogger 的美国,在摄影器材和网络基础是先行者,具体表现为有拍摄「家庭录像带」的传统,网费较低、网速较快,移动设备看视频也很方便。而国内在胶卷摄影机、DV 年代并没有太多表现,互联网起步较晚。
如果在你的童年,爸爸妈妈就已经拿着摄像机拍家庭录像,你肯定不会对拍视频这件事陌生。Vlog 要大火,还需要更多的「欧阳娜娜」。
冉发财这样形容「跳过摄像机时代」对人们拍摄意识的影响。
▲ 家庭录影. 图片来自:Depositphotos
在社交网络、智能手机逐步发展以后,国内才慢慢出现了用视频记录的意识。国内互联网起步晚但发展较快,5G 马上要来了。15 秒的微信小视频,微博故事,到土味、三农视频,近一两年,短视频的火爆离不开移动端的发展,而对 Vlog 形式的认可则主要具体表现在年轻人身上。
VUE 在大学生中做了一个实习生招募的活动,要求报名者拍摄一个 Vlog 投稿,约有 1200 人报名,最终收到 800 多个投稿,这些投稿都准确拍出了标准的 Vlog 形式。
在上一个版本(半年前)中,我们担心「Vlog」这个词对用户造成疑惑。现在我们发现,很多用户开始拍摄 Vlog,把自己的视频命名为「Vlog」,「Vlog」这个词的接受度变得越来越高。
VUE 的创始人邝飞认为到明年的这个时候,Vlog 应该能达到大火的状态。
明年年底 Vlog 是否能到达大火,内容商业化是否能走到成熟阶段,尚不可知。可以肯定的是,Vlog 带来的新观念让更多人开始拍摄视频,他们最终不一定专注在 Vlog 形式,但拍摄视频必然成为人们记录、表达的主流方式。能够大众化的内容,必然能拥有市场。
作者:潘劲虹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4NAUP0Y_oW4oNqxxvUppFg
本文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爱范儿,作者@潘劲虹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骗我,你还是一直在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