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的小程序困局:懂用户,可惜不懂创业者

52 评论 14753 浏览 86 收藏 21 分钟

谁都有局限,张小龙也不例外:懂用户,但不懂创业者;懂产品,但是不懂生意;懂社交,但是不懂人工智能。

一、微信老了吗

又是一年微信公开课。

曾几何时,如果说有一款app只要更新换代,就会立刻引发全行业的关注,掀起讨论狂潮,这个app一定非微信莫属。

但是现在,最好的时代似乎正在过去。当微信上线了史上最激进的新版本,推出好看、强提醒和时刻视频,坊间的回响却并没有那般热烈。

任何一个产品都会有生命周期,过了最高点就会是下滑曲线。微信可能是过去十年里最成功厉害的产品,但也不会例外。那么当微信的迭代已经不能挑动舆论嗨点的时候,下滑曲线是否已经到来?

微信老了吗,张小龙尚能战饭否?

当我们听到微信小游戏使用人群,但30岁以上占据了58%,55岁以上用户达6300万,是增长最快的用户时,这种疑虑涌上心头:就像老龄化正成为中国的难题一样,微信难道也开始了中年危机?

在这种复杂的心情中,笔者终于等来了张小龙的深夜演讲,这是张教主史上最漫长的一次公开表达,也是第一次抖出了那么多他内心深处“很实在”的东西。

这是一场不需要任何专业技巧、甚至不需要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能让你屏息凝神、忘记时间流逝的演说。作为一个创业者、产品人,笔者的内心是震撼的,我已经很久没有听过这么理想主义和纯粹的

内容,张小龙确实是这个时代最有深度的产品人。

但是激动归激动,平复心情大半天之后,我也终于想明白了:为何微信小程序一直不温不火,为何微信的2B一直做不起来。这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可能就在张小龙的内心深处,在他的初心和原动力那里。

二、“好的”小程序

在分析原因之前,不妨分享另一个故事:

微信小程序刚刚发布那会,有个创业公司ceo(这里不指名)欢欣鼓舞,在各种场合力挺,他发布的小程序也一个个成了病毒爆款。

你一定认为,这个创业者一定已经走上事业巅峰,成为小程序创业者的个中翘楚了?

然而事实是,这个创业者又开始开发app了。原因很简单,他的每一个爆款都被微信下架了,理由无非是诱导分享之类。

有次我问他:你放弃微信小程序,是不是因为微信要的小程序,只能是符合他利益、可以补充他生态的?

他摇了摇头:事情可能更糟,符合他利益都不行,还得“政治正确”。

一边看着直播,一边这个“政治正确”又浮上心头,因为整场公开课,微信的产品经理都在强调着:我们很“健康”,只要是“好的”小程序,都会得到我们全方位的支持,不要怕没有流量。

原来,小程序还有“好的”、“健康的”一说,那么何为不好呢,我那个朋友估计很不幸地算一个。

微信地这种论调,倒是透出一种“价值观”治理的意味。古有以德治国,今有微信价值观治理小程序,就仿佛一首粤语歌:只要你乖,给你买条gai。

可是问题来了。

  1. 我要怎样,才算足够乖?
  2. 我要多乖,才能被你垂青到?
  3. 如果我乖,还能放心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事业吗?作为一个商人,我的利益还能最大化吗?

满心困惑。好在当晚,张小龙终于出来解惑了。

三、像我一样做产品

张小龙说的很清楚,好的产品应该是人们的伙伴、为人们真正创作价值,而不应该为了流量变现或者kpi、刻意地去“套路”人们的点击和时间。微信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因为守住了做产品的常识和底线。

他引用了博朗公司的标准:有创意、实用、美感、易用、含蓄、诚实、历久弥新、精致、环保、少即是多。

从这一点出发,在微信的合作生态中:

  • 好的小程序应该为用户创造真正的价值,而不只是为了流量变现。
  • 好的小游戏应该是创意的体现,而不只是传统游戏流量变现的套路。
  • 好的公众号应该是有好的内容,而不只是流量变现。

