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不是下一个ofo!

48 评论 35977 浏览 56 收藏 17 分钟

从数据上来看,瑞幸咖啡月亏数亿元,不少人因此开始“预测”瑞幸将会是下一个ofo,但目前,谁都无法断言……

前几天,瑞幸咖啡B轮融资商业计划书曝光了。9个月收入3.75亿元,净亏8.57亿,毛利率-115.5%。

数据可谓惨不忍睹。因而不少人嘲讽瑞幸咖啡就是下一个ofo

这种嘲讽不是没有原因的。

瑞幸咖啡创始人 钱治亚

烧钱圈用户的做法几年前算得上政治正确,投资人创业者都买账。近年来却有些“舆论破产”了。

活生生的就是共享单车的案例。

去年ofo还是共享单车领域的明星项目,融资100多亿,疯狂烧钱圈地。到最后,千万用户蜂拥退押金,创始人戴威也变成老赖。

如果瑞幸咖啡真跟ofo一般下场,创始人钱治亚大概率一样会荣登老赖名单。

打法

瑞幸咖啡总部位于厦门,于2018年1月试运营。

创始人钱治亚是原神州租车COO,互联网烧钱大战那一套玩法,自是轻车熟路。

因为同是不计成本以换取时间和市场的互联网打法,瑞幸咖啡在很多方面跟ofo确实很像。

首先野蛮生长。

成立不足一年,消费用户1200万,售出总杯量超8500万。

最新的消息是,随着上海新世界大丸百货店于12月25日上午正式营业,瑞幸咖啡第2000家门店宣告诞生。

这标志着其2018年全年开店计划提前一周完成。

至此,瑞幸咖啡已在北上广深等全国21大城市完成2000家门店布局,在北京上海城市核心区实现了500米范围内100%覆盖,顾客步行5分钟就能触达。

对比之下,星巴克进入中国19年,才总共开了3000多家店。

然后烧钱凶猛。

早先成立之初,瑞幸咖啡就宣称要拿10个亿来教育用户。

除在线下店铺烧掉大量真金白银外,其在营销广告上同样不手软。

有媒体报道,2018年前3个月,瑞幸咖啡在朋友圈广告的投放金额超过800万元,另外花费3亿元投入楼宇电梯广告。

瑞幸咖啡双十一搞活动,七天共销售1820万杯,收入超4亿。但优惠力度令人惊叹:“充1赠2”。

按照B轮融资计划书,2018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销售收入3.75亿元,毛利润-4.33亿元,毛利率-115.5%(星巴克毛利率连续五年超50%),净亏损高达8.57亿元。

再者融资迅速。

ofo曾先后融资12轮(包括两轮战略融资),平均每三四个月就融资一次。

瑞幸咖啡不逞多让,在所谓的资本寒冬里,一年内完成多轮融资。

2018年4月15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8年7月11日,瑞幸咖啡宣布完成了2亿美元的A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刷新中国“独角兽”最快“养成”纪录。

5个月后的12月12日,瑞幸再次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翻了一倍多,达到22亿美元。

B轮融资后,钱治亚曾对媒体称:公司资金充足,账上还有4亿多美元现金。

正因为不差钱,瑞幸咖啡的管理层即使面对巨亏,也是丝毫不慌的。不但宣称巨额亏损符合预期,还表示各种力度的补贴将继续持续下去。

这同当年鼎盛时期的ofo如出一辙,即使面临巨亏,也要将同摩拜的烧钱大战进行到底。

赛道和产品

ofo可以和摩拜进行烧钱大战。

但瑞幸咖啡的“补贴大战”又针对谁呢?星巴克?

