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5个00年左右的少年聊了聊,他们是这么玩红包的
就春节红包这件事来看,年轻人对于红包的看法,有时候单纯到可笑、有时候理智到让人惊悚、有时候对一切都无所谓、有时候却会因为口令起哄而开心……我们大多时候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回到他的位置去想问题。
如果说微信红包的流行是“像素级”模仿了春节线下发红包的生活场景,那么对于早已习惯于直接拿压岁钱的00后来说,在没有经历过过去那些繁文缛节的情况下,究竟对于在手机上发红包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花了5天时间,找了5个00年左右的“孩子”,跟他们聊关于红包的一切,结果……怎么说呢,就像是加了巧克力的烈酒,虽然一度让人血脉贲张、梦回当初,但疲惫的味蕾仍旧不断的在提醒我们,时光正在飞速奔腾,时代真的变了。
一
春节将至,微信、QQ和支付宝之间的红包大战激战正酣,对于互联网行业里得人来说,这是一场社交和支付的相互攻防战——社交领域,支付宝攻、微信和QQ守;支付领域,微信和QQ攻,支付宝守。
但是,这仅仅是对于行业里得人来说,针对于最为普通的用户,尤其是对于那些年轻的用户来说,他们又会怎么看待这一场战争?
在三个平台中,一直以年轻用户著称的QQ在2016跨年期间做了一个红包预演,数据显示,90后占到了总参与人数的95%以上……所以,从QQ上找了一些“小朋友”来采访他们对于红包最为直观的感受。
二
网名:-_______堕落着°(简称小A),山西洪洞,男,初二。
“你平时用手机都玩什么呀?”
“聊天、看书(网络小说)、打游戏”
“你用微信还是QQ?”
“QQ”
“为什么不用微信”
“微信也用,但是比较少。同学都用QQ。”
“为什么同学都不用微信,不方便?”
“不是,微信家里人比较多,他们发的朋友圈看着没意思,有点幼稚。”
“你用手机抢过红包么?”
“抢过”
“微信还是QQ?”
“都有”
“你感觉有什么区别么”
“没有什么,微信抢的钱多点,都是大人发”
“你平时发么?”
“偶尔发着玩,没什么钱,1块钱发10个这样”
“微信发还是QQ发”
“QQ,发给同学玩,微信没啥群”
“发一块钱会不会没有意思”
“还好呀,没啥,抢个运气王或者最少的,还挺有意思的”
“你绑银行卡了么”
“绑了我爸不用的卡”
“你想过长大了用微信么?”
“以后再说,应该也会用吧”
以上是和小A的部分对话,年轻就是可以这样简单的快乐。小A玩QQ多于玩微信,原因在于大人们朋友圈的“幼稚”、发红包不在乎钱多少在乎的是发给谁、不抗拒微信一切只是顺应变化……这就是小A的态度。
回头想想,手机红包作为社交的附属品,实际上的关系的元素原本就多于金钱,只有你在这个圈子里、给你想发的人发、抢你想抢的红包,才是红包本该有的快乐。发出一个红包,激活一个圈子,聊一些可乐、可爱、喜欢的话题,才是红包本该有的使命。只不过这些原本质朴的东西,在成人的世界里,因为金钱、因为生活、因为工作而被淡化了。
发红包,圈子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三
网名:放下世界╭ァ一个人安静(简称小B),江西九江,女,六年级。
“春节腾讯和阿里发红包你知道不”
“知道”
“怎么知道的”
“新闻说的”
“你会抢么”
“会吧”
“你觉得能抢多少”
“几块钱……不知道,应该没有多少”
“他们可都号称发几个亿呢”
“估计抢的人很多,分不了多少”
“今年微信、支付宝和QQ都发,你抢哪个?”
“QQ吧,支付宝也能抢红包?不是淘宝么……”
“呃,阿里就是在支付宝发红包啊”
“哦,这不太清楚”
“你装支付宝了么”
“没有”
“为啥不在微信抢”
“习惯QQ了”
“你去年春节抢了么”
“抢了”
“QQ?”
“恩”
“抢了多少钱”
“没有钱,但抢到一个挂件”
“失望么?”