看起来,张教主似乎恨透了流量变现,他认为这种模式扭曲了产品,使得创业者不把产品当产品、不把用户当用户——明显是当流量和钱袋了。

这样一看所谓好的也就清晰了,按张小龙的话说,就是“像我们一样做产品,而不是为了流量变现”。

这句话非常有力动人,却可能是微信小程序生态一直无法做大的起点。

四、开发者为何“不善良”

说到这里,我想起腾讯的另一个产品——企业微信。企业微信和阿里钉钉打了那么久,两者的“性格色彩”正好相反。

钉钉追求的是管理执行的效率,老板用的很爽,有什么命令可以“钉下去”,就不怕没人回应。

企业微信追求的是员工们的体验,一上来就抓像发票报销这些员工个体的权益。

结果,企业微信一直不温不火,钉钉却做得风生水起,成了职场im的典范。为什么企业微信关注的是员工,是更大多数人的体验,却做不过钉钉呢?

因为职场im这种东西是2B的,一个公司用不用不是全体投票的,而是老板说了算。

这就回到了问题的开始,微信擅长发掘每个人的通用需求,却不擅长抓住中小B经营者们的痛点。因为他首先是做产品的,不是做生意的,是做每个个体的生活方式,而不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这个问题放在小程序上就明显了:开发者们为什么一上来就追求流量变现,各种红包、诱导、裂变的套路不一而足?是因为他们先天不那么“善良”吗,是因为他们不想好好做产品吗?

怎么可能?中国的创业者还没有那么low,谁还没有一点理想主义?只是资本环境太险恶,要活下去不得已现实了。

五、怎么熬两年?

张小龙说,微信开头两年,用户并不多,因为他们直到产品足够好、可以出现用户的自然增长,才开始了真正的推广。

但是试问中国的创业者,谁能这样慢工细活地调整两年、直到出现自然增长呢?

这个调整两年的钱从哪来,靠投资人吗?可是哪个投资人会这么有情怀,一个个都想着早点退出套现,还陪着你慢慢调?就算你真的熬过了两年,好不容易产品自然增长了,忽然来个bat之类的大家伙跟进呢,照着你直接一抄,这时候是不是成了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所以可见,追求流量和变现,不是因为创业者不善良,而是因为他们要“活下去”。你微信可以连续几年不盈利不打扰用户,反正腾讯有的是游戏收入撑着呢。

但是中小创业者呢?

中国如此严酷的商业环境,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必须首先是合格的生意人,首先懂得如何野蛮生长活下去,然后才是优雅精致的产品经理,才是极客,才是改变世界的人。

张小龙做foxmail的时候,一定也经历过这样的艰苦岁月,但是他很幸运遇到了腾讯。但是今天的创业者,又有几个能一上来遇到马化腾让你放心大胆地做想做的产品、不必急着营收呢?

也许摩拜用心做单车,不急着扩张,也许ofo继续深耕校园、而不是在朱啸虎们的怂恿下发起铺车和价格大战,那么或许两家今天的命运都不至于落得如此。

但是可能吗?投资人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给了你就得给我快速执行烧,就得把泡沫做得大大的,吸引后面的机构接盘、我好退出啊。

这就是中国商业的基本面,如果张小龙一上来只是想着让小程序开发者先“做产品”,然后再想着做生意的话,那么就是本末倒置,开发者也只能说:“这个游戏我玩不起,我要先赚钱活下去”。

这就好像富二代跑去指责别人,你心态不好、努力读书就行了呀。可是他哪里知道,人家找个工作、看个病都要费尽千辛万苦,天天看人脸色,又怎能有好心态?为了混口饭吃都没有读书的时间,甚

至买不起一本书,又怎么学习?

