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盘点:真实数据下的2019中国综艺节目

0 评论 7468 浏览 12 收藏 42 分钟

作者立足互联网数据,对综艺节目发展概况和代表综艺的优缺点展开了分析讨论。

纵观2019年,有好几百个综艺节目播出,从数量和类型上都可称得上百花齐放,既有《快乐大本营》这样跨越二十多年的老牌综艺仍在为观众的娱乐生活添彩,亦有《密室大逃脱》实景解密、《追我吧》极限运动竞技等新综艺出现。

但从内容制作和质量上,却是良莠不齐。观众不买账,收视、口碑惨淡,这既有老牌综艺荣光不复,亦有新兴综艺扑得悄无声息。

到底哪款综艺才是2019年最大赢家?能否给2020年的综艺节目制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在数据放大镜下,2019年哪个综艺节目是真正受观众喜欢的?

《奔跑吧 第三季》《王牌对王牌 第四季》《创造营2019》是2019年单年播放量最高的三款综艺,如果单从播放量来看,就说某个综艺节目是最火的,未免显得有失偏颇,所以我们从播放量、社交平台粉丝数、弹幕数、评论数四项指数来综合起来看谁是实火。

为了更清晰的看到2019年哪些综艺节目入围了TOP10,我们将按各项指数排名,可以看到唯有《快乐大本营2019》实现了大满贯,播放量、社交平台粉丝数、弹幕数、评论数都位列前十。该节目自1997年上线后,数次改版创新,颇受观众欢迎,是湖南卫视的王牌节目之一,亦是更新换代极快的综艺界里的常青树。

三次入榜节目:《奔跑吧第三季》、《王牌对王牌第四季》、《向往的生活第三季》、《中餐厅第三季》、《创造营2019》;

两次入榜节目:《明日之子第三季》、《歌手2019》、《密室大逃脱》、《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二季》、《明星大侦探第五季》、《极限挑战第五季》;

一次入榜节目:《非诚勿扰2019》、《天天向上2019》、《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慢游全世界》、《中国好声音2019》、《极限青春》、《心动的信号第二季》、《哈哈农夫》、《我家那闺女》。

TOP10综艺节目类型:新不如旧、网不如台、外不如内、素不如星、和不如竞、泛不如专

通过研究入榜的21部的综艺节目,我们可以看到,头部综艺中76%的节目都是综N代,可以说经验丰富者相对“菜鸟”们更能“打”。

从制作方来看,头部综艺台综比网综更占优势。其中,台综主要被四大卫视包揽,湖南卫视表现尤为突出,12部入榜台综里6部出自该电视台。而网综却不是优爱腾芒这四大网络视频平台瓜分天下,背靠互联网巨头的腾讯视频与背靠娱乐“扛把子”湖南卫视的芒果TV旗鼓相当,各有四部综艺入榜。优酷视频也背靠互联网巨头,但TOP10综艺榜里没有姓名。

从摄制场地来看,21部头部综艺节目中有12部选择了在室内(棚内)拍摄。室内场地面积相对户外更小,在灯光、音响等舞台效果上有更多的优势,场景相对来说比较单一;户外场地虽大但需要协调场地使用时间、避免场外干扰等因素,摄制难度相对更大,也可能延长后期制作时间。采用户外+室内摄制场地的综艺节目多为观察类,通常是户外嘉宾进行活动、室内嘉宾观察点评。

2019年的头部综艺节目嘉宾阵容依然以明星为主,明星在粉丝量、话题度、流量等方面都能给综艺节目带来更多关注,甚至能影响到综艺节目的招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明星通常远离公众自带神秘色彩,通过综艺节目或可以了解到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也可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外,素人、星素结合的节目也获得了公众的关注,不过这些“素人”往往是“有故事”的人,或是某个领域的达人。

从内容上看,2019年头部综艺节目几乎清一色的真人秀,当然在此基础上还会增加其他要素丰富节目内容,以此区别于其他节目。含有游戏、竞技、歌舞等元素的节目比较受欢迎,一则是这些也是人们日常娱乐活动项目,二则是有冲突才有看点,无论是游戏、歌舞、运动等都会产生比较,自然可以形成话题。

