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产品不要老想着颠覆微信,颠覆微信的不会是社交

23 评论 12208 浏览 75 收藏 15 分钟

最近,三款社交产品的发布,被指未来可能将会“颠覆”微信,想要颠覆微信,真的这么容易吗?

01

这几天,多闪、马桶和聊天宝的发布,微信再一次在各大互联网新闻里被“颠覆”了。

不知道这是这些年来微信第几次被颠覆、狙击、挑战了,从2012年左右的微博,到2014年那会的来往、易信,2016年的支付宝,再到现在。每个产品本身都有不同,但大家的共同点是,没有一次有成功的迹象。

我们来分析下这些APP挑战微信的逻辑。

早期的微博,是因为产品的定位和微信有交集,所以免不了一场斗争,这就不展开了。

来往、易信是纯正的IM工具,企图靠着通讯的功能叫板微信。来往当时马云亲自出面,让阿里巴巴每个员工人肉推广,貌似没一点效果。易信稍微靠谱点,和电信合作,有个免费电话功能,但那会电话本身已经挑战不了微信了。

结果都很惨,没多久就半死不活了。后来的支付宝就不说了,让人第二次见证了阿里做社交的奇葩。

现在的“多闪们”稍有不同,定位是熟人社交,通过打造和微信有一定差别的社交场景,来吸引用户的参与,希望用户能在平台上形成关系链,达到挑战微信的目的。

多闪的核心是视频社交,借助抖音的用户资源,形成熟人社区,通过随拍的小视频进行交流。综合来看可能是这三款产品里相对靠谱的一款。

马桶则是匿名社交,和之前的无秘有异曲同工之处。聊天宝感觉有点奇葩,没研究过。他们的出发点有点类似,是通过视频等手段展示真实的自己,减轻在庞大的微信中社交的压力,同时加上了一些陌生人社交的场景,作为用户冷启动拓展。

对于这三款产品,如果你问我能否稍微挑战一下微信,我得回答是完全不行。一款社交产品,做出一些跟微信有差异的社交功能,然后就想“挑战微信”,这个目的从根本上就已经错了。

02

在这个时代,任何类型的社交产品想要颠覆微信,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不是因为微信做得多好,社交有多强大,而是因为微信根据不能用“社交产品”来定义。现在不能,以前也不能。

它是用户沟通的工具,是通讯录。

通讯录,我把它总结为人与人之间任何场景下的沟通,会优先选择的形式

影响人们选择通讯录的因素有两点:

一是熟人的关系链,身边的朋友用的是什么通讯录,我自然也会用什么;

二是陌生人之间最通用的方式,所谓的在其他平台上聊了半天后加一下微信吧,就是这个意思。就算我不用微信,对方大概率用的是微信,加好友还是得用微信。

从这个角度看,微信的最大竞品,不是什么APP,而是手机自带的通讯录、短信。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通讯录的变迁史。

2010年前,人们常用的通讯录,手机上是系统自带的通讯录,大家最常见的沟通方式是留电话号码,通过打电话和发短信交流,我至今还记得上学那会半夜躲在被子里给女生发短信发到欠费的场景。

电脑上是QQ,大家在电脑上通过QQ好友、QQ群聊天,通过QQ空间发一些中二的动态进行社交。当时功能机上也有手机QQ,但很难用。

后来智能手机兴起,在2011年那会,微信,以及当时米聊等IM,主打免费短信+语音消息的模式,对短信发起了挑战。这个模式一直到现在都是移动端通讯最快捷高效的模式。要知道微信最早的版本,主打的就是免费短信功能。

移动当时推出了飞信,但显然不够微信打的,没多久运营商们就只剩提供流量服务和打电话了,短信进入了垃圾短信的天下。然后微信凭借着QQ的关系链导入,和摇一摇等有争议的功能,击败了米聊,统一了移动端的通讯。

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生活覆盖面远超电脑,而手机QQ在那几年根本不是现在的样子,维持着PC端大而全的模式,导致微信的发展速度一直领先于QQ,到现在几乎统一了所有端的通讯。