不同的眼界和经历,决定了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背靠腾讯,当然可以先做产品再做生意,但是背后没了大树,还是乖乖先想着生意吧,千万别作。

张小龙说,别人讲我们站着说话不腰疼,可是微信团队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可您也别忘了,微信团队一开始就是背靠着腾讯大树的,别人不是。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段子。很多人分析巴菲特的成功经验,什么努力智慧眼界之类。

可有人说,他的父母不一般,他小的时候已经可以和父母一起去投行开会了。

当微信团队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去思考和测试的时候,创业团队的开发者可能连找到个静静想事情的地方都没有。人与人真的不能简单类比,张小龙不可复制。

所以,当不可复制的张小龙希望小程序的创业者像他一样理想主义时,先得想想是否懂得他们的痛点和艰难。这就好像广东另一个伟大的人物中山先生一样,理想、理论、品行和魅力绝对是人中龙凤,但他总是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一样,结果就往往是一次次被背叛。

对合作者利益诉求的忽略,只一味强调道德认知的高标准,是理想主义者的通病。

中国商业的基本事实是:小公司要想切入市场、和大家伙竞争,常常需要抓住规则漏洞、野蛮生长、边缘突破,很多一上来看起来有点low。按照微信的标准,恐怕都不算“好的”,可如果完全是好的,走最正的路,和既得利益的大家伙们怎么较量呢?

中国的互联网产品往往都有原罪,qq最早是抄袭和网恋,百度一开始搜盗版和黄片很容易,拼多多更是尾货烂货横行……如果这些产品一上来都在张小龙的价值观体系下老老实实地生长,恐怕都不会有今天吧。

六、中心还是不中心

那为何,这个问题在公众号时代就没暴露,公众号的生态为何就做起来了?

那是因为相对于小程序,公众号的创业门槛低了太多,你不需要高薪聘请随时可能忽悠你的开发人员,也不需要icp之类的资质,甚至在刚开始的红利期、哪怕业余时间兼职运营,也能获得不错的流量和收益。但是这些条件放到微信小程序已经完全不成立,门槛太高,成本风险太大,红利期已过。

懂用户,不懂创业者,是第一个两难。第二个两难是中心化还是去中心。

在微信小程序领域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悖论:

“好的”小程序,往往一上来不赚钱,商业模式不清晰,商业逻辑不闭环,于是活下去都很艰难。而一上来很带流量、很赚钱的,往往没那么好。

所以微信公开课这次公布了:好的小程序你别怕,微信爸爸会保护你。我们会提供新的发现方式和新的搜索方式,给你更多曝光的机会,只要你符合我们的标准、用户满意度更高,其他就交给微信平台吧。

然而这样一来,微信等于自己也走上了“中心化地流量干预”的老路,这与张小龙一贯的去中心化产品哲学完全矛盾。

这也恰恰说明,微信可能真的有点捉急了,目前的生态有问题,真正用心做产品的创业者往往没有流量,他们灰心失望、信心丧失,正在离去。微信小程序正在变成家底殷实者的贵族游戏。

中心还是去中心,这是一个深层的纠结,中心了容易“不公平”,可不中心,小创业者又得不到救济,只能弱肉强食。

七、致命的徘徊

向左右还是向右走?即便张小龙这样伟大的产品经理也会纠结徘徊。然而这种徘徊有时候是致命的,因为会错过重要的发展时机,会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张小龙说,我们有的是耐心和时机,可真的是这样吗?

支付宝的小程序已经锚定了商业交易这个细分领域,铁军正在线下火力全开。很明显,他们不想做太多线上流量的生意,整个战略依然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延申。主要就是三点:

  1. 优选。推出以健康分为核心的小程序评价体系,让用户用搜索、访问、成交和收藏来投票,选出优质小程序并资源倾斜。
  2. 多端。用整个阿里系的产品来为小程序做流量激活入口。
  3. 商业赋能。围绕商家的需求痛点,开放信用分、花呗周卡、营销反作弊、人脸识别、区块链服务等能力,开放会员体系,推出收藏、分享有礼等平台级刺激措施。
    这是一个高度强势、中心化的战略。

另一边,百度推出了智能小程序,以百度信息流的智能推荐和分发,作为最大的流量入口,同时抓住搜索行为,搜索意味着需求+主动+精准。

百度的策略是开源,一方面在流量上组建开源联盟,和爱奇艺、快手、携程等战略合作,12家腰部公司的app均成为百度小程序的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开源,释放语音识别、人机对话、ar等各种黑科技能力。

从公布的数据看,支付宝小程序8万、用户超过5亿,日活1.7亿。百度小程序总量破万,dau也已破亿。此外还有头条的小程序,目前还在神秘低调状态,没有看到大规模发力的痕迹,应该还在厉兵秣马、暗暗准备。

毫无疑问,对手们都更加坚决,没有“去中心化”的道德包袱,也没有对“流量变现”的精神洁癖,他们或许更理解从0到1的小创业者需要什么?

