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已久的顺风车,要重新上线了?
滴滴顺风车要重新上线了,这次它真的能卷土重来吗?
沉寂已久的顺风车,好像要开始复苏了。
先是滴滴的顺风车负责人张瑞在微博发表了一篇长文,文中说道去年两起令人悲痛的事情让他和他的同事感到无比痛心和自责,“甚至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怀疑我们的价值感是不是真的如别人说的扭曲了。”
哈啰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江涛隔空喊话滴滴,称“我坚信垄断会阻碍行业的持续进步,哈啰的加入一定可以促进良性竞争。”火药味浓重。
再是有消息称滴滴顺风车已开始灰度测试,不过滴滴方面表示:目前顺风车仍在下线整改中,并未进行灰度测试。
顺风车下线已长达半年多,作为滴滴内部少数盈利的版块,滴滴方面自然希望顺风车能“复活”,但强大的反对民意是摆在滴滴面前的一道难题。
对于滴滴来说,上线还是不上线,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顺风车旅程
搭“顺风车”作为一种文化,首先是在汽车大国美国流行开来的。
1920年代,汽车在美国中产阶级之中开始普及,之后的几十年搭顺风车成为一种风潮。年轻人喜欢搭着顺风车在美国广袤土地上四处晃荡,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爱与信任。”
直到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搭顺风车旅程,在美国发生震惊全美。
1977年,20岁的科琳上了23岁的木材工人胡克和他妻子的顺风车。
胡克夫妇把她绑回了家,当作奴隶圈养在夫妻床下的木盒里。此后的日子,科琳每天有超过20小时的时间,都被锁在黑暗的空间。而仅剩下能活动的几小时,则轮番经历着性侵、殴打和虐待。
直到七年后,胡克的妻子詹妮思因为嫉妒科琳逐渐受宠,把科琳放回了家,并向警方告发了丈夫。
之后此类事件层出不穷,全美越来越多地地区禁止了搭顺风的行为。下图中只有绿色的州搭顺风车被允许。
二、悲伤的时代隐喻
尽管有数据显示,网络约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048,传统出租车司机每万人案发率为0.627,传统出租车司机案发率约为网约车的13倍。但在命案发生之前,滴滴对司机审核机制不严、对乘客和车主社交的暧昧处理,以及客服处理得不及时,都构成了平台的原罪。
在事件发生后,滴滴做了一系列的补救和改进措施,比如人脸识别、录音、添加紧急联系人、行程一键分享、暂停深夜时间段叫车服务、加大自建客服团队规模,可最终还是无限期下线。
就像有网友说的,出租车和顺风车平台都会出现杀人犯。滴滴作为平台,应该承担多少责任暂且不论。而下线顺风车,在本质上是要广大顺风车车主和用户承担他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严格来说,这是一种“一刀切”的株连。
我们应该明白,这不仅仅是平台的问题,凶手本人、社会都在这起恶性案件中有自己的责任。让一位女孩不能期望坐顺风车的安全,这是一个悲伤的时代隐喻,但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
三、出行是刚需
张瑞在微博发布《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的评论区里,有两派声音。
第一种是反对的声音:
1. 滴滴顺风车永久下线,谢谢您了。
2. 忘性这么大?
第二种是赞成的声音:
1. 产品是一个好产品,真的很方便
2. 期待上线,注意人员的甄选,坏的主要还是人!
从微博留言来看,支持滴滴上线顺风车的占大多数。不论是乘客还是车主,对顺风车的需求都真实存在。
先说乘客。光春运期间,2016年顺风车运送190万人往返,到2017年上升到848万人,再到2018,更是爆炸性地增长到了3300万人次!顺风车的性价比和便捷性,成为了乘客跨城市出行的刚需。
再说车主,杀人犯只占千万分之一,大部分车主都是鲜活可爱的普通人。他们可能是普通白领,上下班的路上顺便带个乘客;他们可能是普通个体户,过节正好要回老家,顺便捎上个老乡,挣一点养车前和高速路费。
要是没有了顺风车,剩余运力没办法变现,乘客又叫不到车,是双输的局面。“平台”的一位下线,公众的一味抵制,造成的是很多人的出行不便。
对于顺风车平台这种新生事物,社会不应该“因噎废食”,而是要着重顺风车的体制优化,解决其自身制度缺陷。
四、放弃社交属性
美国电影《一夜风流》里有一个经典桥段,男主在路边想搭顺风车,车来车往但是没有一辆车停下来,而女主撩开裙摆露出美腿,立马就有车停下来了。
顺风车是陌生人在密闭空间相处,很容易让人产生想象空间。早先滴滴顺风车也是网往陌生人社交”这个路线做的,广告里总是隐隐约约透出某些暗示,正好迎合了那些想趁机泡妞的车主的心里。可想而知,在这种鼓励下招募到的司机心思都是不纯的。
顺风车应该做的是一个方便乘客和司机的业务,而不是陌生人的交友平台。
滴滴原来的老对头Uber,在这一点上走在了前头。Uber规定司机不能评价他人长相和询问对方是否单身,尤其是不能再车里触碰他人,或者互相调情。一旦违反规定,司机就会被除名。
张瑞在《滴滴顺风车致大家的一封信》中提出了5项对顺风车的整改措施,其中也表明要“去掉个性化头像、性别等个人隐私相关信息的显示”,去掉平台的社交属性,回归其顺风车的本质,保障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毕竟,生命才是高于一切。
#专栏作家#
Alter,微信公众号:spnew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观察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电子商务等科技领域。独立的自媒体人,走在创业的路上。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高v人,润你太乳,。不饿v,,,,,,,,
我能说养车钱的钱字打错了吗
大家只看到顺风车的恶,却没注意到不良qq群的危害,那才是勾引出人类原始罪恶的发源地。如果不改变,早晚也要出事
为什么顺风车出现恶性事件概率比快车多呢
可以先思考一下,快车和顺风车的司机群体可能存在哪些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