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互联网影响传统行业,你到底想用互联网来干什么?
现在大家都在说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作为前端人员,接触到林林总总的客户这几年都想用互联网改造自身的业务,仿佛搭上互联网就能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但每次都很想问客户一个问题,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互联网带来的变化
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和大规模传播为特征的思维,设计生产产品,大批量渠道推广、轰炸,以达到销售给客户的效果。但是进入了所谓的互联网时代以后呢?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是用户规模扩大化,互联网让人们能够便捷的通过各种终端和渠道获取信息,很多原来没有的或难以满足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比如美女唱歌大家都喜欢,可惜在互联网时代以前只能去KTV花钱还不见得靠谱,但是现在互联网上看看各种网络直播平台有多火,用户又多又豪气。
其次是用户的话语权得到了提升,传统的商业模式下,电视、电台、平面广告等控制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大家的只能被动的接收控制过滤后的信息。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渠道变得空前广泛和快捷,品牌和口碑不再是传统媒体垄断把控的,大家的自主选择能力更强;
更重要的是,论坛、微信、微博等产品形式给了用户发声的平台,用户拥有了话语权和充分选择权力,相应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最后,用户易得和易失性并存,“易得”是用户过来买东西也可能就是开个网页点个鼠标的事情,“易失”是用户离开也是关个网页点个鼠标的事情。实际上“易得”并不容易,不花精力下血本很难。“易失”却是真真切切,获取信息的便利让用户群在增加的同时忠诚度却很低,选择那么多,些许优惠、些许不满都会让用户毫不犹豫的转头离开。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用户群的扩大,地位的提升以及易得易失性都使商家把“用户至上”这一传统的思维提高到更高的层度,各种互联网思维里面,多半都会提到用户思维。不管是兜售参与感、极致体验还是粉丝经济都是为了招呼好用户,为啥,大爷我地位提高了更难伺候了呗。
颠覆还是融合
都在说互联网能颠覆很多行业,但是个人觉得互联网还没有这个能力,互联网对很多行业来说只是在工具的层面上,它没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都说uber颠覆了出租车行业,但还是给钱开车那一套,只是因为大家都懂的原因出租车行业才会如此畸形,uber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畸形扭转了过来,回到它应有的轨道,颠覆的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并没有带来核心的变革,坐车免费了?用户可以定制挑车了?并木有。
再看看所谓的互联网医疗,依旧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互联网现阶段就只能敲敲边鼓,如果能够提供靠谱的临床诊断决策和临床路径支持,那就真正有用了,不过这不是互联网单独能解决滴,没有大量的医疗专家介入来提供专业的支持,互联网依然只能玩玩轻问诊。
互联网并不像3D打印技术或者虚拟现实技术,有了成熟的3D打印,那传统的制造企业就真的要被颠覆了,我爱啥样的产品,现场设计、打印然后购买,未来人人家里一台3D打印机,传统企业现有的商业模式肯定行不通了。还有虚拟现实技术,这个技术一旦成熟,以后视频、游戏以及学车、学挖掘机啥的,恐怕都得换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玩法了,这才叫颠覆。
所以互联网与产品更多是融合,而且首先得有一款平均水准之上的产品,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来获取更多的利益。不信看看雕爷牛腩,皇太极的煎饼,三只松鼠的坚果,河狸家的美甲,小米的手机等等,如果都是烂到抠脚的货色,不管加多少互联网思维都是扯淡。
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开公司做产品不是为了做慈善,都是为了赚钱,玩互联网也是一样。互联网是个好同志,它带来了更多的用户,更广的视野,无限的可能,如果融合的好,肯定会有帮助。但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
互联网融合也不是做做APP,平台就行的,是革新,是新思维、新体系代替旧有势力的过程。这两年接触过很多类型的客户,都在谈论互联网,原因也不尽相同,统计了一下,有物流,快消,健康美体,医疗等行业,除了少数客户,大部分客户都是想开发个APP,电商平台,交易平台,就是互联网了,一大波用户都会来,从此躺着就能赚钱。可惜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业务、产品和互联网怎么融合,不是连上了互联网就融合了,而是要自我变革,从流程、思想上贴合互联网,建立融合互联网的新思维和配套专业团队,精心打磨产品。
否则最大的问题还不是用户来不来,恐怕自己公司的员工都让你出不去。老板没有理念,员工没有动力,玩啥互联网?公司唯一懂it的是维护电脑的,连玩互联网的基础想法和团队都木有,说要拥抱互联网达到人生巅峰,确定不是在逗我么?
