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抓鱼、渔书、途书、网易蜗牛图书馆,互联网运营的人文情怀

2 评论 6184 浏览 24 收藏 12 分钟

多抓鱼、渔书、途书、网易蜗牛图书馆,有关图书的互联网平台一家接着一家产生,其产生的原因真的是市场需要,还是互联网运营那摆脱不掉的人文情怀?

从年初了解到一家叫“渔书”的平台,就开始对共享图书产生好奇,共享风口还没过去吗?

前者有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这样做得风生水起竞品迭出的互联网新锐,后有共享空调、洗衣机、雨伞等难以推进的创业项目,共性都是打着共享的概念、在做计时租赁买卖,是新壶装老酒,把传统行业的那一套搬到了互联网空间里,打的是互联网独有的流量仗。

真正的共享是什么?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属性是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不新增物品,让老物件焕发新生机。从这一点上出发,我认同图书共享的概念。

共享图书,挂着这个招牌的变体很多,比如,24小时公益图书馆、计时租赁、二手书循环买卖

但百度一搜,“共享图书做不大”这样的标题真不少。

变体1:公益图书馆

说起公益图书馆,作为网易蜗牛读书的忠粉,就不得不提高颜值大空间的网易蜗牛图书馆了,既是滨江区图书馆的电子分馆,又是网易小蜗牛的实体书店,人文+互联网,跟杭州城的气息很切合了。

图书馆,共享的含义落在了“城市共享空间”上,以书会友、围炉谈艺,慢下来的人群需要这样的城市共享空间思考、交流,从互联网虚拟世界开拓了认知边界的人们也需要回归人际关系。

以一个产品运营的角度思考,新知识阶层的兴起,激发了对城市人文空间的渴求,在嫁接互联网的新潮运营模式,图书馆可能也会从封闭式的阅读空间,向更开放更沙龙的“城市共享空间”靠近,馆藏书阅读的革命可能已经开始了。

(不是瞎说,今年夏天去南京图书馆,距新街口大概两公里的那个,等人在里面泡了1个小时,阅读+茶饮成了新的运营方式,点一杯茶,坐在大厅里与人聊聊天看看书的场景,已经不稀奇了……)

多抓鱼、渔书、途书、网易蜗牛图书馆,互联网运营的人文情怀

变体2:计时租赁

第一种:场景化租赁

上海闪现的共享图书仓,借书需缴纳99元押金,可同时借最多1本图书,超出1本其余均收取每天1元的费用,把图书馆模式复刻(复刻的更苛刻),改变借书场景(已商圈为场景),主推的图书类型是畅销书,也就等同于“年轻人看了一次就不看的书”,书籍流转需求更强一些。

无论是商圈、办公楼、还是通勤地铁,场景化租赁聚焦的人群是对了,但需求的主次搞错了。商圈,难得的休闲空间,还拉着三两好友一起脑子里想得都是吃喝玩,书的静与人的躁形成了两股互斥力;办公楼不是白领的天堂,是白领没有硝烟的战场,生存还是滚蛋的问题没有时间靠写字楼下的书籍解决,先把手上的事情忙完吧;再说地铁,疲惫拥挤冷漠的空间,与中国人阅读时安静私密的氛围完全不匹配。

当了五年办公室小白鼠,如果真的要做白领群体的图书租赁,换一些互联网创业、职场能力提升、或者画册、电影推荐类的书更有需求吧,反正换了我也不租。

为什么不租?押金贵、你出现的时候我真的不想看书。

第二种:精准人群租赁

因为小朋友的缘故,了解到一家做儿童图书租赁的平台,缴纳300押金图书费用,398元半年租赁费,获得1个可以流转的书包,包内有10本书,书看完后通过社群与群友互换书包,流转快递费自理,讲起来也不太便宜了,但好像生意做的还不错,家长也挺认同,最近还涨了价。课外读物是幼儿、小学生成长期的阶段性需求,家长选择租赁而非购买,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市场切入的很精准。

第三种:线上线下联动租赁

上海一家创业公司-途书,自身定位是线上图书馆。线上租赁,线下还书的联动模式,让借书显得很云端,用户只需要缴纳押金就可享受一年免快递费送书上门,第二年才开始收快递费;还书的话,用户可选择快递上门取件,也可以选择到指定还书点还书,灵活轻便,关注这家线上图书馆有两三年了,业务从上海拓展到上海周边,现在基本已经支持全国书籍流转服务了,一家“全中国都能借书的图书馆”,很酷的设想。

