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移动医疗:未来很美好

366
4 评论 11483 浏览 48 收藏 16 分钟

从互联网医疗到移动医疗,社会各界的目光从没有离开过医疗这个行业。人群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从不会凋落的行业就是医疗、教育和金融”。无可否认,是人都会得病,都会需要找医生看病。然而我们现在依旧被“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困扰着。而今随着移动医疗的加速发展,医改的进度加快,资本的快速涌入,移动医疗将给医疗行业带来新方向。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29.5亿元。2015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42.7亿元,增长率为44.7%。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0.72亿人,2015年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将达1.38亿人。

1

2

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资本大量的涌入,有人将2014年说成是移动医疗的元年。下面是近几年主要的融资情况:

  • 东软集团:融资38亿,凭借在医疗行业耕耘多年的经验,东软集团向权利打造一个云医疗和健康管理平台
  • 挂号网:挂号网,融资1亿美金,推出微医平台,想通过挂号这一入口切入,建立一个看病流程的完整闭环。
  • 丁香园:获得7000万战略投资,丁香园在医疗行业,特别是医学专业领域,已经为医生服务多年,已经有很成熟的移动产品,供医生使用。
  • 春雨医生:C轮融资5000万美金,春雨医生凭借较早的进入移动医疗行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线上问诊系统。

随着BAT的纷纷布局,各路英豪纷纷将手伸向移动医疗行业,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移动端的产品也是迅速增长,可以想象移动医疗将迎来其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一.医疗行业分析

我国医改已经进行了30多个年头了,然而依旧存在着众多弊端,移动医疗想要发展必须要直面这些问题,我将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医疗行业涉及到的几个群体:患者、医生、医院、药企、移动医疗企业及政府

患者:

我国医疗核心资源的80%都掌握在三甲医院手中,特别是公立医院,而社区医院及小城市农村的医院却极度缺乏资源,医院资源分布极度不平衡。加之随着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想要比较高的医疗服务;这就导致集体去一线城市,大型三甲医院去就诊的现象,导致大型医院就诊难,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加之小病挤占专家号,部分病人根本挂不到号。另外就医繁琐,病患过多导致医患沟通少;了解病情有时候不能全面清晰导致患者对医院服务的印象差,如果出问题容易激发医患矛盾。总结起来,在现在传统医疗行业,普遍存在病前缺乏相关知识的预防,就医体验差,事后无人问津的局面。

对于患者来说,大部分都会通过医保,但是现在互联网上还没有正式出现对接医保卡的平台出现,最近听说有个叫手机看病听说能接入医保卡系统,但是我认为作为医疗系统这么重要的一环,相信不久之后就会完善的。

目前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很多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人,并不能通过互联网来咨询挂号等。

人们对疾病知识的了解过于匮乏,有很多看起来可笑但是让人笑不出来的例子,比如某些生活常识,鸡蛋和豆浆能不能同时吃的问题,在网络上就能有很多个说法。这就说明了人们对基本的医疗常识很匮乏,急需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的传播与专业医疗问答平台的出现。

医生:

医疗系统最重要的资源必然就是医生,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却只认医院不认医生除个别资深顶级医生,这就导致医生出了医院就没有了其可靠性和话语权,这种情况不仅需要移动医疗平台去搭建起医患沟通的平台,更加需药国家出台标准化的医生的考核规则。

医院:

医疗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具有很多其他行业没有的特质,毕竟人命关天。医疗行业要求专业,严谨和高度流程化,这就注定了医疗行业的复杂性,从而造成了其封闭性和落后性。随着近几年医疗的信息化发展,医院的信息化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但是依旧呈现出信息化落后,医院信息化参差不齐;信息化软件由个别大公司掌握,创新性不够,没有形成规格化,统一化的应用系统。虽然一部分是由于医院系统复杂,但更大一部分是行业壁垒。

移动医疗企业:

企业遇到人才瓶颈,没有即懂互联网又懂医疗健康的人。

盈利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实现线上医疗的话,必然会用移动支付,但是人们还没有形成移动支付医疗的习惯,价格的设定也处于探索阶段。

法律政策监管问题,还没有对于移动医疗企业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容易导致企业陷入法律漩涡。

对用户的隐私保护,实现移动医疗必然要通过互联网同步用户信息,这也导致了很多用户的隐私信息暴漏给了企业及其员工手中,这就产生的很大风险。

利益的分配:

利益的分配,如果实现移动医疗,那么医院将失去很大一部分收益,加之药企的收益分配,着将会是移动医疗不可回避的问题,急需解决的。

政府:

目前医生所开的医药中70%以上是处方药,购药费用占医疗成本的40%左右。前段时间国家终于出台了政策,开放了处方药的网络售卖权及一些相关监测机制,但是仍需进一步加强监测力度及安全事故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移动医疗行业的法规,为以后能真正的实现网络化铺平道路。

上面也是通过总结网络上很多的文章,很多数据及个人理解所写的一些观点,还是有很多思考不深入的地方,希望大家谅解。

希望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理想中的移动医疗是什么样的?