以上讲了互联网带来的变化以及与传统行业的关系,接下来就介绍下这些年接触过的客户是怎么使用互联网来吸引(忽悠)用户扩展业务的:
IT行业类
先讲讲自己经历过的A公司和B厂家,A公司是做信息系统集成出身,老板比较有前瞻性的进行了互联网的探索,在五年前就提出和开发了O2O的产品和模式,产品囊括了物业管理、O2O本地化的电商平台以及商家点评、推广等服务。主要客户为地产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目标是整合楼盘附近的商业资源,将物业公司闲置的安保和服务资源整合起来,以住户为服务对象,通过拉动住户的日常消费来提高楼盘的购买附加值和增加物业管理公司的收入。
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一套O2O的电商平台,楼盘附近的商户提供衣食住行等服务资源,物业公司来解决仓储、中转及配送,住户可在线下单一键呼叫服务上门,同时为物业和住户提供在线的交流反馈平台,解决社区交流和物业管理的问题。
在实际的推广过程中,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兴趣颇大,特别是规模很大而位置又比较偏远的楼盘,先不提所谓的流量收益,对楼盘宣传和忽悠购买者都是大有裨益。想想你住在位置偏远而又巨大的楼盘,天天买菜和日用品都烦死你,上淘宝和京东配送又得以天为单位才能到,有个小范围本地化的平台提供O2O服务也是蛮不错。
从接触过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来看,八成以上愿意出这笔钱来建设。但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落地,做O2O线下资源的整合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商或者物业公司倒是不介意出钱购买产品,但肯定没有能力来完成线下资源的整合以及后续的运营,所以商务团队和运营团队是个越不过的坎,接触过的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都不想投入巨大的资源来做此尝试,而A公司自身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来帮助客户进行落地及后续的支撑,结果就变成死局,很难再推广下去。不过看看曾经风风火火的O2O领域的合并潮和嗝屁潮,此类需求真的是有,不过太烧钱烧人。
B厂家的一款APP我正在用,原来在做智慧社区项目时接触过B厂家的产品,他家的门禁、道闸及可视对讲等产品在业界名气很大。原来就听说他家在进行互联网转型,一直苦于没有见过实际的产品。
这款APP的主要功能是采集各停车场的车位和收费信息,使用户能够获取附近停车场的价格、剩余车位和位置信息,并提供在线找车和支付停车费用。
除了停车相关的功能还有两块是比较好玩儿的,一块是周边优惠模块,现在暂时没有开放,猜测应该是停车场周边商圈的信息,至于是做成类似大众点评还是在线商城还不知道。另一块是预约分享模块,暂时没有开放,从介绍来看是分享车位和预约车位的功能,应该采用的是Uber式的个人闲置资源共享的模式,出租闲置车位给需要的人士,还能支持预约停车位,口号:“有车位,赚外快”。
从原来接触到他家产品的功能性能特点来看,对如何实现车位共享这个功能很感兴趣。根据个人经验,现有的大部分停车场,不管是远距离卡的还是普通的IC卡,要开启道闸的时候必须有卡才行,如果现在我要把车位共享给其他人,还得把停车卡一同提供?这样麻烦不说还有要不回的风险,是否可以通过车牌视频识别来实现车辆的自动出入场?