可惜星巴克不跟瑞幸咖啡玩烧钱,反而涨起了价,于12 月初降级了会员制度,买三赠一和买十赠一取消。

而且,传统咖啡巨头形象的星巴克,跟瑞幸咖啡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对手

这就涉及到赛道问题了。

ofo和摩拜都是“新生”的共享单车,瑞幸咖啡面临的情况则很不相同:它是在一个传统领域向一个固有的巨头发起挑战。

在这点上,瑞幸咖啡更像当年手机行业的“颠覆者”——小米。

雷军创立小米的背景,正值中国手机市场正由功能机向智能机过渡,手机市场正迎来智能机爆发的时刻。

当时中国市场智能机的老大是苹果和三星。

瑞幸咖啡的创立背景,则是中国咖啡行业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

目前中国的咖啡人均消费水平仍较低(每年人均3杯,相比之下英国为250杯,美国为363杯)。

有统计显示,与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将达到1万亿元。

从咖啡消费量的比例构成看,中国速溶咖啡占据84%的市场份额,现磨咖啡仅占16%。全球范围内,现磨咖啡在咖啡总消费量中的占比则超过了87%。

多重因素助推下,中国现磨咖啡将迎来潜在市场的爆发

在中国高速发展的咖啡市场,星巴克是当之无愧的巨头。

其在中国经营多年,品牌形象深入人心。有句话说,中国消费者的咖啡品味都是星巴克教育出来的。

另外,在产品的定位和营销上,瑞幸咖啡和小米也有诸多相似之处。

两者都极为重视性价比。

小米在产品选用一流配置,保证性能发烧的同时,把价格定在1999元,比三星苹果低了一大截。

瑞幸咖啡的口味仁者见仁,但定位是中国的高品质商业咖啡。

按照其公开的说法,制作团队是WBC世界咖啡师冠军团队,咖啡豆则一直选用埃塞俄比亚、巴西等地的上等阿拉比卡当季咖啡豆。

价格方面,瑞幸咖啡比星巴克低一档。

针对星巴克30元价位段,主动把自己的产品定价在21-27元的价位段。

营销上,两者也都大量动用了互联网思维。

小米大搞饥饿营销,给消费者造成了一种奇货可居的感觉,在售卖时让小米手机短时间内就被疯抢为空。

瑞幸咖啡的广告在朋友圈刷屏,裂变营销同样玩得很溜。

首单免费、“送TA咖啡”、“邀请好友各得一杯”,这种拉新的方式来让用户群迅速膨胀起来,用户不再只是消费者,而是变成了瑞幸咖啡的推广者

“无限场景”

当年小米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手机行业的。

瑞幸咖啡改造传统咖啡业界,除了一个互联网思维,还有一个新零售。

瑞幸咖啡甫一上场,就采取了快速建立门店覆盖网络的策略,通过“大额补贴+社交裂变”的杠杆方式迅速获客,一下子形成了强大的线上线下势能。

因而短时间内,瑞幸咖啡就成为新零售领域最抢眼的品牌之一。

其实,说到新零售形态的咖啡品牌,瑞幸咖啡还有个对头,就是连咖啡。

连咖啡最早为星巴克、Costa等咖啡提供外送服务,后来转型成独立外送咖啡品牌Coffee Box。

用户通过公号在线下单,由Coffee Box在北上广深的“咖啡车间”配送。

目前连咖啡已开设400家“咖啡车间”,还将在北上广深杭开设超50家大型咖啡馆,以加速新零售布局。

不过,同瑞幸咖啡的“无限场景”相比,连咖啡显然有些相形见绌的。

“无限场景”是瑞幸咖啡今年5月推出的一个品牌战略。

即,相较于传统咖啡品牌的“社交空间”,瑞幸咖啡强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满足客户各种场景的需求。

瑞幸咖啡所以在线下疯狂开店,一年开店2000家,在北京上海的城市核心区,实现500米范围内的100%覆盖,用户只需步行5分钟就能触达。

正是因为此。

而且,瑞幸咖啡的线下门店并非单一类型,而是分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卖厨房店等,各种门店类型差异化布局。

并以堂食+自提+外送相结合的新零售模式,实现对用户各个消费场景的全覆盖。

在“无限场景”的要求下,瑞幸咖啡还横向推出了轻食品类。

既丰富了消费生态,增加更多的消费场景,也让线下门店的氛围得到改观。

当然,这其中或多或少有对对星巴克“第三空间”的借鉴。

更值注意的是,瑞幸咖啡对企业用户的重视。

瑞幸咖啡官网,主页上面寥寥几个栏目,“企业用户”就居其一。APP首页也是如此。

有人分析说,企业用户才是瑞幸咖啡真正的目标客户,白领不是。

这话可能对一半,因为瑞幸咖啡的无限场景,必然是白领用户和企业用户通吃。

12月18日,瑞幸咖啡对外开放了企业API(应用程序接口: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平台开放可实现企业间数据的实时交互,以满足积分兑换、会员权益、员工福利、商务赠礼等需求。

