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AIoT赌局:未来,就像抛在空中的硬币

2 评论 6457 浏览 26 收藏 13 分钟

本文笔者将针对小米的商业模式以及当下处在的竞争环境,小米具备的执行AloT战略的优势进行分析,对小米的战略前景做出展望。

自从小米发布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以来,小米的IoT已经开始成为其财报中的主角。

根据2019年Q1的财报(下文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小米2019Q1财报。):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Q1的收入,已经达到120亿,同比增长56.5%。其中,智能电视连续两个季度保持中国地区第一名,全球累积出货达2.6亿部,同比增长99.8%的表现亮眼。智能音箱小爱同学三月份的月活数量超过4550万,同比增长247.2%。另外,IoT设备连接数(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达到了1.71亿台,同比增长70%。

如此亮眼的成绩,似乎在说明小米已经在国内物联网赛道上领先了。不过,要看清楚小米的战略前景,还需要先了解一下小米商业模式以及当下的竞争环境。

小米AIoT战略的意义

如同小米在2018年于联交所提交的招股说明所说,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硬件、新零售和电商、互联网服务。

小米的AIoT赌局

小米的AIoT赌局

简单说来,就是用高性价比的硬件吸引用户,再基于用户的数据来进行精准的电商营销,还有提供互联网服务获取更大利润。

看起来围绕着用户来让价值流动起来,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用这三者来「圈住」用户。

一直以来,小米的硬件都以性价比而著称,雷军甚至公开宣布,小米的硬件综合利润率永不会超过5%。

尽管这只是对米粉们的一句似是而非的情话,操作空间很大。但实际上小米选择低毛利的硬件业务作为底层逻辑,根本不能停下来。

主要是因为新零售及电商业务,还有互联网业务的规模尚未够大。目前,小米毛利率最高的是互联网业务,仅占总收入的9%。至于电商和新零售,目前的阶段,主要是小米有品,毛利并不高。

过去7年里面,小米成功在4G的互联网时代向市场证明目前的商业飞轮可行。而现在,小米还在赌下一个让自己飞起的风口。

小米基本面的优势

同样是联网价值,但设备总是比人口多,况且还能改变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价值,物联网的价值在熟悉互联网法则的巨头们看来是一块肥肉。

当下物联网产业尚在萌芽期,以AI为基础应用的路径已经被互联网巨头们广为接受,小米无疑是这条赛道上受人关注的明星之一。

这个时期,受制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和AI技术水平,评价物联网业务有一条简单的逻辑:用更低成本获取用户,谁能提供更好的统一生态体验给用户,教育用户养成场景的习惯,养成对统一生态体验的路径依赖,谁就能更加领先。

基于这条逻辑,笔者总结为三项关键指标:设备连接数、智能设备月活数、销售渠道数。

设备连接数

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拥有超过5个小米IoT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用户是230万名,同比增长109.5%,以每年几乎翻倍的速度增加连接数用户是小米AIoT业务表现较好的一面。

米家APP用户月活跃用户数是2600万,约一半以上的是非小米手机用户,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小米IoT设备的吸引力。

当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小米的IoT设备的价格有足够的吸引力。

小米的IoT主要应用是手环、智能电视、电动滑板车、扫地机器人、智能音箱小爱同学。小米IoT及生活消费品的毛利不断在上升,从2018Q1的10.7%提升到2019Q1的12%,不过主要是智能电视的规模生产后的毛利提升。

问题是,目前的AIoT,能否做到情景智能?

目前手环依赖手机,手环的数据尚未能联动到家居里的设备,从户外的场景切换到家居的场景,「智能」似乎是割裂的。家居的场景里,尽管智能电视和智能音箱都是AI的入口并连接到同一个家庭网络,但用户使用起来的时候,两个设备尚未能互相感知。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当前的IoT真正价值尚未被发挥。不过,这不只是小米尚未能做到的问题,而是华为这种研发实力强的企业目前都未能完全做到。

故当下IoT的现状是:单一场景的设备间互联已经打好基础,但物与物之间的智能感知,情景切换的智能服务尚未做到。这一点也留下了隐患,下文再说。

无论是消费者,企业还是资本,大家在等的都是5G带来的改变。而小米在赌的,是借5G时代的东风,烧掉当下互联网巨头构建的价值链。

智能设备出货量

根据数据创造价值的逻辑,物联网里设备也是有主次之分,核心设备的特点能够通过网络交互数据,还能完成与人的交互。而其它的配件设备,主要任务是完成数据收集,以及与核心设备交换数据,与人的交互反倒是其次。

