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内容深陷同质化怪圈,创作者如何破局?
2019年的vlog内容市场,注定会迎来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一方面,一批无法持续输出和制作非同质化内容的vlogger将会被淘汰;另一方面,也会涌现出更多专业级玩家以及其他垂类的红人,利用vlog平台的新流量扶持,快速浮出水面。
4月25日,抖音官方正式宣布取消15秒内容限制,向所有用户解锁开放1分钟内容上传权限。与此同时,从25日当天开始,只要拍摄上传时长大于30秒的原创vlog视频,参与活动页面的活动,即可加入”vlog10亿流量扶持计划”。抖音还将从参加用户中遴选出优秀红人,给予流量扶持和抖音vlogger认证等奖励。
此政策一出,很多人认为这标志着抖音开始大规模推广和扶持vlog类内容。事实上,在抖音的这次扶持政策之前,包括微博、B站在内的诸多平台,一直对vlog内容有持续性的扶持政策。
对于平台而言,vlog内容是天然的“原生广告”制造器,品牌的露出、产品的植入,都可以很好地用生活化、人格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用户也会很自然地接受。另一方面,优质的vlog内容可以有效拉动一部分新增流量,帮助平台提升用户活性。也正因此,不少平台都很看重这个领域的发展。
然而,一边是各大平台的大力扶持,另一边与之对应的却是vlog内容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现状。
目前,国内vlog的几大常见选题主要包括旅行、潮流时尚活动、个人日常生活记录、朋友闲聊等,短视频用户对于这些vlog内容已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这也使得很多原创vlog短视频的打开率其实并不高。
很多素人的vlog内容本身缺乏可看性,无法贡献太多流量。而明星和头部红人的vlog,可能头几期上线的内容表现还不错——几千万的粉丝量,vlog内容单期播放量可以稳定在四五百万次,但是更多红人的vlog播放量从几千到几万、几十万次不等,很少可以过百万。
早期通过搬运国外vlog内容形式获取流量红利的时期已经过去。那么,在短视频平台对vlog进行新一轮流量扶持的当口,vlog内容还能有哪些新型玩法?创作者们该如何破局,走出同质化的怪圈?
在经过了大量的观摩、分析、思考后,笔者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解决方案。
一、蹭热点,拼手速
作为短视频内容家族的一员,vlog本身具有资讯媒体属性,也正因此,只要贴合当下用户兴趣热点的话题,都可以作为vlog内容的一个重要选题。比如:在近期的“去日本看樱花”以及“看漫威首映式”等生活热点中,很多vlog博主纷纷贡献了相关内容,在微博和抖音上也都收获了不错的点击量。
在热点选题上,vlog的内容更多需要集中在与年轻人相关的日常生活中,它可能不是一件单纯的公众事件,而是一类族群的兴趣和行为观察,需要vlog博主对用户的喜好时刻保持着敏感性,确保能“蹭”到最新的热点。
另外,这类内容需要像媒体那样抢关注、抢头条,首发时间十分重要,因此对剪辑手速要求比较高,如果能在热点有效期内剪辑成片,就能抢先获得流量;反之,如果拍完很久才能剪辑出来,这条vlog也就失去了蹭热点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而言,蹭热点也能有效避免一定的vlog内容的同质化问题。
二、制作带有“打卡任务”的vlog内容
vlog教父Casey最早的Vlog内容主题其实是一个挑战:365天不重复的上传vlog视频。所以他的每一支vlog都有一个序号,方便粉丝跟进、关注他的任务打卡及完成情况。
国内的大部分vlog红人都没有这种“倒计时”和打卡做任务的概念,内容上线非常随意,粉丝对于博主接下来的内容更新计划一无所知。对此,vlog内容制作者可以对自己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完整规划,规划不需要具体到每一期内容的选题,但是可以向粉丝公布大概的更新频次和更新总量。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一部分人的“追剧”心理,同时还能制造一种悬念——博主最终能不能完成这个计划?这个悬念就像在博主和粉丝之间形成了一种契约,也建立了二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对培养自己的铁粉很有帮助。就像一种行为艺术一样,这个行为本身也可以天然区别于其他vlog内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同质化的问题。
三、探索Vlog叙事新思路和剪辑新玩法
随着vlog内容的泛滥,简单的镜头拼接+花字+普通vlogBGM的方式,已经开始让用户出现审美疲劳,感到厌烦,市场对于vlog创作者的叙事思路和剪辑手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积极在内容形式上进行探索的vlog博主们不仅能够破解同质化,还能够以此赢得大批的关注。
1. 马鲨鲨:把vlog拍成“私影像”纪录片
在微博vlog红人“马鲨鲨”3月8日发布的vlog——《VLOG.08去超市找我妈的情敌》的正文标题里写到:“曾经觉得我爸妈情比金坚,结果春节回家发现:我妈失恋了。请横屏观看这个一声叹息的视频。”
这支vlog短视频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获得了535万次点击,而马鲨鲨的微博粉丝只有10万,也就意味着如此庞大的播放量几乎主要依靠转发,这足以看出用户对于这条vlog的认同和喜爱。