战争态势很明显:

  1. 微信有最大的流量池,但是释放给开发者的流量红利最保守。
  2. 在线下,张小龙在小程序最初发布时设想的交易场景,支付宝小程序正在快速推进,因为天然的生意属性,更擅长和商家打交道,张教主的初心由支付宝接棒,这也颇具意味。
  3. 在线上,微信小程序的社交推荐,将和百度、头条的信息流智能推荐,形成两个时代的对决。最终是张小龙的英雄洞悉胜利,还是算法智能胜利,还很难说。

张小龙或许会说,别急,我们还会慢慢迭代呢?但是小程序开发者等不起,如果吃了上顿就没下顿,那或许还是得到更有流量的地方。

谁都有局限,张小龙也不例外:懂用户,但不懂创业者,懂产品,但是不懂生意,懂社交,但是不懂人工智能。

比如他说,每做一个新功能,就会有5亿人反对、1亿人教他怎么做产品,这显然是没有任何数据支持的天马行空,头条百度们是绝不会这么说话的。

很遗憾,笔者也是以上吐槽大军的一员,但作为使用了2700多天的用户,陪着微信一路走来,我真的是希望腾讯能改变、小程序能真正对开发者友善起来,而不要一副何不食肉糜的优越姿态。

最后,笔者仍然要对张教主这宝贵的四个小时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理想失去重量的年代,我们需要这样的人物,

不妨把本文标题反过来:

尽管张小龙不懂创业者的苦,进而小程序的生态总是成长缓慢,但是他仍然是这个时代最懂用户的伟大产品人!

#专栏作家#

张俊,微信公众号:阿辩论(ID:bianlunlove),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上海帅醒科技创始人兼CEO,专注TMT领域产品开发和商业分析,运营争鸣辩论(全国大学生)组织和sns lab社群,事件营销操盘。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腾讯做产品也不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在一定时间没有达到预期量级,直接被砍,微信、王者都是在快要被砍的时候爆发的。

    回复
  2. 在广东,是需要老火才能熬靓汤的。
    我常喝汤的老店就是这套路

    来自广东 回复
  3. 只能说都是资本驱动导致的一切向钱看,丢了理想主义的为大众服务的心态….叹息

    回复
  4. 我对他的评论就是,他聪明,但是碍于身份,不得不说一些场面话,非常同意你的文章。

    来自四川 回复
  5. 原本在计划这一篇张小龙微信之夜的演讲的相关文章。突然看到这篇文章的作者从另一个视角看待微信小程序,颇值得作为一个反向观点来对比张和作者对小程序的一些看法差异。
    张小龙对C端用户层的理解,超过了很多的产品人一两个数量级。
    小程序确实主要是连接B端和C端,由B端为C端提供服务。那么如何让B端更愿意,更好地提供服务,且做到不影响C端的体验,不破坏微信的生态圈,这是很大的学问。或许也不是张真不懂B端。如果真的只要考虑B端,会不会造成最终连C端都离开微信?
    微信做好C端我觉得是核心。能为B端和C端的连接做多少,这个或许是个补充就好

    回复
  6. 我觉得,张小龙不是不懂创业者,而是他觉得这种产品思路不符合他的价值观,所以不去懂。终究还是产品的体量不同,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讲,活下去发展起来才是最重要,所以会做流量,做增长,这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微信的体量不一样,从一开始,微信就是诞生于试一试玩一玩的心态,背靠腾讯也没有营收压力,所以张小龙可以尽情发挥。但是不得不佩服啊,当微信到了一定的体量之后,张小龙还能如此坚持,对比隔壁家的微博就知道了,这点多么不容易。10亿的微信需要一个保持初心的掌舵人,需要一个方式去引导微信的发展,所以有了原动力这个说法,一款10亿的产品,有谁知道怎么加需求怎么控需求?不好说对错,只能说在这个不断谈增长,谈流量的时代,对于这类高体量的产品,张小龙提出了一种可学习的设计思路。虽然这种思路怎么看也确实不合适于创业公司。但是很值得很多大厂学习。也值得很多产品学习。

    来自广东 回复
  7. 如此片面的文章却挂在首页,是不是知道这样偏激文章能带来很多的争论才这样做的?