小米一直用高性价比的打法,在不少领域都占领着行业前列。

核心设备如智能电视,如上文提及保持国内第一,而且增速惊人。智能音箱2018年国内第二,最近被百度超越成为第三。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也算潜在的IoT核心设备,5G时代下它们的具体形态其实有可能变化,在此不再细说。

总的来说,小米在核心设备的出货量上,覆盖品类多,而且数量都在国内数一数二。

配件设备如手环、电动车、扫地机、空气净化器、空调等,出货量也非常大,但行业存在变数。

细分行业要求的细分专业度太高,小米这样的大企业是难以兼顾的。

于是,小米有了小米生态链,让每条赛道上都有一到两家小米生态链的公司赛跑,目前的成绩还不错,投资的290家公司中已经有10家敲钟上市,总账面价值290亿元,税后净收益为5.925亿元。

小米在IoT的设备出货量上的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同时生态链的企业众多,其中也不乏佼佼者。

销售渠道

在IoT生态尚未成熟,体验未统一,单品尚未标准化的时候,线上的销售是难以发力的。

而线下渠道是一条更优的选择,而小米在这一块已经铺垫多年,截止2018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586间小米之家,以及1378家小米授权店。

小米体验店是一个不错的发力点。作为IoT场景的体验场所,带动销售,相比起在线上多个SKU页面不断选择来说,对用户更加友好。

总的来说,小米的优势在于已有的设备数规模暂时领先,同时也有足够的渠道数更好地触达用户。

小米的命门

没有AI的IoT,就像没有灵魂的肉体。

AIoT的核心价值,来自于核心设备背后的AI提供的体验,而不是一大堆配件设备。用户会根据AI的体验来购买一系列的设备,而非反过来,这一点在Google智能音箱今年开始反超Amazon上已经得到验证。

小米虽然销售了大量的IoT设备,不过看似只是暂时的领先,或者说,真正的玩家还没完全投入。

对于BAT来说,超越小米的AI水平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根据Canalys的2019Q1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报告,百度智能音箱出货量已经超越了阿里和小米,成为了中国地区第一。

别忘了,这是百度ALL in AI的第二年,百度砍掉渡鸦重新重新打造音箱已经比小米进入这个领域晚了近一年。

小米的AIoT赌局

也许小米的AI只能等着研发投入和时间来补救,近年的小米已经加大了研发支出17亿元,同比增加49.5%,似乎步伐在加快。

不过在竞争激烈的商场如同战场,并没有留给小米太多喘息的时间。

华为的手机业务在全球智能手机放缓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双位数增长。不仅如此,华为的IoT业务其实从2015年已经开始探索,不仅宣布以手机为主要入口+8种辅设备的AIoT战略,最近也开始宣布要发力HiLink生态–让中国在未来三年内三分之一的IoT设备都支持华为HiLink,未来与小米必有一战。

如果从业务构成上看,华为终端与小米已经十分相似。

不同的是,小米每年能够投入的研发资金无法与华为巨量的投入相比。要是到了5G时代,加入了华为所拥有的5G技术优势和影响力等因素,小米的前景并没有想象中明朗。

空中的硬币

小米虽然拥有比较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业务,以及渠道数量、业务的结构也正在改善。

但当下看来,小米所有用的最大的优势也许只剩时间,毕竟渠道数量和生态企业对于BAT,华为和OV们来说,也并无落后太多。

缺乏对AI的足够投入力度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未来可能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要展望小米的AIoT战略前景,有几个问题值得持续关注:

  • 小米的手机业务能否保持大规模出货?
  • 新零售和电商业务以及互联网业务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增长?
  • AI的效能能否打通各个场景的边界,提供属于物联网时代的服务价值?

当然,商业中最没悬念的是:AI技术水平、用户体验、价格中存在一个平衡点,消费者要的往往是「刚刚好」,而不是物理上的「最好」。

这也许是小米能赢的机会,小米会不会是抓住这一点的公司?

它的未来,就像抛在空中的硬币,一天未落下,赌局未有定论。

参考资料

【1】小米2018年招股说明书

【2】小米2018年年度报告

【3】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报告

 

作者:独思有疑,微信公众号:独思有疑,专注产品思维的商业分析。

本文由 @独思有疑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小爱同学 不是AI产品吗?他不是可以独立连接小米的所有智能家居设备吗?不是两年前就有这个产品了吗?

    来自上海 回复
    1. 你的问题在文中似乎没有不同意见吧。可能你是对情景智能部分有不同理解,如文中所表达,是因为5G以及市场的时机未到,暂时难以做到,小米IoT连接数当下是一种优势,这种连接的价值远未达到它未来可以做到情景智能的价值,而这种价值很大程度是靠AI保障,所以才说小米在赌。希望可以帮到你。

      来自香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