瑞幸咖啡副总裁李军关于API的表态,也是浓浓的“无限场景”风:一切有会员和福利体系的企业及平台,咖啡是最适合的兑换及消费品。

挑战

按照互联网的打法,瑞幸咖啡当前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大规模的扩张,包括线下门店和用户数。

以一年2000多家门店的速度看,明年线下门店数就会超过星巴克。而以当前的补贴力度,用户数明年也会有个爆发式的增长。

这个过程中,巨亏是不可避免的,但仍然不会是瑞幸咖啡管理层关注的重点。

因为他们想要的,是中国咖啡市场的巨头,乃至老大位置。

从瑞幸咖啡受资本追捧的热度看,这个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真正的挑战在瑞幸咖啡成为行业巨头或老大之后——其实瑞幸咖啡已算是很巨的头了。

一是补贴取消后,用户能留存多少

这个问题除了跟钱有关外,还跟用户对瑞幸咖啡的“审美”有关。

咖啡口味的好坏,实是众口难调,仁者见仁。

尤其是在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咖啡市场,瑞幸咖啡除了应对消费者口味已受星巴克调教之外,还得肩负着教育咖啡新用户的重任。

这个重任怕是仅仅10亿拿不下来的。

二是盈利

资本的本性就是逐利,现在的巨亏就是为了将来能大赚。

如果当了行业老大也没法盈利,至少说明这个项目是不成功的。

三是包括数千家线下门店在内的公司管理

数千家线下门店绝对是个大而重的资产,管理不好极容易滋生内部混乱、贪污腐败的情况。戴威的ofo很大程度上,就是死在内部管理上。

四是对手的学习和反扑

日光之下无新事。小米当年依靠互联网营销模式,二年半就成为中国手机行业第一。

但对手学了它那一套后,尤其华为搞了个荣耀品牌,小米很快就从神坛跌落。

瑞幸咖啡面临的情况一样如此。

虽然星巴克对烧钱补贴那一套不屑一顾,但在其他方面,星巴克着实跟瑞幸咖啡“学”了不少。

比如进入中国市场19年后,在终于搞起来的外卖服务。

今年9月,星巴克和饿了么合作,外卖服务“专星送”开始运营。上线三个月,星巴克在中国的外送服务已拓展到30个城市的2000家店面。

近日,“专星送”服务还与淘票票联手,将开启“观影套餐”合作,为用户提供配送星巴克至影院门口的服务。

连咖啡也不容小觑。

连咖啡虽然也打着互联网和新零售的旗号,但其2017年底已经实现盈利,且咖啡销量并不低于瑞幸咖啡多少。

结语

从瑞幸咖啡的身上,可以看到ofo的影子,可以看到小米的影子,也可以看到新零售的张狂姿态。

可以说,瑞幸咖啡是互联网、新零售等方法论的最新总结

或者像他们自己吹嘘的那样,瑞幸咖啡是新零售时代的新物种。

但不管怎样,瑞幸咖啡目前还难言成败。它不是ofo,也不是小米。

即使将来成功,也是资本的成功

因为这种成功一旦在咖啡行业里得到验证,资本就会在其他行业如法炮制,复制出一大堆新的“瑞幸咖啡”来

 

本文由 @节点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还真没看出哪里像小米,没有补贴的价格比星巴克便宜不了几块钱

    来自浙江 回复
  2. 如果目前中国人均3杯/年的话,市场前景是有。结合大量90后新时代年轻人做营销,培养习惯,确实有机会。

    来自山西 回复
  3. 瑞星咖啡抢市场的套路跟ofo起初的模式如出一辙。至于想用前期的大补贴的方式,教育白领用户,倒是不太可能,线下店铺的环境,品质和定位都跟不上,短时间内无法让目标用户长期留存。故,前期可精简店铺数量,提升店铺位置定位,氛围和环境的品味,提供给目标用户预期的场景感受。补贴结束后,提升运营活动氛围,强化与用户的互动,进一步改进服务品质及产品质量,以此来增强用户粘性,提升转化率。仅仅是个人短见。

