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9.0 不仅是微信中枪

7 评论 3471 浏览 12 收藏 7 分钟

这几天沸沸扬扬都是关于支付宝的文章,有人说,阿里是挖腾讯的产品经理,然后仿照的。也有人说阿里支付宝是大众点评+微信的集合。大哥,拜托下,能不能,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

说一说支付宝的9.0的性能有几个版块。

第一:安全,大数据

支付宝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支付工具,而是一个利用大数据交叉验证出的安全支付工具。他的安全性利用我们平时点击的屏幕,点击的力度,点击的顺序,进行大数据的判别。当你打乱这个顺序或者点击力度发生发生变化时,支付宝则会提示警告甚至阻止 你的账户资金挪动,

支付宝01

支付宝02

支付宝03

支付宝强悍在于大数据的交叉验证。这或许是为了社交的安全做铺垫

第二:附近功能

附近的商城,附近的餐饮,也就是支付宝所说的新一代的大众点评! 按照已有的消费习惯,你吃饭的时候会打开支付宝么?答案,肯定不会。  那么支付宝为啥要构造这么一个附近的商城呢?

支付宝附近

第一:当你有需求就会想到他的时候,必须设有场景化,只有场景化才能激发起用户的惯性。这也就是支付宝为什么打造一个社交能。

第二:附近的功能,有木有感觉有点类似其他的阿里其他的产品?

对。你猜的没错。就是淘点点。阿里把淘点点的功能搬到支付宝上来,打造另一个高频的入口。 虽然阿里的有美团,淘点点两位巨将,但是对付腾讯的微信5.49亿的强大月活,支付宝没有高频的互动是绝对起不来的。打造另外一个场景化。所以,支付宝假如真的有一天起来,干掉的不是大众点评,也不是美团,而是淘点点。

淘点点01

淘点点02

第三:蚂蚁花呗

双管齐下,继续做金融,这个世道,有钱才是爷。及微信推出红包补贴,一批又一批绑定自己的银行卡,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再到京东可以打白条,摆脱银行卡我也能消费。到支付宝的蚂蚁花呗。 蚂蚁花呗可是阿里又一大数据的交叉体现、通过你的消费习惯,网贷习惯,信用卡还款记录习惯等,通过所有大数据的集合,得出你的信用值,批给你相应的消费额度,通过这样的数据,从来不担心你的还款能力。就跟信用卡一样,花呗。花钱的时候爽,还款的时候苦逼,再加上点手续费,服务费,利息费。微不足道的一点,阿里可是一大笔收入。当然阿里的这个做法:第一支持附近商城的消费,间接带动了高频,第二,为阿里的下一步的金融帝国做铺垫。

支付宝04

第四:朋友

不得不说,支付宝这次抄的微信十足,从添加好友,到二维码到群聊,再到一个服务窗口,唯一不足的是,差一个朋友圈。

朋友

大家最一直关注的是微信,而阿里的本质是什么? 在微信没出之前,阿里自称自己老大,但是微信出来,阿里慌了,制造出一个来往,马云当时说了,每个人给我拉一百个人头,时间久了,来往被大家遗忘了,但是支付宝的9.0,阿里却是借着来往的“架构”创造出了一个“山寨朋友”的来往的二代。大家看下来往,跟微信基本也是一样的,这次支付宝的朋友,不完全是抄袭的微信,更像是在来往上的改动,所以说支付宝此举不是仿照微信,而是来往的过度。

来往01

来往02

所以,支付宝的9.0.革了来往的命,革了淘点点的命。干掉微信,时机未到,别再吹互联网+  骗你没商量

 

本文由 @小猛 原创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个人觉得,支付宝的额社交功能,仅仅是为了O2O推广,毕竟微信不给推广机会

    来自安徽 回复
    1. 扩散优惠少不了“人”这个因素,与其让用户跳出到微信或者QQ,还不如自己一锅端了

      来自广东 回复
  2. 支付宝这次升级我看主要还是增加金融领域的影响力,增加一些支付方面的功能,扩充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做社交不是阿里的强项。

    来自广东 回复
  3. 依据大数据认人,这个现在还不靠谱,,我朋友直接操作我的支付宝无压力,除了最后的支付密码

    来自四川 回复
  4. 对于腾讯和阿里的竞争
    我们看到的就是腾讯善于了结自己,在腾讯的大儿子QQ的活跃的下降之前,微信逆势上扬成功的获得QQ丢掉的半壁江山,让用户的即时通讯有了新的定义。产品的跌代保证了用户群的稳定,更是从此举将潜在市场又一次聚合。
    谈到阿里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淘宝,假货,冒牌之类的关键词,但是这正是阿里成功的所在。成功的把握市场的需求,应该说是大部分女士的需求:求新!女士在APP的需求上远没有男性在APP上较真较的多。她们喜欢简便,喜欢美观的设计风格。因为网购,支付宝应运而生;但是因为微信,来往却何去何从。。。

    来自陕西 回复
  5. 支付宝相对于微信最大的劣势就是用户之间的互动性,次之是支付、使用体验。

    来自广东 回复
    1. 你不也说了是叫支付宝嘛……第一点肯定是的了。别人又不是真的来做社交,只是希望通过一些金融社交场景提高用户粘性。
      至于后面两点,请问为何这么说?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