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的意义:马云激荡风云(1988~2013)

0 评论 3954 浏览 0 收藏 12 分钟

Veni Vedi Veci

历史总是以后知后觉的姿态告诉我们过时的经验,可是,事实却是,一切真理和启示在当下没有任何的意义、价值,推动着人、事、社会和历史往往沿着自然而然的轨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静谧事态悄悄进行着的只是当下的一切——各种偶然与必然因素的奇妙混杂和组合。

在云诡波谲的1964年出生的马云今天将淡出阿里巴巴,已到知天命之年的他选择了以这样一种别致的方式为自己人生的某个阶段画上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句号。但是,对马云、阿里巴巴以及波澜壮阔二十年的的中国互联网而言,这更像另外一个新的开始。

最初的选择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这是瀛海威的广告牌,这是那个时代中国互联网的最强音,这就是1990年代中国互联网生态的真实写照,那时候,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互联网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没有任何可以参照故实,那时的中国互联网满目的荒凉、贫瘠与苍。

西进,西进,西进。这就是那时中国最早涉足互联网的那批人的心声和心愿,他们只能向当时最先进、最繁荣的美国互联网学习、取经。

美国互联网在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怎么做才能赚钱?如何土洋结合让美国经验在中国开花结果?如何走出中国互联网自己的新路?

他们讨论并关注着这些问题,他们试图解决它们。那时候,最早嗅到互联网暴风骤雨来袭气息的那批中国人,津津乐道的是Yahoo、微软乃至AOL,那时候,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赶走乔布斯、几乎陷入绝境的苹果。

彼时,Amazon并不急于盈利的缓慢增长态势让股东不满,Google还只是互联网大潮中呱呱坠地的婴儿而已,那时候,扎克伯格不过被大家视作一个比同龄人国家聪明的天才中学生而已。

那时候,Titanic在领导的首肯下和观众裸裎相见,经历了失落八零年代并在紧张九零年代中蹒跚的中国人第一次在大荧幕上面对玉体横陈的Rose,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似乎突然间开窍。

一些最聪明、对时代和环境嗅觉最敏锐的人已经摩拳擦掌地要把美国的互联网革命引进中国,就像数十年前从苏俄引进庶民风暴一般。

他们要么是土生土长的土鳖们,要么是镀着留学锃亮金光回国的海归们,他们几乎一穷二白,他们手中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实现权力寻租的资源,他们唯一拥有的是就是超越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勇气、视域和认识。

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马云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离开的意义

马云称自己只是一个小混混,但是时与势、命与运却将他推上了如今的高峰,可是,所有人都知道的是高处不胜寒,有多少能力,就要承担多少责任。

从现实到互联网,从有形到虚拟的网络,那些做运动鞋、做饮料以及做电脑的企业家当然也很伟大,当然也有开创新性,但是和他们相比,对后来者来说,这些中国互联网的先行者更加亲近并能够从他们身上获益匪浅。

五十多年来,终于有企业家可以自豪并光明正大地利用美国的商业模式、经验去武装自己,他们终于可以借着市场经济和资本势力在市场上抢到自己的地盘。

改革开放十多来,终于有一批底子清白,靠着新技术、新模式成功而与大佬平起平坐的商人,即使美国的互联网也无法忽视中国的这群互联网从业者和创业者。

马云提出了新商业文明,可是这种规制和范式却恰恰是这一批人在创业的过程中经历过成功风光、低谷、失败乃至绝境之后而得出的共同财富。中国的互联网本没有路,恰恰是这群最早的开荒者、探路者筚路蓝缕,才终于走出了一条羊肠小径,在美国同行在高速公路上狂奔前进的同时,这群人为中国互联网留下了让前路不是那么晦暗的火种。

于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新拐口,中国的互联网从业者第一次发现自己不仅和美国的同行不仅差距缩小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甚至还占据了某些天然的优势。

