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6.0——突围社交的它能成功吗?

0 评论 7432 浏览 29 收藏 15 分钟

即刻6.0上线后,用户们的意见非常不一致,有的认为这破坏了即刻的调性,有的则认为即刻社交化的改变也未尝不可。结合改版后的亮点来看,即刻其实是在告诉用户:即刻可以看、可以逛、也可以由你来一起构建,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共同锄草浇水的思想后花园。

一、打脸自己与做社交的必然

在社区产品后起之秀中,被腾讯和今日头条都「模仿」过的即刻无疑是最受瞩目者之一。

即刻6.0已经上线,最初几天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吐槽大多来自对第一个tab「逛逛圈子」的不习惯。另外就是,一些人认为这次改版透出了浓浓的社交气息,这显然很不「即刻」。

但说实话,以内容社区切兴趣社交的这条路,即刻已经走了一年多了。

至于2016年即刻说过「不会做社交也不做社区」这话,听听就好了,乔布斯曾说过不做平板,阿里说过不做游戏……最后也都都没逃开「真香定律」。

前一个大版本,即刻有个定调叫做「同好社区」,那算是即刻第一次旗帜鲜明地表达出:即刻与内容聚合器、大众化社区以及Feed流等类型产品有着重大区隔。

主流Feed流产品的逻辑是通过源源不断的内容让用户刷下去。它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在Feed流场景下,大部分人的使用就是看,是被灌输信息,互动最多来自对内容的评价。我们也看到了,头条和百度迄今为止都很难做成社交。

但只有切入社交,才能让用户不断地主动输入信息和分享信息。老牌巨头没做成的,即刻未必不能一试。很大程度上,即刻做社交是基因使然,也是一种必然。

(即刻6.0在应用商店的海报)

中文互联网的社区早就过了天涯、贴吧的阶段,也过了微博、知乎的红利期,一个平台想从内容池里孵化出源生大V的可能性很小。即便流量和资本庞大如今日头条,头条号和微头条投入那么多资源,终究也没诞生微博女王或知乎大V这样的「顶流」。

相比做算法信息流和原生内容池,做社交更轻量。社交本质上可以有意见领袖,但又不依赖于意见领袖。即刻的每个圈子就像一个小镇,内容可以是其他地方来的,但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因为共同兴趣爱好聚集到一块的,这就更接近于现实社交的状态。

即刻的「面即文化」,一直以来也是鼓励大家走到线下社交的。

如果要奇袭做大,即刻必然得走一条有别于微博和知乎,也有别于豆瓣、豆瓣一刻的路。前者已经说过,后者太慢,没有商业变现逻辑。豆瓣一刻的内容和口碑也都很好,但最后还是只能委屈一句「就此别过,来日方长」。

至于今日头条推出飞聊,模仿即刻的「脸和面」,其实侧面印证了即刻路线的合理性。但内容切社交,只能靠日拱一卒,头条如果试图用流量猛推和资金扶持的打法,不仅不奏效,反而会反噬社区氛围。

二、圈子文化与弱社交关系链

说完即刻做社交的必然,来说说即刻6.0产品变动的意图。

即刻主打圈层文化已经很久了,这一次把圈子卡片放进首页,显然是为了契合年轻一代的需求。

Z世代们作为新一代消费群体身上带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成长,在信息爆炸的海洋里游离,而多元世界也缔造了新生代多元特质。

他们擅于在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兴趣点,会涉足各种领域,探索个性化的发展,以达成自我塑造。互联网让人际关系网络更加广泛,而复杂资讯和海量数据也在某种程度上抬高了尝试门槛,基于此,他们更渴望获得「优质的」内容。

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社交产品在这一代年轻人里扮演着生活工具的作用,但规模化的产品使得用户圈子变得更复杂,社交压力也越来越大。年轻一代们往往会逃离主流社交产品,流向更垂直的兴趣圈层。

那么,在新一代社交产品的选择上,自然也沿袭这种圈层倾向与垂直意愿。

即刻6.0是要契合Z世代的喜好,成为吸引新生代的圈层社区。

新版本中,tab首页近30万个圈子力图涵盖年轻人所有兴趣点。如果你更新了,稍加体验就会发现,在新版本中,主页会根据用户的主题订阅,通过算法推送圈子。根据不同用户的订阅习惯,首页圈子也呈现出千人千面。

(图片为作者的即刻页面,依次是「圈子」、「动态广场」、「动态」、「个人主页」)

这种兴趣圈子有一种很强的社交替代能力。

微信已经形成一边倒的强社交关系链;陌陌与探探则游走在陌生人社交边缘;即刻圈子则介于这两种社交状态之间——它以趋同的兴趣内容为引子,实现对强社交关系的转移,将社交压力减缓到一个适中的度。

而另一方面,这一代年轻人在社交网络上的行为有着明显的「松圈主义」倾向,即爱好多元,又不受拘束,在「用完即走」和「深度使用」上自如切换。圈子的存在是帮助自我更好表达,而不是成为束缚。因此,在利用圈子的同时,也希望达成归宿感与安全感的平衡。

那么,即刻是如何达成这种平衡?

