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的社交征途为何举步维艰?

0 评论 1938 浏览 56 收藏 6 分钟

前几天朋友圈被红包照片刷屏了,这两天支付宝里七大姑八大姨都纷纷邀请交好友。还没到春节,红包大战已开始如火如荼。

  • 支付宝斥2亿巨资推出新春送福活动,试图通过新春送福的集卡活动来建立用户间的连接,从而搭建起自己的个人社交平台。
  • 微信试图推出红包照片,试图提高用户对微信红包的关注,拓展微信支付的用户,也为春节的红包大战做热身。

而这两个活动的关注度也火爆到一边是朋友圈里满满的毛玻璃,另一边是朋友一见面就问“有没有多余的福?”

到底这场战役谁会胜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互联网人士都已纷纷给出自己的分析。而至于支付宝为何处心积虑想在社交领域上夺得一片天地,又为何一直无法有所突破?

整体来说,在这短短的两年间,腾讯给了阿里多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微信在支付领域的发展势如破竹,在2013年前,支付宝在支付领域里遥遥领先,到了2014年,微信凭其雄厚的社交用户基数厚积薄发,在支付领域,以惊人的用户增长速度置支付宝于危机中;

另一方面,阿里作为竞争对手,微信关闭了所有从淘宝、支付宝平台发来的分享,这也导致阿里系的信息无法在社交圈得以扩散,给阿里各方面的信息传播来带极大的不变; 除此之外,微信在电商领域的发展已有雨后春笋之势……

这一系列的威胁逼迫阿里急切地想打造出自己的社交圈子,留住用户,留住市场。而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的社交征途可谓举步维艰。而阿里现在的战略真的对吗?有哪里问题存在?

从品牌定位上分析,作为已经被公众打上“转账”“支付”“存钱”标签的支付宝,用户对原本品牌的认知已经形成思维定势,如今想要在不太相关的社交领域有所突破,这显然是个重大的变革,不仅需要企业做好转型,也需要用户花时间调整原有的认识。

从支付与社交两个需点间的关系分析,支付与社交间存在需求不贴合的问题,让用户通过定位于金钱交易的平台去建立朋友关系是不融洽的。用户对待金钱的态度必定是谨慎的,在没有其它诱惑前提下,用户只会选择与自己有金钱来往的朋友建立关系,无缘无故把那些与金钱无关的朋友通过一个定位于金钱交易的软件建立关系显然让朋友彼此都觉得怪异。

支付宝此次推出新春送福的活动,其目标亦很明显,意在通过朋友之间的福卡交换来建立用户间的连接。很显然,用户参与此次活动的动机一方面来源于2亿红包,另一方面来源于集卡的乐趣。而这次支付宝通过砸重金来促进用户间建立关系,效果虽然明显,但这只会在2亿重金的诱惑下,用户给予的短时间“配合”,连接虽已建立,但用户与用户间本质上还是呈弱关连,过了这个春节,人气骤降会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让用户在支付宝上与友人交流并使用生活圈成为常态仍然是个大问题。

而微信在支付这一领域的拓展明显会比支付宝更加自然,水道渠成。本身“红包”具备浓重的社交色彩,在这样成熟的社交平台上,给朋友发红包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微信无需2亿资金,只需通过像红包照片这样新颖、有趣并带有强互动的活动就能即能提高平台人气,又能提高红包的使用频率、增加微信支付用户数,一举两得!

除了以上两方面因素外,支付宝在社交上的战略也略显急功近利,如今的支付宝就像是“支付宝”与“微信”的生搬硬套版,模仿得来表面,却模仿不来战略,单纯的模仿很容易使自己处于落后、被动的局面。若没有自身的创新与突破,很难获得用户的倾心。

那到底如何破这个局面?是否可以尝试收购成熟的社交平台,整合业务?又或者专注自己本身的优势领域继续做创新,用更加优秀的金融产品、电商体验来吸引用户?

虽说条条道路通罗马,但有时候看似最短的那条路或许是荆棘最多的一条,怎样通往彼岸除了坚持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本文由 @蔡小点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