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这么火,能否成为在线阅读行业的网易云音乐
编辑导语:读书app是大家手机里必备的一款软件,无论是在地铁公交上,还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书籍都能够帮助我们打发时光,同时获取知识。本文作者从微信读书能否成为在线阅读行业的网易云这个新颖的角度出发,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微信读书是我最常使用的的一款读书APP,虽说如今的年轻人宁愿到处借视频网站的会员也不愿意充值,但我还是在冲动之下购买了微信读书的无限卡,而且看着自己省下的金额越来越大,就觉得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身为一位产品狗,处于产品思考的职业病,就对微信读书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权且记录。
1.在线阅读市场分析
1.1 市场规模
根据艾瑞咨询分析,预计2019年电子阅读市场规模能达180.5亿,2020年更是突破200亿。
国内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BigData-Research)发布《2019年中国数字阅读市场研究报告》指出,目前用户数达4.7亿,且人均阅读量逐年提升。
而且随着在线阅读版权保护的提升,优质IP能够全渠道得到用户关注,在线阅读行业还将稳定发展。
1.2 行业概况
写作行业里面角色包含写作者、版权合作商、读者、广告主、出版商、书店、网文平台等,覆盖创作、出版、传播、评论、IP打造、获利等一系列环节。
目前,阅文集团已经做过一次整合,从版权出手逐步打通行业上下游,但市场中依然有强大的竞争者和优秀的独立商。
微信阅读作为阅读工具,也有自己的版权合作商团队,且目前APP已有庞大的读者群体,未来引入广告主,与其他角色形成更多联动也指日可待。
1.3 竞品分析
根据易观数据的分析来看,阅读行业的一级梯队已经形成,分别是掌阅、QQ阅读和咪咕阅读,他们的季度活跃人数均超过6000万。
简单看了看头部APP的历史:掌阅成立于2008年9月,2011年iReader出现;QQ阅读2009年最先出现在塞班系统,2011年进入智能手机;2013年12月中国移动手机阅读业务更名为“和阅读”,2015年10月“和阅读”正式更名为“咪咕阅读”。
可以看到,头部APP出现在13年以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产生而兴起。
而微信读书虽然并没有出现在榜单中,但是根据微信读书的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微信读书注册用户数2.1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00万,月活跃用户尚未超过千万。
不过,最早的微信读书版本发布于2015-08-27,早期的移动互联网红利享受不多。
此外根据调研,影响用户阅读的因素中,书库资源丰富度排名第一,其次是价格,最后是阅读体验。
背靠阅文和微信两座大山,加上腾讯一贯的产品设计能力,微信读书在这几方面都有不小优势。
我也相信微信读书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成为在线阅读的超级APP。
2. 微信读书产品分析
2.1 产品定位
微信读书主推阅读+社交,阅读是产品的基本形态,其阅读内容则根据用户需求来定,主推严肃文学,辅以网络文学。
社交是腾讯的拿手好戏,微信上更是有国民社交关系圈。
而微信读书也没有放弃这一天然的优势,早早就将微信的好友链引用过来。
2.2 目标用户分析
通过各家的数据分析,19~35岁的用户占比最大,而00后群体则成为第二大的用户群体。
从出版类型来看,主要由小说、漫画、杂志等轻松文学,还有出版社出版的相对严肃的文学。
微信读书从严肃文学切入,已沉淀一批高知粘性大的深度用户,与市场上的网文APP形成了差异化。但有一点很有意思,微信读书的书城中网络文学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且网络小说的收费并不算在无限卡的权益里面。