“?还挺开心的啊”
“为啥”
“是Tfboys的呀”
“你喜欢?”
“是呀,抢到1块钱还不如送个挂件呢……”
这是小B,一个理智的有点不正常的小女孩。六年级的她,已经能够清楚的知道,春节红包其实抢不到什么钱,号称几亿,平均一下并没有多少,更可怕的是,在我们因为抢的钱少而仰天痛骂的时候,她似乎比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都更“通情达理”,原因在于,反正是免费的东西,抢到一个喜欢的就挺开心了。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讲到95、00后与80后相比,少了一些戾气。原因在于,80后普遍崇尚叛逆哲学,在80后的十几岁,愤青辈出。而现在,生活环境的改变,让这些95、00后不再去抱怨,至于网上经常在新闻后面留言骂世界的人,大多是80后,很少有95后和00后,他们习惯于自己的圈子,从而至于他们这样理智的单纯。
现在想想,春节抢红包,原本就不应该有那些戾气。
三
网名:浅晿、 訫底的伤乀(简称小C),黑龙江大庆,女,初一。
“你家人会偶尔给你发手机红包奖励么”
“直接给钱呀,干嘛发红包”
“如果你家人给你红包奖励,你怎么想”
“好奇怪”
“你平时发红包么”
“发,玩口令红包”
“怎么玩”
“就发一个口令呀,比如谁谁谁在一起啦、谁谁谁喜欢谁谁谁拉”
“啊?你们这么玩”
“是呀”
“你怎么学会发的”
“一个同学发的,然后看一下就会了啊”
“呃……”
“你觉得发红包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
“这个……(答不上来)”
“你觉得手机可以发红包神奇么”
“不是早就可以发么”
“你啥时候有的手机”
“去年”
“哦……”
跟小C聊天让我忽然“神经质”了一下,因为我忘记了,对于小C来说,当她拥有第一部智能手机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在手机上发红包了,所以她不会觉得手机可以发红包是一个多么“神奇”的功能。就好比我们生下来就可以吃米饭,不会理解之前的人们对“顿顿吃米饭”的渴望。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如果哪一天真的不能发红包了,他们才会觉得奇怪。
还有一个令人称奇的是,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年轻人对手机功能的学习能力。当QQ推出口令红包的那一刹那,已经意味着它的使用场景已经现成的放在哪里,他们只需要去玩就可以了。而对于红包本身这件事,他们并不认为家长奖励要发个红包,完全可以更直接一点,给钱就好了——想想我们,发红包有时候被赋予了太多的意味。
对于年轻人来说,发红包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四
网名:(ˉ(∞)ˉ)猪兜兜.(简称小D),安徽合肥,女,初三。
“你知道春节发手机红包的事情么”
“知道呀”
“你看好谁家的(阿里还是腾讯)”
“不知道”
“你打算去那儿抢”
“都抢枪试试吧”
“想抢多少钱”
“越多越好”
“它们发红包还会发很多广告和代金券,你讨厌么”
“还好,不喜欢也不讨厌”
“你不觉得代金券很烦么,很多还让你下载App”
“还好啦,它们做广告,你不下就行了”
“你觉得它们发红包目的是啥”
“打广告吧”
“如果我说它们发红包是为了你以后也用它们买东西,你会么”
“不太会吧”
“支付宝也能聊天,发红包,你用么”
“支付宝还是买东西吧”
“你会用微信或者QQ以后买东西么”
“应该不会”
“为什么”
“感觉不安全,放心不下”
“丢过钱?”