2019年21部收视与话题热度兼具的综艺节目并不代表他们口碑就同样能拿下亮眼成绩。在豆瓣评分达八分以上的仅一部台综《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入围,网综则有《明星大侦探第五季》、《极限青春》,这三者内容都具有比较强的专业倾向性而非泛娱乐化。

《经典咏流传》将古代的诗词结合现代音乐表现,旨在用更轻松有趣的方式来推广传统文化;《明星大侦探》注重推理解谜,内容烧脑,能极大地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促使观众自觉带入到屏幕外的“侦探”角色与明星们一起破解悬案;《极限青春》以街头运动滑板为核心,既有滑板圈内大咖汇聚、又有明星从0到1的“养成”,炫酷的极限运动,观众很难不被青春热血所打动。

总体来说,2019年的头部综艺节目是:新不如旧、网不如台、外不如内、素不如星、和不如竞、泛不如专。不过,这些都是繁荣的表象,我们还需要看到的是,老牌综艺面临着创意匮乏、玩法陈旧等问题,时代在变、观众的口味也在变,有时候一个节目“活下去”不是最重要的,“活得好”才是。

今年以来影视寒冬的声音也一直未能消退,这是业界认为明星频繁上综艺的原因之一。不可否认,明星依然有很强的收视号召力,但是随着一些专业型综艺节目涌现,有才艺的素人或也可成为节目亮点,甚至以节目为跳板成为娱乐明星。

但专业型综艺节目面临着的是专业人才稀缺,如果无法保证更为高质量的呈现,恐怕难以像泛娱乐型综艺节目一样有长远的发展。所以,综一代能不能打败综N代,能不能跻身综N代,得观众说了算。而作为内容作为节目的基石,是成功先决条件里的重中之重。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在向网络视频平台流去。对于综艺行业的“老炮”电视台而言,他们不仅要跟老对手争收视,也要跟从别的赛道冒出的新对手争网播量。

虽然当前21部头部综艺节目,台综看起来占据较大优势。然而“后生可畏”,这些新手无论在资金、营销、流量导入等方面都颇具优势,台综们转换思维迫在眉睫。将来在综艺界网、台谁能称王?我们先看看这两者的优劣势。

二、百花齐放的综艺界,网络综艺与电视台综艺之间的优劣势对比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和电视综艺节目从节目类型上看均属于综艺节目,两者处于互相补充、互相竞争的关系:

  • 网络自制综艺借鉴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发展经验,许多网络自制综艺的导演是从台综中流动出来的,他们带来了电视台综艺成功的经验和完整的制作流程;
  • 而网综丰富了综艺市场,满足了青年网民在多样性、个性化等方面的需求,《奇葩说》、《明星大侦探》等网综大获成功,深受观众喜爱,除了为台综带来压力外,也让台综在内容挑选、语言风格等方面带来了可借鉴之处。

纵览2019年综艺节目可知,综艺节目百花齐放,种类繁多。而不管是台综还是网综,情感类、歌唱类、偶像诞生等是都主推类型;偶像+比拼、偶像+情感、传统文化的普及与知识储备的较量等是综艺节目的主要模式。

随着版权意识的提高和保护,一些电视媒体纷纷开办一体化网络平台,视频网站购买综艺节目需要耗费的成本越来越高,加上观众对综艺内容、类型需求的不断提升,不少视频网站纷纷投入综艺节目的生产过程中。

他们立足于网络本身的分众化、碎片化,以满足观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为目标,网络综艺节目从节目类型、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对口式制作与生产”。

网络综艺与电视台综艺在一些方面存在差异。从外部因素来说,在审核标准方面台综的规范条例要比网综严格,严格筛选、层层把关后才得以和观众见面;而网综的规范条例虽有严格化趋势,但相对来说,比起台综还是较宽松。

就内部因素而言,网综在题材、语言风格等方面更迎合年轻群体的需求和习惯,而台综的受众年龄跨度相较来说更大,在内容方面更追求趣味性和公益性的结合。

在营收渠道方面,网络综艺的渠道相对电视节目来说更广。另外电视节目相对网络综艺来说,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电视台多年发展积累的忠实观众、制作团队的丰富经验、赞助商们对电视台收视率的信任等都是其独有优势。