所以,微信读书在未来是否会拓展自己的疆域,扩充自己的收入,这个有待进一步观察。
继续对用户进行分析,从社交意愿和读书意愿两个维度考虑,微信读书的用户可以分成几个类型:
- A:强阅读需求、强分享意愿;
- B:强阅读需求、弱分享意愿;
- C:弱阅读需求、强分享意愿;
- D:弱阅读需求、弱分享意愿。
A类用户是读书的带头人,是核心用户。除了常见的弱社交外,还可以鼓励他们撰写书评、创立书单,在运营活动和排行榜上可以为他们设立更多的维度满足其荣誉感。
B类用户一般是产品的忠实用户,我自己就是这种人。这样的人目的比较纯粹,愿意为了读书而付费,但是需要满足他们的隐私和阅读需求,不需要太多的打扰。
C类用户不一定真的热爱读书,但愿意在特定人面前塑造自己爱学习的形象,甚至也可以付出一定的精力和财力。
D类用户的价值不高,我们需要对其做一些转化,通过提供对方感兴趣的书籍或者玩法,让他转化到其他象限。
2.3 场景分析
讲道理,阅读无处不在,不管是完整的时间还是碎片化的时间,因此场景这里不做强调。
但很明显,微信读书里面的内容、阅读方式,已经几乎覆盖所有可能的场景。
3. 微信读书APP功能分析
由于微信读书的定位是阅读和社交并重,因此我也试图从使用流程出发,试图了解微信读书里面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以及彼此之间的呼应。
3.1 读书
3.1.1 读书首先要有书可读,挑书一定是第一步
在微信读书里面,第一个tab就以卡片的形式将书籍推荐给用户。
推荐的维度包括了最新上线、玩家阅读兴趣、好友在读等,若用户发现感兴趣的书籍,则可以一键添加到书架上。
微信读书也照顾到用户主动寻找书籍的场景,分别在搜索框中和书城两个模块。
通过搜索,用户可以精准查询感兴趣的书籍。而在书城中,出现的是现在平台上的排行榜,且做好了分类。
“看一看”模块也开始推荐书籍,包含书单推荐,将同类书籍聚集在一起推荐给读者。根据用户兴趣推荐一个章节,如果读者感兴趣则可一键添加到书架。
3.1.2 选择要读的书后,进入阅读过程
当我从推荐、搜索、书架中找到想看的书籍时,点击“立即阅读”,即可打开书籍。
读书的方式,既可以看,也可以听,满足了不同用户的看书需求。
3.1.2.1 看书
书是由文字的集合,文字是用来看的,这个也是最基础的读书方式。
排版是一本书的颜值,好看的书总能赢得更多的青睐。就跟人类一样,虽然不一定要华丽,但总是要让人感到舒服,这样别人才有动力来探究你的内涵。
所以,微信读书的版面是比较舒服的,而且可以让读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字体、背景、亮度等。
我特别喜欢用iPad进行阅读,跟纸质书差不多的尺寸,颜色间距字体都让人赏心悦目,沉迷于读书不可自拔。
3.1.2.2 听书
微信读书的音色选择只有两个,而且在线听书和离线听书体验并不一致,还有进步的空间。
同时,听书部分也设置了定时关闭等功能,可能是照顾到部分用户睡觉前的需求,也是蛮体贴的。
读一本书就是在跟作者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在此过程中,读者会体会作者的心态,也会反思自己的生活,从而产生诸多的感慨,并以此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但是,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会做读书笔记,会写书评。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而不留痕迹,总是会觉得少了些什么。微信读书也提供了标注和书签工具,基本可以满足阅读的需要。
不过,微信读书的标记不够明显,尤其是日间模式与夜间模式切换的时候,有些颜色就显示不出来。
书签不够美观,当前书签只有三个背景色、三种字体可换,排版也不够美观,而且只能下载在本地或者分享出去。
这里比较迷惑,下载到本地难以管理,分享出去又不漂亮,明明是刚需是重要工具,却变得有点鸡肋。
最重要的是隐私,我写的书评一个不小心就能被别人看到,都不敢无所忌惮的写我的读书感了。
3.1.3 读完书籍后依然会时常回顾,一个清晰的入口和展示尤为重要
好的书籍是值得反复阅读的,自己的笔记也是会经常回顾。
