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农民的农业商业模式
承接之前提到的大范围商业模式,接下来笔者会对每个农业主体进行小范围商业模式的阐述,本文主要写了以农民主体的农业商业模式。
一、中国农民的艰辛
在中国,农民有7亿,虽说真正还在从事农民行业的没有7亿,其中职业农民、新农人、大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后者,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模式所围绕,他们也热衷于接受新事物,包括软件和硬件。但是对于占比较大的普通农民,却极少被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改造后的大企业所关注。
一直有人在说,未来的商机在农业,农业会带来几个巨头,现在的巨头也在关注和投资农业;但是到最后,农业商业化趋势到底会去往何方,到底对占大比重的普通农民有什么帮助和价值输入,一切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哪怕是现在各大厂商所做的扶贫采购,也不能完全带给农民足够多的价值。
因为真正帮助中国农民的商业模式是——持续性帮农民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价格合适最优。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农民最大的需求是卖出去,第二需求是价格合适。
中国农民相比欧美农民,有以下不同——上下产业链的差距、我国种植地貌分布广、南北种植差异大、我国农民人口多成本低等。
这些不同导致我们的农民在无法完美享受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便利,甚至连机械化都受限于资金(但还是有那么多的企业想去榨取农民的利益)。其实很多针对农民的商业模式,最终的羊毛并不能直接出在农民身上。有些时候政府会是只比较好的羊。
可见针对农民的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是两点:一是绑定政府,二是形成产销联盟。其中在种植养殖过程中指导和建议则是服务农业的范畴,是对生产环节的覆盖和全产业链的弥补。
二、理论框架
首先普通农民不会为物联网、信息化付费的,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就连提供金融保险服务,让农民支付服务费都是有点艰难。但也不乏农民愿意支付的场景(农民卖蔬菜会出过磅费用)。
其次大户还是愿意为种植养殖过程中的指导和建议进行付费,可以分析一下大户相比于普通农民愿意付费的原因:
第一,大户经营规模大,付费的单件成本就降低了。
第二,大户有些是从普通农民扩大“企业规模”而来,有些是初入农业行业,有意愿也有资本接受生产指导。
第三,对于大户而而言,生产指导所带来的效益是最大化的。可以设想一下一个种10亩果树农民花1000块报了个种植班,最后每亩产值增加了100元/亩,没赚。但是一个大户100亩,同样是1000元成本,却赚了9000元。
第四,大户比普通农民更容易拿到政府的补贴等外部资金流入。
因此针对农民的小商业模式只有如下:
农民主体的理论架构
在上图中的起点是期待进入农业行业耕耘的上市硬件公司或者软件公司。上市企业并不是硬指标,主要是拥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资金支持,并能够撬动政府资源,以政府的角度出发,基于政府的角度,构建服务农民帮助农民的体系。
1. 政府主导
要让政府主导这个体系雏形构建的,就需要为政府采集足够多的数据。
当然,在大数据时代,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部门构建农业大数据展示系统,并采集农业数据已经是常态。这个时候这些软件公司和硬件公司就可以以项目制的形式优先帮政府建立数据采集渠道,并进行数据成果大数据可视化展示。
2. 政府数据采集渠道搭建
在替政府构建外数据采集渠道,并展示部分数据后,一般就能实现生产侧的数据可视化,随后目标将瞄向销售侧,也可以通过项目制进行。
不过这个时候需要引入市场监管部门,不仅仅是农业部门,进行跨政府部门协作,需要引入县委、市委、省委等。通过农业横向和纵向相关部门的引入,就能够在贸易监控、市场监管、贸易统计等领域进行信息化和标准化,甚至还能引入音频分析。与农业横纵向部门合作之后,能够为县域经济带来稳定销路、政府公益技术示范、真实市场情报。
政府机构的数据标准,以及行业的数据标准,历来都是项目的机会所在,尤其目前云计算厂商将数据都独立成为数据中台,配合以大数据平台和数据治理。
