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并起,决战5G之巅

8 评论 12641 浏览 32 收藏 34 分钟

现在需要的不是一部被5G定义的终端,而是一部能够重新解构5G的载体。

我们或多或少都还记得1996年瀛海威的那句口号: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但谁还记得,早在1984年,中国的通信市场就被瑞典爱立信看作是一块巨大的蛋糕;此后,爱立信与秦皇岛合作,这才有了新中国第一套投入使用的移动通信设备系统。

当时还因为一个非官方机构“巴黎统筹委员会(《瓦森纳协定》的前身)”的干涉,合作一度陷入僵局;以至于爱立信只能出售落后的“蜂窝450兆的移动通信系统”给中国,不过在执行合同的时候爱立信把450兆的设备换成了900兆——这就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起点。

1987年,中国第一个移动电话通信系统在秦皇岛开启。这一年恰逢任正非从南油辞职,集资21000元在一家破旧厂房创立华为公司;此后的华为一直都是中国通信市场最靓丽的那一抹剪影。

  • 1G时代:科技逐渐渗透中国人的生活,但整个1G时代这种通信科技都被“七大国”把持着:美国朗讯、法国阿尔卡特、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瑞典爱立信、比利时BTM、日本的富士通和NEC。
  • 2G时代:年青一代创业者和冒险家粉墨登场: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陈天桥、王志东、丁磊……他们不再执着于挖矿、盖楼和办厂,他们开始在互联网上拓荒。
  • 3G时代:智能手机崭露头角,成就iPhone神话的同时也让人看到了中国制造的力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人自己制定的3G标准“TD-SCDMA”应运而生。
  • 4G时代:当苹果三星合力把诺基亚推下深渊的同时,从中华酷联到华米OV,一批又一批中国企业踏浪而来在价格、拍照、音乐,造型等方面全方位突击;后者更是在苹果表现疲软、三星人设崩坏的间隙站稳脚跟,甚至实现超越。

从最初900兆的起点开始,我们经历过1G的拿来主义、2G的抄袭主义、3G自成一级到4G同台竞技。看似每一个时代都在健康发展,但是始终都能站在风口浪尖的却只是极少数,而那些掉队的互联网企业又遭遇过什么?

不说1984年前我们的“科技树”被人锁死,没有掌握核心科技的我们只能任人宰割。在第一、第二代互联网创业者发愤图强的时候,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蛮荒的市场、他们还需要面对欧美日韩各国的口蜜腹剑。

  • 这里不仅有2004年松下、日立、索尼的专利围剿,美国北部地方法院落井下石;
  • 在三星2006年发布全球首款8GB微硬盘手机的同时,中国当时唯一的微硬盘项目解体;
  • 这里还有美国在1999年给华裔核物理学家李文和扣上“中国间谍”的帽子;
  • 2001年逮捕想在中国设立高科技企业的三名华人;
  • 2002年巨头思科更是以“知识产权”为抓手全面围剿新晋企业华为;
  • ……

要知道早在1984年美苏冷战时期,中国通信市场就已经笼罩在美系“巴统”阴云之下,而在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又开始忙着制衡欧盟和日本。

2001年,我们在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加入WTO,被迫在金融、农业、电信、能源、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领域“全面开放”,西方以为可以驯服中国成为他们的廉价劳动力市场。

幸而在走过不少弯路之后,我们成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受益者之一,而今更是隐隐和在全球肆意挑起贸易摩擦的美国站在两个极端。

如果不是阿尔斯通的美国陷阱,我们不会知道美国法大于国际法;如果不是中兴被制裁,我们还活在拿来主义的乌托邦。而这之后,美国更是主动掀起了旷日持久的“中美贸易战”;但是在华为携手5G亮剑的时候,整个战场似乎突然就变了风向。

  • 2019年2月,华为发布首款5G手机Mate X;
  • 7月26日,发布首款双模5G手机Mate20 X(5G),同时支持SA和NSA;
  • 9月6日发布首款旗舰5G芯片麒麟990;
  • 9月19日又发布首款内置全制式5G基带芯片,麒麟990新机Mate 30系列。

