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角度看支付宝的社交化与微信的商业化

7 评论 4035 浏览 225 收藏 8 分钟

春节将至系统上线也封版了难得轻松一下。正巧这两天支付行业两大巨头搞的很热闹,作为在这个行业里混的产品经理凑个热闹谈谈自已的看法。

新年伊始支付行业两大巨头就开始较上劲了。先是支付宝抢了春晚的头筹,接着微信推出了“雾霾照片”刷爆朋友圈。随后支付宝又推出福卡游戏,这招确实狠大批社交关系链流入支付宝。仅从产品设计看“福卡”这个社交游戏很成功。但站在支付宝这个大产品的角度看支付宝的社交战略离成功还早。

首先作为一个工具类产品特别是支付产品加入社交元素本身就是一个慎之又傎的策略。与个人金钱相关的产品都属于一个比较隐私的范畴,有谁会公开自已的钱包呢。

之前在平安付时刚推出的壹钱包最初定位五大功能之一就有社交。但这个功能后来被不断弱化最终被砍掉。总觉得马云在社交这个问题上过于焦虑了有些失算。做了来往并不成功,现在又寄希望于在支付宝中增加社交元素。但从之前推出的社交功能来看并不太好,特别是“现场”这个功能有点莫名其妙,难道只是为了吸引眼球!反过来讲即使导入了很多朋友关系又有多少人会通过支付宝聊天、晒照片呢?当然不能说工具类的APP就一定不能做社交。其实社交就是人际关系的互动,而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经济利益关系。

支付宝是一款支付类产品,从人际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切入最适合不过,其实红包就是一种利益关系往来。除了金钱上的往来中国还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往来很多,人情账更难管理。从人情的角度设计产品会更有意义,也能让产品更有人情味。当然支付宝也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如“借条”。这个产品可以解决熟人间借贷的很多问题,如操作上的不规范、面子上的尴尬等。熟人之间的借贷是更加原始的一种借贷方式与银行贷款、P2P其实是不同范畴的问题,解决的思路也不同,做好了不仅可以规范民间借贷而且可以使产品更有温度。还有”亲情账户“这个功能,基于家庭成员、亲属之间强人际关系与共同财产关系设计支付产品,这样的支付设计本身就考虑了人际关系,也是很不错的创新。对于这样一些带有社交关系的支付产品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运营优化,比简单的导入人际关系网更有意义。

再说一说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的动作一直不大至少从表观上相对于支付宝而言是这样。其实不仅是支付,微信本身的商业化过程并不理想。当然作为一款庞大体量的社交APP商业化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如同支付宝做社交一样。因为人际关系的商业化比较让人避讳。目前微信官方主要通过:

  1. 公众服务号提供营销与服务,一方面B端用户有营销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多的资讯与服务给用户。而朋友圈内的营销与销售行为(微商)都是用户的个人行为,微信只作为一个平台。一方面提供基础服务满足商户需求,另一方面进行管理平衡用户的感受。
  2. 微信支付作为商业化的一部分,首先是可以实现商业活动的闭环操作,其次支付功能本身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深入到更多的商业应用中。
  3. 微信作为一个巨大的平台入口直接接入京东直接接入商业场景。

总之微信的商业化思路依然相对传统。小马哥很早就说微信是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但个人感觉很可惜在商业化这条船上腾讯拿着船票确没有找到检票口。

微信应该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去商业化,其实用户与商业之间更好的联接方式是需求,而非商家的广告、营销与商场的大门。传统互联网上是商户建网站发布信息吸引用户,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应该是用户发布需求吸引商户来提供服务与商品。

公众号从丰富微信的信息与功能角度看是必须的,但如果是作为一个商业化的设计其实是可有可无的,它属于过去式或过渡形态。现代社会充斥着商品与各种服务,如果我看到一件想要的商品最简单的方式不是登录某个网站去海量搜索,而是直接拿出手机拍下来发布到平台上如微信上,让商家联系我给出报价,我只要确认下单、支付然后等商品送货上门,或者直接去线下实体店享受服务就可以了。甚至不需要高难度的图像识别技术,现在超市内所有的商品都有条码,只要扫描一下就可以识别商品信息。可以针对家庭周期性的日用品采购这个场景,上线这样一个功能当某个家庭主妇需要采购未来一周的日用品时,只要拿出手机扫描那些已经用完的商品的条码生成一个采购单发布到微信平台上。两分钟商家返回报价,我只要选一个确认支付就可以等着送货上门了。这才是我心中理想的移动互联网的购物模式。说实话我始终不看好手机淘宝、京东这样的APP。如果在电脑屏幕上浏览商品信息还是可以接受的话,在巴掌大小的手机上不断刷屏搜索商品,我个人是没有兴趣的。

总结一下,支付宝的社交化战略与微信的商业化战略都是困难重重。两家在产品策略与实施上都有一些问题,相比较而言支付宝在产品设计上偏差不大,而微信在商业化思路上过于传统略逊一筹。但反过来讲微信只要调整一下思路商业化或许就会柳暗花明快速突进,估计到那时马云真的要睡不着了。

 

作者:陈文冬(微信号公众号fuyuanco),汇付高级产品经理,2年支付行业产品设计经验,曾参与多个创新支付产品策划和设计工作。

本文由 @陈文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拍下你想要的商品然后发布平台,等待商家的报价。。。”这种模式不敢苟同,站在男性的购物习惯,或许讲得通;但对于市场最集中的女性来说,这种购物模式显然是有问题的,多数人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只是模糊的概念,比如想买一套漂亮时髦的衣服,在我不知道具体要买什么样的衣服时,是无法“拍下来,发布,等报价”的~~女同胞在逛淘宝时,不只是解决下单收货,更多的浏览,寻找最合适的东西

    来自福建 回复
    1. 购物有很多场景,你说的是shopping mall,在超市买日常用品、在便利店买工作餐……这些场景人的心情是不同的。购物也是要花时间、精力的,当它变成一种任务时能够节省时间与精力的方式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来自上海 回复
  2. 支付宝只是导入社交支付场景,不一定要社交的

    来自上海 回复
    1. 你说的不错,不过从马云做来往、投资钉钉来看,有点太过焦虑了。只怕不只是一个社交支付场景。

      来自上海 回复
  3. 微信的商业化我觉得已经算是水到渠成的了,有着很自然的过渡曲线,也并非“相对传统”,首先红包和微信支付就已经是个应用广泛的巨大创新了,更不用说是各大购物平台的重要连接器,可以试着统计一下通过微信购物和支付的比率(我也没统计过,只是推测不会太低)。甚至我认为,微信已经有些过度商业化的迹象了。
    所以我想说的是,现在讨论微信怎么商业化不如研究如何避免过度商业化导致的社交性能弱化来的紧急,对于微信来说有效的商业化道路千千万,但是保持社交活跃度却要避免非常多的坑。

    至于支付宝,如果目标真的是社交化的话,看着就很难啊,但是结局无法预估。

    来自北京 回复
    1. 我没有微信购物与支付方面的数据不能评判是否已经过度商业化了,只是觉得这种商业化的思路仍延续了传统互联网的营销+广告,不是最优的方式。

      来自上海 回复
  4. 微信在商业上的成不成功功是你定的?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