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移动+三星PK微信、余额宝 “圈”手机只为“刷”手机

DT
0 评论 7617 浏览 2 收藏 15 分钟

在不远的将来,你可以扔掉钱包,扔掉信用卡,揣着手机买东西。

银联、移动、三星这些不同的行业大佬,因为这个目标,被一款名叫NFC的支付技术连接在了一起。

这场游戏的参与者众多,一个合纵连横的时代正在到来。而微信、余额宝正绕道疾行,期待更早到达终点。

从2013年7月22日起,北京的中国移动用户只要轻轻刷一下手机就可以乘坐公交、地铁,还可以在支持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付款的商铺“刷手机”消费。

同一时间,中国银联联合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等14个城市高调推广一项叫做“手机钱包”的新业务,这项名为近场支付的移动支付方式,终于迈入了商用时代。

近场支付是移动支付的一种,指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利用手机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可以向商家进行支付。

北京的中国移动用户需要在指定的营业厅换一张NFC专用的手机卡,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NFC-SIM卡只支持5款中国移动的定制机和小米2A,iPhone和非中国移动定制的机型并不适用。

用户还需要下载中国移动手机钱包的应用程序,此软件同样没有在苹果的App Store上架,苹果一直以来并不看好NFC,因此在iPhone 5中没有集成NFC芯片。

艾瑞咨询近期发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其中,近场支付占比仅为2.6%。

即便如此,诸多机构却把2013年作为近场支付的元年,普遍看好这一领域的未来前景。

全球知名市场调研机构Frost & Sullivan乐观预测:在2015年近场支付将占到欧洲地区移动支付总量的42.3%。在2018年要提高到将近50%。欧洲地区出售的38%的手机当中,要配备近场支付的功能。

圈“手机”

换上了NFC的手机卡,用户可以在餐馆、超市、百货店、便利店、药房、医院和服饰品商店等场所“刷机”消费。还可通过手机自助银行,即时管理资金账户和金融理财;乘公交、地铁时即触即刷。两部NFC手机轻轻一碰,按提示进行输入密码等操作,可以快速划账。

早在2001年,韩国运营商已经开始了近场支付的尝试,日本电信公司NTT DoCoMo也在2004年开始布局。近场支付在这两个国家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欧美国家始终没有得到普及,发展缓慢。

在近场支付的产业链上,各家商业银行和中国银联处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是三大运营商,下游则是NFC手机生产厂商。

这意味着,消费者每刷机一次,商户需要向产业链上的几方参与者支付0.38%-1.25%的手续费,国金证券分析师马鹏清认为,在这场手续费的分成链条中,运营商、发卡行、收单行(提供POS机的银行)、银联的分成比例为2∶5∶2∶1。

在中国,近年来,各方都在跑马圈地,却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独占鳌头。

对于银行而言,金融IC卡的非接触式卡同样能够实现近场支付的功能。

央行一直在推动金融IC卡的普及,曾要求各家商业银行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全部将新发行的银行卡换成金融IC卡,这些金融IC卡都可以支持非接触式支付功能。中国银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金融IC卡累计发行近2.8亿张。

公交、地铁的支付也是金融IC卡最早介入的领域,之后才是消费领域,金融IC卡用户在支持银联“Quick Pass闪付”的非接触式支付终端上,不用输入密码,可以完成1000元以下的支付。

因此,在NFC移动支付手机普及率不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可能会选择优先发展金融IC卡。

而在三大运营商中,中国移动是最早开始行动的。

四年前,中国银联推出了13.56MHz移动支付标准后,中国移动随后推出了2.4GHz技术标准,两个标准互不兼容。而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则选择站在中国银联一边,采用银联的技术标准。这也让下游的硬件厂商左右为难。

2012年6月,中国移动最终放弃了自行研发的标准,和银联签署业务合作协议。这种合作方式堪称双赢,合作后,各家银行不再需要一家一家地与中国移动签约,只需通过银联接入系统即可。据了解,截至目前,中行、中信、光大等9家银行都完成了与该系统的对接,涉及13个电子卡应用,其他银行也正陆续接入。

这一事件也被业内视为移动支付“新元年”的开始。

2013年3月,中国移动推出了NFC手机钱包业务,在中国移动手机钱包客户端安装银行卡,便可在具备银联“闪付”标识的POS机上“刷”手机付款。电信和联通也在2013年推出明确的移动支付商用时间表。

中国联通支付业务公司总经理戴任飞曾在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移动支付并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上投入很大,中国联通至少投入了数十亿元,靠手续费分成远远不足覆盖成本。

因为NFC的成本较高,带有安全芯片(可以用移动支付)的NFC手机其附加成本为5美元左右,没有安全芯片的话成本小于1美元,却不能用于移动支付。

不只是商业银行和电信运营商,终端的提供商们也在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近场支付的市场上抢占先机。

