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会员,增长黑客死后的留存黑客
增长为王到留存为王,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瓜分殆尽,移动App大盘子成为存量市场,任何新增量的产品竞争都会加剧。所谓风口,除非吹在自身的坚守领域,后知后觉者追到风的可能越来越小。
01 序言
知乎盐选会员、京东Plus、阿里88VIP、美团外卖会员……忽如一夜春风来,互联网千家万户的梨花都开成了Costco。
视频、QQ、游戏付费会员不稀奇,视频去广告、那些年我们挂过的QQ等级、充过的游戏点卡,这些行业的会员特权感知明显,用户付费意愿也很强。
电商、外卖、内容那些什么鬼的付费会员,行业从来就没有过类似模式,突然爆发出来的付费会员风口,对广大不明觉厉的人民群众来说,直接感受就是互联网的抢红包模式现在收费了。
02 付费会员的使命
一拥而入的付费会员模式,真心不见得是为了多收那几十块的会员费,背后更多因素是“增长黑客”失效了,“留存黑客”闪亮登场。老衬撰写过多篇“增长黑客”局限性的文章,如今随着付费会员风口来临,算是得到了验证。
增长依旧为王,但移动互联网流量封顶,增长黑客们的红包也早已掘地三尺,深挖到了5环外的小镇经济,真是黔驴技穷了。
据QuestMobile统计:整个移动互联网大盘,2018年用户月活增长仅为3400万,这个数字对于各大亿级日活的巨头独角兽来讲,毛毛雨的流量竞争已然没有意义。
流量增长失去意义,用户忠诚度的留存指标成为独角兽们的新“北极星”,一方面大力拥抱云计算新引擎,另一方面,那些难以转身的流量型产品,不约而同开始了付费会员模式,大量增长黑客被裁员,商业化人才成为香饽饽。
外部流量的增长竞争,转换成为内部用户的留存驱动,付费会员瞄准的核心是营收。地球人都知道付费会员不仅仅是会员和会员费那么简单,还可以刺激用户LTV的增长,付费会员消费频率和活跃度远高于普通会员。
营收增长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命根子,瑞幸咖啡、趣头条们无论怎么玩花10亿买5亿的游戏,资本爸爸也都认,都能顺利上市割韭菜。百度为了营收增长已经不惜历史首次亏损,互联网公司一旦营收负增长,是分分钟崩盘的灭顶之灾,资本爸爸转眼就成了陌路人,因此付费会员承载的意义和使命非常巨大。
03 驱动引擎的转换
流量封顶,互联网产品从增长驱动转换为留存驱动是大势所趋,但目前流行的付费会员模式,大多数还是依葫芦画瓢,“增长黑客”换汤不换药的成为了“留存黑客”,套用海底捞一句老话,Costco的会员精髓没学会。
笔者的真实体验,近期在某东商城买了些“超值”Plus专享价洗漱产品,虽然说不上价格欺诈,但到手后的商品品质直接让人飙脏话。笔者对某东商城多年的信任毁于一旦,这种“折扣”驱动的短期刺激,简直就是透支生命。
留存驱动不同于增长驱动,和增长黑客有本质区别。
即时性数据反馈和A/B Testing的增长幻觉是短期思维,留存则是站在用户的长期价值思考产品,因此短期刺激的付费会员模式,风口过后很可能依旧死猪一地。
会员模式的对标对象Costco的是典型的长期思维,通过留存来驱动拉新,更多体现出来的,是从单类产品到一体化服务的效率价值。
贴近成本的产品定价同时严选品质,SKU只有沃尔玛1/10,仅这点就和低定价、无品质的“留存黑客”相反,并且Costco留存核心是基于用户信任,付费会员不仅有超过88%的高续费率,而且品牌忠诚度极高,用户愿意通过Costco平台购买更多和零售产品无关的增值服务,比如买车、租车和各类保险。
04 付费会员模式的通用性
付费会员模式是否通用所有互联网行业,这是个值得讨论的话题。
长视频、游戏类产品无可厚非,先天适合付费会员模式,因为长视频的去广告需求很早就有群众基础,奈飞模式对所有视频平台都具备参考价值。QQ和游戏类似,会员对虚拟人设的能力和等级提升,需求本身也具备付费刚性。微信则不同,QQ说到底还是网络关系,微信则是实打实的现实场景,如果微信推出付费会员,整个社会就不平等了。
亚马逊从零售到万物,推出Prime时也遭受过质疑,并且Prime模式对国内电商平台没什么参考价值,因为国外环境不同,亚马逊Prime早期针对邮递包裹的速度,用户需求和付费感知很明显,何况Prime还包含免费电子书等一堆附加值,国内电商平台付费会员主打专享价,说到底就是驱逐普通用户。
外卖的付费会员模式比电商更合理。外卖小哥不同于电商快递,电商快递包裹几乎是约定俗成的免费,外卖小哥的跑腿费用则一直都明码标价,外卖付费会员和亚马逊Prime的相似之处更多;其次电商平台打折活动很多,增加个会员专享价,用户感知上还是活动,外卖付费会员的现金券可以直接冲抵现金,价值感知也更加直观。
内容平台的付费会员在垂直领域很有价值,泛娱乐化的内容价值低,粉丝本身很难转化为付费会员,垂直内容平台,付费会员模式变现比知识付费都合理,用户买会员比只买一个大V专栏要划算很多。并且KOL作为公知分子,也不太适合常年通过分享碎片化内容收取粉丝费用,平台分成或者广告收入就很适合了。
