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微博创业?一分钱一个,10000个起卖,活粉!

0 评论 3954 浏览 1 收藏 17 分钟

养账号的生意

据记者了解,新浪微博上排名前一百的草根账号(即非实名认证账号),除了王菲等少数刻意不予实名认证的明星人物之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掌握在微博营销公司手上。

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酒红冰蓝”手上的账号加起来有了300万粉丝。她说VC们对这些账号的估值达到了上千万。

“酒红冰蓝”的真名叫肖俊丽。这个家庭主妇不仅养着一个17岁的儿子,还养了一堆账号──各种带一定主题的微博,比如街拍、美容、汽车、星座、情感、英语等。

肖俊丽只上过高中,仅有的一点点工作经验,全都来自互联网——带孩子之余,她在网上玩过个人论坛,也做过淘宝客(帮淘宝卖家在网上推销),儿子上高中寄宿之后,她才走出家门,先后在一家制鞋公司和股票交易软件公司,负责过网络销售,但不太顺心。

2009年9月,她成了一个“围脖控”,开通新浪微博账号到现在,“酒红冰蓝”平均每天要发将近60条微博。

去年11月初,肖俊丽在朋友借款的支持下,在扬州成立了公司,开始“草根创业”,方向锁定在网络营销。

公司刚一成立,肖就布置员工们开始“养账号”。这类账号,可以理解为一个小型的垂直领域媒体,比如街拍微博,主要就是不断更新国外时尚网站上最新最潮的明星和路人街拍装扮。

而这些账号所累积起来的庞大粉丝群体,也具有极强的特征性,比如街拍账号吸引到的大多都是爱美的年轻姑娘们。

到12月左右,各种类型广告客户就已经通过“私信”找上这些账号。街拍账号招来的,自然就是服装类企业或淘宝店,其他亦然。

对肖俊丽来说,只要通过这些账号发布一条嵌有广告链接的微博,就能获得两三百的收入。“一天转上个五条广告,一个月就有三四万收入,公司生存问题就能解决。”

也是在这段日子里,肖说,她把一个累积了20万粉丝的英语账号,以“不超过50万”的价格,出售给了一家教育公司。

微博上快速见效的经济回馈,让肖俊丽决定,放弃早前盘算的诸如帮助传统企业代理网店等其他网络营销方向,专心耕耘微博。

也就是在肖俊丽的草根创业开始风生水起的时候,原《创业家》执行主编申音,同样把微博营销选为了自己创业的第一步。

和肖俊丽一样,申音也是新浪微博的最早一批用户。他说,“作为一个经济基础并不雄厚,又不想过早接纳风险投资的创业者,并不需要漫长投入期的微博营销,算是一个‘有钱途’的选择。”

在他看来,网络是一个通过技术上的努力,实现精准营销的绝佳平台,拥有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的微博更是有先天之利。挖掘数据,提供精准营销,也已是国外网络营销的主流道路。

申音这个判断的基础,是去年年末以来,微博在国内影响力的爆发式增长,国内各种企业正潮水般涌向微博,打造新的营销阵地。

去年年末,这个时间点正好与好耶网络社群营销总监李开花感受到的转折相一致。好耶网络是国内最大的网络营销公司之一,李开花的客户主要都是一些知名品牌企业。

在去年早些时候,他们还需要向客户耐心介绍什么是微博,但今年她强烈地感受到了变化:“现在所有的客户全都主动要上微博,什么开心网、人人网,在他们那都out了。”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转折,她说,“当时的两起重要的公共事件,微博都是最主要的发酵和传播平台。”

正是在这个趋势之下,仅春节之后这一个多月,肖俊丽就接到了大大小小八十多个客户企业的咨询,有的就直接从微博找来,有的来自传统公关公司外包,而她的公司承载极限只有十家左右,而这还得赶紧招人才能完成。