在15分钟的时长里,马鲨鲨用第一人称解说的方式,倒叙式地回顾和记录了妈妈从怀疑到确认情敌存在的过程。这种方式颠覆了传统vlog仅仅从生活表面记录和串联事件的叙事方式,内容所表现和记录的也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所有参与者的内心变化和成长。
马鲨鲨目前还在电影学院读书,在她一系列的vlog作品里,都可以看到明显的“作者风格”。每一部vlog都以非常文学性和富有创意的视角切入,粉丝不再是被镜头随便带到各处,而是随着记录者本人的视点,有机会深入到事件之中。
同一个画面上,左边是出镜的马鲨鲨,右边是她所记录的妈妈画面,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跳出生活本身、客观注视一切的态度。
在日本纪录片中,有一种专门的类型叫做“私影像”,其实和vlog的内涵如出一辙,即只观察记录自己,以及袒露自己内心最真实感受的纪录片。大概马鲨鲨之后,会有更多vlog红人会开始尝试用一些另类的剪辑方式和叙事角度去呈现自己眼中的自己。
2. 天才少年阿乐:vlog就是一种意识流
按下音乐开关,“天才少年阿乐”在火车上的旅程开始了。简单的开场白后,阿乐打开个人电脑,播放了一段自己录制的视频,然后又点开了一段老电影影像,影像记录的正是自己乘坐的加利福尼亚列车。
这是微博、B站vlog红人天才少年阿乐4月21日发布的vlog——《VLOG10 加利福尼亚和风号》里的内容。
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叙事剪辑,阿乐的vlog证明了视频日志,就是一种意识流。通过拼布一样的剪辑方式,将各种生活细节堆砌在一起,情绪如流水一般收放自如,情感也保持着高度的统一。
这样的vlog像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歌,也因为没有特别固定的叙事点,可以令粉丝百看不厌,是一种非常适合素人vlogger迅速打开流量局面的内容形式。
3. AresserA-Vlog:vlog的素材量可以以“年”为单位
目前,这支于3月23日发布的vlog——《这集Vlog我们拍了十年,致最美好的青春》在微博上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了2500万。AresserA-Vlog的账号粉丝量不到19万,庞大的点击量依然主要来自转发。
vlog的素材累积,是可以将时间考虑进去的。从09年到19年,红人AresserA将自己与女友相恋十年的视频素材,做了集中剪辑。除了这个行为本身具有的话题性外,vlog本身所具有的纪录片特性,使得这样的内容里加入了时间感,从而让粉丝看到了人生,看到了红人的成长轨迹。
在此之中,vlog不再是一种快消品,一种纯粹的碎片化生命体验,而是可以通过记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从而呈现出生命的厚度,这也是在评论区里,粉丝疯狂表白博主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这三个案例可以看出,vlog并不缺乏用户基数,大众遇到好看的vlog内容都会积极转发推荐,口口相传。而擅长多元叙事手段的运用以及实验性剪辑方式的vlogger,会很快杀出重围。
vlog内容市场正在步入专业转型的创新阶段,更多专业学习影视制作的人员将会进入到vlog领域,使得vlog创作越来越像影像艺术家的行为:从选题到记录,再到后期剪辑与成片叙事,都需反复打磨,精品化需求愈加明显。从这个层面来看,vlog最终会成为微记录和短片高手的竞技场。
四、关注蓝海垂类,探索新领域
避免同质化的一个非常根本的方法,就是探索一个鲜少有人涉足的领域。目前,因为头部明星和网红的进入,很多高流量的vlog内容都集中在吃喝玩乐方面,再加上目前主流vlog制作者大多集中在90后上,他们人生阅历相对比较简单,这也使得大部分的vlog就像是游记、探店、育儿日记、生活记录、求学求职感悟……范围比较狭窄。
vlog内容很大的一个看点就是去看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人生经历。从这个层面来说,vlog的内容其实是没有任何年龄和题材限制的。比如一些做地质研究的科研人员开始分享自己野外工作的记录,这个过程中也是科普的过程,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记录和分享。
还有一些职业比较特别的人,可以通过vlog的内容分享,在线上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从而有机会带动垂直产业的关注度。因此,想要从根本上解决vlog内容同质化的问题,还可以就挖掘、孵化更多蓝海领域的知识型红人,以团队的方式组织和实现vlog内容的生产。
vlog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行业问题,需要每个从业者都去认真思考,努力探索,不断突破、解决这个问题。2019年的vlog内容市场,注定会迎来一些比较大的变化。
一方面,一批无法持续输出和制作非同质化内容的vlogger将会被淘汰;另一方面,也会涌现出更多专业级玩家以及其他垂类的红人,利用vlog平台的新流量扶持,快速浮出水面。
vlog的内涵和定义将不断被用户需求和市场趋势所刷新,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者:卡思数据,公众号(ID:caasdata6)
本文由 @卡思数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