首先,首页铺展开的圈子卡片,极大调动了用户表达欲,而基于垂直文化内容的分类,更容易让内容社区的弱社交关系链变得坚韧。此外,树洞化的即刻日记,在发布48小时后,仅自己可见,充分赋予安全感。

而个人主页的调整,日记、电台等,看起来都很复古且直接,让人想起人人网或qq空间,甚至纸质时代的同学录。主页展示本身也是击中情绪、强化社交的一种方式,而鼓励记录则在帮助用户建立归宿感,当然也增加了用户粘性。

换言之,这一系列产品设计都在靠近Z世代真实的社交机制。

三、技术彩蛋与社区温度

那么,被老用户们称之为黄即的即刻,还是那个黄即吗?

互联网产品走到下半场,诸多人称,单纯靠功能性改进已然不能引起什么波澜了。

是的,在用户体验做到极致的后互联网时代,除非是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否则都难以积累什么量变。

但反过头想想,用这么理性的思维去做产品其实容易陷入误区。没必要期待一个功能产生裂变,四两拨千斤,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不同的阶段产品需要不同的功能。

这一点,中文社交产品的前辈QQ就做得很好,所谓铁打的QQ、流水的年轻人。

再来看即刻,从被突出的即刻合伙人模式,到促进用户线下社交的面即弹幕,共同构建社区的仪式感贯穿产品设计始终。这一次更新之所以引起用户讨论,也反映出——即刻四年多来培养的用户,对产品终于有了「这是我的自留地的感觉」。

在向前走和回头看这件事情上,社交产品终究要有所平衡。这可类比,微信朋友圈几经改版,达成三个月可见和半年可见的妥协。微博多年探索,时间线又被拉回可选项。

即刻6.0改动不小,上线之初必然会经历磨合期阵痛。

面对不停涌进的新生代,即刻做社交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但这并不代表就要抛弃掉RSS搜索器时期就进驻即刻的老用户。

在6.0版本中,首页从feed流变成圈子卡片,但隔壁就是动态广场。典型90后、00后选择在圈子里探险,老用户依然能在左滑后获取各种信息,或者在浏览偏好设置里选择展示「订阅」页。

即刻上一个版本虽然满足了大多数用户高效获取信息的需求,但是相对狭窄的圈子渠道也压缩了非头部优质圈子的曝光率。这就导致头部的越来越头部,尾部的也越来越尾部,但这无疑是对圈子内容的极大浪费,也束缚了更广阔的「同好表达」。

前文说过,当用户的内容消费聚焦在信息流推荐时,很容易失去表达欲。改版之前的圈子鲜有一个被看见的渠道,有时候,想看热门话题或是进驻其他圈子往往依靠缘分,长此以往,用户真的只是在即刻看完就走。

但更新后的圈子卡片解决了有趣内容被淹没的问题。早前浏览内容才能发现新圈子,有时候一不注意就划过这个相见恨晚的主题,更新后,圈子主题被放大,用户通过顶部标题与卡片上推荐的前几个动态,就能知道这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种更新看起来对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非人类的颠覆,但是确实扩大了对圈子的分享,以及萌新被看见的几率。

不可否认,圈子被拉出来后,即刻的社交属性被前所未有地凸显。但是,社区调性与氛围也依然是重点,没有被抹去。

换句话说,即刻还是那个黄即。即刻并不打算做陌陌或是多闪那样的社交,毕竟,基于兴趣关系的交流才是行之有效的荷尔蒙。

即刻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在这一点——他提供给用户一个「可持久存续的关系维度」与「类似于城镇的居住氛围」。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属性各异的关系维度,可能基于兴趣爱好、情感或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

(即刻个人信息编辑页面,情感状态可选项有7个,你也可以删除情感信息)

在这种关系维度下人们发生互动,当脱离平台后又归于沉默,这就是为什么微信产品功能做到了极致,还会有那么多用户到小众垂直社区去找存在感。因为在微信没有同好社交的氛围,或者说微信的语境不合适。

语境,是个看起来玄之又玄的词,但是也容易理解。这就好比微信是基于关系与目的的即时通讯,微博是在热点事件上的群体围观,而探探陌陌是陌生人之间的本能驱动交流。

在即刻的语境里,内容是土壤,对话表现出强烈情绪与百无聊赖都没有关系,即刻年轻化的平台氛围和偏好内容分享的用户素质,是促进这种泛社交关系的天然养分。

这也是即刻区别于其他社区的表现之一。为什么即友喜欢称呼即刻镇,因为丰富的兴趣圈子就如同是一个个风情各异的特色街区,每个街区生长着三观不同的即友,从「百无聊赖的日常」、「这个想法不一定对」到「神秘的完全一致」,情绪颗粒被自由释放,任何奇怪的小分享都能找到大本营。

被放进用户视野的圈子,其实是长久以来被忽略掉的大多数。即刻其实也是在告诉用户:即刻可以看、可以逛、也可以由你来一起构建,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共同锄草浇水的思想后花园。

在社交化的路上,即刻这一步迈得有点大,但依然留存着黄即的温度。

 

作者:咸鱼鱼,编辑:吴怼怼

本文由 @咸鱼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