    任由创业公司随意的打扰用户压榨用户体验以达到更多的商业目的,作者认为张小龙是有多蠢才会这么做?

    微信现如今手握十亿用户细分用户群体精准的投放广告就能给腾讯带来极其丰厚的回报,这个时候还去疯狂的压榨用户体验无疑是将用户推向环视微信的群狼手里。现在有哪一家互联网公司不想在微信身上挖下一块肉?

    回复
  8. 我想说,买条gai不是粤语歌。

    回复
  9. 我感觉张小龙一定不是不懂,而是他也在追求他自身产品的利益最大化,如果微信体系中充斥着太多的,诱导分享,因为b端企业要变现,而牺牲了微信c端用户的利益,这个肯定不是他想要去看到的。

    试想,如果微信体系中,全都是小游戏的链接,全都是广告的链接,那微信体系肯定也就活不长了。我感觉这才是微信真正限制你诱导分享的原因

    回复
    1. 因为怕广告太多链接太多,就禁止分享,跟怕人买了菜刀去砍人而禁止卖菜刀有什么区别?
      本人因为好多次想点击的链接,因为涉嫌诱导分享,看不了,给我的体验很不爽。
      人天然具备社交属性,一个社交产品,因为所谓的“因为涉嫌诱导分享”禁掉人家的链接, 不管是对链接作者,还是对于想点击的人来说,都不好

      来自陕西 回复
  10. 中心化和去中化本质上还是要把微信做成工具还是做成平台。在张小龙的纯粹理念下,微信应该去中心化,单纯做高效的社交工具,对开发者一视同仁。但是作为平台又不得不面临扶持一下“好”的开发者。

    来自广东 回复
  11. 不是不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回复
  12. 作者的出发点不同而已,没有争论辩解的必要,张小龙的初心原动力,真正做产品的人自然会懂

    回复
  13. 资本是要求回报周期没错,但没有自我造血能力的公司,话语权在资方,那活该被资本玩!这你能去怪理想主义?怪教主不接地气?
    在中国大环境下的产品界,需要教主这样的领袖者,或许他确实表达的是完全的温室理想主义和产品价值观,但你如果完全对号入座,那你已经输了!
    虽然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但起码的产品价值观,张教主的境界你领悟不到!

    回复
  14. 创业和产品人的我来说两句。作者这是火力全开,鸡蛋里挑骨头!假如小龙那天站在台上完全表达了你此类观点,试想会怎样?事后是否又来写微信失去了原动力和初心,微信没坚守住,被同质化了?(我笑而不语)
    产品最终目的是给用户提供“好的”价值,这是永远不会改变的真理。勿用商人思维来绑架创业者!创业者不思考价值只想着赚钱,那不知当年乔老爷未从手机用户体验出发,跨出传统商人的眼界,只看利润,一味的只做高端机,做出厂量,试问,今天还有苹果的成功吗?

    回复
  15. 偏激了~~~追求的东西不一样罢了,一个追求活下去,一个追求做长久。

    来自北京 回复
  16. 不赞同笔者的想法,首先微信本身就是一个针对C端用户的软件,之所以出现公众号、小程序等辅助的工具,无非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也是为了帮助C端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做到“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初心,如果一味的为了利益,为了考虑B端的想法,无限制的任由广告满微信圈飞,严重影响c端用户的体验,试问这样的情况只会让C端用户远离微信,用户量下降,那么在微信中生存的B端必然也将没有好果子吃。

    来自浙江 回复
    1. 微信是腾讯的,但是小程序是要让大家活啊。

      来自四川 回复
  17. 论产品大师,我一直以中本聪为榜样。构思出类拔萃,不靠任何财团都能成就伟业,足见其水平。如果张小龙能脱离腾讯另开发出一款其影响力能跟微信媲美的产品,那我奉他为教主。他现在只是个打工的,大家何必当真。