不管是台综还是网综,共同丰富了观众的业余生活,不管是以趣味性纯娱乐为主,还是以传播知识公益性为主,都满足了各类人群的需要,满足的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在观众们看着这些综艺节目哈哈大笑的同时,我们也会发现有些综艺虽然没有认真的看过,却对于嘉宾的外在表现耳熟能详,例如黄晓明的明学;有些综艺听闻时大名鼎鼎,却对里面参赛的选手完全不认识,例如《创造营2019》;有些在往昔口碑极好的综艺在今年刚播就被指责直线下滑,节目全程垮掉,如《明星大侦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是节目定位还是其他,让我们一起来分析。

三、2019年代表性综艺分析

1. 节目火了人不火的综艺

观察去年与今年的综艺节目,我们会发现有一类特殊的综艺,这些综艺都是现象级全民热议的节目。但有趣的是,这些节目有时候会陷入一个困境,那就是综艺节目火了但是嘉宾没火。例如《创造营2019》、《主持人大赛》。

(1)《创造营2019》:成于偶像败于偶像

1)《创造》节目前身成功的经验

《创造101》前身是现象级韩综《Produce 101》。前段时间,韩娱圈发生了一些事情屡次刷爆国内社交平台,让国内观众对于韩娱圈诟病不已。但是在娱乐造星方面,我们必须得承认韩国一直走在业界前沿。

无论是大火的《跑男》、《极限挑战》,还是持续发力的《向往的生活》等都能在韩综里找到“同款”。两国在娱乐文化方面土壤相似度较高,国版可以借鉴韩综《Produce 101》制作经验,成功有一定保障度。

2)腾讯等资源的大力推送

《创造101》是由腾讯视频、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出品的组合青春成长节目,获胜的11位少女将组成火箭少女101将签约哇唧唧哇。哇唧唧哇老板龙丹妮参与制作过《快男》《快女》系列,被称娱乐教母,乐华娱乐有韩庚、胡彦斌等知名艺人。知名娱乐经纪公司加上腾讯多平台资源推送,为保证节目的成功做了前期的铺垫。

3)韩流体系自带关注度

正如前文所说的,韩娱走在业界前沿,从归国四子之一的黄子韬担任导师,到参加《创造101》选秀的在韩偶像吴宣仪、孟美岐,都为《创造101》带来了前期足够的关注度与话题。

4)杨超越现象

无论你是讨厌还是喜欢,都不得不承认杨超越为《创造101》带来了足够的热度。村妹、16岁辍学打工、只会哭、业务能力不佳、锦鲤(划重点)等各种标签打在她的身上。

讨厌她的人认为,杨超越这样的人什么都没有,我上我也行。喜欢她的人,则为杨超越的经历所感动,在自媒体营销号宣传的焦虑、阶级固化的今日,让他们看到向上的希望与寄托。无论哪种言论,都为这款节目吸引来了足够的焦点,让一款娱乐综艺成为了现象的全民热议。

相对于节目,偶像(选秀选手)为什么不火呢?对比《创造101》和《创造2019》,《创2》尚未创造出一个全民耳熟能详的新顶流,杨超越现象究竟只是少数,而且《创造》系列目前捧出来让大众所熟悉的也仅只有杨超越。这是为什么呢?

《创造》系列最大的问题就是,参赛偶像太多,同款太多,注意力被分散。这就导致了半途加入节目的观众很难分清参赛的选手谁是谁。

假如比赛是唱歌或者演员系列,听歌看戏就能知道高下,网友也无须担心谁是谁。而对于一群实力相差无几的新人偶像,民众(尤其是有待开发的男性市场)确实无法抽取太多精力去分辨。

其二,对于一直坚持下来的粉丝而言,自己的偶像被淘汰了,还有关注的必要吗?关注了还会像此前一样尽心尽力为偶像打榜投票吗?