3. 政府引导生产侧服务平台建立
在为政府建立外部数据采集后,要想实现从销售侧帮助农民,还需要在构建销售端信息化后,在生产侧为农民构建服务平台——可以按照种植和养殖构建养殖业服务平台和种植业服务平台。
对于这两个平台,上市大公司需要帮助政府,以政府为先导,构建这两个服务平台,并能够从提供的服务中进行线下商业模式设计,赚取相应的资金。
1)养殖业服务平台
在养殖业服务平台上,能够为养殖户提供软件层面的服务,如:养殖视频学习、咨询问答,智能化养殖应用、养殖推荐、疫情防治;以及硬件层面的物联网设备;还有服务层面的圈子培训、交易技巧、农技培训等。
具体如下图所示:
养殖业服务平台示意图
其中品质标准的涉入,会为企业带来真正介入当地特色农产品或品牌农产品建立进程,并能根据特定要求排他性推荐饲料。
而养殖推荐和疫情防治则能充分应用数据采集的成果,进行智慧养殖应用的开发和应用,并基于这些数据提供给肉禽类养殖的质量追溯,再结合业界普遍使用的区块链技术,抬高企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为农业口新技术落地创造最佳实践案例。数据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骗人的,将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和信任来源。
2)种植业服务平台
在种植业服务平台,则是咨询问答、AI病虫害识别、农资团购、测土配方、金融担保和庄稼医院。
相对于养殖业服务平台,种植过程单体收益低,物联网硬件设备应用场景少,农资成本占比大,病虫害种类多等因素。种植业服务平台类比养殖业服务平台会有所区别,没有硬件层,具体如下图。同样在这些领域有些公司可有所作为。
种植业服务平台示意图
4. 塑造意见领袖
当然这些不能一开始就直接服务于普通农民,而是需要基地/农场的优先试用,形成意见领袖,让意见领袖示范带动。
而意见领袖的引入,则又需要为他们带来渠道,即与贸易企业形成产销合作联盟。通过产销联盟将产地中的大头孵化为产地所需的意见领袖。
对于意见领袖,拥有优先接触产销联盟中销端的资源权利,允许意见领袖超自身农产品供应量去与销端谈判,并作为贩子的身份出现在产地的普通农民面前,逐步在质量和品相领域引导普通农民的农产品向意见领袖的农产品靠齐。逐渐形成一定区域内的品质相近的农产品,在降低意见领袖的经营成本的同时,意见领袖可赚取差价,激发其做意见领袖的目的性。提高普通农民的品质和收益,形成区域品牌,最终一劳万众受益,只需要维护区域品牌和打假即可。
在塑造意见领袖的过程中,就需要知识性平台、产销对接平台等的建立,并需要硬件设备监控普通农民的生产过程或者是收获过程,保障品质。还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与当地农产品的主要销地谈判交流,明确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并逐步维护与消费者和销地政府的渠道,甚至还可以引入部分保障金措施等保障双方政府的公信度和权益。这些环节,都是上市的硬件or软件公司可以发力和帮助建立之处。
5. 产销联盟驱动
在产销联盟和基地/农场的示范联盟成立过程中,上市的硬件or软件公司又有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
首先联盟形成需要渠道资源和政府站台,其次联盟运行需要组织架构和保障体系,最后联盟评价需要软件评估和硬件数据采集。这三个点就不仔细展开阐述,反正每个小点均是价值。
而产销联盟形成后,撮合的上市硬件或软件公司,在赢得企业社会责任感和免费对外公益宣传的同时,还能以扶贫脱困赢得政治资本,最后还能够以科研立项形式获取相关部委的一定金额的补贴,可谓一箭多雕。
作者:清河落河清,一个农业产业产品经理,公众号:农业一二事
本文由 @清河落河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活动策划
栋哥新作啊!👍👍👍思路很清晰!好文!
咱们的政府是“倒逼”型的服务政府。一个产业如果需要政府搭建这么多东西,不太能落地…
带到先进的政府去参观,给农业部门以政绩的机会,现在的农业部门可以出政绩的地方太少了,紧接着帮助解决钱的问题,可以走立项申请形式,走农业路线和科创路线立项。并不是所有政府都是倒逼的,沿海一带早就被大公司洗礼过了
至于落地,肯定是要个时间线的,政府强在规划。但这时间进程中可以养活很多公司,可参考阿里农业大脑的卖卖卖
牛逼啊,深耕农业的产品经理,想问问你是怎么转到这方面的? 之前就是农业方面的人吗?
凑巧当时换的公司做农业的,之前做电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