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得到“上得到的一些启示

1 评论 1908 浏览 18 收藏 13 分钟

本文作者为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产品“得到”中获取的一些启示。

早上起来翻得到的时候,发现万维钢的《精英日课第三季》上线了,才想起来,看他的个专栏已经三季,用得到APP也用了两年,记得得到刚推出来的时候,李翔的专栏还需要付费,万维纲刚辞职开始他的科学写作旅程,和菜头在专栏里依然延续他在《槽边往事》的嬉笑怒骂。

期间还经历过另一个“罗胖”罗永浩在得到上了一个创业的专栏又下架,“比特币首富”李笑来写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成为最多人订阅的专栏(后来记录被薛兆丰打破了)的故事。

这两年里,得到和他上面的作者都发生了许多故事,同时得到也在不断优化和迭代自身产品细节,成为付费知识领域的领头羊。从产品的角度而言,我觉得得到还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优秀互联网产品。写一下我自己用于得到两年来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一、为什么说得到是一个好产品?

“好的商业模式顺应人性”,其实这个世界上从来就不缺乏好的生意模式,而好的生意模式里关于产品这个部分,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一款让人上瘾的产品,这也是每个商家梦寐以求的事情,外国有本叫《上瘾》的书,就是专门讲如何如何打造一款能够让人上瘾的产品。

这里引入一个问题:你可以猜一下生活中最能让我们”上瘾“的产品是什么?——烟酒、咖啡等的刺激性食品!

这些食品本身天然带有上瘾的成份,很难让人抗拒。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把一盒索然无味的鸡胸肉和糖分含量高的可口可乐摆在你面前立马做选择,你会选什么?

估计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可乐,一般人天生对糖类带来的喜悦感极度依赖,让我们顺应本能做出决定,只有下定决心要减肥的朋友,才会在减脂期间,毅然决然地用毅力选择远离可乐雪碧这种高糖的食品。

罗振宇的”得到“,为什么是一款优秀的互联网产品?

高糖饮料售卖是一门顺应人性的好生意

另一个例子就是健身房,开健身房这种就是一门对抗人性的生意。想想我们大部分人在健身完以后发的朋友圈,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励志和刻苦,很少会讲自己如何享受健身的过程。

为了能把健身房这门对抗人性的生意做好,商家们可以说花了不少心思,像年卡制度就是利用人性里面的”贪小便宜“还有”懒惰“的本性来开展,精明的消费者一算下来,开一张年卡花的钱可比周卡、月卡要划算。

不过他们忽略的一点是在这个计算里,他们把自己当成是理性的决策者,可以周而复始地去健身房健身,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自己的慵懒,往往热情一过,就不知道把卡放去哪里了。

同样的道理,得到这门做知识付费的生意,就需要消费者利用自己的意志力对抗自身的懒惰去学习知识,从本质来说也是一门对抗人性的生意。

但是得到完全跳出了各层面的桎梏,跳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把学习需求包装成一种人们的焦虑,仿佛拥有了知识就拥有了一切。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知识其实承担了太多的任务,每个人都渴望通过短时间快速的学习,能够提升自己,从而获得职场或者事业上面的飞速提升,几十再不济,也能多了一个“终身学习”的称号,也是一种不错的荣誉感。

顺应这个缺口,得到提倡的碎片化学习,提倡人们用每天5到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获取到知识,完全满足了人心里渴望解决这种超捷径的思维,诚如具备职业技能的设计师或者程序员都知道《7天学会photoshop》、《10天突破JS语言》这类的书最多只能算是一本入门指南,而不是什么武林秘籍。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得到顺应了人性,加深了这种焦虑感,在信息过载的时代里的确是一个符合人性的好产品。

二、得到里面的细节,优秀在哪?