    来自广东 回复
    1. 伸着脖子只想找别人缺点来安慰自己的人,能有多大的出息

      回复
    2. 我伤害了你崇拜的心情吗? 那不好意思,这里是各抒己见的地方。我是来想向大师学习产品设计的,张小龙说他是专家,我认同,但大师、教主、教父,全世界就那么几个,他是否能冠以此称号我质疑。个人认为,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最难的是构思,区块链所用技术都是成熟的,唯独构思极其困难,所以中本聪是大师,如果他是个人的话。微信、小程序,说句诚实话,从构思来看真的很简单;如果换做张小龙在小公司搞这两样东西,你觉得能搞得起来吗?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比张小龙懂得多,做得好,但是我只能来woshipm发言系列。。。不是不允许匹配,也不是说批评电冰箱得学会制冷,我只是觉得格局问题。
      微信真的这么大一个部门没人懂怎么做变现怎么做更好的流量分发么?确实我觉得企业微信很失败,它的定位啊很多东西都有问题, 但是微信自身和张小龙提到的其他的东西,体现出了一个纯粹的产品人该考虑的,产品经理的职责是在用户体验和公司商业化之间做一个很好的权衡,以此来长久的使产品发展,直至改变一代人的生活,目前看来微信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来自广东 回复
    4. 哪点说我比张懂得多,崇拜中本聪是个人自由,只是不崇拜张而已,这都有错?还讲不讲道理?
      至于格局,什么是格局? 烦请指教

      来自广东 回复
    5. 我觉得一个形象的类比可以辨别我们俩以及大家在这问题上的是非。淘金。互联网就是个大宝藏,区块链、微信就是其中的金矿,有些金矿容易找,就像微信,有些很难找,就像区块链。我们称谁是大师,就是因为他能找到常人找不到的金矿。找到了,挖不挖的出来只是技术层面的事情,挖出来只能说明技术过关。占不占得住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有资本的实力。

      来自广东 回复
    6. 没说你崇拜中本聪有问题啊,虽然我个人而言对于区块链保持一定态度,但是这种新思路一定是会出现并且有一定道理的。我只是觉得产品的成功是多方面促成的因素,资本和思维都是其中的环节,我是觉得微信如果不是腾讯推出不会有这么大影响力,但是也会是一个很大很棒的产品,因为在合适的时机采用了合适的策略,所以会出现合适的产品,张小龙对于产品的本心(不聊目的,只说他在演讲中提到的思维和他目前正在做的东西),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产品人该做的,为公司的商业化做出了一定贡献,为用户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同时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习惯,这里的很多人包括我不是无脑舔,是基于成果和理智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

      来自广东 回复
    7. 最能说明微信好的方法就是放facebook进来,没有比较,说得再有道理都不够说服力。即使微信现在做得好,没有竞争,就像百度那样,迟早会衰败。

      来自广东 回复
  18. 我是来学习的,所以中立。觉得作者说得挺有道理,但有道理不一定对。不过我想指出一个关键点:垄断会扭曲很多东西,就像现在的电价高不高? 是讨论不出结果来的。腾讯现在已经事实上的垄断,张小龙是不是教父级人物,其实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所以,他说的话只能作为参考不要盲目相信。所以,作者去反对处于垄断地位的人物,注定会被人喷死,即使说的是对的。
    最后指出一点,我相信凡厉害的人都会自己成立公司不会帮别人打工的,除了科学家。就说这些。

    来自广东 回复
    1. 总之,读者还是喜欢正能量的文章。博主被喷和张小龙是不是教主没关系。我们不喜欢的,是博主作为平台kol 不谦虚的态度,传达的是消极扭曲的观念。中国互联网环境下,真的太缺乏“匠人”了。作为KOL,难道不应该以引导更加健康的互联网观为己任吗??

