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告别2018

0 评论 5434 浏览 6 收藏 10 分钟

告别绝对是件高难度的事情,不亚于做一款好产品。然而,时间在督促着我们走向2019,不管我们想要怎样的一年,也不管我们是否已完成了对未来的准备。时间、目标与过程,是三个最容易让人产生焦虑的东西。为了更好地告别2018,我们就这三个点入手,迎接2019。

一、时间管理:投资

时间是个神神秘秘的东西,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人喜欢研究它。当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时间是不可改变的。大家会看到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文章、工具软件等。但是财力、人力、物力这些可以改变的资源才说得上管理,对于时间这个不可变的资源,是不可能进行管理的。

那么我们就没有办法了么?不,我们可以管理自己。所以“时间管理”,与其说是对于时间的管理,不如说是管理使用时间的方法,也就是如何让有限的时间,产生更大的价值。

有限的资源,通过合理的运用方法,获得更大的价值,这便是这个Section的核心——时间杠杆与时间投资

1. 时间杠杆

时间杠杆是不不太常见的概念。前面说了,对于我们普通人,至少在客观上时间是不可改变的。每个人一天都是大约24个小时,一年都是大约365天,不多不少。

那么杠杆又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在杠杆的一边放上了自己的时间,那杠杆的另一边是什么呢?应当是别人的时间,或是自己未来的时间。

互联网产品的价值如何衡量?

如果按照金钱计算,要考虑投入了多少钱,产出了多少钱,二者做减法,差值就是创造出的价值。

那么如果按照时间计算呢?

就要考虑我们的产品耗费了多少团队成员的时间,而又占领了多少用户的时间。这是产品价值的另一种重要的衡量方法。

特别是在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之后,移动平台的互联网产品对各种场景高度渗透,且互联网产品自身有带有着免费的基因,在一个完全不触碰金钱的产品形态中,时间的占用是一个衡量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指标。

那么具体到产品管理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是优化时间杠杆的重要有利因素。技术水平的提升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投入下,有能力服务更多的用户,从而让用户规模不断扩大。

2. 时间投资

杠杆将有限的、固定的时间放大了、变多了,以致可以成为无限。这是一种令人着迷的特性。比如:一个人需要10天才能完成的事情,找一个人帮忙就只需要5天,找4个人帮忙就只需要2天。(当然只针对那些可以拆分,并且可以拆分后可以并行的事情。)再比如:我们通过1小时的读书学到了新知识,以后每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解决需要的时间都可以缩短80%以上。

这种方式让我们的时间看似多起来了,可惜并没有多少人会用空闲出来的时间安排其他事情或者休息,而是继续全部投入杠杆。同时,还会尽量去寻找更高的杠杆率,包括更庞大的团队、更繁杂的事务、更具挑战的问题。这种行为与金融市场和纸牌游戏中的表现出奇的一致:一次试水成功后,紧接着就会选择更高杠杆并ALL IN。

当我们把能力放大了,同时也就把风险放大了,但却没有留下应对风险的能力余量。2018年下半年伊始的“P2P雷暴潮”就是一批典型的危险例子。

那么时间杠杆呢?

同样的。如果我们自己的时间已经被放大了10倍,成为一个团队的时间池。那么团队中一旦出现任何问题,都需要从现有的休息时间中划出一部分用以解决问题。

“忙碌”,就是这样产生的。在金融市场,它叫“割肉”。

二、目标管理:衡量

时间杠杆帮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并且大概谁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过得有价值,也希望自己的每一份努力获得更好的回报。并且各种投资教程和大师都会告诉你要设定目标,才能得到好结果。所以接下来,我们说说目标管理。

说到管理、计划、执行这些概念时,大家都会想到“目标”。并且不厌其烦地强调目标的重要性,强调正确目标的高价值,强调不制定目标的危害等等。我想,不管是这三种情况中的哪一种,想举例子都太容易不过了。但是实际上只有到了最后,到了出结果的时候,才真正知道最初的目标做的好不好、对不对。

然后紧接着又进入新一轮的焦虑:那么下一阶段的目标该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一段的主题了——标准与衡量

“衡量”这个能力,据说是分析师必须具备的。但是我觉得产品经理也必须具备,处理问题的轻重缓急,迭代安排的先后顺序等等很多情境中,全靠“衡量”的功夫起作用,而衡量的前提是标准。

比如:我们说回目标的制定,好的目标首先代表了价值取向,而不是直接就去纠结具体的数字。但偏偏在企业实践中,就有可能存在偏离价值取向的目标设定,不仅浪费了企业中宝贵的资源,而且得不偿失,没有产生应有的价值。

那么在产品的工作中,如果实在找不到其他的衡量标准了,请用这“三个代表”:

  1. 产品方案提出的目的,能不能代表用户的核心诉求?
  2. 产品的落地方案,能不能代表一般的技术水平?
  3. 方案中超前的、反常的部分,能不能代表公司和团队未来的发展方向?

如果这三个方面能给你一些启示,请继续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细化下去。

三、过程管理:拆分

说了杠杆思维与衡量心法,接下来就需要做事情了。虽然思路定了,目标也定得差不多了,执行就轻松了么?可能并不是。比如下面这样的对话,你是不是听到过:

  • 甲:“这件事挺有意思!”
  • 乙:“对,而且很有价值!”
  • 甲:“那咱们做了这件事吧?”
  • 乙:“做吧!”
  • 甲:“做吧!”
  • 乙:“那……怎么做啊?”

要管理过程,首先要具备对过程拆分的能力,不然只能等最终结果出来,然后接受它了。其实拆分本身并不复杂,可能大家随便一想就能想出一大堆拆分的“套路”。比如按时间顺序拆、按负责人拆、按功能模块拆等等。但重点是,能不能在说到要做的时候,先想到要拆,拆开了、可控了再做。

而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这种需要拆分的情景就更多,需要时刻有“这根弦”,当眼前的工作庞大而繁杂的时候,拆是个好办法。比如涉及到跨部门的工作、规划周期很长的项目、失败高风险或者影响较大的项目,第一步就是要把这些令人担忧的点进行拆分。

组装是一种科学,拆分是一种艺术。像小孩子一样时刻保持着拆开看的好奇心,才能让更多复杂的问题迎刃而解。

结束语

这一篇讲了三个点,关于时间、目标与过程。但偏偏没有提结果,也没有说“结果导向”之类的话题。

佛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 就是说,我们总是害怕遭遇不好的结果,因而在过程中不择手段;但大师们总是提醒我们要结善缘,不要埋下恶因。因为有因必有果,一旦埋下恶因,就躲不过恶果。

愿大家在2019年,能在时间、目标与过程上多下功夫,好的结果自然会来。

 

本文由 @御豪同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