5)女性粉丝市场饱和度

《创造2019》主打的男性偶像,相对于女性偶像造星市场,女粉丝市场的饱和度几近上限。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创造的男性偶像人设远比综艺选秀来的更快。

从18年火起来的朱一龙、李现到现如今的王一博、肖战,女性粉丝都换了几轮老公了,男性偶像更迭太快了。而对于女性偶像市场,杨超越的粉丝是谁?无数男性纷纷投出了自己宝贵的一票。

(2)《主持人大赛》:成也硬核败也硬核

综艺节目选择的路线不同,有的综艺走流量明星路线,利用流量带动收视,而有的综艺走内容为王的路线,用精彩内容获得收视,无疑《主持人大赛》是后者。但《主持人大赛》也出现了和《创造》系列一样的问题,但观众们都知道两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一样的。现在就《主持人大赛》节目火了而选手未火,进行简单分析:

1)节目风格

节目走硬核内容输出的风格,旨在展现主持人的风采与实力,在《主持人大赛》第一期播出后,“神仙打架”成为观众对这一档节目的观后感,选手的硬实力取代了综艺市场奉行的颜值、槽点吸引眼球的方式。

当一个人本身的知识涵养战胜了个人颜值,你记不住他们的姓名和面庞,但他们在场上优雅的台风、娓娓道来的故事、充满哲理的话语、激烈的比拼,会在你的脑海里留下印象。观众对于嘉宾的认识已经是文化印记而不是简单外在的容颜表现。

2)评选嘉宾掩盖选手锋芒

提起《主持人大赛》,你能记住康辉、董卿、撒贝宁等耳熟能详的央视主持人,却对应不上参赛选手的面孔与名字。是因为参赛选手不优秀吗?不,而是康辉、董卿、撒贝宁等人名气太大,让你不得不将重点关注他们在场上的点评。

国内顶尖主持人的代表,他们的点评和主持,难道不精彩吗?以董卿的点评为例,一针见血恰到好处,既给与选手以启发,又引导观众看到选手之间的差异,对观看这档节目的观众来说,她的点评可谓锦上添花。

3)内容专业性

对于大部分观众而言,观看《主持人大赛》是抱着欣赏的态度,对于各选手之间的比较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的第一感官,缺少专业标准。这样就会让他们缺少参与感与距离感。

对于各大选手,只能从台风、语速、留白时间、现场肢体动作等方面进行比较,而这种非专业点评,让他们可能看不出选手的专业差距,加之自我与现场评委评分的差异,可能令观众产生自我怀疑而丧失自我判断。

《主持人大赛》节目播出后,收视率可喜,虽然选手本人的热度远不及流量明星,但提到这档节目,脱口而出的“神仙打架”等不是最好的评价吗?

在习惯于网上冲浪、热衷于网络文化与网络语言后,一场传统文化或个人硬实力文化涵养的比拼,更多的要思考背后的社会意义。在《主持人大赛》播放期间,不少网友感慨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竟然找不到词汇来点评这档节目;节目也让观众在休闲娱乐时补充知识。

2. 人火了节目不火的综艺

综艺节目上映后,嘉宾的言行往往可能成为节目的爆火点,带动节目热度,但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档综艺节目,嘉宾因这档节目爆火,但综艺本身的话题量和关注度却不高。

为什么嘉宾爆火,但综艺节目本身的收视率或知名度不高呢?我们从2019年综艺节目中挑选2档典型节目,试着加以说明。

(1)《追我吧》:成于极限败于底线

在2019年的今日,《追我吧》是谈及综艺行业就逃不过的一个话题,我们也将试着从舆情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解析《追我吧》事件爆火的全过程,怀着沉重的心情,我们也得多说两句,综艺还是要以人为本。

《追我吧》节目11月29日发布停播消息前已更新3期。在高以翔事件之前,对于《追我吧》这个节目,很多观众并没有投入太多关注。而11月27日,高以翔去世的消息引爆话题,为高以翔发声成为这一时期网民的自发组织行为。

在经历过几天舆论发酵后,高以翔仍是舆论话题点,随之而来的是对《追我吧》节目的问责及抵制。从舆论声量来看,《追我吧》由于这起事故“名声大噪”,而从衡量一档综艺最基本的因素收视率来看,《追我吧》节目火的只是节目态度与安保措施。

1)低可信度信源与对生命的敬畏

11月27日一早,有网友爆料称,高以翔在节目录制过程中晕倒,现场经过十多分钟的抢救后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随后博主又在评论中回复“人没了,猝死”。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麦克风,拥有话语权,他们既可以担任消息的第一爆料者,又可以是谣言的制造者与传播者。

