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约车司机群体的八点观察思考

4 评论 10478 浏览 53 收藏 23 分钟

近些年来,网约车已经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改变了人们的出行习惯。但是网约车的运作上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将仔细展开说明。

一、司机是稀缺资源

相比传统出租车,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出行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量市场,出现了滴滴、曹操、首汽等一批互联网网约车企业。

曾经网约车的巨额补贴大战,已经让用户养成了习惯。网约车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像帝都这样的一线城市,能够完全脱离滴滴的人,该是有怎样的背景呢?

受城市空间、路况、政策等条件制约,大城市高峰时段出现供需极度失衡,商业中心、写字楼下班高峰滴滴一车难求,雨天排队两小时以上已经不是新闻。

经常有打车出行需求的用户,手机里常常安装了几乎市面上所有的出行应用。叫车难的时候,所有应用同时呼叫,碰运气谁家司机先应答就用谁家的。有的甚至连货运平台货拉拉都用上了,有面包车坐总比没车坐要好。

正是如此,聚合出行也成为流量平台切入出行行业有效途径之一。高德地图、美团打车均已上线同时呼叫。

左图为高德地图聚合呼叫,右图为美团打车同时呼叫(来源于网络)

对于像滴滴这样的出行平台,有效司机数量决定木桶的最短板高度,供给侧的问题远比需求端要复杂得多,司机俨然已经成为了稀缺资源。

二、收入、工作强度和稳定性

正如赞誉出租⻋车司机是城市⾏者⼀样,⽹约⻋车司机更是如此。他们起早贪⿊,⽩天⾯对各种各样的乘客,晚上很晚甚⾄凌晨回到家,有的第⼆天天没亮⼜开始出门载客。

在一次业务调研中,我尝试亲身去感受网约车司机的真实工作场景,临近凌晨,跟公司协调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前往附近的一个国家电网网点充电。

到达时,这个网点近10个电桩已经全部被开新能源的网约车司机占用,后面还排队几位司机。

轮到我充完电,临⾛时已经凌晨两点,现场仍然还有4位司机在充电,他们都已经在⻋车⾥睡着了。⽣活艰⾟,他们仍在努⼒。

他们可能是一个孩子的父亲,背后承载一家老小对幸福生活的期盼。也可能是生意失败的中年人,因为不服输,想凭借自己双手东山再起……

这些都是专职网约车司机,收入是他们的核心诉求。

他们有的背井离乡,到一线城市租车接客。他们的想法一致趋同,辛苦一点没关系,只要能挣钱。

所以对于司机而言,工作环境、产品体验差一点都不是问题,但是在收入上出了问题,就有可能导致群体事件;滴滴早期以及其他网约车平台,都曾因为收入问题而导致司机聚众闹事。

对收入的关注,又主要体现在收入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公平性

公平性并不是消除司机之间收入差距的平均主义。而主要体现在平台对机会的分配上,无论该司机职业从事时间长短,为平台贡献收入多少,他们在平台获得订单的机会均等。

换句话说,只要司机愿意努力,他们在平台都能获得相同的收入前景。

从司机心理角度,对收入的满意度其实是司机的一种心理感知。

这种感知来源于比较——横向与同行或社会其他行业比较,纵向跟自己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比较结果不差于同行或过去,司机会获得满足,积极性也更高。

一般来说,司机会对自己的价值贡献进行衡量,他们觉得价值贡献越大就理应获得更多收益。

所以,平台在进行机会分配时,按司机的贡献价值大小分配,也是促进司机对公平性感知的一种手段。

这里值得说明的一点是,作为平台是否需要像国家政府一样,对高收入人群提高税收比例,由国家统一进行二次分配,帮助、照顾低收入人群,以此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

财富差距的公平性是以牺牲社会效率换取社会稳定的一种手段。

但是,对于网约车行业,刻意去照顾低收入群,不仅会让投机者不劳而获,还会对高价值司机产生不公平,这其实是低收入司机对高收入司机的一种剥削,降低了系统整体效率。

换句话说,对平台贡献价值越大的司机,辛苦努力的付出可能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公平对等的收益。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特例,比如对于新手司机,为了提高他们积极性,兼顾他们对环境不了解,平台会做一些补偿性倾斜保护。