05 留存黑客的尴尬
获客有多容易,留存就有多难。
留存驱动增长是长期思维,增长驱动留存是短期思维。长期思维的产品逻辑,是基于用户理智而非冲动消费,用户自主性更强的购买使用产品,获客速度虽然慢一点,但对产品忠诚度高;基于用户冲动性消费,获客速度虽然很快,流失速度同样也快。
增长驱动留存是“增长黑客”思维,留存逻辑基于网络效应,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假如用户数量增加,产品价值会以用户数的平方增加,用户数量越多的产品价值越大,留存情况也会更好,这当然是不容辩驳的事实。
网络效应如果假设用户数量不增加的情况,套用梅特卡夫定律,用户数量增长到顶,产品价值会以用户流失数的平方缩水,这是导致熊猫直播和OFO崩盘的直接原因。“增长黑客”们崩盘前的多数选择是重新立项新产品,做成APP工厂。#话说瑞幸咖啡也开始拓展烘焙了#
App工厂逻辑,新产品转化老用户,难度比获取新用户容易7倍,并且老用户可以接受产品价格变动以及各种新模式测试,LTV>CAC作为商业基本逻辑,大多流量产品的流失率都很高,所以App工厂的多产品队列,是提高留存和LTV的很好方式。
App工厂新产品消化老用户的能力通常递减,因此“增长黑客”们非常期待另一个著名理论:第二曲线。就如腾讯诞生微信,字节跳动诞生抖音。不过第二曲线成功概率太低,投入成本却不小,百度这么多年也没有买出来一条新曲线,那些增长速度更快的瑞幸、趣头条们诞生第二曲线的概率就更低了。
付费会员成为风口的背景是“增长黑客”依赖的网络效应失效了,第二曲线很难烧钱买出来,5环外的趣头条们一旦停止红包补贴,用户数据就会断崖式下跌,别提让用户购买会员了。留存能力强的产品随便推出付费会员也让人细思极恐,试想微信如果付费会员,整个社会感觉都不平等了,谁还有闲心和家里人坦然聊天。
“留存黑客”并不好做。
06 增长留存驱动思维的不同
单产品延伸和产品工厂是两种类型企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好坏。单产品延伸基于使命,留存驱动增长;产品工厂基于生存,增长驱动留存。阿里和腾讯分别是这两种类型企业的佼佼者,#就事论事,不赞阿里不黑腾讯#这两家公司尤其在最近,领域布局重合点越来越多,背后逻辑却天差地别。
全国人民都知道阿里的使命驱动,所有产品都在有计划的落地推进,从一开始就想清楚了用户留存,然后为了留存目标迭代产品,中间没有太多运气成分,也不需要运气,从PC端到手机端,淘宝、天猫、支付宝等核心产品都是平移,钉钉类新产品大多是附加值。
全国人民也都了解腾讯,产品都是在增长过程中考虑留存,善良的微信曾经都摇过妹子、漂过汉子,并且新产品的内部赛马机制,业内也很有知名度。从PC端到手机端,除QQ以外,微信、王者荣耀、吃鸡,都是在第二曲线英雄式救场,运气成分很大,如果腾讯没有微信就是另一个百度,所有大厂都不缺人才,能诞生第二曲线的微信,腾讯运气很不错。
07 说在最后
增长为王到留存为王,互联网流量红利已经瓜分殆尽,移动App大盘子成为存量市场,任何新增量的产品竞争都会加剧。所谓风口,除非吹在自身的坚守领域,后知后觉者追到风的可能越来越小。
从直播到短视频,巨头入场速度越来越快,创业者的小团队再灵活,车库里也造不出波音,在互联网整体成为存量市场的大前提下,初创者的资源完全无法比拟巨头规模压制的优势,甚至独角兽之间也是一幅幅大鱼吃小鱼的景象。
互联网寒冬期,吹到风口需要硬核能力,否则就是炮灰。
#专栏作家#
老衬,微信公众号:fengqitalk。多款百万级用户产品缔造人,擅长互联网产品运营,关注新兴科技产业。
本文为平台特约稿件,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老衬搞个微信群,中不中? 拉我下
佛系社群运营看了世面一堆的增长玩法,找不到多少留存玩法。
阅后点赞是成年人的基本素质
增长和留存相依存在。没有增长,何来的留存。没有留存,那增长将毫无意义,只是徒增成本而已。不过作者的思路还是很有启发的!留存之所以变得如此重要,个人感觉是因为产品愈发重视用户价值,希望以有限的增长资源,发挥最大的价值体现。
当增长被过分夸大和炒作,能有人写留存,真的很良心!
如果说增长黑客的增长如果只是针对获客增长,那这篇文章没问题。AARRR是一个流程,少了哪个前置条件都玩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产品。
但留存无法单独作为一个职位。因为它是增长的产物,也必然得为前段的增长而擦屁股。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理性思考增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