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企业转型:战略先行,还是用户体验先行?
传统企业的互联网转型,是一开始就做顶层设计,战略先行,将所有战略级服务一并考虑;还是自下而上设计,从微观的角度先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给他带来的便利。这是每个产品经理都绕不开的一道难题,为此还可能和运营、甚至老板进行一番“较量”。
传统企业转型的共性
如果只是做个官网、官微和公众号,这样的企业当然还远远谈不上转型。真正的转型是体现在战略层面上的,意味着公司在后续的产品形态、企业结构甚至是商业模式上,和互联网的紧密契合与对接。从这点来说,传统企业的转型普遍有以下的共性:
企业内部重构难度大
转型意味着企业要一边养肉,一边割肉。在互联网转型中,传统企业内部的部分重要部门,一方面受转型方向和资源重组的影响,一方面由于互联网行业思维的缺失等原因,难以和空降的新部门形成合力,导致企业内部的重构困难重重。
客户群体难以重新定位
企业的转型容易陷入补位和建立护城河的心态,即先巩固自身原有客户群的忠诚度。例如传统线下销售企业转型电商或平台,容易先围绕原本的会员、积分、签到等等进行建设,因而陷入重拳打在棉花上的怪圈。究其根本,没有重新定位好客户群是其关键。
也许重新从“归零”的心态出发,回归产品和运营本身,互联网企业的先行之路也许可供参考一二。
关于如何获取种子用户
为了获取种子用户,将单一服务做到极致,互联网产品的形态甚至可以一开始是十分单一、不成体系的,在获取种子用户后再逐步进行迭代、更新和完善。例如小米一开始,只有MIUI的产品,从ROM的维度切入,在获取ROM发烧友用户后,再完善产品形态,推出小米手机和智能家居产品。
传统企业在推广初期,也许能考虑从某个角度切入,先解决其中用户高频和相对刚需的部分,单点突破并先做到极致,也不失为一条打开线上用户的途径。
关于如何建立产品的第一印象
Uber 和 百度地图
Uber自从推出开始,似乎一直想告诉消费者,它不只是专车。一键呼叫CEO,用Uber找工作,找茶师,送外卖,领养小动物,这些都是Uber曾经展开的营销活动。通过这些运营的引导,让我们建立了对Uber的第一印象,即它可以用来连接人和服务,也让我们可以用更多的期待,未来哪天真可以在Uber上寻找茶师。
这些战略,百度地图曾经也布局过,在百度地图上找服务、找酒店,用它的slogn来总结就是“出门就查百度地图”。但是,百度作为地图导航工具的第一印象太强了,以至于我对其功能的期待,就是如果更好的导航,比如我开车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它能不能记录下来,再我回来的时候按原路导航回来之类的。产品给用户的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户后面使用产品的用户场景和习惯。一开始太专注工具属性,给用户建立了产品的第一印象,后续的战略布局可能就变得难以落实。
传统企业的转型不是盲从,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传统企业的转型需要有更加清晰并且可执行的商业模式,以确保整个团队的目标能够更加趋同和可持续进行。
综上,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一条最好的路径,但确实唯一的路径。转型不亚于二次专业,企业需要有更高的觉悟,去允许试错甚至于最后走向另一个方向的可能。
#专栏作家#
兰色拉面(微信:lanselamian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城市服务、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对市民融合服务、移动进销存、物联网和支付 POS有一定的浅见。欢迎互联网爱好者们一起交流探讨。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