或许,Mate X不是第一代5G手机,但华为加速了5G时代的节奏这却是毋庸置疑的。

2019年4月,韩国成为了全球最早商用5G的国家;随后,美国、英国、瑞士等国家的运营商也相继推出了5G服务。

2019年6月,工信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发放5G牌照,正式开启5G元年。

夜幕之下,弥漫的是整个时代对于5G的狂热。

GSA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发布的《2019年8月5G生态系统报告》显示:5G元年全球已有32个国家的56家运营商宣布部署5G技术、41家供应商宣布已推出或即将推出5G终端设备。

对比之下,4G元年全球只有4家移动运营商和3家OEM厂商推出网络和终端。

政策大开绿灯之下,各国政府还为5G“砸入”重金:雷锋网报道,韩国政府计划明年为5G投资6500亿韩元,相比今年增长86%;美国也提出政策刺激5G投资,美国无线通信产业预计未来在5G网络上投资高达2750亿美元;GSMA预测到2025年,仅中国就将为5G投资1840亿美元。

巨额的投资让大部分运营商选择更为经济风险也更小的方式建设5G网络,数据显示:全球5G的商用网络均为NSA(非独立组网)。

放眼全球,中国市场对于5G的响应最为激进: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从2020年1月1日开始NSA的手机就不能入网,中国将全面转向SA(独立组网)。

除此之外,四大运营商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8月26日,中国广电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项目在青岛揭牌,探索5G新业态。

  • 9月9日,中国联通在《关于与中国电信进行5G网络共建共享合作的公告》中表示将与中国电信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共建一张5G接入网络。
  • 9月20日,中国移动在《5G+合作新生态,共创新未来》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移动已经建设超过3万个5G基站,今年还将建设超过5万个5G基站,并将在超过5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到2020年为所有地市级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
  • 9月22日,中国电信在《中国电信2019年终端洞察报告》指出,在用户高涨的5G消费热情之下将进一步降低5G消费门槛,并于明年上半年上线2000元以内5G手机。

如此种种,你们还觉得5G是空穴来风吗?

一、5G基础竞技

自从华为的5G手机Mate X亮相以来,各种关于5G炒作、5G早熟、5G无用论的话题就不绝入耳;更有甚者,5G能被黑的地方都被黑得体无完肤。

要知道发布会和概念机原本是科技市场的两根定海神针,但近几年发布会各种被剧透、概念机又是各种放弃治疗,这让消费者有些无所适从。而5G就是这样一个不怎么成熟的概念。

但在2018手机行业遭遇瓶颈,当高端机沦为大路货,并且各种自降身段的时候,5G没准就是一个不错的伊甸园。

虽然5G依旧还是“生米”,但在各大通信厂商的“通力合作”之下变成“熟饭”也不是毫无可能;毕竟,米都已经下锅了。

而在5G手机这一块,我们的科技底蕴也没有想象中的贫乏。想要过渡到5G时代,就不只是5G终端、5G基站和5G网络架构需要同步升级。

在4G过渡到5G手机终端这一块,变化最大的三个模块:基带、射频前端芯片和天线。

1. 5G基带

基带芯片主要作用是:在语音、数据等信号和基带信号二者之间进行合成转化解析;包括CPU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子块。

而在硬件技术方面目前只有三个国家发布了5G基带芯片:

中国有三家,两家在大陆,华为的巴龙5000和紫光展讯的春藤510;一家在台湾,联发科的M70 5G,但目前尚未有手机厂商采用。

美国也有两家,分别是高通的X50和它的升级版X55与英特尔,后者的5G基带业务被苹果10亿美金收买。

韩国有一家,三星的Exynos Modem 5100。

2. 5G射频

射频前端芯片,主要作用是实现信号发射接收,要无线连接,就必须要有射频前端芯片;它包括射频开关、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双工器、射频滤波器等多种芯片模组。

目前来看,射频前端芯片市场完全由国外主导,美日德荷四国占了95%的市场;其中美国有博通,skyworks, Qorvo三家;日本、德国、荷兰各有一家。

国内虽然也有卓胜微、韦尔和锐迪科、国民飞骧,以及维捷创芯,但它们的市场占有率很低。

3. 5G天线

手机天线主要作用是接收传递各种各样的信号。这个市场信维通信已经具备为高通、立讯精密为苹果供货的水平。

在5G手机终端技术方面的相对落后,但在5G基站以及5G市场的开放度上我们绝无仅有。

要知道在4G时代,全球大概有500万个基站,其中就有340万个在中国。

但由于5G波长短于4G,为了取得良好的信号效果,新建的5G宏基站就至少要比4G基站翻一倍;这就决定了全球将会有1000万个5G宏基站,将近700万个在中国,至于微基站只会更多。

