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短视频加速,张小龙的步子不妨更大一些!
微信推出视频号后,又在订阅号新增了“视频”入口,这是微信短视频的加速。但是,作为短视频平台的后来者,微信短视频的速度要不要再快一点呢?要怎么提速呢?推荐有同样疑问的小伙伴读读这篇文章。
继视频号上线后,微信在短视频方面又有新动作。
日前有媒体报道,微信订阅号消息页面顶部“常阅读号”栏新增“视频”入口。目前该功能正在iOS系统用户小范围进行灰测。
01 微信短视频加速
此次微信订阅号消息页面顶部“常阅读号”灰测为公众号短视频创作者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流量入口。
据了解,iOS版灰测视频入口具备三大特征:
- 短视频内容的展示方式与微信以往的固有模式出现了很大改变。用户点入视频入口后,每一个被订阅公众号的详尽数据,包括新增的视频数量、视频的播放量、有多少“朋友”在观看等,都会明确列出;
- 这些公众号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全部都会按照信息流模式展现在用户面前,更具沉浸感;
- 这种新的展示方式中,微信“生态”被“嵌入”了视频中,创作者可以加入小程序卡片。
至此,微信生态下的短视频内容已经形成了多个入口并存形态。他们是微信一个多月前上线的微信视频号,“看一看视频”,“视频动态”。
与微信此前已经存在的短视频入口相比,新推出的公众号短视频入口最大的特点就是其 “媒体”的定位。
尽管这几大入口展示的内容,均为PGC与UGC并存,但像微信视频号这样的入口,显然更倾向于UGC,以“人人都是创作者”为导向。而这次灰测的新入口,则是以公众号体系为依托。众所周知,公众号这个体系在基因上就带有天然的媒体导向, 其短视频内容自然会更偏向于PGC以及PUGC。
总之,随着更多入口形态的出现,微信生态在短视频方面,从内容上看已经形成对UGC、 PGC的覆盖,从传播导向上看则囊括了媒体与个人,整个短视频内容创作展示体系更趋完善。
02 微信订阅号推“视频”入口的背后
在已经有了视频号、朋友圈等入口后,张小龙为何还要力推公众号视频入口?
要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创作者的角度去观察。
此前的创作者们,普遍将微信视频号视作主要的展示窗口,然而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许多人都发现,这个入口在创作和传播上,成本都显得偏高。
首先,视频号自带的编辑工具过于简单,基本与视频动态、朋友圈视频提供的工具相差无几,创作者在拍摄后,不得不使用更加复杂的软件来进行编辑发布。这就增加了创作、发布的难度和成本。
其次,视频在发布时,不允许创作者自行制定封面,而是由系统自动选择第一帧画面来展示,这样就大大限制了视频的传播效果 。而且微信没有提供视频号之间相互“关注”的功能,视频号与传播力强的公众号之间也很难实现深度打通。这一切,都令创作者感到困扰,令短视频制作和发布始终难以活跃起来。
而且,视频号入口对视频发布的要求,与公众号等大家非常熟悉的平台存在很大不同。为了在视频号入口里展示,创作者必须将原本已经制作好的视频,重新进行编辑发布。这种全新的使用方式让用户感到很不适应,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习惯。
在多重因素之下,微信方面显然感觉到,需要推出一个更容易使用、更贴合传播需要的新入口。而公众号界面上的“视频”入口,就是微信的新选择。
第三点,订阅号视频入口与圈子、小程序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样,公众号体系可以利用视频内容来提升用户粘性,增加读者的忠诚度。而公众号圈子则可以利用来自订阅号视频入口的内容,来打造共同关心、感兴趣的话题氛围,增加商业变现的几率。
在这种多维互动之下,短视频将通过与公众号、圈子等平台的互动,共同营造丰富的场景, 总体上提升传播效果。
03 存量之下,张小龙的“短视频”步子不妨迈大一些!
从微信近期在的频频动作我们能感知到微信做短视频(短内容)的决心。但玺哥认为, 张小龙当前的步子还是有些保守。
当前的短视频领域,已经有快手、抖音等强大竞争者的存在,无论是视频平台还是视频内容的受众,都已经呈现出一种“存量”市场的状态。在这种现状之下,微信短视频( 短内容)作为后来者,步子有必要迈得更大些。
观察短视频的生产、传播会发现,微信短视频(短内容)当前面临主要问题有两个:
- 如何提升短视频创作者的热情?
- 如何让用户看到他们想看的内容?
微信订阅号的“视频”入口的推出,可以看做是微信方面解决这两个问题的一个方法, 不过玺哥认为,这个举措还是有些过于保守了,张小龙的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
玺哥认为,与其缩手缩脚的试探用户,还不如放开手脚干一场。
当前的微信,其实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比如,是否可以直接增加微信的TAB!把微信目前的4个TAB增加到5个,为短视频提供最有利的露出空间——与其让用户深度挖掘,进入到页面之内才能看到视频入口,还不如用更直接的TAB,让创作者和受众共享独立的视频空间。
同时,可借鉴知乎在高质量内容展示方面的做法(为什么要借鉴知乎?在做高质量内容方面,知乎在国内还是不错的。):在TAB UI的布局上,建议参考知乎创作做高质量内容版式;在创作机制、算法、分发机制、内容展现形式亦可参考知乎形式。如此一来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创作者、用户的需求。
还有一点很重要:要尽量激发微信用户的创作热情,不要对内容设限!就算出于各种考量,要在某些领域和细节上设限,也应该是用算法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作者自由探索最大的可能性,也让受众得到最大的满意度。
以上只是玺哥的一些零碎想法,主要是着眼于如何从形式上拉近与创作者、用户的距离 。至于如何让大规模的短视频创作者、受众人群培养出新习惯,愿意将微信生态作为其创作、获取短视频内容的主渠道,这还需要张小龙拿出更多的干货。
作者:何玺,微信公众号:何玺(ID:hexiwx)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cJexRLGhO01nyMNCJ_fxPA
本文由 @何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我觉得微信还是微信,熟人社交的基础不在于视频,不能完全对标抖音快手,一个功能上线影响的是几个亿的用户,强推视频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