从说服效果的角度来看,意见领袖与相关机构发布的消息更容易收获信任,而对于处于同一级别传播者发布的消息而言,说服效果会相对较低。在高以翔去世的消息中,最初的爆料者的信誉并没有获得外界的全然信任,且在高的粉丝群体的认知中,高以翔的身体素质良好,是娱乐圈知名的运动达人,猝死本身的信息可信度存疑。

另一方面,节目组与高以翔身边工作人员并未发声,缺少可信性信源的验证,加之人们心中对生命的敬畏,在没有最坏消息到来之前,人们愿意相信也会说服自己相信转危为安机会的存在。

因此,在爆料消息一开始出现时,并未立即爆发出庞大的说服力与可信性。

2)官方致歉缺失引爆网络情绪

随着高以翔生前最后节目录制片段在网上传播及节目录制现场观众对现场后续治疗措施的描述,舆论对节目组错失4-6分钟黄金救治时间进行声讨,而在舆论爆发后,《追我吧》及浙江卫视的声明未能让外界看到其道歉诚意。

高以翔因节目录制去世了,这种对生命的敬畏与逝去的可惜,让网民自发成为事件传播者与推动者。而舆论的诉求也是出于对生命的基本尊重,希望《追我吧》节目组与浙江卫视给与高以翔及其家人一个交待,一个致歉,但这种简单的舆论诉求并未得到满足。在27日午间,《追我吧》节目声明姗姗来迟,声明中没有道歉,甚至连称呼也让人心生不满。

27日晚间浙江卫视中国蓝发布关于此事的声明,声明中针对舆论焦聚的道歉事项和高以翔出事后,节目组的后续保障措施只字未提。这引起粉丝群体和路人的极度不满,在已经确定高以翔因录制节目死亡之后,缺位的道歉引燃舆论热度。

3)权威媒体对舆论进行二次建构与重塑

在浙江卫视及《追我吧》节目组遭遇全网舆论声讨之时,权威媒体从这一事件出发,深度挖掘事件背后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舆论聚焦于谴责《追我吧》节目后续医疗保障不及时,节目致歉缺失之时,权威媒体呼吁增强公共急救措施的科普,关注公共区域基本的急救设备,对舆论进行二次建构与重塑,引导外界反思高以翔事件背后的教训。

4)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因素增添了负面情绪

在高以翔事件发声后,杨天真及其旗下艺人纷纷发布关于“演员是一个高危职业”的言论,这与网民舆论诉求并不一致,为高以翔发声,了解高以翔事发时的急救措施、节目组的后勤保障、节目组致歉,是这一事件的三大诉求点。而部分艺人借助高以翔事件卖惨这一行为违背了舆论初衷,属于事件传播过程中的噪音因素。

5)情感的真挚与生命逝世的强烈反差,使得舆情热度不减

友人的悼念、朋友的婚礼、恋人的状态,高以翔周围朋友的消息不断传来,这些真挚、美好的感情使得外界对高以翔逝世这一事件越悲愤。在舆论中,公众将这些悲愤、同情、叹息转为化为为事件的持续关注、持续发声。

身体健康的艺人因录制综艺节目突然离世,事件本身的悲剧性引发网民的同情,而节目组的急救不到位及拒不道歉的态度,使得舆论呈井喷式爆发。

如今很多人再提起这档节目,“封杀”、“请停播”、“不会再看”等词纷纷脱口而出,一档节目做到了全民知悉、全民抵制,负面口碑值爆表,这爆火背后,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值得警醒与牢记。

(2)《女儿们的恋爱2》:成于争议败于现实

《女儿们的恋爱2》播放期间,郑爽张恒可谓是热搜榜上的常客,话题量不断,热度持续在线。但《女儿们的恋爱2》的播放量在今年综艺中的播放量并不高,甚至在今年综艺播放量TOP10中都未能占据一席之位。拥有郑爽这样的话题、流量大户,为何播放量并不如意呢?

