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拒绝做“老好人”

8 评论 7091 浏览 16 收藏 14 分钟

继多闪被微信封禁后,抖音也遭受了狠狠一拳重击,“腾头大战”还在持续升级中。

1月22日晚19时开始,抖音新用户发现自己开始无法以微信授权的方式登录、使用抖音。

1月23日凌晨,抖音在其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问题来自微信方面,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法处理。

吃瓜群众这下有了更大的瓜,“腾头大战”看起来又升级了,“受害者”抖音继“多闪”被封禁后,又被揍了一拳,好不热闹。这其中,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微信的“霸权主义”、翻出过去各类封杀的老账反复念叨。

事实上,在内容与社交巨头纷纷筑墙的今天,这样的战事升级并不意外。只不过,回到商业竞争的角度,微信这个“产品”的一些行为,被舆论用“理想主义”的方式过度放大了——微信可能只是在做一个普通互联网产品(用户量多一点)本就该做的事。

存量搏杀,建围墙是流量巨头商业竞争常态

在微信封杀抖音登录接口前,市面上BAT、微博、头条系等互联网巨头之间,类似的事已经由来已久、屡见不鲜:

  • 2013年8月,阿里以“安全”之名停止淘宝与微信的一切数据链接,不久后,淘宝网封杀了外链二维码,直指微信5.0的扫码与支付功能;
  • 2014年11月,微博发起了一系列针对微信公众号推广的封杀举动;
  • 2016年年中,支付宝开始停止受理微信场景下的支付接口申请;
  • 2018年8月12日,微博发表社区公告,称因头条擅自抓取微博自媒体信息,将封掉其第三方接口;
  • ……

还有更多有关“接口”的封杀事件,基于“接口”的特殊性,这些行为说到底都是正常的商业竞争行为,没有一个产品愿意“为他人做嫁衣”。作为承载各自商业价值期许的互联网产品,在自己正常权限范围内封杀竞品说到底只是一种普通的竞争策略罢了。

这种对接口的封杀,在内容与社交领域尤甚,因为它有着共同的社区和关系链特征,更容易从别的已经成熟的产品中套取适用自己的资源,几乎可以拿来就用。

在流量逐渐见顶的今天,内容与社交的互联网巨头事实上进入了新的“存量搏杀”的时代,从市场上“新挖掘”流量变得很难,国民总时间难以增长的情况下,A产品的成长,往往就是要从B产品那里转化来用户,而不是与B产品去一同争抢额外的用户池。

这其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户量越大的产品,越容易成为“挖角”和搭便车的对象,越容易陷入这场竞争的防守姿态,被迫处于“守势”,因为,它们失去了反向进攻的必要。

例如,只有抖音、子弹短信等产品有主动意愿借微信的社交传播力,微信不可能在“存量搏杀”中去抖音、子弹短信那里撷取用户资源——多数产品提供不了微信需要的“11亿”之外的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微信对外表现出的,就是各种防守策略,封杀这个、封杀那个。

微博与头条系(尤其是微头条)当初吵得不可开交也是如此。在这场“存量搏杀”的争斗中,头条系注定处在“攻击者”位置,它会经常遭遇闭门羹、发发声明,而不是微信、微博到处说自己被谁谁谁封杀了。

而除了阻止竞品,流量巨头往往还有从用户体验角度“筑墙”的考量。

1月15日全民关注的三大社交产品被微信逐一封杀,舆论着实看了个大热闹。但是,抛开微信是否“将竞争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论,至少,张小龙一直自诩的用户体验,恐怕很难容纳在舆论环境中颇有负面评价的头条系产品、多有匿名“开车”信息的马桶、粗暴给钱引流的聊天宝。

张一鸣、张小龙,这个时代最好的两个产品经理,对产品的理解相互之间可能并不在一个路数上。

微信从来不是“基础设施”,“运营商”式的游戏从来没有开始过。

认为习惯是理所当然,是多数人容易犯的错。在办公室里,如果一个员工长期做“雷锋”承担打扫卫生的责任,久而久之,同事们会习以为常,哪一天办公室不干净了,就会拿他出来批判一番。

由于用户数实在是过于庞大,几乎人人都有微信号,就如同人人都有电话号码一样,多数人现在已经没有把微信当作一个独立的产品看待,而“习惯”把它当作了互联网公用平台,是“互联网流量通讯录”,是互联网的“基础设施”。

这意味着,在一些人心中,微信似乎非得“有义务”去服务各个产品,为它们提供接口、容纳它们在平台上传播,否则就成为不公平的封杀。

但是,微信再大也只是一个产品,从来没有谁规定它有义务给别人提供便利甚至输血,它应当与其他许多产品一样,拥有主动选择客户的权利,如同那位被“习惯”打扫卫生的同事也可以丢下扫帚不管,他不是公司请来的清洁工,他也想好好工作。

张小龙的产品态度给了太多人微信“低姿态”产品印象,以至于好像谁都可以到微信平台上“插一脚”,就如同我们可以在运营商平台上乱发短信一样。当微信设定各种七七八八的平台规则时,很多人会有一种“移动公司不准我如何如何打电话、发短信”一般的无法理解感。

这种无法理解,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是把微信当作了人人可用的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商业化产品,微信并不高尚,不是互联网的雷锋,换句话说,微信也不是“好欺负”的,它有自己的脾性有符合商业游戏规则的运营考量。

每次微信为自己筑墙封杀了谁,除了当事人,不少看客们往往也会加入声讨行列。只能说,他们的谩骂声,其实恰恰是过高地看待了微信的互联网定位(基础设施)、过低地看待了微信应有的反制力。

