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能否实现超越美德工业强国?

0 评论 5684 浏览 19 收藏 14 分钟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以及物联网时代的开启,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带领着这个社会在加速向前迈进。在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发展潮流中,一直督促人类向着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生活的道路前进,实现人网一体,在生活服务中,为人们提供更加智能、快捷的服务方式;在生产劳动中,则为企业提供更加数字化、科学化的生产工具。于是,德国率先提出了工业4.0时代,美国则向工业互联网吹响了冲锋号,而中国也不甘于落后,迎来了产业互联网时代。尽管各自的叫法不同,但是都是借助于互联网新技术从而来实现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中国,产业互联网全面带动企业转型升级

不得不承认,国内的消费互联网格局已定,BAT在商业界的布局也已全面开花,中小创业团队已经很难再在BAT巨头占领的市场中做出怎样轰轰烈烈的举动。不过,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不断发展,产业互联网的市场争夺战才刚刚开始,谁能够早点在这个市场中立足脚跟,谁就有机会成为新时代的巨头。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提出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从而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就意味着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必须得到很大的提升,并能够快速实现工业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产业互联网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力量。

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化较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了至少几十年,但互联网化却是可以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甚是迅猛。我国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也在不断扩大,尤其是年轻的用户群,他们生下来就开始与互联网有所接触,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工作、消费、娱乐等,都在慢慢形成一种新的习惯。因此,我国有庞大、忠实的互联网用户群作为基础。

另一方面,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是近些年国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传统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关键的发展钥匙,也出现了很多为企业用户提供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而这一企业级服务市场未来发展壮大后,将会成为产业互联网中一个巨大能量的市场。

在这个企业级服务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为企业转型提供技术服务的服务商、提供移动办公平台的互联网企业等,值得一提的是为企业级用户提供一条龙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蓝信,他们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实现了打通上、中、下游的产业链,为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运营管理、融资、售后等过程中提供一条龙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企业实现更加科学、可靠、快捷的转型服务。

一方面,蓝信为企业的内部运作提供移动化办公,为企业内部系统提供智能化的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又为企业在外部与其他企业的交易、沟通上实现数字化的工作方式,从而来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得到更专业的、科学的、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最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为企业用户提供独立的云服务,帮助企业积累企业的用户数据、交易数据等,从而能够借助大数据分析运用来帮助企业实现更好转型,也间接带动了我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

德国,工业4.0欲再次引领全球制造业

这是以智能制造为主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使人们进入了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大家都知道德国在全球上是数一数二的制造业技术强国,而德国进入工业4.0时代意味着要将德国的制造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从而形成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制造,未来德国的国际竞争力将会有一个更高的提升。

早在2011年德国政府就提出要大力支持工业领域的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战略,德国的工业4.0是向着成为智能制造技术供应商、占领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和产品市场的目标进发。

一方面,德国的互联网+制造业,是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深入到制造业中,打造一个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化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德国传统制造业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得到深度融合并发挥有效的作用,这也是一种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德国的工业4.0时代要做到的就是让互联网企业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领先供应商,为其他企业设计并实施一整套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将装备、生产线、车间以及人的网络集合起来,从而打造人与设备、环境以及数据有效互动的智慧工厂,产品从研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等一系列过程的集成,从而来实现产品的最高价值;在内部信息管理上,利用技术可以使得信息从企业的内部系统贯穿到整个工厂网络的每一个具体节点,而工厂下每一个节点的信息也能够反馈到整个系统内部。

由此看来,德国是想要在互联网制造业上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供应商,达到占领整个全球市场的目的,并再次引领全球制造业。

美国,工业互联网欲再塑美国中心

美国工业互联网注重的是利用软件、网络和大数据对工业领域的服务方式进行改造。相对于德国的工业4.0,美国想要实现的不仅是制造工厂里机器设备的智能化,还要利用科技来实现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的融合,最终达到构建智能制造生态系统的目的。

在国家政策上,继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新的革命性生产方式来重塑制造业,并出台了一系列法案来支持美国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为美国的技术研发巩固了基础。

在“软”领域,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能够为企业提供智能化和柔性化的服务,具体表现为:为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不同用户群需求信息的了解,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智能化的、科学的工业生产决策,制造出能够承载信息、感应环境和自我检测的智能化产品;用批量化的生产形式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又用个性化的产品功能种类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最终实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集约经济的发展。

美国的GE公司是典型的互联网+工业的模式,提出将人、数据和机器把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网络连接起来。根据用户的需求,利用技术来实现企业的数字化业务管理,从而形成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产品制作流程及新的制造业生产方式,这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和决策。

工业时代,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经济大国,随后又凭借着信息革命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发展。此番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美国欲借此继续确立自己的全球中心位置。

产业互联网时代,中国能否实现超越和逆转?

从德国的工业4.0时代、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再到中国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产业中的行业平台型龙头迅速地在这些浪潮中找到了发展机遇,也将改变整个社会甚至是整个世界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

在发展步伐上,纵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我国的产业互联网,德国在重领域上聚焦于高端产业和高端环节,做智能工厂,立志要实现互联网+制造业的目标;而美国则更注重软领域上新技术优势的利用,尤其是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优势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制造上,能够为企业提供更科学、智能化的生产方式;而中国的产业互联网,目前依旧只是起步的阶段,但是也不乏有很多技术企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在企业级服务上为企业转型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在研发力量的投入上,德国是世界制造业强国和全球领先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国,其在制造业上的资本研发投入也超过了美国和日本;而美国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金融危机之后也投入了更多的研发力量来鼓励美国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中国相对于两国来说,科技研发投入的力量还是比较薄弱,国家的资金投入有限,很多企业也存在着科技投入资金不足的情况,因此,中国还是要在技术研发上,发掘更优秀的技术人才、投入更多研发资本和研发团队。

在技术力量上,德国在汽车、机械、电机等方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水平,因此产品品牌和形象都已打造出来了;美国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方面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也在各个方面投入新技术运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中国也不甘落后,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并慢慢走出国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全球科技巨头进行抗争。

由此看来,我国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尽管不如德国工业4.0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起步早,但是由于国内产业互联网借着互联网+这股东风与国家政策的支持,同时在一些企业级服务能力非常强的平台支持下,国内多个传统产业的企业都开始迎来脱胎换骨,未来中国借助产业互联网实现全面超越工业强国完全有可能。

#专栏作家#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海南三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购团邦资讯创始人、知名自媒体。国内首创以禅宗与道学相结合参悟互联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互联网结合,以此形成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文化以及创新精神。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