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当流量
本文从现代社会互联网社交的现状、意义、以及对人们的影响三方面发表了对过度社交的警惕和抗拒,希望人们能够回归本真,追寻自我。
我在很多社交软件上都有小号,就是用来关注自己的同学,以前的好友的,号里面基本都是些普通朋友,没有日常那么多骚话,也没有那么多独特的见解。只是像条咸鱼那样挂在那里,一年半载才会发一条动态,作为以往的那个自己还在的证明。
前几天,我朋友问我,是不是拿小号来恰饭了,怎么几百粉的号还能恰饭?
我打开一看,我的其中一个小号一直在给那些饭圈明星营销号点赞,点了已经有大半年了,看得我一肚子火。
点赞也就罢了,钱呢,钱呢,钱呢?
一、互联网社交现状
除了工作必要之外,我已经慢慢的放弃了很多社交、社区类软件。这些软件带来的大量社交和无用的信息对我而言与其说是消遣娱乐更不如说是一种负担。
多人运动事件爆发时,吃瓜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过了半天,我打开任何手机上的任何一个软件,任何一个网站,任何一个社区,看到的都是“锤”“多人运动”“手机”这些东西。
八卦是一个很好的情绪调节品,但讲真,吃瓜虽然很好,可我始终也只有一个肚子一张嘴,没办法24小时吃瓜;而且瓜吃多了,会拉肚子。
信息也是如此。
目前,过量的营销内容几乎充斥着整个互联网:每个内容平台,每个社交软件基本都是时政新闻、娱乐明星、网红公知、营销大V的世界。
一打开软件,不是明星放屁都有上万评论和转发的无脑热搜,就是各种励志鸡汤正能量,还有充当着人生导师实际收智商税的营销号。
除去这些,再往深处挖一挖就只剩一些毫无营养价值的搞笑段子,炫富拼爹、自拍卖萌等内容。社交网络过度的发达,以至于我们每天都在被动的吸收着这些营销号产出的庞杂而无用的信息。而过度聪明的算法也让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被迫的陷入这种营销浮躁的内容里。
我之前曾经在某app的首页搜了一下奥特曼联名款T恤,结果直到现在,我的各类软件到现在都还在给我推送奥特曼战力排名,闪耀迪迦跟常态赛迦到底谁的战力更强,奥特之父头上的角为什么那么大。
我虽然喜欢奥特曼,但我真的不关心奥特之父的角为什么那么大!甚至连我那个拿来当通讯录的小号都变成了这个营销世界的一部分。
科技在进步,信息壁垒被打破, 信息获取变得便捷,世界触手可及,这很好。
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想在营销的世界里,留下一个从不曾变成流量,只属于我们自己的角落。
我们并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工具,变成纯粹的“流量”,但这个微小的愿望也如此难以实现。
二、社交的意义
社交的存在,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人对自我存在认知是需要对应的坐标来进行锚定,而社交就是作为这种参考坐标而存在。如果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其他人,不存在社交,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意义。没有了“对与错”的参考,失去了“值与不值”的参照。
幸福不一定是对比出来的,但很多事情有对比才有价值。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里,社交需求是基于人类基础需求之上的高层次需求。当人脱离了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后,就会开始寻求社交需求。
因为这种没有对照,没有参考的虚无感会给人类自身带来痛苦,会使得思考本身成为自我认同的阻碍。
在这种情况下,人便会感到焦虑、不安和迷茫。所以许多科幻电影会将“永生”作为一种终极的痛苦。
“社交”这东西主观上降低了我们的迷茫和焦虑,让作为个体的我们确定了自身的存在“意义”或者说存在“价值”,从而客观上提升了我们的生活效率。
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体,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人,没有他人就没有自己。失去锚点的自由就只是一片虚无,我们的存在,因为别人的存在得到了证明。
这就是社交的存在意义——对个人积极的内在价值。
三、过度社交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 信息入侵,失去自我空间
但随着互联网的参与,社交圈被扩大,社交和信息的界限被模糊,大量信息的入侵让我们失去了自我空间。在锚定点之外,涌出的大量社交信息反而让我们产生自我怀疑,外界的大量信息时刻提醒我们:在这个世界,在这个社会之下,我们的存在意义,但却忽略了我们作为人而言对自己的存在意义。
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你是互联网下的吃瓜群众,你是公司的员工,你是需要减肥的胖子,你是需要承担家庭开支的丈夫,你是需要担忧子女教育的父母,你是要焦虑未来的职场青年,你是要操心房子车子的工薪族。
一个一个的锚点像绳索一样把你牢牢的捆在你该在的位置上,却没有任何一个点,是告诉你在撇除外界的杂音之下的你,到底又是谁。
你喜欢电影、漫画还是运动?