其次是,不同发展时期,不同类型司机对平台价值不同,机会分配时,会根据平台当前目标进行调整。

透明度

平台制定游戏规则,司机根据游戏规则为平台提供服务,赚取收入。那么就要求平台对所有参与者公开游戏规则。

不仅如此,平台还需要尽量保证每位司机对平台规则的理解是一致的。这就要求平台构建高效的信息传达渠道,针对司机群体,设计、包装方便他们理解识别的内容。

换句话说,我们不能仅仅呈现一个结果,而让司机自己去猜导致这个结果背后的平台规则。例如:滴滴服务分是衡量司机近一段时间在平台的服务质量,服务分跟订单分配挂钩,最终影响司机收入。

但是,我们经常听滴滴司机抱怨,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扣分,甚至有司机对该策略深恶痛绝。

除了收入,工作强度和稳定性,也是他们关注的。

像上面业务调研看到的场景,每位司机的精力有限,长期过载的工作强度,可能导致司机们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持续为平台贡献稳定价值能力降低。

甚至我们看到有些司机,吃住都在车上,全天24小时处于接单中(非滴滴平台司机),有单就跑,没单就休息。

虽然这仅仅是个例,但体现出来的是平台规则不完善,安全面前99分也是不及格,这样的司机如果平台不加以控制,将为司乘、平台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平台稳定性跟公司背景、品牌有很大关系,易到多次对司机提现失信,导致了大批量司机流失,业务也濒临崩溃边缘。

三、盈利能力

司机在平台的盈利能力,决定了司机在平台能挣得多少收入,有多大愿意持续留在平台继续服务。

曾经遇见一位与众不同的滴滴司机,区别于其他司机对平台满口抱怨,这位司机对自己的职业十分乐观。

他说开滴滴就如同打游戏,每天在游戏里寻找怪物打怪升级。要能根据不同地段识别怪物出现的时间。不能完全依靠系统,自己心中要有个热力图:

早上小区客人的上班时间,是否是企业职工小区,下午单位的下班时间,学校的放学时间,公交地铁线路的开始结束时间,航班、高铁到站时间,城市大型活动、展会时间,深夜KTV娱乐场所服务时间。

到达一个陌生地方,不要盲目扫街等单,要根据当前地理位置特征,判断在这个时间点出单的概率。

跟这位司机聊完,让我十分震惊,他对行业的理解,超过大多数同行甚至一些业内产品设计策划人员。

司机的盈利能力,跟自身对行业的理解、业务技巧、个人目标驱动等诸多因素有关。

针对不同类型司机制定相应盈利能力提升策略,从而达到增加司机收入,提升平台整体运营效率的目的。

那么如何衡量司机的盈利能力呢?

经济学上衡量一个组织或企业盈利能力很重要的指标是:单位经济收益,用在出行交易场景中,即是平均每小时司机获得的收益。

单位经济收益=平均每小时收入-平均每小时成本

指标拆解为:

平均每小时收入=单均收入 × 每小时完成单数

平均每小时成本=单均成本×每小时完成单数

则单位经济收益计算为:每小时完成单数×(单均收入-单均成本)

最终影响司机盈利能力的指标有三个:单均收入、单均成本和每小时完成单数。

结果大于0,则说明司机每服务一单,司机有盈利;结果小于或等于0,则说明司机每服务一单,司机亏损。

这个业务指标看似简单,但非常关键。如果司机单位经济收益不能保证能盈利,再加上司机的其他固定成本以及生活成本,无论司机怎么努力,永远也赚不了钱。

司机付出努力却赚不到钱,入不敷出最终会导致司机流向其他地方。

四、最低收入

司机决定从事网约车工作,无论收入高低,总归会有个底线,即最低收入。

最起码的最低收入,应当保证能够摊平司机为工作而付出的成本,盈亏平衡线决定未来司机的预期收益;同时,也是衡量司机收入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

司机付出的成本主要分为两类:

固定成本:

司机工作前的固定投入,无论司机是否真的在运营,这笔钱都得投入。主要有:车辆租金/贷款、车辆保险、维修保养、车辆折旧、生活成本等。

可变成本:

司机正式开始运营时,每完成一笔交易,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主要有:油/电/气、话费、流量费、平台抽成等。

所以司机在考虑是否长期从事网约车营运工作时,他会算一笔账:

每月总收入-单均可变成本×月均完成单数-月固定成本

最后所得的即是月收益,在同等条件下,收益越多,司机工作的意愿程度就越高。

不考虑固定投入成本,经济学上,将司机每完成一单获得的收入,与完成该单付出的成本的差值,定义为单位边际收益。

单位边际收益=每完成一单收入-每单可变成本

换句话说,只要保证司机的单位边际收益为正,那么通过边际收益的积累来覆盖固定成本就只是时间问题。盈利多少就看司机个人能力和平台单量了。

单位边际收益×完成订单数数= 固定成本,此时达到盈亏平衡点。

正常情况下,我们关注的问题是司机每月获得多少收入,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把盈亏平衡等式完成订单数指标进行拆解:

完成订单数=盈亏平衡收入÷每笔订单收入

盈亏平衡收入=固定成本×(每笔订单收入÷单位边际收益)

每笔订单收入与单位边际收益的比值定义为单位边际贡献率,那么只要通过历史数据计算出司机的单位边际贡献率,就可以得出司机达到盈亏平衡时需要获得的收入:

最低收入=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率

五、供需不均

供需不均是出行行业难题,体现在时间和空间地理两个维度:

时间:城市每天出现的潮汐现象,早晚高峰供不应求,叫车难,而平峰又出现大量车辆闲置;

空间地理:用车需求分布与司机分布不同,在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部分区域供不应求,而部分区域却有大量车辆闲置。

解决供需不均问题,滴滴已经有非常智能的调度策略和定价机制,但是无论算法、算力多么强大,没有跟当前用车需求匹配的运力资源,系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运力过多,满足了高峰需求,平峰又过量闲置;相反,高峰需求则难以满足。对于司机而言,限制他的是人类终极稀缺资源-时间,也就是说,一小时内,司机平均完成订单数是有上限的,而且这个上限无法通过改变现在的环境或技术得到突破。

如果把出行市场看成是一个自由交易市场,买卖双方都要获得最大利益,那么在进行资源配置时,司机就不可能按照满足最大用车需求进行。

如何动态配置司机资源,能最大限度实现供需平衡?

一个理想的假设是 —— 平台的专职司机资源按照平峰期平均水平来配置,高峰期缺少的运力由社会兼职司机补充。这部分兼职司机只在高峰时期提供运力补充,平峰时期他们则退出平台,忙自己的工作。

这样的弹性配置,既保证了高峰临时运力需求,又避免平峰运力过剩导致大量司机闲置。

六、专职司机与兼职司机

高峰上下班时段,社会兼职司机分享私家车座位,满足顺路用户出行需求的同时,司机获得额外收益,还不耽误自己正事儿。

这类群体正好符合我们的理想假设。但是如何将这部分兼职司机吸引到平台呢?

全职司机的核心诉求是收入和稳定性,他们以此为生,养家糊口。

而兼职司机不同,他们有其他正常收入来源,偶尔空闲或顺路接一两单,可能是顺带赚个油费,亦或是为了打发时间,找些收入补贴家用。因此,这类人群对时间自由度要求非常高。

一个是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一个是注重短期体验,用完即走,如何同时兼顾这两类人群?

滴滴的派单策略算法早已脱离了乘客呼叫一单,系统就近匹配一个司机的粗暴机制。而是综合考虑预计接客时长、区域供需状况、用户价值、司机服务质量等诸多约束条件,通过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最终实现全局最优。

顾全大局的代价是牺牲了部分低价值群体的利益,从而实现优质群体和平台利益最大化。

对于滴滴平台而言,什么样的司机算是是优质的?

滴滴的目标是要让平台规模更大、更稳定、更具持续性。那么自然希望有足够多的司机长期留在平台提供运力支撑。就像企业考察优秀员工一样,稳定性、潜在价值、业务能力会是企业关注的核心因素。

除此之外,当前派单策略下,司机不知道下一单平台会派给自己什么样的订单,如果订单正好与自己的计划产生冲突,协商取消还可能带来投诉,影响服务分。

正是这种不确定性,阻碍了兼职司机利用闲散时间接单的动力。

此种情况下,滴滴近几年高举共享经济大旗积累的兼职司机大批量流失殆尽。现在我们呼叫滴滴快车,已经很难遇到上下班顺路的私家车了。

七、政策监管

各地网约车监管合规政策陆续落地,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清退不合规司机。北京作为体量最大的网约车城市,要求司机必须是本地户籍,获得本地驾照,才有资格考取网约车运营资格证,从事网约车运营。

