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追风人眼中的互联网圈

0 评论 1333 浏览 0 收藏 11 分钟

互联网的风来的快去得也快,无论前方是晴是雨,我们都已成为那个追风的人。

一直自诩为互联网追风人,追逐互联网的风口,想用自己的文章去呈现。

关注和行动,对于风口的体会是不同的。

一年前,还处于风口外,能写很多很多文章,而今年开始感觉力不从心了。最前沿的动态,我是知道的,然而明明离风口更近,写的却越少。

时间少了。

在风口下,每天匆匆忙忙的去应对,留给写文字的时间越来越少。

可是好容易空出一段时间来,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当下身处的这个风口。写出来的,看起来就是一篇营销文案。不写,多看,也有了几分行家的分辨力。经常关注周边那些写这个风口的自媒体文章,很快分辨哪些是皮毛,哪些真是有料。

深处风口中的人,其实是不愿意发声的。

正如前一阵沉积了很久的锤子科技,经不住外界的猜测,一位产品经理终于忍不住提前发声,结果话风是这样的:

你在考试的过程中会写一题喊一嗓子“我写到第八题了!现在做第九题!”吗?闷头做大事,闷声发大财,耐心等结果出来。

后来这个结果确实出了来,出了一款叫聊天宝的产品,土气十足,或者叫接地气。凭借老罗超高人气的个人流量,又来收割一波数据。

一堆人又开始有热点可以写了,几大篇文章发出去,顺手也蹭了一波流量。看得人多了,也便有人主动去关注到这些前沿的动态。于是一个叫社交+电商的风口,又燃了一把。

如此循环中,总会出现这么一些角色。

追风人

风口里的现实是真实残酷的,每个人都得要为业务的成败负责。尤其那些风中的产品经理们,是痛苦和纠结的。在产品发布后,他们要被一通同情和嘲笑之后,面临是否签下个东家的处境。

成败,意味着生存。

看中赢,文章很难去真实的表达。看中输,那早就不在风口里了,也写不出真货。大部分情景是就算写出来东西,也是为了赢。这样的文章,谈不上有深度思考。

互联网风口中,特别看中效率和快。新东方年会上刚秀了一波吐槽Boss的情怀,有赞便在年会上公开爆出996工作制。结局不知道是好是坏,反正都凭这个诚实度上了热搜。

996就是互联网的真实节奏,一二线大厂们心照不宣。

互联网的节奏就是要快,慢下来就容易被别人赶超。要快,就需要用人在短时间去做更多事,那时间节奏就会变得更高频。

追求快,还得能冷静思考写出当下的文章,这就如同在风尘仆仆的赶路时,冷静的考虑脚下每一步路的颠簸度,快不了。

在行程进行中,就算抽出时间能冷静思考一番,捕捉得到的认识,一定是充满不确定的。把自认为确定的东西全部说出去,那业务其实已经成熟了,不用担心别人短时间能追上来,大不了抖一抖过去的见识,再去获得一波追逐者的流量。

能有胆把不确定的东西说出去,就不害怕踩错了节奏,很快被市场打脸。

打脸多了,就没有人再信你了。

筑风人

在风口追的久了,希望能去做一个筑风人,不再只是追着风儿跑。

追风太焦虑,太累,也追不了,风向变化太大了。去年还在热炒共享经济、区块链经济,今年就一窝蜂的倒闭清盘,开始谈如何持有现金流过冬。据说2019年小程序要来一个爆发年,眼见各大平台一窝蜂追上去,各个开发团队也赶紧推出小程序产品。热流之下,只怕又一堆炮灰。

微信开始封杀社交流量了。张小龙有认真说过,不希望微信流量,被不健康的耗光。

我喜欢他在微信公开课里说的那个慢和耐心,站在顶端的人总是有资本表现出这份耐心。

对于小程序,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但我们并不急着说一下子就要做成它。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生态,不是一个to c功能,所以我们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培育它。并且经过了公众号的过程,我们也不希望一上来就有一批投机分子来当作一种流量红利来滥用它。

这位风眼里的筑风人,表现的不急不慢的,耐心的培育着一个内心向往的生态。反倒是,我们这一群追风人,追到风口中了,就想着还能赶着风去跑。

筑风人说,你慢些,慢些。追风人说,不,你老了,你不再是风口了,我要去更年轻的人圈子里去。

于是有了多闪,挑战龙叔。

愿意开口说话的产品,要么终究还是年轻,要么是把确定性的那一部分包装好后,秀出来做一波营销。他们把不确定的动机和策略,隐藏的很好。

老天知道他们将要唱什么戏。唱活了,还有下一波说话的机会,唱不活,那就没有然后了。

筑风的产品经理真是孤独。在没有风口时,要憋住不说话。在引来风口时,还得憋住不说话。一旦说出来,就被人说风口已经过去时了。

传风人

有风还得传的远。是谁在传风呢?是一群旁观着,通过文字、语音、视频传播风口的人,如媒体平台,自媒体人,PR。他们在最短时间嗅到风口前沿,第一时间赶到,并挖掘出可被传播的素材和价值。他们的嗅觉足够敏感,能够准确的预测哪些信息能引爆大众神经。但是好的素材,是需要接触到核心圈层,到风眼里去挖的,收集的越多,也就越能被加工成可引爆的文章。

文章和真实无关,只是逻辑合理,情绪传递的恰到好处。

他们很累。他们需要抢先第一步的去听新产品发布会,第一时间去体验新产品,然后第一时间抢先去发布自己的吐槽和欣赏点。还没等这波风散播出去,下一个发布会又被邀请了。他们得一次次的感受纷杂的声音,一方面要耐住性子去正正经经的响应这波趋势,一方面又得嬉笑怒骂真性情的开始他们的表演。

2018年有很多风口文章撬动互联网跟风潮。如一篇《小米是谁,小米为什么而奋斗》,引发一片江湖回响。深夜《腾讯没有梦想》一发布,把腾讯逼到舆论风口浪尖,跟帖回击吵吵闹闹。最近一篇《京东求变》似乎也要搅和一下这头电商巨兽,只是挖出来的料不够猛,缺少新鲜度。

互联网圈,就是一个靠流量和眼球驱动的圈子。行业风向变化太快,传风人在追新和深度报道中权衡利弊。在风口外的,可以大胆的写,写的越猛越能获得点击量。可是风口里,不敢瞎写,得罪了金主,以后不好再混圈了。

筑风人和传风人是彼此需要的。风口的信息,需要放出去,才能产生更大的舆论推力。筑风人有料,主动放出去的料其实真实无关,只是逻辑合理,情绪传递的恰到好处。加工后的信息,终究是片面的,但是这不影响传播。没有持续的跟踪报道,有节奏有力度的推波助澜,风口也成不了气候。刮一阵就没影了。于是乎,任何舆论焦点,其实都有幕后推手。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他们都存在,存在某个角落。

跨界进入互联网圈,一直是想扮演一个追风人的角色。离风口越近,越有惊喜的发现。可是一不小心跳到风眼里了,身边的声音忽然全部变成了噪音,那些噪音源头总是表现得不懂却都在装懂。风眼中的人我懂,却不确定自己是否真懂。

有一篇著名媒体专访,主角说,这个领域我我真的懂。我感到好笑,这个声音和真实无关。

那个说自己真懂的人,一定还在风眼外。

-end-

#专栏作家#

曹涛,微信公众号:互联网追风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一个跨界的产品经理,互联网追风人。爱好产品管理、创意战略、商业分析、领导力认知分享。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