微信读书目前很显式地在“我的”里面有“笔记、读过和赞过”里面的“笔记”。
温故而知新,在重复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产生新的想法,而微信读书也是对此开发了再评论功能,很是不错。
3.1.4 书架管理
读完很多书后,书架上平铺着一本本书虽然看着很有成就感,但对于快速定位和寻找并不友好。
微信读书是有书单功能,却并没有做强引导,我刚看到有“管理”和“书单”功能时还很奇怪,并不知道如何来做。
因为尝试从书架上整理书单时,书单跟单本书放在了一起,且视觉上差异不大,给我一种书丢了的错觉。
当我学会使用书单后,我又觉得这个功能很像网易云音乐的歌单,不知道官方是否有这样的愿景——以书单作为一个入口,就像每年寒暑假必有的推荐书单一样。
3.2 社交
3.2.1 社交的第一部是建立好友关系
显示的入口是“我”这一模块下的“关注”,点击之后又分为我关注的和关注我的。
进入之后,又分成微信朋友、关注请求。微信朋友是让你主动同步微信好友圈,关注请求是期望加我为好友的人。
我在微信读书里面的好友关系建立的有点早,又有点莫名其妙。给我的印象就是很早之前微信强制同步了好友圈,然后我就加了一堆相熟的或者不熟的朋友。
我能够理解微信读书这样做是为了快速沉淀关注链条,就像当初微信也是同步了QQ的好友一样。
3.2.2 在阅读这件事情上做一些交互
微信将建立交互的场景充斥在读书的各个环节。找书环节可以查看朋友在读、看书过程中可以查看朋友的评论、点赞等、看完书之后还可以看到朋友的书评、阅读时长和书单。
用户发现感兴趣的内容后,也可以主动分享出去,比如分享一段文字、一本书、一个书单,而且分享过程也是打通了微信生态,除了APP本身,微信中也能看到。
不过,微信读书却无法分享一本书的某个精彩章节。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复制文字,长度显然不够;如果分享一部分,又不能精准定位到当前章节。
但是,微信是熟人社交,而且存在学习、生活、工作难以分离的情况,这样的熟人视角是否真的适合在线阅读?我个人有一次是被冒犯到。
有一天跟同事吃完饭后一起遛弯,我这人吧吃饱喝足后容易犯困,加上太阳光晒在身上实在是暖和,所以忍不住打了几个呵欠。同事笑着说,你这么困是不是昨晚看网络小说看太晚了啊。
我听到这句话后,最后一个呵欠打了一半,连忙问她从哪里知道的。
当被告知是微信读书的时长和好友在读后,我立马搜索了如何设置微信读书的隐私,并产生了一连串的羊驼:
- 她怎么知道我看网络小说?
- 我看的网络小说会不会显得自己很傻白甜?
- 我平时看的杂七杂八的书籍她都知道吗,会不会觉得我三观不正?
- 我老板会不会发现我在看这些闲书,会不会影响我的工作评论……
有意思的是,微信也确实推出了很多帮我掩饰的能力:可以设置替身书架,这样我的门面就可以随意伪装;可以设置某一本书是否为私密阅读;可以设置黑名单,但我并不知道黑名单的功效。
可见,微信从方方面面给足了伪装的空间,但是让你伪装的入口却不明显。不知道该叹息产品体验太好,还是太鸡贼。
3.2.3 小组阅读
点开这个功能时,我发现有近十组未凑够3名同学,看着有点像拼多多的拼团,又有点像蜗牛读书的领读。
由于该功能没有动力去玩,所以不做评论。
3.3 边界拓展,书籍之外的阅读(看一看)
一般来说,书籍讲述的内容逻辑更清晰、结构更完整,读者读完会觉得荡气回肠受益匪浅。
但是书籍内容的丰富性,也需要读者投入足够多的时间与思考,而很多人缺乏这样的动力和毅力。
所以,在碎片化大行其道之时,”看一看”模块也逐渐成型,这一模块从结构上分成四部分。
- 第一部分:为了让用户主动寻找书籍,提供了书城入口以及搜索框。当然,搜索框中的热搜也是必不可少的,容易刺激用户的点击欲望。值得一说的是,从书城来看,微信读书已经增加了大量的网文内容,对于年轻用户来说也很有吸引力。而且会跟随影视热点,主推对应的原著,逐渐融入了IP制作的链条,也符合用户的习惯。
- 第二部分:继续阅读。算是不忘初衷提醒你可以将感兴趣的书籍读完,而且朋友的想法也在此做了引流。
- 第三部分:朋友赞过。这一部分应该是与微信公众号打通了内容和交互,大部分与微信里面的“看一看”保持一致。而且“在看”也是微信里面的操作,在微信读书里并未发现,应该是微信里直接带过来。