空闲时你会出去一个人闲逛、瘫在沙发上看剧还是坐在电脑前写作画画?
不是作为公司的员工,不是作为倾听的友人,不是作为那个处处为伴侣着想的恋人,也不是那个孝顺的儿子,而是仅仅作为你自己。
在这个无处不社交的时代下,成年人,有时候想好好哭一场都是一件困难的事。
发一个丧一点的朋友圈,上司说影响不好,朋友说你矫情,家人又会过分担忧。
你想宣泄,却连一个无人的树洞都找不到;你想分享,却很难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人。
这些软件,这些产品,这些我们用来消遣,放松,用来在这个虚幻世界寻找自己真实存在价值的东西,彻底成为了这个虚幻世界的一部分。
A4腰、iPhone腿、纸片人,说走就走的旅行,头等舱的体验,网红打卡圣地,各种层出不穷的时髦热搜词都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辈子都无法触及的目标。
拿起手机,手指划过屏幕,动态中的明星、网红,甚至是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成为了社会标签下的那个精致模样。
看完之后,摸摸自己肚子上的两层赘肉,默算了一下自己卡里所剩不多的存款,一声叹息后打开了另一个软件,企图在各种段子和鸡汤中寻找慰藉,但内心的那个小小黑洞却始终无法被填满。
在这种影响下的我们,每次发一条推送,一个动态,总是会细心的编辑每一句话,美化每一张图片,突出自己的优点,避开自己的短处,生怕一个小小的缺点都会被放大,把那个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
为了一个个毫无意义的转发点赞费尽心机。
每次打开一个软件,都像一个巨大的巴掌扇向我们的脸,然后另一只手紧紧的揪着我们的衣领,大声怒吼“给我睁开眼好好看看这个世界,给我活得有趣点!”
渐渐地,我们发出去的每一条内容,都只不过是为了塑造一个积极、向上,阳光、完美的自己,而那个不太完美,有着缺点,小小怪癖和特点的自己,彻底的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
2. 营销号贩卖焦虑,成为社交的附属品
过量的信息,大量的社交都在不断侵袭着我们的个人空间,让我们变得焦虑而恐惧。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会耗尽我们的精力,让我们无法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并不会停下来认知思考,只会开通更多各种各样的社交媒体账号,寻找更多的渠道去安慰自己,因为我们很难凭一己之力对抗这种焦虑。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的信息,似乎可以缓解那种诸事无法预料的感觉。不幸的是,在现实生活中,你无法从社交软件自身找到某种答案或者解决措施,所以在翻阅了各种各样的社交软件后,可能会感到更加绝望。
你看完一个公众号,告诉你现代人高糖高油盐的饮食习惯和长期坐在电脑桌前的生活习惯正在慢慢的损耗你的生命。
于是你打开健身软件,制定了一个健身计划,搜索了附近的健身房,好像已经健身了一样。
然后打开微博,看大V们吐槽健身的段子,底下数千个评论都好像和你感同身受。
翻开朋友圈,看到朋友发的健身照,最后你在底下评论“健身真的好难坚持”。
刷完这些,在短短一个小时内你仿佛完成了一个从堕落到救赎的完美循环,但关掉手机,除了给各个软件贡献了一次日活,给营销号贡献了一波流量,给自己增添了焦虑之外,你又得到了什么?