在新时代面前,以往的优势和法则俱是云烟,曾经的成功经验反而有可能是最大的负担和枷锁。在这种背景下,马云的隐退更像是给新人让路,让新陈代谢更快的人去主动适应新的时代。

通过出神入化的运作,阿里巴巴集团在去年第四季度的营收超过1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八成,净利润同比涨幅超过172%达到6.4美元,超过腾讯(5.5亿美元)和百度(4.5亿美元)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他留下了一个相对完善的阿里巴巴集团的人事、业务框架,他已经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潜藏的政策、股权风险,他通过入股新浪微博、高德地图为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建筑了厚实的防御工事。

马云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极致,他为继任者和阿里巴巴留下了无论是眼前还是长远都可以倚仗的宝贵财富,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都是如此。

离开,并不意味着弃绝,或许只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亲近。

回心,只在朝夕间

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邓公的论调已经让90年代一部分商业嗅觉最敏锐的人先富起来,在世纪之交,第二批人开始崛起,马云和十八罗汉聚义杭州,马化腾偏居深圳筹划企鹅的前途,李彦宏从美利坚归国。

1988~1999,马云做老师教英语,办网站,进入外经贸部,成为体制中的一员。如果就以体制内身份这样波澜不惊地度过一生,那么,现在虚岁50的马云还需要再在岗位上再虚度15年才能退休。

幸好,他选择了自己创业,所以,他才可以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地去选择休息,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急流勇退地把事业交给年轻人去做。

如果没有孙正义和杨致远的火中送炭,阿里巴巴是否能熬过由美国肇始的互联网冬天?是否能迅速扩张到今时今日的规模?

如果没有2006年非典的爆发,阿里巴巴是否又能那么快地在短期内爆炸式增长?

如果没有对包括孙彤宇等人近乎冷酷的驱逐,淘宝今天又会是怎样的一副面貌?

如果没有忍痛分割天猫、对淘宝的大调整,淘宝的前景又会如何?

如果没有大手笔的私有化退市、从Yahoo手中赎回股份,阿里巴巴集团的未来又会如何?

如果……现在,阿里巴巴14岁了,淘宝10周岁了,过程中有太多的如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着落错满盘皆输。

一个仅仅技术团队就超过7000人的公司,一个年交易规模超过1万亿元的线上交易平台,一个未来有可能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

创业成功的几率究竟能有多少呢?像马云这样的成功的几率又会有多少呢?成为像马云期望那样成为跨越三个世纪的百年老店的几率又是多少呢?

到了到今天的这般地步,阿里巴巴现在的事情还只是阿里巴巴的事情吗?马云的事情还只是马云的事情吗?马云迟到了,省委书记要道歉,阿里巴巴做小额信贷了,银行业集体如坐针毡。

光是很暖很好的,但是离得太近、太久,就会有被灼伤的危险。

马云说他累了,想休息了,做自己喜欢的事,这不只是客套而已,并不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而已。他已经做得足够多且足够好,剩下的事情已经不是他可以操控并操心的了。

他本来只是普通大学英语老师,他最近热衷着环保和太极,他和施瓦辛格、李连杰以及周星驰谈笑风生,他喜欢金庸的小说自比风清扬,他被坊间给予商业精神典范赞扬的同时遭遇着虚伪、矫饰的评价,他自毕业后和师妹结婚至今,有一个高高大大的儿子。

这就是马云,你大可把他当作中国互联网未来的标杆性人物,但是,他首先是普通的中年男人,放下包袱和重担,能够去做更多自己感兴趣并喜欢的事情,这是一件幸福并让很多人羡慕的事情。

最后,我发现用批评家艾亨瓦尔德评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形容他,原来竟是那么贴切:

他在巅峰,打了一些至今犹无法辨认的信号,他那舌蔽唇焦之口还说了一些预言和不详的话。现在,斯人已去,我们只能独自来猜测这些哑谜了。

来源:创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