肖俊丽还给公司制定了另外两大业务方向:一是为企业代理官方微博,二是策划和执行微博营销活动。

对广告客户来说,通过专业的微博营销公司的业务代理,无疑效率更高一些,因为这些营销公司更懂互联网语言,更容易博得粉丝好感。

比如在肖俊丽公司代理的某东部省份电信运营商的官方微博,就亲昵地称呼粉丝为“亲”(这一用法来自淘宝网上卖家对买家的昵称),在愚人节这天,还会组织“发糗事送手机”的小活动,这些都与电信运营商这个臃肿大公司通常给人的印象,形成鲜明对比。

而肖俊丽平时养的那些账号,也为这两类新业务的实现带来了好处——那些百十万级粉丝数量的账号们,每转发一次,都能够让这两类营销得到广泛或定向的传播。

像肖俊丽这样活跃在微博营销领域的创业者到底有多少,并没有权威统计数据。

据记者了解,新浪微博上粉丝数量排名前一百的草根账号(即非实名认证账号),除了王菲等少数刻意不予实名认证的明星人物之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掌握在微博营销公司手上,并已在通过各种直接间接的营销方式,给主人带来回报。

比如,新浪微博草根账号里粉丝数量排名第一的“冷笑话精选”(280万粉丝,王菲排名第二),就隶属于一家厦门的创业团队,这家公司已从早年草根站长出身的天使投资人蔡文胜处,获得注资。

开发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Facebook上有20万应用,Twitter有15万,苹果App Store有30万,谷歌Android商店里有18万,而新浪的平台上目前还只有800多个。

与迅速实现了赢利的营销者们相比,微博上逾千个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者,绝大多数都还活在混沌不清的投入期。

简单地说,微博第三方应用,是指基于微博系统开放的接口进行数据交互,由第三方开发及维护的程序,可以是一款小游戏、一个登录微博的客户端、一个博客或浏览器插件、一个读书工具等等。这些产品开发完成后也可以直接在微博平台上推广。

对个体开发者和创业小团队而言,微博开放平台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过去要创业,一切从零开始,现在可以一上来就是站在上亿用户规模的平台上。

这也是为何,在去年11月新浪宣布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大会上,蔡文胜向开发者们呼吁到,“这是我们最好的机会”。

以国内最大的微博第三方应用产品聚集平台新浪为例,从去年末开放平台到现在,已上线的各类第三方应用产品超过八百款。

80后的许士彦和他的Weico团队,算得上是其中一位误打误撞赶上趟的领跑者。

Weico是iPhone手机上一个浏览新浪微博的客户端程序,和简洁的新浪官方客户端不同的是,Weico上可以切换各种炫丽的主题,还支持用户把照片处理成旧照片、邮票、画板等各种新奇效果后上传。

在Weico发布之前,许士彦和朋友创办了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UI(用户体验设计)公司,也担任了新浪多款产品的UI,其中就包括微博客户端。

正是在微博客户端的开发过程中,他们的一些有趣的设计想法无法在官方客户端上实现。于是他们把这些想法灌注在一款更为个性化的产品上,Weico就这样诞生了。

让许士彦自己都有些意外的是,这款“玩票”性质的iPhone新浪微博客户端,一炮而红。“在iPhone4还一直处于缺货状态”的情况下,现在已累积40万下载用户。在iPhone的App Store(应用下载商店)里,Weico一直在社交类APP的下载排行前列,有时甚至比官方客户端排名还靠前。

除了Weico这类完全因微博而生的产品,还有另外一些相对独立的互联网产品,也在通过微博平台,大大拓宽了受众面。

以目前已颇有名气的“签到”网站街旁为例,据其创始人刘颖介绍,街旁有40%左右的用户绑定了新浪微博账号,近三成的流量来自新浪微博。

反过来,微博也成为衡量这些第三方应用活跃度的重要观察平台。许士彦和刘颖,都会非常注意自己公司的产品功能,每天被用户分享到微博的次数,与同类产品的比较,因为这是其与同行比较用户活跃度的最好渠道。