      回复
    2. 其实我挺讨厌把东西区分为正能量和负能量,这世界不是非黑则白的,中间往往有无数种灰色,但真相只有一个;把事物标签化就带有明显的偏见和所谓的“政治正确”。作为旁观者首先要知道的是真相,然后才是道理,对吧? 中国无论是经济、政治、互联网早已扭曲,互联网封锁、AT成为寡头、土地出让金的违宪、选举权的被剥夺等等,有谁还觉得大环境是讲道理的吗?? 中国奉行的实际上是丛林法则。靠KOL就能引导出健康的互联网吗? 真是个单纯的孩子。 所以,我挺认同作者的一个观点,对于小公司来说,生存是第一位,他们想的是生存,你跟他们谈理想,这是不尊重客户的态度。

      来自广东 回复
    3. 立场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思想的不同。张小龙的产品站的立场是微信,他代表的是微信,微信优先考虑的是微信用户的使用者体验,其次是这些B端的企业者们的利益。而那些企业主们,则更希望微信做为社交领域的垄断者,多多考虑一下他们的利益,而他们的利益是生存。
      微信想要的是如何好的活下去;小公司想要的是如何辛苦地活下来。这种对立立场的诉求冲突,被作者拿来做为张小龙不懂创业者,不懂生意,不懂人工智能的证据,显然有失偏颇。但他说的,确实是事实,我们必须要承认。
      可是,别忘记了。这个时代并没有谁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旁观者,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中国人如何旁观中国?我们身处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不能反智,也必须以智的态度去审视社会现状的底层事实,而这种智,一定是处在建立在整个大环境下的合理的智。而不是所谓的“真相”的智。而且,做为社会的一位平民,以你能接收的信息量和信息层,你所猜想的真相,真的是“真相”么?恐怕是“缪想”吧。
      理性的辩证以探求真相并非是去全然推翻塑造这个现象的原理,而是让我们更为理性真实的去认知真相背后的原则,从而与其相容,相交,更好的发展。
      大到国家如此,小到产品如此。
      而答主,就像是在操着“智”与“真相”的外皮,来彰显自己的“智”,真是个年轻的孩子。

      来自广东 回复
    4. 年轻人,做人要实在,不要务虚,什么是务虚? 常常谈理想、常常便签化事物、常常谈论听起来高大上的理论,那些是不愁吃喝的官员和处于垄断地位的贵族常用忽悠愚昧百姓的手段。什么是实在? 就是那些时刻面对竞争的小公司小店铺的老板,无论你的理论多么的高大上理想多么的美好你的身份多么的高贵,最后公司店铺倒闭了就证明你不行。 无论你的想法和理论多么的龌龊低俗,只要能赚钱就证明是对的。

      来自广东 回复
    5. 你不听我也没办法,我不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中国的真相是什么,你可以翻出去找wj百科,看看上面是怎么介绍我们的中央领导以及亲属的;重点你可以找找巴N马文件。口舌之争我就不继续了;我只是好意提醒你们,不是为了争对错,如果你说谁要你怎么好心,那我闭嘴。

      来自广东 回复
    6. 祝安好,加油。

      来自广东 回复
    7. 最后说一句:不是对黑暗视而不见,而是理性批判,不谈揭露谈论断,“好坏即使参半,但这也是中国”,谢谢。
      请不要以贤者姿态教化别人,然后枉以为自己付出很多,很善良。太自大了。
      我也并不需要,真以为,就你一人知道所谓的黑暗?
      全中国的人都睡了,就你醒着?太狂妄了。
      无意义的辩证,像是和市场大妈在讨论逻辑。

      来自广东 回复
    8. 有点心疼你们双方,你确实没有看清楚楼主他在表达什么,不过你也不是他说的“装睡的人”,而是认知维度不同确实理解不到他的点,这就有点相互为难了。

      来自上海 回复
    9. 多久的事了。别上帝视角。

      来自广东 回复
    10. 多久的事了。别上帝视角

      来自广东 回复
  19. 从文中处处看到你的抱怨和悲观,表明你已经输了

    来自上海 回复
  20. 就因为手握巨大的流量,所以才更加要慎重的做出选择,如果将手上的流量变现。
    而作者的格局在于,我们拼了老命在市场上去抓流量,我要流量,我要流量。不管怎么样我就是要把1000的流量做到最大的转换!两者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千差万别!
    同为产品,所有人应该都羡慕腾讯的产品经理,坐拥流量,但是对于腾讯内部来说,流量凭什么给你这个工作室不给其他的工作室?

