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创业者:就算万众创业毁前程,我也要走在我的路上

0 评论 9689 浏览 0 收藏 7 分钟

导语:当所有人都在吹捧一个人时,需要有人回过身想这究竟正不正确;当所有人都在唱衰一件事时,需要有人昂起头说出不一样的观点。

大概半个月前,几乎是一夜之间,大佬们和各大媒体纷纷高喊寒冬的来临与泡沫的破灭。也几乎是一夜之间,一篇叫做《万众创业葬送了多少人前程》的文章占领了各大科技媒体的推送头条和创业狗们的朋友圈。

舆论常常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把一个群体标签化,进而以标签的浮沉荣辱来代表一个群体的形象,比如创业者与马云,比如90后与余佳文;另一种,则是将一种现象归因为某一个原因,比如把创业泡沫归因为浮躁的学生创业党与90后。本质上都是以偏概全一竿子撂倒一摞人。

理性告诉我们,当所有人都在褒扬吹捧一个人的时候,需要有人回过身想这究竟正不正确;理性也告诉我们,当所有人都在唱衰抨击一件事的时候,需要有人昂起头说出不一样的视角和观点,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创业是为了什么?

正如你们所愿意看到的,我也是一名创业者,并且我的身上同样贴满了那些标签:“90后”、“休学”、“创业”,只是每个标签并不如你所愿都是那些热血爆棚、说走就走的桥段,反而都是长久的斟酌思索、有血有肉的故事。

每一次出发都有很多种理由,但最主要还是“干点想做的事”。于我个人而言,旅行、休学、创业,其实都是对生活本真的一种探索。创业能让我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延伸,有什么事情能比创造更令人兴奋呢?又有什么事情,能够比远方更美好呢?

既然创业是创造,那就不应该是经验主义的,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最敏锐、学习能力最强的人。而我所厌弃的,不过是既得利益者享受着万众创业的政策,做着创业者的生意拿着各种补贴,然后痛骂创业者不靠谱,或者,站在经验的视角以已有的资源去影响创业者的生死与前途。

当下的创业到底浮躁在哪里?

诚然,浪潮会带来浮躁,有些现象是有问题的。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媒体给他们读过了太多的童话,噱头常常被当做了真理,融资数字常常被当做了价值。

于是,一个听起来厉害的idea+几个靠谱的码农+源源不断的投资=公司上市,被当做了成功的逻辑。先拿钱后赚钱的风险投资模式确实是这个时代伟大的商业创新,但是公司的目的还是为了利润。而利润的前提,一定是你的商业模式在创造价值,你的团队能够贯彻你的商业模式。你的价值在哪里?你的团队的能力又在哪里?我们被金额一次又一次刺激的神经,可是别忘了,我们所梦寐以求的所谓的终点:“上市”,也只是公司融资的一种手段而已。

此外,对于发展速度的追求也变得太过狂热,资本的驱使、舆论的热吵,让每个创业心中都有一个一年ABCD轮之类的神话。殊不知,资本只是影响企业成功的一个因素,而且它不只是你成功的原因,更是你上阶段努力的成果。

让我们放弃神话的想象,回到坚实的土地上来。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乐童音乐的郭小寒在电台里拿着许巍的《两天》戏谑说当下:“我只有两天,一天用来A轮,一天用来B轮。”昨天正好刚刚看过一本书,是高原拍摄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摇滚乐的摄影集《把青春唱完》。面目清秀的窦唯、长发飘飘的高旗、海魂衫的何勇…那是属于中国摇滚的黄金年代。每张照片上都有一个年轻的影子在追问、或狂躁或迷茫或思考的身影。摇滚乐是那个年代年轻人探索的方式,而当下的创业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不安于普通的生活方式,不屑于固定好的职业轨迹,不耽于安逸的生活环境,因为时势、因为梦想、因为哥们的一杯酒、因为想干点自己的事情的愿望翻身跳入这个浪潮,搅动着时代的脉搏。

然而,历史常常因为宏大而忽略了个体的意识。我从高原的书中看到了很多没有被标签化的摇滚青年的影子和细节。老树画画在序里说,“我们在这些照片当中只看到了人,而不再是什么炫酷的摇滚和摄影”。

这给了我一些启发,很多人都说最重要的是路上的风景,我想把它记录下来。或许在很多年以后,很多人回望这个万众创业火红又荒诞的年代,就像我们看90年代的摇滚,或者当年的“下海潮”、“出国潮”般百味杂成众说纷纭,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吴晓波老师给这个时代的经济作传。

但我很开心的是,我正在经历,我正在记录,我没有错过。

作者:二优

来源:http://www.cyzone.cn/a/20150925/281049.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