“没有,但是感觉上,它们不像是能存钱的东西”
相比前面三个,小D年龄大一些,所以小D会平时在淘宝上买东西,有自己的支付宝——总算有一个用支付宝的了。或许也正是因为年龄关系,小D对于钱多钱少更加敏感,她希望“抢到越多的钱越好”。但同样的是,小D对于春节腾讯和阿里进行红包大战,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她能够理解,发代金券是因为“他们要打广告”——实际上,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春节红包发的钱也都是招商来的,所以顺带肩负着帮商家打广告、发代金券的任务。
而对于支付宝、QQ和微信的看法上,小D对三款软件有着很明显的倾向,“干什么的就是干什么的,不管它发不发红包。”在小D看来,支付宝就是买东西存钱的,微信和QQ就是聊天的。或许是因为长久以来的信念,小D觉得微信和QQ不安全。
实际上,我能理解这种感觉,就像是大家平时都习惯把钱存在家里,忽然来了银行,大家在初期一定会觉得银行不安全,不放心——从这点可以看出,小D对于手机应用的使用有着根深蒂固的使用范围。无论是支付宝做社交、还是微信、QQ做购物,最起码对于像小D这样的年轻人,改变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年轻人,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挑剔。
五
网名:﹏卷卷ぢ(简称小E),天津,大一。
“你用手机发红包不?”
“用呀”
“用微信、QQ还是支付宝?”
“微信和QQ多一些,支付宝不太用”
“微信和QQ都用?”
“呃,是的”
“两个都用,会不会很麻烦?”
“还好啦,微信上大学同学多,QQ上是家里人和高中、初中同学。”
“微信、QQ和支付宝三家春节发红包你抢哪个?”
“都抢呀”
“哪个最有意思”
“其实也没啥意思,抢不到多少,但是人多了一起抢热闹”
“怎么人多?”
“就是我会叫我爸妈亲戚一起抢,看谁抢的多喽”
“你给同学发红包不”
“发,但钱不多”
“QQ和微信,相对来说哪个多?”
“微信钱会多一点,QQ发的次数多一点……”
“为啥要发”
“过节么,多少是个意思啦,就图个高兴”
小E是我寻觅了好久才找到的一个愿意和我聊天的——看来代沟真不是盖的。从跟小E的聊天里,其实可以体会的到,高中和初中用QQ比较多,大学可能因为结交新的朋友、可能因为一些应酬用微信多一点;对于发红包,小E更喜欢在QQ来发(次数多),因为那里有她最温暖的同学、家人,但在微信发的会比QQ发的钱多;对于春节红包,从跟小E的聊天中,已经很明显的能够体会的到,手机红包已经成为了新的年俗,而这种年俗正在由年轻人向家庭进行全面的渗透。
想一想,实际上是这样的。往往新鲜的事情,又有哪一个不是年轻人所引领的。年轻人对于整个家庭、社会的影响力,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就拿红包举例,一个小E其实给整个平台带来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用户,而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
抓住年轻人,就抓住了未来。
六
总结一下,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让我们对“年轻”这两个字有如此之大的恐惧。原因在于,当社会发展的加速度不断提升的时候,年轻人成长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所接受的范围,而这一切都源于整个社会的日新月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最老一辈是1,那么到我们这一辈,可能增长是2,我们原本应该预计比我们小的人他们应该是3,但很不巧,他们可能是10、100甚至更多,原因就是社会发展给与了他们更高成长的天赋神技。
就春节红包这件事来看,年轻人对于红包的看法,有时候单纯到可笑、有时候理智到让人惊悚、有时候对一切都无所谓、有时候却会因为口令起哄而开心……我们大多时候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回到他的位置去想问题。更或者,我们压根忘记了年轻时的自己,我们在年轻时想问题的方式!
为什么长在深宫里的皇帝会说没有饭吃可以吃肉的千古笑话,对我们来说,我们做的与那位皇帝又何尝不是一样。
实际上,改变的办法从来都只有一个,调整心里的加速度,如果我们能够预期到年轻人的心态就是90、100或者更多,这一切的问题都不复存在。但说起来简单至极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不知道我们应该感谢在这时代里我们能看到如此快速、精彩的成长,还是应该哀叹自己真的一不小心就老了。
还有最后一个信息是,与我们小时候都渴望快点长大不同,这些年轻人对于自己的成长似乎并没有那么迫切,他们似乎非常沉浸于他们的现在。感谢上帝,他们真的活在enjoy herself的童话世界。
时代真的变了。
作者:杨君君,微信号:yangjunjun420
原文地址:http://www.tmtpost.com/1503397.html
这起网名的习惯还真是被继承的很好。
网名亮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