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滑:互联网金融下一步怎么办

4 评论 2602 浏览 11 收藏 10 分钟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中国互联网+对于金融的改革,其实还并没有进行太深入的介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似乎还仅仅停留在:P2P、众筹、理财等简单的表象,并且类似P2P的模式,广受质疑,且存在极大的风险。 那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呢?

这两年兴起的互联网热,已经深入人心,在外面见投资人和看项目,我们言必称颠覆和互联网+,但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中国互联网+对于金融的改革,其实还并没有进行太深入的介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似乎还仅仅停留在:P2P、众筹、理财等简单的表象,并且类似P2P的模式,广受质疑,且存在极大的风险。

那么,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应该是怎样的呢?

金融杠杆发挥作用 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曾经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具有居住属性和商业投资属性的房地产行业,正在逐步降低支柱产业的地位,而一二线大城市目前楼市进入了一个滞涨或者缓慢增长阶段,三四线中小城市面临着供大于求的非理性市场局面,今年与去年,央行的大幅度降息以及今年股市的波动更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的经济增长从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型,所以金融也会从投资拉动型的金融变成消费拉动型的金融。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老百姓的资金流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老百姓未来的生活质量,这是宏观经济的范畴,从金融角度来看,当下比较火的互联网金融概念与传统金融的属性相比,更具有消费属性,而非传统的投资属性。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金融,就是老百姓的金融,小企业的金融,他更适合于消费型的经济,他符合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未来的方向。

互联网不能颠覆金融

金融是一个强监管和门槛较高的行业,金融机构多年积累的风险甄别能力,对金融的理解及产品的设计能力,这些是很难被技术所取代的。由于行业壁垒和国家的风控准入制度,互联网行业目前来看,还很难对于金融行业产生“颠覆”的影响。

但是,整个金融行业已经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依靠简单的规模扩张、人口红利去谋求高速增长。强大的行业壁垒与技术的缺失,造成了现在互联网金融概念模糊,核心产品缺乏的状态。

可以看到的是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将给金融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这一红利远大于互联网金融所谓的冲击。

金融变革 技术与模式必须升级

实际上,金融行业本身的竞争,并不是直接来自于互联网与金融业的冲击,而是金融行业本身的竞争,比如各大银行自己之间的竞争、保险公司之间的业绩竞争等等。传统的金融行业产品又比较单一,销售多数还是靠人工进行。

最近不少金融圈的人在讨论蚂蚁金服推的“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所谓互联网推进器,就是说蚂蚁自己做互联网公司,以为金融机构服务来作为自己的主营业务。这个提法,对金融行业是有影响的。因为,金融变革的突破点,技术和模式很关键。最近,某银行大厅的接待机器人,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传播,网民纷纷叫好,可以看到技术的提高决定了用户的体验。另外,我们能看到早年支付宝的余额宝产品的诞生,通过技术手段迅速让余额宝从零到国内领先的投资理财基金的惊人蜕变,所以互联网技术提升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售卖模式,也是金融机构的产品升级与快速增量的变化。

金融机构的服务,实际上本身就是符合互联网的长尾效应的定义,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原有金融产品的成交方式、盈利方式、销售规模、区域限制等,显而易见是一种提升用户体验和经营效率的集合,互联网+的概念核心也是如此。

除了金融产品销售,互联网技术同样也可以对于金融行业自身的运营带来提升,比如通过大数据进行分析,决定支行和ATM的选址、利用云服务器进行跨行快速清算等,这样的互联网技术提升,是显著提升了行业运营能力,关键是降低了成本。

场景与数据应用成为金融行业爆点

从传统金融行业的角度,金融的本质要素是渠道、数据和技术,互联网天然是一个良好的渠道,像蚂蚁金服、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背后连接的都是数以亿计的来自天南海北的用户。这种聚合效应下的大数据应用,可以弥补传统金融机构以网点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

互联网同样给金融行业带来很多的场景支持,这样的支持有助于新的金融产品开发和销售,早期我们很难看到1分钱的保险产品,而现在这样的产品成为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的拓展手法,如果按照传统销售手法,一对一的人工服务显然成本是难以接受的,效率也未必得到。

互联网还提供了很多金融产品的销售场景,比如:交易的物流保证,产生了退货险、物流险等品种,类似的金融产品场景都可以成为金融公司在互联网领域得到较大长尾效应收益的应用,这种方式与传统的金融产品销售完全不同,但是非常高效。

金融行业互联网+痛点在于突破传统

除了大型金融机构之外,国内还有众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面对互联网,他们同样的问题就是在于:浅度的互联网应用下已经完成了市场教育阶段,但是又不会盲目的进行投入。金融行业尚未形成互联网+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但是国家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要求又必然加快这个进程。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的BAT互联网企业,都纷纷与各地政府开展了类似互联网+的深度合作,金融方面,蚂蚁金服提出的这个互联网推进器计划,我理解,其实就市要解决的就是金融行业的互联网+的系统性改造。

比如说

  1. 本地银行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跨行进行资金的清算,在没有云服务之前,需要购置大量的服务器,和大量的清算时间,通过云服务,可能仅需半小时就能完成之前的8小时运算,关键是,不需要购置大量的服务器,节省了资金成本的同时,效率提高了16倍。
  2. 互联网极大降低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成本,而且收集到的数据维度更加多样、实时。利用好互联网的大数据,可以让金融机构更好地进行风险甄别。也就意味着,一家银行的数据可以与互联网真实数据进行交互,更加加强风控体系。
  3. 互联网是最好的渠道,中国的网民基数过6亿,通过类似蚂蚁金服的互联网+平台对接目标客群,产品的分发与销售效率更加高效。

显而易见,互联网公司的介入与深度合作,将会加快金融行业的互联网+改造,除了这些服务之外,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更包括技术、数据、风险管理的深入战略合作,以及一些资本层面的合作。作为国家经济的血管,互联网技术与金融行业的深度结合最后的累积效应,才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来源:i黑马;本文作者:王新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金融是一个强监管和门槛较高的行业,金融机构多年积累的风险甄别能力,对金融的理解及产品的设计能力,这些是很难被技术所取代的。由于行业壁垒和国家的风控准入制度,互联网行业目前来看,还很难对于金融行业产生“颠覆”的影响。”身处互金公司,对这句极为不赞同,金融知识的难度远低于代码的难度,一个产品经理花两周就能设计出很不错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严格的风控,良好的用户体验。颠覆的难度在于:高层政策的反复

    来自上海 回复
    1. 这里的产品指的是金融产品。。
      金融知识不说比代码高,带绝不会是远低于,私以为金融知识的复杂度,于IT技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来自浙江 回复
    2. 想的太简单

      来自广东 回复
    3. 基本赞同,技术一直是引领世界前进的主要因素,各行各业都是这样。如果中国的互金,也要走有中国特色的互金道路,技术创新是实现“特色”的关键所在。

      来自河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