    来自上海 回复
  21. 我不知道文章里面说的微信开始下滑是怎么来的?你说产品生命周期,过了最高点就是下滑 腾讯公司本身就可以打脸了。。。。。。QQ也可以打脸。微信首先保证的是它的利益 保证用户的利益 而不是创业者的利益。我们自己做产品的 难道不是想着自身产品、公司利益最大化吗?

    小程序做大是困局呢?还是微信有意为之?
    微信能够做的这么长久 就是在于它知道真正长久的生意 本身是先为用户考虑 否则用户也会弃你而去
    本身它就是C端的啊 小程序公众号等本身就是先为它的用户创造价值 才能发展啊 而一旦哪个做大了 头部效应出现了 是不利于它的生态的 所以张小龙在分享时候说 你弱小 但是有价值 我一定扶持你 你做大了 我一定打压你 对于创业者不好 但是符合微信利益
    头部效应出现了 无疑无法使得更多创业者冒出头 而且企业开始建立了一定壁垒优势 想要盈利很可能是会损伤用户利益的
    就像张小龙说的为什么小程序不给你开放推送 因为每个公司都有骚扰用户的动机 一旦开放了 你会在微信上收到多少小程序的推送?你自己公司爽了 符合你利益了 损坏的还不是微信的利益 是用户体验。你把微信当作一个平台 榨干微信流量了 然后可以从容淡定的走 留下一地鸡毛
    它并不是不推小程序 为了加强小程序 它给小程序提供了下拉有个最近使用和我的小程序入口 他觉得还不够 他还会继续升级的 只是前提是符合微信利益和用户体验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觉得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尤其是太多B端想的都是利用微信作为流量分发平台,而不是与微信一起发展,从这一个点希望张小龙能够适当慎重调整升级,但很有必要维持住底线,所以赞同你的观点!
      但回转一想,大家都是站在各种的立场和利益角度出发去做一件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并无对错之分,没必要互喷
      补充个人看法,感觉所有事物的发展到最后都是要处于一个“度”的把握,尽可能地维持动态平衡或许才是最终出路吧

      回复
  22. 你不能因为大家做的都是错的而说正确的才是错的。

    来自上海 回复
  23. 格局太小,三观不正。为了表达观点而硬找论据,辩手的通病。

    来自上海 回复
  24. …- -我觉得张小龙不是懂不了流量啊,变现啊,中心化啊这些,张小龙只是不愿懂,是一个很纯粹的产品人,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的产品人。

    来自广东 回复
    1. 立场不同而已

      来自上海 回复
  25. 什么时候,追求即时利益的商人算计思维反而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做产品该有的匠人精神反而是“不对的”?你的产品观本来就是扭曲的,居然还高谈阔论。
    就像贫苦人民仇富心理一样……
    没有背靠大树一样可以好好做产品,追求速食利益也不一定能干好!
    互联网的寒冬就是我们自己作死恶性循环造成的!
    保持初心,做极致的产品!产品和运营人共勉!

    回复
  26. 不知老张看了怎么说

    回复
  27. 张小龙说了 微信 是 工具

    来自四川 回复
  28. 张小龙的坚持不能说是正确的,但也能不说是错的,利益的天秤不好把握,尤其是像微信这个体量的app,一个走错,可能就会gg,讲道理,微信和支付宝,你觉得他们早晚不应该收编给国家,已经把握了国家的互联网的命脉了

    来自浙江 回复
  29. 收尾收的太人情化;这可能是国人的心态;
    不管怎么样,我看到反对的声音就很颅腔充血;不知道为啥?
    不一样的观点,是好事,不管对不对先;
    都附和着有啥意思?
    太无聊;

    不过作者应该还没有完全理解微信的生态和微信的用户;

    在别人家的塘里捞鱼,多少要注意下手段;做人都是有原则的,产品的原则就是缔造者的原则

    最后来一句,张小龙是不懂没钱的苦,那段日子离他太遥远了,或者就没有经历过,才有了现在的微信;

    来自浙江 回复
    1. 他看不到我们卑微者的痛点,我们也看不到他高尚者的痛点。 深处2个层次的环境。

      来自北京 回复
    2. 作者应该是有自己的立场的,观点不一定客观,但提供了看待产品的不同的角度和思路,值得一赞👍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