还有车位要想共享,得先确认每个车位的位置信息,这个可是浩大的工程,不过一旦实现未来找车停在那个位置就太简单鸟。现在只试过停车缴费的功能,其他的暂时用不了,与其他的停车类APP相比,停车场里所有的硬件设备和收费系统都是自己的,所以体验好不少,这个APP的功能如果都能实现的话,还是满实用的。
非IT行业
对于非IT行业的公司,这几年接触过有医疗健康类,快消品类,汽车服务类、地产类等等,他们的诉求很简单-增加收入。由于这类企业已有传统成熟的渠道,很多是把互联网作为一个新的渠道来看待。
比如某快消品的公司,他做互联网的初衷是由于线下渠道遇到了危机,想通过互联网来建设线上渠道,以减少对线下渠道的依赖。但不知道是高层重视不足还是战略部署的原因,对于建设好线上渠道后,与线下渠道的共存、配合或是营销重点调整等后续的问题在经过几轮的沟通后依然语焉不详,所有的规划都处于停滞的状态,前景不是很明朗。
还有一些是希望想做增值服务 ,比如汽车服务的公司,觉得传统模式下的汽车服务业务是以零备件库存为核心,大家都是盯着维修保养,可发掘的新利润增加点不足,想通过互联网来完善现有流程并增加更多的增值服务,让用户在维修保养之外还能有更多的消费选择。
至于医疗健康类的公司,接触过的客户没有BAT那样的土豪背景,做法不是像春雨医生、挂号网或者丁香园等做平台。相对来说都是基于自身的业务模式和即有的客户群来做文章,把互联网作为用户进入的一个线上的入口,引入他们在线下的诊所、门诊或者健康美体馆之类的实体店铺。同时还将自己的业务流程规范化和数字化,完成线上到线下的闭环。不过在推广中遇到的阻力倒是与市面上大部分的同行差不多,主要还是医疗消费习惯和医疗资源壁垒的问题,只是由于自身已经具有现成的用户群,转化起来难度和成本会小一些,但自身平台与医疗单位用户之间消费的承接以及医生资源的匮乏都是现实的门槛,是客户最近一段时间要重点解决的事情。
至于地产类的公司,接触过几家,把自己的项目定义为“互联网属性的商业地产”,实终极的目的就是为了卖楼。从与客户的接触来看的话,互联网只是他们宣传中的一个噱头而已,感觉客户对互联网的规划,功能以及后续的运营推广并不上心,互联网对他们来说就和”成熟配套“、”重点学位“或”地铁上盖“等宣传噱头差不多,此处就不多赘述。
创业公司
碰到过天使轮和A轮的公司,主要的目的都是为了融资,以所谓互联网属性来吸引投资者。在天使轮的公司主要需要互联网这个理念,总结出产品的独特性和盈利模式,再提供下产品的原型,就可以直接去找投资方谈。
而A轮或B轮的公司玩法就不一样,产品得先做出来,最重要的是经历了去年的股市震荡,根据我接触过的客户反馈,投资方都谨慎了许多,会对公司的营收和用户量作出要求,以前那种随便买些流量,做做虚的营收的方法据说都不好使了。
比如接触到的做健康领域的客户,最近半年都在调集资金准备进行大规模的线上线下推广,而且听说投资方设定了收益的周期和金额,压力还是颇大。
应有的变化
最近这半年接触了3到4个不同类型的客户,都是想用互联网来改造自己的企业或与自己企业的产品进行结合。这几个客户虽然行业不同,但是都有一个非常大的共同点:就是不再采用传统建平台、推广拉流量这种方式,而是基于自己现有的用户流、上下游资源、业务流程等来进行互联网改造。
其中两个客户,为了做互联网的产品和业务,重新成立了公司和团队来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运营。客户是这么说的:“如果连自己现有的用户,供应商,以及内部的员工都无法满意我们这种产品和模式,推广到市场上只会死得更快”。可能是最近的所谓互联网泡沫导致道友死得太多,大家的警惕性提高了不少。
这些项目都还在进行中,有些正在开发,有些还没有开始正式投入市场,这种模式是否成功还需要时间来检测。但这一年以来,很多的客户改变了前几年讲概念和大忽悠的模式,开始真正的思考互联网与自身的关系,可能是大家都忽悠来忽悠去学聪明了吧。
作者简介:王珏,(微信号W_EDGE),售前项目经理,7年项目管理和产品售前经验
本文由 @王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666
一句道友,让我颇感相逢恨晚~
握个手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