罗振宇除了是一个优秀的演讲者,还是深悉人性的产品经理。得到的里面的各项细节设置,都体现他对人性拿捏的恰到好处。

有句话叫”魔鬼在细节“,得到方面曾经出过一本《得到品控手册》的电子书,把得到在做品控的细节都展现出来,在手册里面不难看出,得到从选品、录制一系列出品都花了很大心思的。我曾经听过市面上一款专门做垂直电商培训公众号出的音频课,撇开课程内容不谈,在价格几乎相同的条件下,许多细节就并没有得到做得好:

1.音频录制的时候有卡顿也没有重新录制,而是直接放出来(得到是要求重新录制的);

2.在连续播放上面也很不方便,必须自己手动按播放才行,而得到可以直接进行课程的连续播放。

除了品控方面的细节,得到在人性的把控上面细节也做得很出色:

  • “徽章”制度:激发起读者的荣誉感,把得到的用户塑造成是知识的战士,不断激发起用户的荣誉感。
  • 学习进度条化:专门开了一栏”学习计划“来,提示用户没有学习部分进行学习。
  • 示学习时长:显示用户的学习累计时间这点许多运动型的APP也很喜欢用,也会用到这个小技巧。”学习时长“可以成为一种社交货币,让用户展现自己的学习时间,显示自己的身份,帮助得到形成二次传播。我曾经在一个得到的分享群里,看到一个读者骄傲地说自己在得到上面已经学习700个小时,又是得到在小细节的一次成功。
  • 奖励随机化: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送一本电子书,书的内容是随机的。如果奖章赠送的礼品可以设置得更加随机化,利用优惠券+电子书的形式,有点像打游戏掉宝箱的形式,也许更有吸引力一些。
  • 知识城邦:知识城邦是得到社群化营销的体现,让用户在城邦里面可以进行充分的交流,通过晒笔记和讨论的形式,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

罗振宇的”得到“,为什么是一款优秀的互联网产品?徽章化的设计

三、怎么样用得到“得到”,提升自己?

其实工具本身是无罪的,一方面以得到为代表的知识付费型商业模式虽然加剧了我们的知识焦虑感,但从另一角度而言,得到的确是一个非常成熟好用的知识资料库,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去提升自己。

1. 学会利用“搜索”功能

得到的搜索其实已经把得到打造成一个闭环的”知识百度“,我们完全可以把得到当成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得到上面的知识我们并不需全盘接受,而是吸收对自己最有帮助的知识,一旦平常我们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找一些资料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上面搜。

有一次我回答知乎上面关于情绪的文章,想起之前关于里面就有关于”正念“和斯多葛派”关于情绪的文章,就直接在得到里搜“情绪”,没想到反而搜到更多的资料可以做为参考。

把得到当成你的”知识资料库“,随取随用,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罗振宇的”得到“,为什么是一款优秀的互联网产品?

2. 两倍输入法

得到每节课程设置短,基本上完全可以用平常零碎的时间把课程解决,以自己为例,每天上班通勤的时候就用1.25px的时间听完当天的专栏,然后回公司吃早餐的时候把书稿看完,然后做写笔记和。

这样下来一天其实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就把当天的课程听完了。完整的时间端拿来啃大部头的书籍,零碎的时间用得到来听书,在得到上面勿需花太多时间,当成一种知识的广播即可。

3. 保持输出的习惯

其实说使用得到没有什么用,对自己没什么帮助的人,多半忽略了一个事实:他们只注重”输入“而不注重“输出”。

得到给我们灌输了一种”知识焦虑感”的确没有错,但是我们要应对这种的“病症”最好的做法,并不是每天要盘算自己有多少书、专栏没有看,而是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这点我们就可以学王小波对待知识的态度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所以面对得到的电子书和专栏,我们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吸收,然后再进行转化。

比如在订阅万维钢《精英日课》时,中关于物理天体还有有一期育儿的书籍,我不怎么感兴趣,我就选择直接忽略。宁愿把时间拿来反复听一些信息量比较大,但是还是没能一次性吸收的新书里面,就比听自己完全没兴趣的书要好多了。

在听得到专栏的时候,其实的完全可以按看书的逻辑去做笔记,先把书的目录写下来,再里面摘抄自己觉得有启发的句子并且跟以前的知识进行关联,输出成稿子或者笔记,这样才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近看刘润有一篇讲关于利用工具提升效率的文章,开篇引用了一句古话”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其实对待得到或者是其他付费知识,我们不应该恐惧和焦虑,而应该学会思考怎么合理地利用他们去解决问题和提高自己。

 

本文由 @加加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作者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