    来自广东 回复
  4. 味道还行把。

    来自江苏 回复
  5. 又一个万亿市场。。。。。。。。。

    来自北京 回复
  6. 其实我觉得现在的老板们都是喝茶的吧。可惜茶的属性和外卖不搭调。。茶艺上门服务,人力成本又太高,而且不好处理涉黄的行为。。

    来自广东 回复
    1. 是个人才

      来自河南 回复
  7. 太能吹捧了吧,教育这件事不是用钱就能铺出来的,流氓打发占领渠道虽是关键,但这种野蛮生长的模式,资本还能撑多久?

    来自广东 回复
  8. 关键数据都没拿到,亏损的8个多亿有没有包含初期的建店投入,还是仅仅是补贴和广告造成的亏损呢。如果是前者应该比OFO乐观的多,毕竟咖啡店的折旧可比单车的折旧少的不是一点半点,若是后者,那就另说了

    来自北京 回复
  9. 写的像广告文,为什么不说一下瑞辛咖啡的缺点,咖啡的痛点在哪里,星巴克的咖啡不是重点,星巴克重点是场景,是小资的生活态度,而且咖啡也不难喝。中国人对咖啡这类饮品其实本来是向来不习惯的,外国人喝咖啡除了提神,很大部分是相当于泻药,拉屎用的。中国人喝咖啡会拉肚子,所以咖啡在中国本来就不是高频消费,瑞辛咖啡既然提倡无限场景,也就是提倡快,立马就见到、买到,有别于星巴克一样的场景,效率为先,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口味,不是什么埃塞俄比亚咖啡豆,既然是低频消费,硬要做成高频,那你也得让人有个买的理由。

    来自广东 回复
    1. 痛点这个说的很好啊。说到口味,奶茶更符合国人口味,所以到处都是,但咖啡相对太少了,还是有市场的。另外一个,星巴克重点是场景,小资这点没错,但有一点,你在大街上端一杯咖啡,办公室喝一杯咖啡,相对来说也是小资的,也是个场景。

      来自安徽 回复
  10. 搞个连锁互联网茶饮品牌还差不多,要不然就做细分市场,从咖啡本身上想招,那么问题来了,咖啡这玩意说到底还是源自西方,产品研发的本地化能搞起来?10亿教育中国市场?笑笑就好了。

    来自上海 回复
  11. 从来没喝过星巴克,但lucking来了,喝了20来杯了,所以像我这样的五环外人群会成为lucking的主要用户吗?

    来自四川 回复
  12. 看你标题,再结合这两个,我觉得他们,还真的是有相似。低价拉进来,产品不到位。。。我是被免费安装了他,但是喝了一次之后,那个味道真的是。。让人不禁感叹,便宜果然没好货,免费喝了你的水,心里还要再吐槽一下你,最后卸载!小黄车就是真的难骑,骑过一次,腿都软了,所以当小蓝出来后,价格也好,车也好骑,转换过去都不带犹豫的!要做起来,真的是把东西弄好吃点吧,毕竟我们吃货国,不好吃还卖个啥

    来自湖北 回复
    1. 是的,别说别的,瑞幸就是不好喝

      来自浙江 回复
  13. 大众的消费决定了定价,定价20以上的咖啡,人群基本都是白领阶层,而白领阶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属中层,小蓝杯逼格没上去,白领是很少选择的,而我们国家大众消费水平,目前的主流饮品应该停留在蜜雪冰城之类的奶茶店,一杯十几块的咖啡雪顶我觉得都比小蓝杯好喝

    来自重庆 回复
  14. 补贴只能打开市场,补贴过后又有多少用户会留下来,瑞幸就像是买着星巴克价格的蜜雪冰城,B格上去才会有更多人自愿买单。品牌需要时间沉淀。

    来自广东 回复
  15. 转B端
    想当年华为打入高收入人士不是靠年会抽奖送的么

    来自广东 回复
  16. 连咖啡比瑞幸体量小很多,建议查好资料再写

    回复
  17. 多家竞争有什么不好的,又不收押金!幸瑞还是要提高下B格,让人愿意打卡。如果能把奶茶妹教育喝咖啡,把营销做的跟喜茶一样排队,市场前景那就巨大了。是不是没有找到这个G点,产品经理还是要多花心思了。话说我也变成羊毛党了,为你们的用户数做贡献,共勉!

