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业现状,你所不了解的那些事
互联网寒冬如同乔治.马丁笔下的北境,终年被积雪环绕,而身处其中的互联网公司便是北境各家族,除了要与境内的竞争者争夺领地,还要与境外的传统企业一比高低。
01
如果你打开百度,搜索关键词“互联网寒冬“”,并将时间限定在2017-01-01至2017-12-31,则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寒冬早在前年就到来了。
接着,如果你将关键词换成“互联网裁员”,则会看到以下信息:“今年初滴滴传出大规模裁员,不久前传出贝贝网裁员10分钟走一个,后来有华为清理34岁以上员工的消息,日前消息曝出魅族裁员幅度达25%,估计超1000人。”
同样的情节,相似的轨迹,只不过今年的主角换成了知乎、斗鱼和美团。
如果再往前翻,将时间限定至2016-01-01至2016-12-31,此时你的惊奇可能快变成麻木了。
寒冬依旧存在着,不来不去,不增不减。只不过这一年的裁人主角,变成了乐视、滴滴和360。此刻你或许会恍然大悟,原来互联网寒冬并非一个季节性和阶段性的存在。
相反,它的持续周期却异常坚挺。
坚挺到什么程度呢?你需要整整回溯到1999年,那时候的搜索界面才不会显示与互联网寒冬有关的信息。
到此,你也许会长舒一口气,这个漫长的寒冬总算划上一个休止符了。
但很遗憾,你之所以无法检索到相关页面,是因为搜索工具的限制。毕竟,李彦宏在2000年1月1日才创建了百度。
但事实上,在1995-2001年间,由于风头的巨量涌入,互联网发生了自诞生起的第一次经济泡沫。
据事后数据统计来看,仅在2000.3-2002.10月,互联网公司就损失了约5万亿美元的市值。而这,距离1991年 8 月 6 日蒂姆·伯纳斯·李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贴上 alt.hypertext 新闻组(万维网首次亮相)也不过刚过去4年。
27年的时间,除了最初的几年用于基础设施搭建和普及外,互联网似乎一直处在寒冬的笼罩下。
它如同乔治.马丁笔下的北境,终年被积雪环绕,而身处其中的互联网公司便是北境各家族,除了要与境内的竞争者争夺领地,还要与境外的传统企业一比高低。
如果从历史的演进轨迹来看,这样的一个恶劣之地,终将要被时间的洪流淘汰。
02
可吊轨的是,明明是寒冬笼罩的北境,却诞生多家强大的企业。
截至2018年,世界上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有7家属于互联网企业,前五名则被互联网独占。
若是仍借用马丁笔下的地域描述,此情此景,互联网非但不是寒冬笼罩的北境,反而是七国中最为富裕的南境了。
行文至此,相信列位已经对互联网寒冬有一个大体的认知了。马东在《十三邀》里曾经说过一句话:“人类的底色是悲凉的。”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人类的天性中带有某种悲观主义。”
我们总是假想自己遭遇的困难是史无前例的,自己的处境是前所未闻的,自己所处的时代是最坏的。
这种心理无论在文学还是影视中都或有反映:狄更斯的《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坏的时代”,伍迪.艾伦则在《午夜巴黎》中展现了他理想中的“黄金时代”。
总之,并不在现在。
传播学上对这种心理有个颇为类似的理论:第三人效果。该效果可用八个字概况:“高估自己、低估别人”。
把客观环境的困难太高,其实是变相提高自己的心理良好度。这样一来,在遭遇困厄时,大家就可以把问题归咎于环境,而无损于对自身的高估。
同样的,若是先辈们做出成就来,也可将其归功于环境的简单,自身在能力上还是与之平等的。
掩耳盗铃也好,皇帝的新衣也罢,都只是维持自己认知协调的借口而已。而在诸般借口中,越是贴近生活的话题,越是需要被反复提及,因而诸如裁员、失业、经济下滑等便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很可惜,由于不具备戏剧性,这些话题最终并不能成为如爱情、复仇之类的文学母题,而只能成为科技记者们灵感枯竭时,百用不爽的行文素材了。
03
事实上,如果撇开如互联网寒冬这类新闻的月经性不谈,单从创新的角度而言,一项新事物要被接受是不容易的。
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提出,创新扩散的趋势呈S型曲线,而接受人群则呈正态分布。
如图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市场占有率),新事物早期的市场占有率是不高的,也仅有少部分创新者试用。
随着时间的递增,市场份额慢慢增加,跟随者也慢慢增多。
互联网在诞生之初虽是个新事物,但发展至今,早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但正如人类对猫的感觉一样(认为猫的忠诚度低于狗,因为两者的驯化时间不同),商用互联网的发展不超过30年。
如此短的时间内,不要说与距今七千余年的农耕文化相比,就是相比距今不到300年的机器文化,人类对互联网的信任度也远居其后。
一方面是互联网带来的高额回报,一方面是新事物带来的不确定性,处于天平中间的我们开始不断摇摆,总是担心天平往劣态一方倾斜。
但这种担心有没有道理呢?
当然是有的,2000年的那场泡沫,使得纳达克斯综指一路攀升至5048.62,却又一路下跌(见下图),整整用了15年,才因为苹果和谷歌的股价上涨而再次超过该指数。
这场泡沫主要是由于资本的过量注入,导致整个科技股的估值过高。而历史总是重复的。共享经济模式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有赖于风投的盲目性。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Ray Dalio说: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往复循环,如果对重复出现的事件仔细研究,就能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得出正确处理这些事件的原则。
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现实情况抱有警惕。
现在让我们重新回到上图,如果撇除泡沫区域,那么整个综指的趋势其实是上升的(见下图)。
这也符合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事实上,如泡沫经济类的问题并不构成我们的最大隐忧。
凡此类事件,只需回归基础逻辑即可明晓:外在的否定终不能使一件事物被摧垮,只有内在的否定才是对新事物的真正铲除。
但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专栏作家#
善宝橘,微信公众号:善宝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崇尚终身学习的互联网斜杠青年,擅长学界理论与业界实践结合,专注新媒体、游戏领域的运营策划。当然,偶尔会写点互联网时事评论。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