而华为和中兴又恰好是宏基站和微基站领域的“头号玩家”:华为更是在宏基站领域连续四年第一,全球市场份额已经高达30%;还拿下全球7000亿5G基站天线需求中34.4%的市场;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技术储备上,又以1970件声明专利名列第一,占总专利的17%。

中兴虽然没有华为那么耀眼,但在宏基站领域也拿到了9.4%的市场,并且在发力5nm工艺5G芯片。

手机终端和基站之外需要进一步升级的自然就是“5G网络架构”,它包括光模块、光纤光缆、运维商。

光纤光缆算是一个“早熟”的行业,这个没什么可争的。运维商也往往是近水楼台。

光模块其主要作用是完成电信号与光信号的互相,它的主要玩家是美国。但随着Avago、Finisar、Lumentum、Oclaro等相继将光模组业务出售给中国公司,国内光模块厂商市场份额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增长,但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

而在集成光模块的光器件领域,中国与日本接近,只有14%左右的市场,远远落后于美国。

至于光芯片这一块,主要玩家还是美国和日本,国内落后于它们1-2代。虽然华为海思也设计光芯片,而且目前国内能用于5G基站的25G以上的高端光芯片,仅海思能够设计,但海思明显满足不了国内5G光模块的胃口。

发现没,从5G专利、5G手机、5G基站到5G网络架构,虽然发布不至于面面俱到,但华为在它力所能及的领域都基本做到了最好。就算在全球领域存在争议,但在国内几乎都做到了顶尖,说它以“一己之力”把中国推到了5G技术的风口浪尖,也不为过。

华为的表现固然亮眼,中国也有最好的5G市场环境,三星已经不足为虑但高通依旧是强大的对手:

  • 5G领域依旧有高通专利绕不开;
  • 手机向2G、3G信号兼容的时候依旧有高通的专利;
  • 小米、OPPO投入高通怀抱形成直接竞争。

但这也带来一个怪相:中国在5G市场高端有华为重拳出击、低端有性价比因素站稳脚跟,但是中端腰部却是鲜有企业能够跟上华为的节奏。

二、“悲壮”的华为

以上,我们就能发现在5G这一块,我们的硬件积累其实没有想象中的羸弱,而且随着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OS和原生支持5G的谷歌系统Android 10的出现;5G生态最大的那几块拼图已经被我们补全。

而5G手机作为5G生态的第一块“处女地”,虽然有“利用”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喂养”还不成熟的5G生态之嫌,但4G手机已经看到天花板需要更进一步的“用户体验”拯救这也是事实。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5G手机”也算是天作之合。

但这个趋势既不是“亲儿子”苹果、也不是“私生子”三星引领的,这就是华为的原罪。

2019年4月,特朗普第一次在白宫罗斯福厅内描述了“5G美国梦”,他提到这是“一场美国必须要赢,也一定会赢的比赛”,因此拉开了美国政商打压华为的序幕。

2019年5月,美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实体清单、ARM芯片断供、Google暂停部分业务、IEEE禁止华为员工参与对华为展开全方位围剿。

而这之后美国还要求其它国家向华为施压:澳大利亚、新西兰马上表示忠心立刻禁止华为;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等7个重要盟国则表示已经在认真考虑这项提议;只有意大利、西班牙、丹麦选择了不考虑禁止华为。

但不管美国有多“气急败坏”,华为的节奏没有乱。

华为如期发布了Mate 30系列,侧屏操控、隔空手势让人眼前一亮;而它更是敢于豪赌5G和AI,和苹果A13展开正面竞争。

但在AI芯片这个战场,华为需要面对不仅有苹果、三星和高通这样的老对手、还有谷歌、微软、亚马逊、IBM以及英特尔和英伟达等生力军。

可以说,华为又选择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中国5G市场环境的开放自然是华为的利好,但国际市场在“美系5G”的围堵之下,华为事倍功半,这会极大拖累华为的国际化战略。

当然,由于美国对中国互联网企业一向就不信任,华为在美国几乎就没有市场,有没有几乎没有区别;但是美国要求谷歌暂停GMS服务就比较坑了,因而也就有了外媒对Mate 30 Pro的评价:“痛失谷歌,没能成最好手机”。

为什么GMS如此重要?