    来自广东 回复
  18. 瑞幸要是能成我直播吃翔

    回复
    1. 要热的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容易把话说死,关键自己还做不到! 😎

      来自广东 回复
    3. 又在骗吃骗喝 🙄

      来自浙江 回复
  19. 主要是21-27元的咖啡,为啥我不多加3块喝星巴克?至少口味比瑞幸好啊。

    来自北京 回复
  20. 瑞幸现在在我朋友圈子里的形象和雀巢差不多,因为没喝过所以觉得新鲜,新鲜劲过了后,他们还是拉着我去星巴克……真实感受瑞幸没啥体验感,就是外卖的感觉,适合上班族

    回复
  21. 瑞幸烧钱占领市场,终究会有停止补贴的时候,不像小米,小米的低价是基于成本之上的,其产品也能够长久坚持“高性价比”的策略,而瑞幸停下补贴后,主要就是要看用户对其品牌和产品是否认可,品牌的话一时半会是比不过星巴克的,产品如果是面向低消费者,能够实现较低的价格享受美味的咖啡,成功的几率就很大了。总之,在烧钱占领市场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对咖啡本身的更新迭代,因为市场可以用钱烧出来,但最终留住用户的还是要落在产品上。

    来自湖南 回复
  22. 对于一部分用户不在于好不好喝 关键是在朋友圈发一下有没有逼格(并不是在喷这类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也是要牢牢抓住的。

    回复
  23. 现有的任何行业用互联网模式的套路下,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无论是手机,共享还是奶茶,还是咖啡;只要是风口都一拥而上,其实都大同小异,只是在1到n之间,而没有一个愿意去从0到1的。

    来自湖北 回复
  24. 瑞幸咖啡 有点咸

    来自上海 回复
  25. 作为一个已经走在养生路上的产品,我已经放弃了很多饮料,开始回归保温杯泡枸杞了,当然交际的时候,还是会去星巴克喝杯红茶

    来自上海 回复
  26. 瑞幸的口感和味道不敢恭维,我这种天天需要喝咖啡的人,也是尝试喝了几次,喝几次肚子不舒服几次,喝起来就感觉那豆子发霉了似的。现在还了一些,说实在的还是喜欢星巴克多一些。不过文章分析的还是挺好的!

    来自天津 回复
    1. 我邀请同事注册了,得了五六杯免费的,但是喝了一次拉肚子,我就卸载了产品,再也没装过。。。反正我认为成事儿难

      来自重庆 回复
  27. 反正没有押金,有什么关系。

    来自四川 回复
  28. 老实说,我觉得还挺好喝的,我同事好像不太喜欢,他们还觉得贵,我觉得就还好。

    来自加拿大 回复
  29. 其实中国的咖啡市场一直有种尴尬的境地:
    会喝咖啡的人看不上星巴克,更别说瑞幸;
    不会喝咖啡的人去喝咖啡无非就两个理由:尝鲜和分享逼格,但星巴克自古是逼格之王,味道也比瑞幸好…
    文中说到 中国人均3杯咖啡/每年 就能看出来,咖啡在中国市场并不是主流饮品,相比咖啡,可能奶茶的每年人均杯数会是咖啡的数倍。
    瑞幸的现在确实是在用烧钱来发展,至于以后要以什么为核心突破,取消补贴后会能不能回本/盈利,可能要等剩下的4亿花完吧。
    毕竟前几天才说“不会取消补贴”

    来自广东 回复
  30. “因为这种成功一旦在咖啡行业里得到验证,资本就会在其他行业如法炮制,复制出一大堆新的“瑞幸咖啡”来。”—— 引人深思

    来自天津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