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
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最为典型的应用领域是音乐,在音乐产业中真正贡献产值的是艺人的粉丝,它由粉丝所购买的CD、演唱会门票、彩铃下载和卡拉OK中点歌版税等收入构成,也因此有专业的机构在2011年将ARPU (ARPU-AverageRevenuePerUser)的概念引入到粉丝经济中,即单位付费粉丝的月消费贡献值,有专家预测,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艺人影响力的排名将来很可能会由唱片的发行量转由ARPU代替。
所以,如果根据这个解释的话,大家其实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很多网红,最终都会转型淘宝店主。先把自己炒热,然后吸纳一大批粉丝,继而利用粉丝对自己的追捧,开淘宝店微店,实现营收。在这一点上,包括雪梨、张大奕等都做得非常好。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在粉丝经济中,明星是占据绝对主动的一方,粉丝是绝对被动的一方,其实这说法我觉得是有失偏颇的。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粉丝经济中双方的痛点是什么。
粉丝的痛点
信息来源渠道多,甄选信息时间长
大家都知道,现在几乎所有的明星都会有ins、微博、facebook等社交平台帐号,他们会选择其中的某一些平台去发布自己最新的动态,而且可能每一个平台发送的内容还不太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粉丝需要从不同平台去关注自己偶像,继而才可以获取最新的偶像资讯。同时,可能还得盯着线下的歌迷会、QQ群、微信群等有没有一些首发消息爆出来,单单从收集偶像最新资讯这一点,粉丝已经足够累了;
关注那么多帐号,还是无法和偶像进行交流
“作为粉丝来说,偶像的每一条动态我都回复,我就是希望我的评论能让我的偶像看到,如果能给我点个赞或者回复一下评论,那我一定会开心得上天。”这应该是每一个粉丝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每一个明星的评论至少都是成千上万的,能有时间看看其中的某几条评论已经相当不错了,就不要说回复了;
线下见面会一票难求,价格奇高无比
如果在线上不能好好地与偶像交流,那么稍微有点经济实力的粉丝都会想着去参加偶像的线下活动。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饥饿营销被活动主办方应用到极致,一张原本1888的陈奕迅演唱会门票可以被炒作到4888,而且还不一定买得到。再来看看,作为明星来说,痛点又是什么:
明星的痛点
多平台发布动态,耗神费劲
其实目前很多明星的微博、微信公众号都是交由专业的运营团队去做,特别是一些官方宣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团队来撰稿、配图。而当他真的想发一些自己的生活动态时,这个时候麻烦就来了,他得在微博上编辑,修图,发送;然后在ins上、在facebook上去重复之前的动作,但是文案配图都要进行调整,毕竟每一个平台对应的粉丝群体都不大一样。当编辑完文案修完图片时,可能已经一个小时过去了……
无法与粉丝进行交流,获取不了精品反馈
说实话,明星也是人,他发的任何一条微博、朋友圈,他也希望能看到有人去评论,但是,如果评论很多的时候他就很烦恼了。几万条评论,真的很难去分辨出哪一些是真心回复,哪一些是在下面打小广告的,所以这就导致了绝大部分明星们会直接不看评论,久而久之和粉丝的线上互动也就越来越少,评论区因为缺少管理,小广告也越来越多,真爱粉的回复越来越沉直到被所有的小广告给覆盖;
最担心没有粉丝
这一点我从很多明星的访谈中都听到,主持人问明星最怕什么的时候,他们会回答最怕没有粉丝。随着全民造星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偶像养成已经逐步按照工业流水线的形式来进行打造,过去养成一个明星可能需要5-6年的时间,中间还得花时间去试错。但是现在已经不需要了,每一个步骤都有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去速成一个偶像就可以了。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在人口没有爆炸增长的前提下,粉丝总人数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偶像会越来越多,也就是说,会有越来越多的偶像来瓜分粉丝,如果不能好好的维护自己已有的粉丝,并且将原本的路人转变为自己的粉丝,那么自己很快就会没落。
我们来试着把上面的三个明显的痛点做一个匹对。粉丝不喜欢多平台去收集偶像资讯,明星不喜欢多平台去发送动态,这一点就可以催生出一种类型的app。试想一下,在这个app上,明星可以编辑好文案、配图,一键发送到各大社交平台,这样就省去了登录不同平台、切换不同帐号的时间;而粉丝在这个app上,只要关注了某一明星,在偶像发送消息后app会第一时间进行推送,告诉你你的偶像的最新动态,这样就省去了去不同平台获取资讯的时间。当然,这个app能否成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大平台是否愿意开放接口,或者是否能用爬虫技术去获取这些内容,这是后话,暂时不说。
现在最难匹对的点,其实是明星粉丝双方无法达成有效交流。大家都有这样的需求,但是,没有任何一个社交平台目前能做到甄选优质评论并推送给明星,而且作为明星来说,他也确实很难得知这个粉丝是不是他的真爱粉,是不是优质粉。当时在这里其实我也想不通,后来和邵爷(我老大)沟通了一下,或许用户画像会是一个能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目前能想到的,就是通过对用户的追星行为进行分析,从各个不同的维度去进行画像,来对该粉丝进行分类,分为超优粉丝、优质粉丝、一般粉丝、路人粉等,然后优先展示超优粉丝的评论,明星也可以甄选不同级别的粉丝的评论,来了解不同级别粉丝的需求并且做出适当的措施(送周边、录祝福视频等),这样既能拉到新的粉丝,也能维护好已有的优质粉。不过,这个也暂且属于YY阶段,如果真要实施,后面会有很多细节需要考虑的地方,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再来YY一下。
其实讲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在这个全民造星、全民皆星的粉丝经济时代,明星反而可能会是一个弱势群体。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定位,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市场上未来一定会出现这么一家公司:它可以帮助明星去完成除了唱片、演唱会之外的所有事情,去运营好管理好粉丝,并通过标准化的运营去让明星的后援会更加强大。具体应该是怎么一个产品形态,我也还没想清楚,不过韩国的娱乐产业或许可以给到一些提示。如果有小伙伴对粉丝经济也很感兴趣,我们可以一起来聊聊,开开脑洞人会显得更年轻……
本文由 @georgexyw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对于粉丝真正的需求我认为无非就是一个归属感,自我认可,社会认可度。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想要和明星沟通交流,都想得到,有交集,如果得不到的话,我能成为其文化属性中的一员也是好的,
对呀 粉丝追星只是喜欢 ,随性 并且随时可以不喜欢 并不是为了贡献人民币
粉丝如何分类,什么才算的上是超优粉丝、优质粉丝。评判标准很抽象
提到用户画像,不得不提一句,粉丝追星的目的是什么(真需求)?这是最核心的东西,可惜文章中没有提及,透过现象看本质内容,才是产品的真正存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