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大变局透露了哪些重要信号?

1 评论 4395 浏览 219 收藏 16 分钟

在2015年的最后一个月,阿里巴巴集团组织进行了大调整:“小前台,大中台”互为协同的管理模式。经此变动后,张建锋(行癫)主管阿里零售不到一年时间就被换下,投入到另外一个技术主导的全新领域之中。张勇(逍遥子)重新掌舵零售业务,一时风头无两。

这次大变局到底透露了哪些信息?2016年阿里零售业务将走向何方?对于这些疑问,亿邦动力网和多位业内人士以进行了深入沟通。

分久必合 阿里整合两大业务线

此次战略调整被清晰的概括为“小前台,大中台”六个字,阿里集团庞大的组织系统被清晰的划分为两个部分。仅有阿里妈妈、菜鸟和B2B几个独立发展的事业群和基础服务部门游离于这两大体系之外。

原阿里巴巴中国零售事业群总裁张建锋将担负起“中台”工作,负责共享、数据、搜索,以及闲鱼、淘宝头条等创新孵化业务。阿里巴巴集团零售电商事业群由张勇直接率领,在淘宝、手机淘宝、天猫三大业务部门形成“班委”负责制,班委由若干80后担当,此为“小前台”。

据了解,在之前的3年中,阿里的组织架构经过了几次大调整。

2013年初,阿里成立25个事业部,分别由9个“龙头老大”负责。马云称,这样将公司拆成更多小事业部运营,将给更多年轻领导创新发展的机会。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阿里众多事业部并行的方式,使得大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内耗、重复工作、各自为政等问题更加突出,集团资源难以被各条业务线方便利用。“这种组织架构难以避免‘大公司病’。”

2015年初,阿里开始“整合”,将淘宝、天猫、聚划算合并在阿里零售事业群,统一由行癫领导。此次组织变动中,行癫将已经完成融合的阿里零售交回给逍遥子,为前台的快速反应和相互配合打下基础。

上述业内人士认为,此次行癫负责的“大中台”是另一个纬度的业务整合:将集团底部的互联网基础架构以及数据系统和产品系统这些枝蔓纵深的业务汇总到一个大事业群下。

由此,前台需求有了统一的输入接口,中台有了统一的接收需求入口,整个集团的神经线被打通。同时,阿里集团和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还要建立统一中台体系,也就意味着该神经线直接和蚂蚁金服的基础架构、数据、产品连接在一起。

有零售行业人士分析称,如果阿里集团此次组织改革成功、中台下属各条业务线整合成功,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效率的提升。“各条业务线的前端产品都由中台进行技术、数据等方面的支撑,避免重复工作。”

该行业人士还指出,中台体系的建立也有利于解决阿里产品创新的难题,中台的技术基础和大数据信息可以帮助产品迅速试错,及时止损。通过这种模式,阿里无需在新产品还未成形前就建立独立的团队和部门,降低创新成本。

阿里零售增速放缓 线下布局难突破

11

2013至2015年天猫GMV季度走势

从阿里公布的财报数据看,阿里零售业务近几年增速放缓趋势明显。财报显示,2014年连续3个季度中,阿里的总交易额(GMV)同比增长都低于50%,而天猫GMV的同比增长也低于80%,也反映出市场竞争对阿里巴巴流量和平台成交额的影响。

网络用户红利消失和越来越多的入驻商家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越来越多商家指出,在天猫上开店的成本甚至大于线下店,其中最关键的难题是获取更多流量增量。“由于阿里零售平台对销售额的追求,导致平台汇集的流量必然倾向于能够带来更多订单和成交额的商家,这导致平台上的商家等级日益固化。新进入的品牌以及特色品牌难以获得足够的曝光和流量。”

“而且阿里零售还面临更多的竞争者。”该商家认为唯品会已经聚集了一批深入合作的服装品牌,而且由于其限时特卖的展现模式,使得参与活动的商家都获得了稳定的曝光度和流量。这种形式也更适合移动端消费,平台每天只推荐一定数量的品牌,用户无需繁复查看和搜索。

此外,有电商人士谈到,关于坊间传闻不断的天猫和京东的“二选一”事件,也表明双方竞争愈加激烈。明星衣橱、蜜芽、贝贝网等垂直平台也在不断分食整个电商市场。

阿里零售业务在最近两年也进行了不少战略上的调整。天猫从2014年开始时尚化战略,提高入驻门槛,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入驻;2015年提高对商家和用户的服务,向品牌商开放数据。淘宝重新启动金牌卖家功能;聚划算抓大放小,成立倚天会,考核单坑产出。

该电商人士认为,这些调整仍然停留在表面,难以解决阿里零售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其零售业务很难继续成为拉动阿里集团快速发展的引擎。

2

阿里在线下渠道的布局

此外,为了在零售业务上寻找新的增长,阿里很早就开始了线下布局。

一位品牌商介绍,最初天猫希望入驻的传统品牌将其线下店铺和线上打通,实现产品、服务、支付、会员信息、购物数据的打通,但是这种模式扩展困难,仅有少数拥有线下直营店铺并心态开放的商家愿意参与,大部分商家以及其下属的加盟店、经销商并未大力支持。“今年双11的万店同庆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同时,阿里集团牵手银泰,入股苏宁,和新世界、大悦城等零售巨头进行合作。阿里还推出了O2O产品喵街,希望在一年内实现500家商城上线的目标。但是从阿里之前公布的财报以及银泰等零售商的数据状况来看,双方的合作并没有明显的成果。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4年度行业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银泰2014年在门店增长30.6%的基础上,销售仅微增了0.8%,以183亿的业绩排在连锁百强第33位。