因此人们经历了几年时间的通讯录迁移,从QQ和手机自带通讯录到微信。

现在微信已经是人们的首席通讯录,QQ主要是作为95后00后的通讯工具,而手机自带通讯录的作用,基本只剩下了急事打电话。

我们现在看到的无所不能的微信,是靠着关系链的基础,一步一步拓展到社交、内容媒体、服务平台、在线支付领域。它从来不能简单地被概括为一款社交产品。

反过来说,微信本身的社交功能其实不多

聊天和群都是作为通讯录的基本功能而存在。现在属于社交的功能只有朋友圈,和7.0版本刚上线的视频动态。

这两块只是覆盖了熟人之间动态分享和自我展示的需求,我今天去哪儿旅游了自拍了,发几张照片告诉朋友,仅此而已。

微信没有社交产品常见的话题、广场、关注一类的功能,不涉及任何陌生人之间相互认识的场景,微信对社交的定位就仅仅只是熟人社交。

反倒是早期的微信,摇一摇和漂流瓶确实属于陌生人之间社交的场景,但当时这两块的目的是作为爆点,现在已经不是核心功能。

03

多闪们做社交产品,很正常,社交产品海了去了。颠覆微信,不是一个维度的事情。

所以,这个问题分为了两个,一是多闪们的社交是否能活下去,二是如果要颠覆微信需要怎么做。

我没有仔细去研究过多闪、马桶和聊天宝,第一个问题无法解答。只不过如果这些社交产品本身做得好的话,与微信共存是完全可以的。

当年巅峰的QQ空间、还活着的人人网、早期具备一定社交功能的微博,和刚上线的微信都能和谐相处。在国外,whatsapp和facebook的存在,也并不影响instgram、snapchat发展壮大(个人感觉多闪有点像ins,马桶有点像snapchat,聊天宝……像P2P),更何况facebook是个比微信更大的社交社区。

当然,想要活得好,就尽量不要和微信有场景上的重合。目前来看陌生人社交获得好的还是有的,当然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而定位为熟人社交难度就不小。

第一步需要的是熟人关系链,想要从微信手中获得熟人的关系链,是个难度天大的事情。

假设万一有了一些熟人好友,在功能上想涵盖一些微信没有的熟人社交场景还是可以的,毕竟前文写过,微信社交的功能不多。

不过也要担心微信自己会拓展社交功能,比如微信新上线了视频动态,和多闪的视频动态之间如果有竞争,是个很有意思的事。

所以我觉得多闪们在推广的时候就不应该把颠覆微信作为口号,而是要强调自己和微信的差异化。

回到多闪们,他们能不能活下去,是产品本身的事,跟微信关系没那么大。

我看到有一些分析文章里说多闪很有可能会发展成一个视频分享社区,而不是熟人社交,我觉得完全有可能。

那么,怎么做才能真的颠覆微信呢?

在当前的背景下,我觉得几乎不可能。任何产品想要颠覆微信,扪心自问能不能让上亿用户主动迁移自己的通讯录

这不是靠一些微信没有的社交功能就能实现的。关系链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强大的壁垒,如果没有理由,用户没必要迁移。

更何况移动端通讯录相关的功能(聊天、群组、语音视频)微信早就做的很完善了,这些功能本身也没什么值得提升的空间。

04

颠覆微信,我认为只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技术的变迁,下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将移动端通讯这件事情本身变得不重要了

微信颠覆电脑QQ和短信就是这个原因,当智能手机兴起,人们有理由用移动IM代替电脑上聊天和要收钱的短信,所以大规模地将通讯录从电话和QQ迁移至微信。

我们可以假象一下,假如十年后,出现可穿戴的人工智能耳机、手表这类东西,逐渐代替了手机,成为了人们最常使用的设备,那个时候,手机上打字和语音聊天不再会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模式,而基于这些设备和人工智能形式的通讯产品会逐渐出现。

只要这些新通讯产品在新设备上用起来比微信更好,人们完全有可能因此大规模迁移通讯录,相当于把QQ和短信迁移到微信的故事再发生一遍。

技术迁移的不一定是设备,也可能是一种新的形态,假如以后有一种叫人工智能帮人聊天的技术(听起来好恐怖),没有设备的限制,那微信会变为一种在手机上通讯的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取代微信成为通讯过程中的核心。

但这种事情是很难预见的。现在大家一直在提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等等的概念,没人知道这些是不是、哪些是下一个技术变迁,什么时候变迁,变迁时又会是怎么个形式。苹果推出第一款iPhone的时候,正是诺基亚如日中天的时候。

还有一种可能是人群的变迁。每一波年龄段的人用的产品会不一样,当十几年后,下一波年龄段的人(00后)会占据互联网的主流,如果他们常用的是另一个IM产品,又没有一个比较好的理由让他们迁移通讯录到微信上,那么这个产品可能会潜移默化间成为人们主流的通讯产品。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我这套理论里唯一一个有可能颠覆微信的产品——QQ。QQ正是现在00后社交的主流产品,它的关系链已经从当前PC端社交的王者换过一波了。

微信崛起后,QQ直接改了产品定位,专注于年轻人的社交。从社交的角度来看,QQ的场景比微信丰富得多,更能满足学生群体在校园内的社交需求,所以自然成了00后主流的IM工具。

当00后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后,如果QQ依旧能很好的满足他们进入社会时的通讯和社交需求,那么00后不把他们的关系链不迁到微信,一直把QQ作为通讯录是完全有可能的。

有那一天的话,QQ和微信将彻底“划江而治”,各自占据属于自己的用户群体。

除了QQ,目前没有其他产品有这个可能,除非有个通讯、社交产品能在校园市场打败QQ。

只不过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即使是现在的QQ,离微信还有这3道鸿沟:

一是除社交外其他各方面离微信差距不小;