因为国外用户搜索、邮箱、地图、YouTube、Android Market等服务都涉及到GMS,它可谓是空气,可以不注意,但不能没有;所以这一次谷歌不让华为用GMS,是有恃无恐的。

虽然华为对此提供了一整套“备胎”服务HMS,并且还为此整合了45000+个APP,但用户的习惯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这也是余承东承诺“若禁令解除,谷歌服务和应用将被重新添加到Mate 30/Pro中”的根本原因。

被人欺负却不还手,这不是华为的风格,于是也就有了近来华为转战计算平台、一口气发布112款云服务和车联网的最新动向。

华为已经成长为巨兽,一纸禁令就想封杀太想当然了。

回到Mate 30系列和华为本身,华为的优势很明显,但它的劣势也一样明显。

Mate相比于苹果x 、xs、 11pro除了背后有点变化几乎一张脸,它太多变了;从双摄、三摄到四摄,它总是不断颠覆自己,造型动不动就改的面目全非——这样固然能够给人“新鲜感”,但新鲜感之后呢?难免会有些空虚啊。

万一,用户很喜欢上一代的某个特征呢;一旦这其中的某个造型不太让用户喜欢,比如,Mate 30像极了多灯泡手电筒的圆形四摄就存在争议;哪怕它依旧比苹果煤气灶优秀,但也好不了多少。

而华为本身在宣传上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它一直在强调这个它能干、那个它能干,它的指标有多优秀,但却少了那么一丝“人情味”,多了一点炫技的“工具感”。

而这之外,华为的摊子铺得太大,也就难免招致更多的“骂声”;它能够迎合一部分人,却没办法迎合所有人,就像鸿蒙和方舟迎合了非技术人员却在开发者那里失去了口碑。

至于那些黑粉,连谷歌的“量子霸权”都能强行跟华为捆绑;真的没必要过多在意,他们的圈子有限、精力有限,真正的花粉大多都是沉默者。

三、“危险”的苹果

不管苹果的地位在果粉的心目中有多神圣,它“跌下了神坛”这是事实。

一项最新的年度中国消费者态度调查显示:苹果的品牌声誉从一年前的第11位在今年跌至第24位;而在2017年之前,苹果的品牌声誉曾排在第5位;与此同时,苹果的最大竞争对手华为,今年上升两个名次,排在第2位。

令人唏嘘的是:华为因为力促5G,太过努力被美国市场针对。

苹果却因为暂缓5G,不够创新而让中国用户耿耿于怀。

关于苹果“缺乏创新”一度在双摄、三摄、四摄、超级夜景、超级快充、真全面屏等落后于安卓这件事,我们不必过度解释。

对于世界上第一台3G手机是松下、第一台4G手机是HTC,但苹果依旧后来居上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智能手机这件事,我们也最好也不要太过乐观。

我所理解的创新本质,是企业组织竞争力的溢出,但很显然近年来与高通的官司、高管离职潮、泰坦裁员、苹果向软、美国制造和144亿美元天价罚单等问题占据了苹果太多的组织能力,让它无暇进行创新。

而库克对于创新的定义“创新并不一定是改变,而是做的更好”,更是与乔布斯时代1984的颠覆、Think Different的差异相距甚远;这就决定了库克时代苹果的创新更加审慎,也更慢。

但是在5G元年交了一张白卷却并非一句“5G有一点超前”可以解释:

要知道当初的Retina视网膜屏幕、不锈钢框架天线、苹果地图、Siri、指纹识别和结构光,哪一个上线的时候足够成熟;就算是最近上线的Wi-Fi 6,居然还要用专用路由器才能“蹭上”?而这些或多或少都成就了苹果。

那么iPhone 11不支持5G的根本是什么?

  • 美国电信行业的衰退趋势明显,在5G时代美国已经没有一家能与诺基亚、爱立信以及华为抗衡的电信设备供应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家美国公司能够制造出建设新一代无线网络所需的设备。
  • 美国低频资源都被军工或其他领域占用,剩下的高频资源毫米波在连续传输中有明显的缺陷,不仅覆盖范围小,还很容易被干扰、断掉。

当然,也有人说苹果是选错了供应商,没能按时拿到零件而错失5G,这个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而这一次iPhone 11明显面对的是美国市场,推出5G手机不合时宜,用来补充5G的Wi-Fi 6倒成了最优选择。因此2020年苹果转向5G也有点悬,但这不妨碍苹果出一个概念体验版。

回到iPhone 11,在信号、续航和发热上的升级固然让人惊喜,但要把它们吹捧为亮点就有点小题大做;毕竟,一部手机做好信号、续航和发热这是本分。

这一边,iPhone11 Pro Max屏幕刚刚获得A+评级,另一边iPhone11就惊爆各种问题,信号差、高维修费、暖手宝……甚至还有这样的论点:iPhone 12出来之前的所有5G手机都是小白鼠,这不是成心找罪受么?