事实也在证明,微信正在主动抵抗这种“基础设施”人设,拒绝做人人随便可用的互联网流量通讯录。1月15日那天,微信一次封禁三大社交产品,不只是针对头条系的多闪,也有网红王铁匠借以“出山”的马桶、罗永浩赖以“救命”的聊天宝,显示出强硬的手腕,不再像过去那种尝试通过理性回应的方式为自己辩解,只摆出平台的规则在舆论热潮中冷冷地进行回应。

反过来看,为什么一个产品(尤其是社交产品)一出生,就非得借着微信的通道来成长呢,我们本就道德绑架了微信。

某种程度上,一个在互联网中摸爬滚打的产品,原本也没必要像别人解释太多,它本没有这样的道德负担,只是被架了上去。2018年与头条系反复争论中,微信似乎已经疲倦于“老好人”定位,开始觉醒,自己也是一个求生存、求发展、求革新的产品,不是负责交通运输的马路,有一天封路了还得向社会说明为什么、接受质询和批评。

这一次,微信对抖音新用户登录接口的封杀,或只是这种“觉醒”的延续罢了,它依赖的是已然公告社会的运营策略——2018年6月,腾讯方面就以今日头条系损害其名誉宣布“将暂停与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播视界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关合作”。

作为腾讯旗下的一个产品,微信在此时停止授权,也只是在顺延了这个决定。

和平共处并非不可能,但谁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

同处一个互联网盛世,马化腾与张一鸣还是微信好友,大家和平共处,一起发财也未尝不可。尽管流量巨头要筑墙,但微信自己白纸黑字写的平台规则,只要老老实实遵守,在规则下制定恰当的传播策略,利用到微信的社交传播红利也未尝不可,也能让微信哑口无言。

但是,一些产品偏偏可能侵犯到别人的“核心利益”,例如关系链资源,这就可能无法被容忍。

一些网友发现,自己通过微信号登陆抖音之后,会被推荐一些疑似微信之中才会出现的朋友关系链。

在知乎上,有这样一个案例,某用户拥有两个独立微信号,大号工作生活用(绑定过抖音),小号与大号的圈子没什么交集,也绑定了抖音(两个号都未绑定手机号)。但是,该用户发现小号拍摄的抖音短视频,被大号圈子里的微信好友在抖音里点了赞,发抖音不想被知道的想法泡汤了,令其“细思极恐”。

在回答区里,有用户面临着相似的情况。这里不能证实这些问答的真实性,具体需要技术角度的验证,但抖音方面可能也需要一个恰当的回复。(详见知乎:抖音上的好友推荐是怎么回事?)

众所周知,关系链是微信、QQ的命根子,抖音产品由上述问题反映出来的某种撷取关系链资源的疑似做法(有待实锤证实,这里只提出怀疑,供参考)——哪怕只是可能性都是不被腾讯系允许的(具体见腾讯关于外链不得获取微信、QQ关系链的相关规定),被微信再过度反应也不意外。

多闪面世后,头条方面一再强调自己不抢微信的基础社交生意,做的是熟人的亲密社交。不过,从上述怀疑来看,微信为了形象维护的需要或可以让“不抢生意”的多闪借平台传播(事实上,多闪在三个社交产品中也算得上相对最好的那个),但牵扯到挖关系链的可能,恐怕没办法容忍——不抢生意,不代表可以挖用户,哪怕只是可能性。

目前,微信的封杀仅针对新用户登录进行限制,过去用微信登录注册过的仍保留接口,这或是微信在用户体验下的妥协,毕竟,老用户都封了等于同时牺牲自己的用户体验。

但这份妥协还能坚持多久是存疑的,从目前来看,可能更取决于抖音方面怎么做,而不取决于微信——它去除那些“基础设施”之类的人设后,商业游戏规则早都在那里了。

【完】

#专栏作家#

曾响铃,微信公众号:科技向令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TMT新媒体“铃声”创始人,《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作者,《网红经济学》作者之一,《商界》等多家杂志撰稿人。重点关注SaaS、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O2O、新媒体运营方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管跳动这公司本身如何,用户自己选择的分享链接,微信凭什么不让访问,你可以提示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直接不允许用户访问,实际上是对用户的亵渎。微信就是店大欺客。照微信的逻辑,几家大银行是不是就可以以账户安全为名封杀微信支付,支付宝,自己其他所有存在风险的小银行呢???无论如何,微信这么做,不仅是对竞争对封杀,更是对用户不尊重,是时代的倒退。

    来自香港 回复
  2. 现在这个社会谁多会为自己的利益和理想去行动,有谁看到自己的盘子或蛋糕被吃掉会开心?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总是这么清楚,所以你想要的不一定是其他人想要的,中国网友众多是跟风者,自己想要什么东西都不清楚,天天在论坛、社区等网站评论和批判公司、创始人,说白了,自己么有实力进入大厂和好公司时自己能力和心态的问题,怨不得别人,但没办法 网友人多 还傻

    来自浙江 回复
  3. 作者是个明白人

    来自广东 回复
  4. 控制了支付入口、社交入口、快捷登录入口,后来者要怎样成为甚至超越前辈们?

    封禁是不是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呢?

    来自浙江 回复
  5. 分析的很理性~

    来自北京 回复
  6. 不好意思,张一鸣是产品经理吗?过去可能是,但现在来说,多闪是他亲自操刀掌舵的产品吗?他应该是一个企业领头人的人设吧!

    来自天津 回复
    1. 你看咱们这个网站叫什么,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来自湖南 回复
    2. 亲自操刀的产品也就是个执行者,产品经理的定义没有那么狭隘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