下面是我在可想象范围内的移动医疗的几个场景:

场景一:最近感觉身体不适,胃有点难受,然后打开一款移动医疗软件,找一个权威点的医生了解一下吧,发现价格好贵;算了也不是很严重,找个附近的相关的医生吧,按照病情找到附近有这个科的医院找到相关医生,相应的咨询了一下,然后确认病情稍微有点复杂,建议当面谈,之后直接在软件中挂了医生的号,由于不是很严重就找了下周的方便的日期再去;当面诊断之后,开了检查报告去做检查,过几天之后通过软件查询到检查结果(软件查询到检查结果尚属个人理想,现实还有困难),在软件中同步检查结果,询问医生,医生认为很严重,推荐其更加权威的医生;在软件中找到该医生,同步给其检查结果,医生可以根据以前的病历及此次检查结果进行诊断(或者要求当面诊断),拿出解决方案,写上病历,处方及注意事项,之后即可在平台上购药了。之后即可通过电子病历和同一个医生在软件上沟通问题了。

场景二:一个有慢性病的人(急性病的人,那还是挂急诊吧,身体重要),如长期对自己的血糖困扰,但是其买了可穿戴的设备,申请了特定医生,每天定时将数据传给医生,医生可以像查病房一样每天在软件里观察自己的病人情况,且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知,医生直接可以在软件中开语音或者视频与患者沟通。

二.产品分析

随着移动医疗的进一步发展,会慢慢形成从线上咨询、挂号、线下检查、线上(或线下)诊断,线上买药,线下治疗,线上跟踪的完整生态流程,也期待着移动医疗的快速到来。

随着互联网及医疗事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一大批移动医疗产品。比如比较资深问诊类应用的春雨医生,快速问;专注于医疗咨询,专业领域的丁香园;以挂号微入口的挂号网;还有最近趁着国家法律政策完善的春风实现线上诊断配药的手机看病,以及一大批移动医疗产品。

通过分析线上几大移动医疗产品,我大致将其分成几大类:问诊类,医疗信息类,挂号入口类,硬件设备,医药电商。

问诊类:

春雨医生,快速问,好大夫,手机看病

  • 春雨医生:移动医疗行业算起来比较早的产品,以移动端问诊为主要功能,形成了比较规范的问诊流程及比较特色的咨询社区。
  • 快速问:和春雨医生同样以移动问诊为主要社区,并建立了比较特色病友沟通社区。
  • 好大夫:同样一款以问诊为主,应用简单,功能直观,特别是其附近医院功能很有特色。
  • 手机看病:产品开发不久,但是以线下拥有的医院支撑,能够在线上配送处方药及可以走医保而引起人们注意。

总结:问诊类主要在移动端实现疾病的诊断,但是限于病情诊断需要医生“望闻问切”,仍有其安全隐患及全责问题。

医疗信息类:

丁香园

  • 丁香园:在医疗信息行业耕耘多年,已经成为医生沟通讨论的一个开放平台,同时开发出的医生工具也很有特色。

总结:医疗信息类,以帮助医生了解业界行情为基础,以讨论病情和学习专业知识为主的应用很有特色。

挂号类:

挂号网

  • 挂号网:微医,挂号网的移动端入口,以其大量的医院挂号资源为基础,将流量引入以应用,互联网主流的移动端设计风格,很符合移动端用户习惯,简约而不简单。

总结:以挂号为入口,尚需建立完整的看病生态。

硬件设备类:

咕咚网

  • 咕咚网:已经开发了多款个人健康类保健产品,已经有多市面上成功的硬件产品

总结:随着可穿戴设备渐入人们的眼球,及市面上已经有的血糖仪,监测睡眠运动等手环的成功,可穿戴设备渐渐成为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的方向。

医药电商类:

天猫医药馆

  • 天猫医药馆:以天猫的强大流量为基础,吸引各大药店进驻,迅速占领医药电商市场。以其强大的企业品牌为依托,汇集OTC药品及保健,医疗器械等服务,发展强进。

总结:随着线上医疗的进一步推进,人们容易形成线上购药的习惯,未来前景很好。

通过分析现有市场上的产品,仍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看病闭环,人就有很多的困难和障碍需要克服,这不仅需要移动医疗企业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医院及药商的积极参与和改善。

三.总结

随着资本的涌入、政策的完善、企业的努力,人们的慢慢接受,移动医疗俨然已经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成为解决传统医疗行业问题的一个新的方向。随着医疗行业的慢慢成熟,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加强,远程诊断准确性的提高,电子病历安全性规范出台,电子处方的完善及网上药品的监测等规范的进一步完善,一定会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未来的移动医疗大有可为。

四.展望

精准医疗:随着综合性平台的产生,必然会形成专注于单独方向的企业出现,这将更加丰富医疗市场。

个人健康、私人医生:在国外,私人医生已经是比较流行的职业了,私人医生更加熟悉患者的患病历史,能够更加准确的给出治疗方案,给予个性化的治疗。

可穿戴设备:目前医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现代病或慢性病,都已经成为了疑难症,需要长期的观察和控制,加之突发性疾病的不可控制性,急需可穿戴设备及时检测和预警,毕竟预防强于治疗。

 

本文由 @Ski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错! 🙄

    来自北京 回复
  2. 怎么没人评论啊,感觉自己写的有些深度不够,希望大家看完能给予一些建议,最好是多喷喷啊 ➡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个人认为轻问诊以及远程诊疗在理念上先进,但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症结:患者诉求可能不够精准,医生往往需要多次,反复追问和确认;检查或体征信息的传输过程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保障;患者提供的疾病信息较少,需进一步完善检查等等,这些情况都是线上诊疗效率不高反低,增大医疗风险的环节,永远不能忘记医患的面对面交流是确保诊疗准确率的人性化服务!一个眼神可能安抚患者的恐惧,也可能支持医生的判断…

      来自江苏 回复
    2. 感觉现在这么推崇移动医疗,主要是国家政策的改变,想通过分级问诊,缓解三甲等省城医院的压力,改善医患关系,将医院更加信息化。然而移动医疗还处于初始阶段,有很多问题和困难,包括医生需要真切的面对患者进行诊疗,轻问诊的交流,诊断,信息不全等,轻问诊依旧还不成熟。其实我是想,在前期轻问诊能成为诊前咨询类,在挂号之前能有个决断,等以后硬件可穿戴设备更加完善了之后再变成问诊类项目,现在给人的感觉就是弄反了。。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