回到苹果本身。

苹果一直以来的广告质感,营造的一种“文化语境”这是华为很难一蹴而就的。

而且照苹果目前的发展战略来看:苹果在内容领域站稳脚跟之后,可能会越来越不关注硬件;毕竟基于硬件建立生态壁垒、然后在壁垒之中“快乐的收税”,这样“零投入、小规模、多频次”优雅的赚钱方式更符合苹果股东利益;另一方面它还能产生强大的用户“粘性”。

所以对于苹果而言:在基础科学(电池续航,储存单元,芯片逻辑等)没有出现大的突破之前,保证自己的产品序列处于第一梯队,只要苹果的硬件没有做到“天怒人怨”,它的生态就能圈住好大一波粉,以它现在的体量超然个一年半载也不是问题。

而且作为拿走整个手机行业全球60%利润的科技行业,这些钱不管是购买新技术、开荒新市场,甚至是回馈果粉都够它忙的。

四、“侥幸”的三星

对于三星,我们长话短说。

  • 2013年,三星占据中国手机市场一度高达35.5%。
  • 2014年,三星手机出货量稳居中国前三。

但随着口碑和销量的下降,越来越多的代理商跑到了华米OV阵营。

Strategy Analytics报告称:由于三星无法跟上中国本土品牌与苹果的脚步,2017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已经跌破1%。

  • 2018年底,三星关闭天津工厂。
  • 2019年8月初,三星手机在中国二季度的出货量曝光,据调研公司Strategy Analytics最新数据显示,三星手机二季度中国出货量仅70万部,市场份额仅0.7%。
  • 2019年9月,三星在华的最后一家手机工厂惠州三星也将于月底关闭,这意味着未来国行版三星将不会在中国生产。

作为三星的最后一搏,5G手机被给予厚望。

  • 8月21日,三星Note 10系列正式发布,作为一款骁龙855手机,国行起售价6599。
  • 9月23日,三星表示该公司的首款折叠手机Galaxy Fold将于9月27日在美国市场推出;该手机最初定于4月26日以2000美元的价格推出,但由于易于损坏而被推迟发售。

但Note 10系列却没没有多少呼声,重新上线的Galaxy Fold依旧同样脆弱。

但在中国市场的失利却并未影响三星的国外市场,而且在华为在欧洲和北美被“禁赛”的同时,第二季度三星在欧洲重新确立了大幅度的领先优势;而且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独占鳌头。

华为被各种“拒之门外”,欧美5G市场很显然就成了三星的“禁脔”;但在欧美政府对5G建设肆无忌惮的干涉之下,5G在市面上的主观舆论必然不会太健康,再加上苹果有意无意的引导;就算是在华为手机的“真空地带”,留给三星的时间真的有限。

不过,三星基于韩国5G政策红利,很可能在欧洲和北美市场被放大,再加上韩国通信市场本身基础就不错,在5G领域成为华为的对手也很有可能。

所以,大可不必急着唱衰。

五、其它5G手机的战斗力?

对于其他的5G手机还真没什么好说的。

按部就班上线的有MOV,指望着靠5G翻身的也有金立、酷派、HTC。,就连爱立信似乎也找到了自己在5G时代存在的意义。

虽然,5G的到来确实会对当下的手机市场进行一次洗牌,但金立、酷派、HTC现在才开始投入重金研发5G智能手机和相关服务就未免有些迟钝;而且就像金立、酷派用来复活的千元低端机产品并无多少亮点,这个在华米OV+苹果的霸权之下很难存活。

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贯彻通讯逻辑和底层芯片的技术专利竞争时代,不掌握核心科技的他们真的很难杀出重围。

这个时候它们最好的选择,不是冒然去研发“千元机”直面华米OV的竞争,而是基于5G时代的大趋势趁早转战硬件又或者是软件,为华米OV提供元器件又或者是5G生态应用。

谁说5G时代就不能出现下一个微信和抖音呢?