郑爽和张恒的组合属于明星+素人的模式,虽然郑爽的话题和流量大,但其实力硬伤形成的刻板印象及在《女儿们的恋爱2》节目中呈现出来的情侣之间的相处模式和冲突并未让观众产生看剧的冲动。

在综艺节目《女儿们的恋爱2》播放期间,郑爽和张恒这对情侣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往往会成为节目正片与后期预告中的侧重点。

这是节目在编码过程中有意为之,郑爽粉丝群体庞大,粉丝会及时接收爱豆的情绪变化,节目制作方看中了这一点,在节目正片中有意将郑爽张恒情侣间的矛盾冲突呈现在观众面前,利用矛盾冲突刺激收视率。但结果并不如意,究竟是制作方在编码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还是观众在解码过程中并未成功接收到编码者的意图?

从节目话题和热度来看,制作方的编码过程中意图实现了。不管是郑爽粉丝群体对张恒的谴责乃至厌恶,还是路人对郑爽的评价,制作方想要挑起冲突的意图达到了。

但制作方并未了解解码方的需求和观看综艺的意图。恋爱类观众多为年轻女性,他们希望借助综艺来打发时间,逃避现实生活中暂时的烦恼,但这种情侣间的冲突无疑又将这些观众打回原形。

对于郑爽的粉丝来说,制作方的编码也是不成功的,这档综艺让他们看到了爱豆身上不好的一面,这与他们心中构建的完美爱豆形象产生矛盾,当节目中呈现出来的爱豆形象与我心中产生冲突时,节目瞬间进入黑名单。

明星对节目影响未必是积极的

“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道总裁黄晓明和《中餐厅第三季》因为“明学”热度高涨,仅从这样的结果来看,明星和节目是双赢的,但该节目仅获得了4.8的评分。

无独有偶,通过高以翔,外界充分了解了《追我吧》这档综艺,话题为节目带来了热度,但这热度并不是正面的。郑爽张恒时《女儿们的恋爱2》话题的制造者和热度主要来源,但话题和热度并未能带来收视率。

这两档具有代表性的综艺背后,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制作方去思考,综艺的意义在哪里?观众观看综艺的目的是为了消遣,为了赢得一时放松的状态,当挑战人的极限和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成为综艺的主旨时,又将观众拉回了现实,而这与观众观看节目的意图相违背。

不管哪档综艺节目,都应该保障嘉宾基本的人身安全,做好医疗保障,生命值得敬畏,不要将挑战人的极限作为博取收视率的法宝。

3. 为什么有些好口碑的综艺今年垮掉了?

在一揽子新兴综艺大肆冲击综艺收视率王座时,我们也发现前两年间部分口碑极好的综艺节目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状况。由于篇幅有限,我们挑选了网综代表《奇葩说》、台综代表《明星大侦探》加以说明。

从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这些综艺网络评分下降的幅度并不是很大,但是相较于前几季的好口碑,新季的瑕疵被无限的放大。当节目精彩程度并不能满足观众时,期望越大,则失望感越强。“真香”与“山崩”也只在观众一念之中。新季度之下,为何那些老牌综艺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未来后来者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吗?

(1)《明星大侦探》:火于新意死于新意

对于综艺节目制作人而言,一款节目的火爆既是荣耀可也是巨大的压力。创造或者接手一款成功的综艺节目意味着以后你的节目只能保持不断精彩,一旦出现任何一点失误都会被网友、媒体、竞争对手放大批评,而节目一直精彩也只会被认为是理所当然。

这种压力下,制作团队为了保持节目热度只能不断对节目进行创新,一旦出现口碑、收视率下滑,节目组就会采取更换幕后制作团队或者主持嘉宾团队成员等措施,成功的例子如韩国综艺《两天一夜》。

面对《明星大侦探第四季》网络口碑的下滑,在全新一季时,基于种种考虑,《明5》制作团队换成了以何舒导演为主体的全新制作团队。但是更换节目制作团队时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制作团队理念不同,便会对节目流程进行一定的更改。