二是从校园到社会,人们的社交形态会经历从固定圈子(校园)到无圈子的变迁,QQ更符合前者,微信更符合后者。当年我上学的时候身边用的最多的社交产品是人人网,毕业后还不是老老实实地改微信了;

三是微信在00后的使用频率,远比QQ在00前人员的使用频率高,中老年人可是相当大的一个群体。

最后,现在的微信自身做的很好,几乎没犯过错,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写个社交产品打着颠覆微信的旗号出现,想要颠覆它太难了。

#专栏作家#

潘帕斯雄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进击、踩坑中的产品狗一枚,关注互联网,写过小说,看过哲学。简书:潘帕斯雄鹰。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微信的崛起有几个主要原因:
    1.满足了用户需求:一个占比比较大的90后人群进入社会,想有个比QQ轻一点的聊天工具,可以打电话、视频;微信关系更加强关系,更加私密,对比QQ和微信的好友动态评论可见人;QQ更像一个群,微信更像一个人
    2.微信目前的生态已经做得太大:任何产品先入者且优胜者可以引领一个时期,这个生态会形成最强大的壁垒,阻止同类竞品的发展;微信发展到现在在功能上是社交聊天工具,在布局上已经是一个平台,连接各种轻应用的平台
    最终产品的胜出取决于用户的变化,用户群的需求发生了大的变化,这可能源于技术变迁,也有可能源于生活文化变革,也有可能是主要用户群体的变化等等

    来自山东 回复
  2. 这是我阅读过最给力的一篇文章,让我明白了腾讯在战略上的布局。非常感谢!文章很棒!

    来自云南 回复
  3. 很多APP都会有“是否开启推荐好友”功能,除了微信会开启这个功能,其他APP不会

    回复
  4. 赞同!微信的出发点不是社交,是替代手机通讯录,所以想要通过社交来打败微信,是不可能,现在说要抗衡微信的社交产品,什么关注功能,广场话题等等,都更像是要打败微博。

    回复
  5. 颠覆微信的很有可能是技术变革,这句话我非常赞成,现在还没有流行的区块链技术,很有可能会改变我们使用社交产品的架构和场景。现在最新版的微信已经发出了桌面小程序。使得小程序可以有替代app的可能性,所以说微信已经不是一种社交产品了,更像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单纯说开发一个社交产品去打败微信这是不现实的。

    回复
  6. 订阅 1。作者很文雅。文章值得学习。

    回复
  7. 微信还是我的钱包,我点开微信的频率会比支付宝高的多。

    回复
  8. 一个产品的诞生,不应该直接定义为能否颠覆竞品,能否判产品生死的是用户及用户粘性,用户认可了,就是活,用户不认可,就是死。

    三款社交产品上线到下架,只是一夜之间,是因为微信封了端口吗?并不是,是用户对产品的定义,以MT角度来讲,“匿名”代表的是为所欲为,一夜之间成长为色情社交,这种影响力任何一个产品生态上都不允许拓展和传播。

    一个伪产品经理的瞎讲观点。

    回复
    1. 非常赞成!能不能颠覆,不是产品经理说了算,最有发言权的是用户,是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体说了算。

      来自云南 回复
  9. 作者可知ins snapchat和fb的关系?。。。

    回复
  10. 个人觉得,微信没有任何权利代替人民阻止竞品出现

    回复
    1. 理论上讲,社交赛道上,也不止社交赛道,虽然残酷,但是最民主的,因为用户有完全自主选择权,只是在社交赛道上,现有平台已经形成的竞争壁垒影响着用户的选择成本,但影响力并不是很大。

      来自云南 回复
  11. 很赞同 作者说的微信是一个通讯录的存在。任何一种社交产品其实是一种场景的覆盖。

    回复
  12. 微信不只是一款社交产品,更是一个生活方式

    来自江苏 回复
    1. 你不觉得微信在这个事情上太不自信了

      回复
  13. 垃圾得不能再垃圾的分析,能好好做竞品分析吗?一句“我没有仔细去研究过多闪、马桶和聊天宝,第一个问题无法解答”就开始自己的长篇大论

    来自广东 回复
    1. 你怎么不来发表一篇文章来瞧瞧啊,哪怕几百字也行。

      来自云南 回复
  14. 沿用楼上的话:素质三连,点赞、收藏、订阅 💡

    来自江苏 回复
  15. 订阅+1

    来自上海 回复
  16. 写得非常好,我也觉得能颠覆微信的,肯定不是软件,而是硬件。下一个战场可能发生在5g领域

    回复
  17. 写的很好

    来自四川 回复
  18. 回到沟通的表现形式:面对面交流,文字交流,远程语音交流,远程视频交流。面对面无需任何工具产品,除此外的3种交流方式,微信在我天朝是无可取代的工具。现在所谓的社交产品,更像是社群论坛而不是通讯工具。大胆预言下一个时代的远程面对面交流,AR/VR上的通讯工具我觉得是最有可能颠覆微信统治的下一代通讯功能。也就是作者提到的下一代技术。

    来自广东 回复
  19. 素质三连,点赞、收藏、订阅 💡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