以上三种计时租赁的共享模式,都是图书馆借阅模式的场景变革,我从中看到的是对传统馆藏借阅场景下意气风发的你我的致敬,那些泡图书室的光阴已经离去,但学习无止境,几经他手的藏书更有知识传递的厚重感,所以,抛开经济成本考虑,我们才那么爱借书而不是买书吧。

多抓鱼、渔书、途书、网易蜗牛图书馆,互联网运营的人文情怀

变体3:二手书循环买卖

孔夫子旧书网、北京的多抓鱼、上海的渔书,挑三个有过一点点了解的平台说一下。二手书循环共享,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把旧书回收、重新买卖的书籍循环流通,业内有一折收书、三折卖书的标准化流程,利润这笔账算的已经很清楚了。但是,三家经营的侧重点却各不相同。

孔夫子做的时间很久了,在业内声望很高,level已经到了收藏艺术品的程度了,吸引了一大波真书迷,家有藏书万千=一座矿山了,并且在艺术品拍卖这块做的已很权威,这块蛋糕后来者早已望尘莫及了。

“多抓鱼”是BOOKOFF模式(bookoff是日本最大的二手书连锁店,700多家门店),目前开通了北京站、上海站,杭州站,多抓鱼支持在平台内“买书-卖书-买书”这样的流转方式,只要注册账号就能发起书籍买卖,个人买卖记录一目了然,上线不到一年就卖出了20万本书。另外一点,非常值得肯定的是,多抓鱼抓住了书的“灵魂”,而不是以一个“旧物”的方式去处置书籍,书单推荐、书籍评论互动、独家收录的书籍、用心的做兴趣分类、引入豆瓣评分、读书笔记,为用户营造一个思想交汇空间,而不是一个重交易的二手书市场。有品、爱分享的社区氛围是我在多抓鱼才能感受到的。

也是基于这样的图书认知态度,多抓鱼上的书友很乐意在平台上出售发行时间短、9成以上的新书,有灵魂的东西与其被禁锢在书架上,不如流转给书友,让思想走的更远。

多抓鱼、渔书、途书、网易蜗牛图书馆,互联网运营的人文情怀

“渔书”采取的是“捐书-赠2折购书券-买书”的模式,从成立初就有很浓重的公益情结,老板是90后创业青年,从校园发现二手书流转痛点,后来不知受了什么影响,做了二手图书循环共享平台,高举着“低碳环保”和“公益捐书”两面大旗。

在2018年启动了多个公益捐书活动,还以加盟的形式开了多家二手书共享书店,两面大旗为平台带来正能量的社会效益,品牌形象是丰满了,但回归商业模式本身,一家盈利性质的企业做公益事业,用户的信任从何建立?书籍的归属是捐还是卖?会带来争议,路会走的很艰难。

而且,就近期推出的“星动渔书计划”,依靠明星效益发起捐书行动,IP背靠的粉丝量很惊人,但粉丝年龄层偏低、粉丝及偶像公益形象不饱满这样的现实也会让公益这面大旗扛不稳的错觉。

多抓鱼、渔书、途书、网易蜗牛图书馆,互联网运营的人文情怀

渔书

总得来说,虽然偶有抨击国人阅读时长短、甚至没有阅读习惯的事实阐述,但年轻一代人对知识的渴求还是旺盛的,未来的图书市场仍然是一个增量市场。市场空间决定了战场大小,决定了企业生存空间,物质充裕的当下,二手书的意义在被重新定义。

最后,想说,互联网热潮下的图书共享,更多的是在上价值,向用户灌输书籍承载的厚重意义,知识传承、精神共鸣、文化认同、公益理论,甚至人类生生不息的愿景,都在一本本书里流转,理解了书之于人的情感,才能做出有温度的伟大共享图书产品吧。

相比较而言,共享单车,解决了城市高密度生存环境下,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难题,显得更民生、更性价比,虽然也会有诸如“健康出行”这样的环保口号,但二者深层次的精神内核相去甚远。城市越冰冷,对人文的渴望越迫切,共享图书继续走下去的路还很长,盼好。

 

本文由 @脸大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