对于熟悉了节目流程的老观众而言,新的改变意味着陌生,陌生意味着包容性变小。一旦节目新流程出现了问题,播出便成为了事故。而《明5》的第一期播放中便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明星大侦探》作为烧脑侦探节目,他的标签一直都是快节奏、制作精良、剧情用心、主题深刻。但第五季第一期中节目前二十分钟只演了撒贝宁、张若昀、井柏然、白敬亭四人轮流弹钢琴,这一段表演里几人都在试图模仿钢琴家的夸张姿势,表演时的浮夸表情都如出一辙。进度条一看,时间过半。剧情推进繁琐,缓慢。熟悉的快节奏模式不再,实力劝退老观众。

在随后有限的进度条,嘉宾们玩了场狼人杀,纷纷自爆,都说自己是凶手,让习惯了原节目流程(相互甩锅)的老粉丝莫名其妙。而由于案发场所在邮轮上,嘉宾们失去了以往相互打闹的互动模式,搜集证据过程中单调枯燥,为了推进流程而推进,最后匆匆得出凶手论证却无精彩的推理过程。

一个推理综艺,既不推理,也不好笑,前半部分空洞拖沓,后半部分匆忙带过,把自己的剧情优势嘉宾优势丢的干干净净。而唯一可以称之为亮点的平行宇宙设定,却早已为观众在前几季所熟悉。这一期播出后,《明5》的口碑一度下降到7.9。

与许多综艺不同的是,类似《明星大侦探》这样的小剧场推理模式综艺,其剧本(故事情节)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嘉宾的自由发挥。当故事不再精彩时,嘉宾团队也受制于故事本身而难有所作为。

在国内,这种受制于剧本本身的综艺还有很多,例如《极限挑战》系列、《奔跑吧》系列,它们与《明5》 的区别仅在于嘉宾自由度高低的程度。他们共同面对的问题是原有的主题新意不再,如何维持新主题的有趣成为制作团队最大的问题,不成功则是节目败落的开始。

(2)《奇葩说》——火于话题死于话题

相对于依靠着节目台本新意维持节目热度,更多的综艺则是依靠着固定的节目流程,抛出一个两个话题,让参演嘉宾同台竞技,依靠着嘉宾的发挥引起观众大规模讨论与认同。例如堪称大型洗脑现场的《奇葩说》、勾心斗角各种演员系列、音质比拼各种歌手系列。

这类综艺有着一套固定的、完整的节目流程。他们对于观众的吸引度来自于参演嘉宾、节目组制造的话题议论。但这类综艺后续也有问题,有趣的话题有限、有观众缘/实力的嘉宾有限,怎么让节目组制作的话题让观众认同呢?

我们以《奇葩说》为例,参赛选手双方进行辩论,靠着选手严谨的辩论思路,前卫独特的价值观吸引观众。在漫长的5季过去了,一个问题出现在节目组面前。老奇葩观众看腻了,那些有意思的辩论话题早已讲过,那么用什么吸引观众?

虽然《奇葩说》做出了一系列改变,老奇葩毕业,新奇葩竞争上岗。但《奇葩说》最根本在于辩论话题引起观众共鸣。由于前几季中有新意的,有挑战性的点基本都谈及了,观众的胃口被养刁,而新的议题却不能吸引观众的共鸣。

例如《奇葩说》第六季的第四期议题 《美术馆着火,救猫or救画》。一个成人的价值观固定,面对此类极容易发生在现实中的场景,谁都说服不了谁,远远不及例如《伴侣有个异性 soul mate,该介意吗?》基于假设引发的发散思维更能让人有兴趣参与其中。

在奇葩轮换与议题不再精彩之外,参赛选手之间如杨奇函与许吉如的纠纷,主持人马东面对婚姻观时的立场发言都引发了一定的争议。奇葩说一直以小众的精彩人生告诉大众的你可以这样做,你可以成为我们这样精彩的人。但是上述发言让大众意识到究竟是立场不同,大众成为小众之后或许依旧不那么精彩,我们终究不一样。

与《奇葩说》类似的节目还有各种演员/歌手同台竞技系列,当节目“话题”度减少时,节目就陷入了困境。有实力的人总在少数,而长期的节目流程中,这些人网友看厌了,新来的人实力有高有低,不能和前者比较。这也是歌手总导演洪涛诉苦的原因,在限定的话题下,能撑起节目的人越来越少,能引发观众兴趣与思考的话题越来越少。声临其境如此,各种演员竞技亦如此。

 

本文由 @黄蔷薇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