中国移动推出的第一批NFC手机,涵盖三星、HTC、Sony、LG、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品牌。中国移动还计划在2013年9月再推出20款左右支持NFC SIM卡的移动定制机型。

广发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黄亚森认为,现在的NFC手机还比较少,只是在一些高端机上存在,如三星的Galaxy9300。2002年的时候,手机上配摄像头是很时髦的东西,大部分手机都没有,但现在手机没有摄像头是卖不出去的。NFC也可能是这种趋势,可能到2015年时,手机不带NFC也是卖不出去的。

根据中国移动的规划,预计2013年将销售一千多万台NFC手机。中国联通则要求3500元以上的定制手机全部要内置NFC的功能。

走向竞合

日本的电信公司DoCoMo独挑近场支付的大梁,甚至帮商家免费配备支付设备。

在美国,NFC虽然得到了美国各大移动运营商和信用卡公司的支持,但商家不愿意投资对现有收银系统进行升级。

而包括苹果在内的手机厂商,在没有看到大规模商家积极响应之前,他们不愿意付出太多精力去开发和生产。商家们却认为,只有当他们看到更多的消费者拥有了NFC手机,才会去升级收银系统。

但在中国,产业链上线的参与方渐渐意识到合作更能够打开市场。2013年6月,在上海金融业联合会主办的一场题为“移动金融”的主题论坛上,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表示,整个体系环境是交错综合,应该秉承开放、合作、共享的理念,构建和谐的移动支付生态圈。

交通银行副首席信息官麻德琼也认为,在竞合的时代,一定要在开放的环境下,封闭是走不通的。

事实上,在NFC移动支付推广上,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已经达成默契,双方各有分工。银联负责金融层面的管理,改造POS机,发展合作商户。

中国银联移动支付部副总经理单长胜说:目前,中国银联已经有超过130万台支持非接触支付的POS机,NFC手机可以直接使用。中国银联一致倡导共享线下商圈,手机支付也要纳入这个商圈。

各家商业银行都可以接入银联的平台,不需要单独找运营商谈合作。

中国移动则主攻用户习惯的培养,让更多的用户使用NFC进行移动支付。中国移动计划2013年投入近百亿推动NFC产业链的发展,其中11亿用于NFC终端、近60亿用于NFC-SWP模式的SIM卡。

目前,对于近场支付而言,最大的阻力是商户的需求动力不足。虽说中国银行负责POS机的改造升级,但NFC支付要比传统的刷卡收银的方式要复杂得多,收银员需要经过培训才能熟练操作。如果商家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换了POS机,收银员也不会操作,相当于浪费了这个功能。

在浦发银行信息技术总部总经理助理黄炜看来,接下来就是对商户的培训工作,可以将星巴克、全家等一些便利店作为切入口,这些店面的服务员比较年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手机刷一刷,几次下来也就适应了。

机构却普遍看好近场支付的前景,国金证券预测,2013年移动近场支付正式起步,用户量2014-2015年快速放量,同比增长207%、124%;初始解决方案以NFC-SWP为主,其放量节奏基本与用户量增速放量节奏相同,2014-2015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02%、102%。

搅局者

正当银联、运营商、手机厂商打通整条产业链,打算一骑绝尘之时,搅局者已经出现了。

在即将推出的微信5.0中,微信支付是最大的亮点。通过二维码,就可以实现线下扫描,用手机支付,颇有近场支付的味道。而且不需要更换手机卡,不限制手机型号。

业界人士认为,在NFC没有成熟和普及前,用户和商家更容易接受二维码。微信已经拥有近4亿用户,借助微信,可以培养用手机进行小额支付的习惯。

而类似手机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把支付平台嵌入交易平台应用内支付将会成为移动支付未来发展的主流。

此外,微信通过公共账号为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提供客户服务平台,同时与招行合作推出微信银行。拥有大量高粘度客户的微信接口,将大大促进招行的手机银行交易量的提升。

艾瑞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在手机客户端等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67.6%,财付通的份额仅为7.3%。

眼下,财付通更希望借助微信支付实现手机端的逆袭。上线了短短一个月的“余额宝”,销售额已经突破了100亿。坐稳第三方支付老二的财付通也按捺不住,加速与基金公司合作,推出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

但腾讯内部员工对此却并不乐观,在他们眼中,财付通并不想跟银行抢饭碗,而是甘心扮演渠道的角色。

“财付通的用户更偏年轻化,消费主要是买游戏点券、Q币等,资金流水并不大。相比之下,支付宝的用户资质会更好,而且有购买理财产品能力的用户,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阿里能成功的,在腾讯不一定成功。”一位工作人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无论如何,包括eBay旗下PayPal、谷歌、Visa、新浪在内的公司都在开发数字钱包服务。这些数字钱包同样可以整合信用卡、借记卡、银行账户、会员卡和优惠券,支持网购和在实体店的购物。

只是,用户习惯还在培育,迎来行业爆发期尚需要时日。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