至于华米OV这些5G的主要战力,OV暂时没看到多少新意,但小米却在昨天又划了一条底线开了一个“脑洞”:3699元起的小米9 Pro(支持以旧换新,最低1600多)和预计12月底上市19999元的小米MIX Alpha环绕屏概念手机。

虽然有人评价小米MIX Alpha是“PPT”手机,没有太大的实用性;但就像雷军说的:“不惜代价、不考虑量产性,做颠覆性产品”。

如果我们认同了库克对创新的定义,我们就没有理由质疑雷军对于“概念机”的设定。因为,它更像是小米集团一次手机技术的集中练兵,全面屏之后的环绕屏这是小米对于未来手机形态的探索。

谁说未来的5G手机只有平板、折叠两种形态呢?

就算这种环绕屏在手机上有些“浪费”,在腕表、家庭电视和居民,巨幕影院也没有实用价值吗?

六、5G手机要不要买?

5G是否超前,这个自会有公论,而对各大厂商是否要趁早投入5G,有几点却必须提:

  • 5G网络的普及特别是在中国市场,远远比我们预期的要快;
  • 抢先一步布局5G手机,这不会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劣势;
  • 根据以往经验,抢先跟进5G制式并不会一直站在浪潮之巅。

当然,这是5G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影响。而作为个人,是否需要及时跟进购买5G手机呢?

我们并不确定,5G手机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有多不可或缺,现阶段更是除了网速更快、流量狂跌之外,几乎不会有其它感觉。

但在当前“消费主义”横行的大环境下:5G手机比4G手机“更高级”,这却是大部分人的“共识”。

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的手机剥离了折叠屏和5G的外衣,更像是一个越来越贵的“相机托架”。

本来一个摄像头就够,现在动不动就双摄、三摄、四摄,不就是自拍么,关人家月亮哪门子事?摄像头再多、滤镜再复杂、AI再先进,这人还真会变漂亮?

所以目前5G最大的显性意义,就是成为高端机新的标配而已。

手机最大的利润空间都富集在“高端机”,但现在高端机在全面屏和摄像头方面都快玩腻了,芯片又不是那种很“显性”的东西。所以,这一波手机厂商争抢5G,很大程度是在争抢对于“硬件溢价”非常敏感的极客型玩家,他们是科技领域的“弄潮儿”,也是比较容易左右舆论的那一部分人。

而沉默的大多数却不会以科技创新作为首选,而是夹杂了大量的社会因素;网络舆论虽然能够左右这一部分用户选择,但网络舆论却代表不了真实的购买意向。

所以,5G手机影响的只会是技术创新者(技术极客)、非理性消费者(尝鲜者)和一部分理性消费者(更在意性价比)。

至于5G手机的功耗可能会带来体验的倒退,这个在即将到来的快充可以弥补。但要说5G能够颠覆手机体验,这个却未必。

5G确实有可能在万物互联时代找到更有颠覆性的通用型载体,但手机的存在“意义”决定了它的局限性。

当2007年乔布斯在通话的基础上加入拍照、游戏等功能重新用iPhone定义智能手机的时候,谁能看到3G更多的可能?

而这一次我们又何尝不是站在智能机的“功能时代”,遥望世界另一端5G的可能?

至于现在,我们最需要的不是一部被5G定义的终端,而是一部能够重新解构5G的载体。

PS:部分素材来自于@36Kr @知乎 @雷锋网 @钛媒体 @观察者

#专栏作家#

幻梦邪魂,微信公众号:wanyidongxi;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每一次输出至少都有一次有价值的思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篇文章 只感觉讽刺
    2022年了4G都没能全部覆盖 5G这个概念更是完全没人提了
    生活中4G甚至比5G更好用更便宜 用5G和4G手机甚至完全让人感受不到有什么区别

    来自四川 回复
  2. 招聘销售

    回复
    1. 发错地方了

      回复
  3. 请先把4g覆盖全了

    回复
  4. 我次次月咨询,想,兴享ran brh ccgr rc

    回复
  5. 苹果的生态壁垒不是“零投入”建立起来的。

    来自河南 回复
  6. 我最近也在研究5G,可否跟你这大佬学习一下。 😉

    来自河南 回复
    1. 算不上大佬,交流就好。。。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