有行业观察者指出,喵街这种模式瞄准的是百货商场,而对于品牌商门店以及其他线下店铺没有掌控力,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布局。“打开喵街,用户会首先看到所在城市入驻喵街的商场,生活圈会有品牌店铺的,但这些店铺基本全部都在合作商场中,喵街也仅仅展示其促销信息,并没有店内产品的详细信息,不足以支撑用户需求。”

“阿里零售平台的商家资源难以直接导入线下,以及阿里对线下业态掌控力不足是其难以推动零售O2O的两个重要原因。”该观察者表示,零售O2O目前也竞争激烈,美团、百度糯米通过大量地推人员拓展商家资源。而阿里集团的地推人员有限,还招募了外包人员,但难以保证效果。

该观察者判断,从此次组织变动透露的信息来看,阿里零售将通过一种新的方式和线下实体商业进行合作,并逐步导入品牌商的线下门店资源,同时实现汇集线下流量的目标。

中台连接零售和O2O把握风口?

对于本地生活服务类O2O项目,阿里也寄于厚望,推出淘宝本地生活、淘点点等产品,但从媒体数据来看,成绩平平,和美团、饿了吗在覆盖率和市场份额上相距甚远。今年上半年,淘点点等生活服务类等项目被阿里集团剥离开来,之后阿里集团宣布和蚂蚁金服集团共同拿出60亿元合资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蚂蚁金服范驰将出任口碑公司CEO。

马云曾表示:“本地生活服务将来做起来希望绝不低于制造业和零售业。需要等待一次机会,这个机会就是依托移动互联网。”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新口碑将整合阿里集团以及蚂蚁金服集团所有能够利用的资源,成为阿里在O2O领域最强有力的工具。

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将为其资源整合提供基础,阿里集团将和蚂蚁金服集团形成统一的中台体系,这是蚂蚁金服成立以来第一次和阿里集团打通。

资深业内人士指出,两大集团在O2O领域都有自己的布局,虽然切入市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是都希望抓住线下消费用户群体,这是双方深入合作的基础。“阿里集团虽然在线下进行了广泛布局,但由于其电商平台的属性而难以得到线下商家的全力支持。而蚂蚁金服的支付宝等工具则由于其工具属性顺利和众多线下商家对接,在培养了用户支付习惯之余获得了大量线下商家的数据和资源。”

该业内人士认为,双方联手才能在O2O领域中发挥最大优势,而中台体系是双方合作的黏合剂,双方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和团队资源、避免重复开发,而且在商家信息和用户数据等维度可以全方面打通。

打开支付宝,新口碑作为单独频道和支付宝并列,在支付宝首页还有单独的口碑外卖入口。有O2O行业人士判断,新口碑的O2O野心俨然不仅仅局限于外卖业务,而是充分利用支付宝和阿里零售沉淀的商家资源。

曾有媒体报道,今年11月,在口碑(支付宝入口中)页面上,用户在商家下滑列表中可以看到快时尚品牌优衣库的身影,为其线下店导流。未来阿里零售端的品牌商资源将有可能和支付宝等产品紧密结合。

“如果新口碑不仅提供生活服务类信息,还能为用户提供所在地区实物零售的线下店信息,这使用户在线下应用场景中更加方便,一站式满足用户在线下消费的各种需求。”上述O2O行业人士称。

改革痛点:组织整合老员工淘汰先兆?

在此番整合变动还有一个关键信息需要关注:80后上位。淘宝、手机淘宝、天猫三大业务部门形成“班委”负责制,而且阿里多次提出管理层年轻化这一导向性的话语。

一位前阿里员工直言,阿里是属于年轻人的。“预计将有一大批70后丧失权力,落寞离开。随着阿里集团各个事业群和部门进行整合,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将出现变化。”

有零售专家认为,这是阿里巴巴集团希望通过80后年轻血液刺激零售业务创新不足的现状,而且阿里要管理层年轻化是必然的趋势,之前VP级别的老员工有一大部分可能退居二线。“现在看阿里的中层干部采取赛马制,一个人不会一直呆在高管的位置。阿里是吃青春饭的地方。”

这些说法并非空穴来风。马云曾在公开信里强调,“要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根据媒体报道,在2015年初,阿里巴巴已有3万多名员工,在管理岗位上,70、80后的管理人员占比分别为46%、52%。这也就是说,如今管理着这家市值2000多亿美元公司的人,80后已经为主力军,管理人员中80后占一半以上。

此前,阿里集团发布的2016年校招信息和相关解释似乎印证了这些猜测。阿里巴巴2016年校园招聘通知显示:由于集团人才战略调整,阿里巴巴2016校招名额确定将要缩减,各岗位将执行更加严格的 “择优录取” 标准,也就是说,按原定名额有很大几率被录取的同学,现在不得不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阿里对此事做了进一步解释:“我们发现,我们不是人少了,而是人多了。当下在集团内部,已经出现了人浮于事的征兆。”

 

来源@亿邦动力网

原文链接:http://www.ebrun.com/20151224/160044.shtml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马云确实是中国一大骄傲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