不过,即便是从新浪去年11月开放平台算起,这个领域的生命也只有五个月,在新浪微博应用频道里八百多个产品,相当大的部分都是个人开发者的兴趣之作,很多也只是商业价值有限的小工具、小游戏。

而Weico、街旁等一些已经做出一些知名度的开发者,几乎有着现成运营经验,相对成熟的创业团队,只是较快的搭上微博开放平台早班车而已。

如果对比国外数据,可以看到国内这个领域的发育才刚开始:Facebook上有20万应用,Twitter也有15万应用,苹果App Store有30万应用,而谷歌Android商店里也有18万应用。

虽然Facebook、苹果和谷歌的第三方开发者们,已经有颇多的成功案例,但这在Twitter上并不显著,因此国内很多创业团队,也都还在观望。

不过各种风险投资商已在抢宝下注。

去年11月新浪就宣布联合红杉资本、IDG资本、创新工场、云锋基金、德丰杰五大顶级投资机构,启动中国开发者创新基金,一期规模为2亿元人民币。

天使投资人蔡文胜等,也在密切地和各类开发者接触。而像Weico这样的明星产品,更是风投蜂拥而至。

微博副业:僵尸经济

“一分钱一个,10000个起卖,活粉,”一位僵尸卖家如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微博这个圈子里,能赚钱的不只是这些,养僵尸卖僵尸正在成为一门微博副业。

僵尸粉丝,是指通过人工操纵的方式批量注册和更新的微博账号。

“一分钱一个,10000个起卖,活粉。”一位僵尸卖家如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些僵尸粉丝“有头像,有发帖,有自带粉丝”,而且每周会更新一次。

如果要求活跃度更高,则价格也越贵,一块钱五个粉丝的那种,甚至可以做到每天不定时手动更新十几条微博。

这个卖家是今年年初才开始做起这门生意的,他所在的“工作室”,通过几位技术人员所写的程序批量注册账号,再通过程序批量给这些账号发帖以及加粉丝,如果加钱,还可以用这些账号人工评论和转贴。这个工作室,一共9个人,赚了钱大家分,每人每月收入大概在五六千元。

他告诉记者,“腾讯做粉丝要QQ号,很麻烦,现在我只做新浪了”。

僵尸粉丝诞生的一个直接原因是,账号粉丝越多,广告价格就越高。按照现在的行情,30万粉丝的账号转发一条是五六百元,而60万粉丝的账号,报价可高达两千元。

记者统计的多个卖家信息,得到的反馈是,微博营销公司、明星经纪公司和一些企业都是他们的主要顾客群体。这些卖家和买家,很多就是通过过往活跃在论坛里的水军制造者和使用者们。

而其实,僵尸也跟微博平台有关。

最早出现的僵尸,其实是因为微博平台的需要而产生的。

一位互联网行业资深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透露,某大型微博平台刚开始做微博的时候,有3家公司专门给做粉丝,批发卖该微博平台,最后注入到名人微博的账号里,以让名人感觉粉丝增长,增加其在微博上的活跃度。后来该公司微博业务发展壮大了,目前有十多家科技公司给它做僵尸粉丝。

为了避免被人发现自己的粉丝是半年也不说一句话的僵尸粉丝,该公司每隔一段时间,会主动杀掉一批僵尸粉丝,然后重新注入一批新的僵尸粉丝,如此循环。

尔后,买卖僵尸粉丝又在市场上滋生出了一门畸形的“买卖”。

而后来,微博平台的一些设置,更有意无意地给了僵尸生产商肥沃的土壤:现在衡量微博营销价值和效果的方法通常是三项:粉丝数量、转发数和评论数,这导致了僵尸的产生随着这三个方向不断变种(通过手动或程序驱动僵尸转发和评论)。

出于种种需要而正在日益红火的僵尸生意,让许多人感到了担忧。实际上,几大门户都意识到了僵尸粉丝对微博的伤害性。新浪和搜狐均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他们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水军公司和僵尸账号。

本文来源:南方周末 记者:陈中小路 实习生:徐燕燕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