自我成长?
没有。
实际利益?算上手机流量跟电费甚至是负数。
为我满足、快乐?
一下惨一下爽,加起来也是毛都没有。
要摆脱这种焦虑和压力,我们需要更多的专注于自己,而不是看着自身在社会下的那个虚幻的投影。
最近,绘画圈博主@潇十里发文称,称自己打算脱离原本的社区,在躺平建了个号,把大部分精力用在躺平上,更多的专注于跟圈内好友交流,他的推文引发圈内疯狂转发。
很多画手、同人圈子的用户对社交的实际需求,更多的是像躺平那样,用来跟同行好友,共同兴趣爱好者进行交流,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像躺平这样,能够分享自己真实生活,能够被同好者看见,共同交流的环境,而不是一个被大量营销号包围,随便发点内容就担心被人剽窃,被围观群众口诛笔伐的泛流量社区。
而许多厌倦了现在社交软件的用户也是如此。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可以认真分享自己的生活,不用天天一打开软件,就看到哪个明星离了婚,哪个网红被打脸,或者哪个奥特曼长了几根角的无用内容。
他们需要更多像躺平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分享社区。
在这个社区里,没有通讯录关联,不用被迫地回到那些无用的社交。
没有开屏资源位、货架这些推广功能,不用天天看到那些无聊的商品信息;没有强push,不用一开手机就看到又哪个明星离婚,汪峰上不了热门这种推送;更没有天天搬运内容刷数据给我们制造焦虑的营销号。
在这里,网络社区可以成为真实世界的一部分。社交可以成为“我”的一部分,而不是把“我”作为社交的附属品。
3. 失去自我,无法做真实的自己
很多人其实只是希望有机会能做真实的自己。
没有那么多改变世界的努力,没有那么多美丽帅气的精修照片,没有那么多说走就走的旅行。只是在出租屋里,做个安安静静躺平在沙发上的“废物”,只是在社区里,和跟自己一样的人真实的交流。
但世界不允许,互联网不允许,那些精致的营销号不允许。
在营销号们描述的那个世界里,你必须是那个6点起床跑步,7点给自己做一顿精致的早餐,8点出门上班职场拼杀,晚上出门蹦迪撩仔撩妹,周末玩无人机、滑板、看画展,假期去摩洛哥旅游,在澳门塔上蹦极的精致年轻人。
而不是那个躺平在沙发上,刷着自己喜欢的小说,闲时待在家里画画看番,偶尔和朋友讨论哪个漫展更好玩的无聊普通人。在他们的眼里,我们必须是流量,我们也只能是流量。消费或者被消费,是我们的宿命。
三、小结
流量,是互联网的基础。但对个人而言,自己才是一切。社交和外界信息能够让我们认清自己,摆正位置;但过多的社交和信息,只会让我们被固定,被“世界”所捆绑。
社交的本质是为了摆正自身位置,确定自身存在价值;但如果为了“价值”而生活,为了社交而社交,纯粹是自寻烦恼。
或许是时候,让社交和信息回归他们原本的用途,让他们为用户所用,而不是反过来绑架用户。
世界需要流量,但我们需要自己。
作者:半佛仙人,微信公众号:半佛仙人
本文由@半佛仙人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但实际上在社区里发布内容,就会希望获得一点收获,不管是赞也好还是评论也好,然后就会不自觉的开始创建自己的社区人设。
写得不错 写出了我前段时间想说点什么但苦于文思枯竭无力表达的真实感受。
竟然是小编哈哈哈!
认领半佛
写这篇文章的本身就是在给流量看的
估计分享者没看完就control A了
居然是小编(°ー°〃),愣住
半佛?
咦 , 为啥你的头像是 GIF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