北京地区客单价高、单量多,吸引了大量外来司机进京专职从事网约车司机。一旦这部分司机被合规清退,滴滴将面临“司机荒”,打车更加困难。

政策监管下,北京需要激励大量本地私家车主合法合规获取网约车经营许可证,以补充运力。

这些司机中,有一部分是专职从事网约车的专职司机,对于他们而言,尽快成为合规司机,继续从事网约车工作自然也是他们的诉求。

另外一部分司机是兼职司机,他们的核心诉求是自由度和灵活度,通过降低这部分司机的进入门槛,吸引他们办理网约车运营证,利用闲散时间或顺路接单,将会是缓解当前高峰运力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滴滴司机端上线的「抢单大厅」功能模块,可以看做是这个问题的产品解决方案。

高峰期严重供不应求,北京等一线城市部分区域一车难求,这些区域正常的运力已被全部占用,已没有效率提升的空间。将这部分无法被满足的需求,以订单池的形式释放出来,用类似于美团外卖抢单大厅的产品形式呈现给司机,司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符合自己计划安排的订单。同时,司机也可以设置顺路目的地,系统会自动匹配顺路度高的行程,供司机手动挑选。

八、不确定性与信息差

出行交易场景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线下业务调研时,经常听司机抱怨,我距离乘客更近,结果却将订单派给了距离更远的司机。于是司机认为平台派单规则有问题,不公平。

下班高峰,数十辆车停在某写字楼附近趴活,一位司机等了半小时以上都未派到订单,前面晚来的司机接到单送完乘客,都已经又回来了,该位司机还在原地苦等。于是司机认为是平台恶意针对自己。

平峰期,平台单量少,司机长时间未接到订单(也可能是司机退出APP,长时间看短视频,导致APP被杀掉),司机急了,给客服打电话,结束后重新打开APP,正好这个时候订单来了。司机认为客服有操作派单权限,没单时给客服打电话就会有订单。

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不同司机有不同的理解。很多时候,平台信息无法完全不失真传达给司机,中间总会存在信息差。

也正是这些信息差,让司机对平台信息过度理解。并在自己的圈子里一传十,十传百。最终在某一个城市形成对平台某个政策的错误解读共识。

结语

以上是根据个人从业期间的观察、思考整理的一些粗浅认知。出行行业的复杂性,不单单是行业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文中提到的收入公平性、供需不均、不确定性等问题,都是行业内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涵盖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欢迎同行或兴趣爱好者,一起深度交流,不足之处,也欢迎大家指正。

 

作者:花四爷,微信公众号:花四爷(ID:siyesay)

本文由 @花四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谢,作为刚刚进入网约车行业的一枚产品,您的这篇文章对我扫盲帮助非常大。特根据您的文章随手写了一点感悟。加油,让我们做的每一款产品除了所谓业务和产品逻辑之外都充满温柔和善待。

    1.目前网约车行业,整体来说C端需求一定大于B端供给侧,所以只要把服务做好和有着稳定供给侧一定会获得市场机会。毕竟对于用户来说,要出行时,价格和服务一样,打谁家的车都一样。
    2.司机目的是赚钱,怎么才能让他多接单,多赚钱?
    3.如何才能更好管控司机?管控?应该是服务,多拓展服务场景,发现司机的痛点,解决司机痛点,让他们在我们的平台有好的体验,在乎和依赖我们的平台,司机是我们更重要的用户。
    4.给司机推送每个订单热力地图,让司机心里清晰知道什么时间在哪容易接单,容易接他想要的单?帮助司机提升接单率和多做一些关怀司机的产品体验。B端感受好,他服务可以影响更多的C端用户体验。一定要让努力付出的司机多赚钱,要把平台规则清晰的展示给司机,清晰公平对司机很重要。
    5.通过每日收入,月收入top榜等来刺激司机多跑单,服务好,高峰多跑单等。
    6.是否给司机设置最低薪水来保障司机的基本权益?当一个司机综合表现很好,但是收入却很低,是否应该通过奖励(可钱,可优先派单等等)保障这部分司机权益,并帮助司机提升收入?
    7.供需不均衡?主要受时间和地理两大因素影响。上下班高峰不容易打车,平时车空闲率偏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还得靠运力调度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单这个问题本质无解。
    8.专职司机和兼职司机有不同的诉求。一定要在产品策略设计、运营策略进行区分化运营,运营本质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精细化运营,“千人前面”。
    9.在设计复杂场景的产品时,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但总体要遵循照顾好人性,暖人性,善待用户,少遵循所谓的业务和产品逻辑。

    来自北京 回复
  2. 大佬微信多少

    来自山东 回复
  3. 刘润:一个出租车司机给我上的MBA课

    来自北京 回复
    1. 感谢,已经顺藤摸瓜找到了刘润老师原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