- 第四部分:个性化推荐。个人感觉很准确,而且有tag告知你为什么会推荐这篇文章,所以我就很愿意将它推荐的内容读下来,也有助于促进好友之间的交互,同时为公众号找到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也为书籍推荐提升概率。
4. 微信读书可以如何改进
整体来看,微信读书的功能已经非常完整,体验也相对舒服。
就上面提到的问题,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些优化:
4.1 APP功能体验优化
4.1.1 提升听书体验
首先,消除在线与离线的差异,保证听书的一致性。
其次,增加更多音色,目前的声音在阅读严肃文学时比较合适,但是在阅读轻松文学、武侠等书籍时,就显得较为平淡。如果能够根据书籍类型推荐合适的音色,或者有一些特色的明星音色或者风格音色,这一块的体验会更好。再者,我们在听人工制作的读书音频时,除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外,还有有一些背景音乐或者在每一章的前后都有特定的过度音乐,显得更有仪式感和氛围感。
最后,自定义tts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记录自己爱人、亲人的声音,在特定场景下也有需求。
4.1.2 书签美化
小时候做过读书笔记的同学都知道,美观的书签会让人更加赏心悦目,重复翻看和分析的概率更大。
因此,建议在笔记这一处增加设计,提升活跃度和分享意愿。同时,希望书签也能在APP中收藏,而不是只能保存到本地或者分享给其他人。
4.1.3 支持单章节分享
我最近遇到了一个问题,在阅读某本书籍时发现一个小节的案例特别有意思,我想把它分享出去,但没有找到入口。
而且目前看一看中,其实是有从中间某一章节开始推荐,并可以继续阅读的。
我本身比较喜欢这种转化,有点像短视频平台,先用最精彩的片段吸引你,并给你完成观看的入口。
4.1.4 支持好友分组,不同组设置不同的权限
社交的第一步是建立关系链,由于微信读书APP并没有作者的账号,因此,关系链简化成读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自己作为一个工作一段时间的社会人,倒是挺希望能够看到我的朋友们在看什么,不过这些朋友主要集中在跟我年龄相仿的我感兴趣的人群。
同时,对于我比较熟悉的亲友们,也希望能给他们安利我看过的作品。
但是,对于我的领导和长辈们,我是不希望他们掌握我的阅读信息的。也许有人会说,你读什么书是体现你的品味,你完全可以经营你拼搏乖巧的形象。对于我这样一个真实且嫌麻烦的人,也很排斥这样的伪装。
同时,我也经常猎奇会读奇怪的或者没有任何营养的书,虽然被损友们无伤大雅,但对于一些不太熟的朋友就会让他们大跌眼镜,笔者就遇到过被同事问“你居然也看这本书”的尴尬
4.1.5 支持公众号文章整理成书单
有报道称,2019年8月微信公众号的打开率在1.2%左右,这意味着用户对公众号的关注度已经很低,公众号作者很难随便获得微信的流量。
而且,随着抖音、今日头条、知乎等内容平台的壮大,可以预计公众号的生态会进一步受到冲击。
因此,“看一看”中出现公众号的内容,一方面能够为公众号带来更多流量,另一方面也为微信读书带来了更多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现在的内容推荐特别重视时效性,其实作为书籍或者高质量内容来说这个是不太必要的。用户在看书的时候,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如果能够增加文章合集,或者是相关推荐,则可以将一些早前的高质量文章推出来,增加阅读。
如果能够像云音乐这样整理成“歌单”形式的话,还能激发强社交用户的创作欲望,给他们更多的满足感。
4.2 其他产品优化设想
考虑到用户之间的差异性,快速推广到更多用户,最好还能有更多的赢利点,我也从内容、社交、推广等方面给一些可能能尝试的做法。
4.2.1 内容
文字是书籍重要的表达方式,但却不是唯一的载体,图画、语音等都可以诠释书籍的内容。
随着5G的发展和多媒体内容的普及,喜马拉雅有音频读书内容,樊登读书、罗辑思维等内容也成功收获了大批用户的关注。
因此,“看一看”模块也许可以尝试加入这一部分的内容,看看大家对此的反馈。甚至可以考虑直播,邀请名人来讲解某一本书。
4.2.2 运营
4.2.2.1 降低干扰
目前的运营除了日常活动、无限卡分享等,已经对普通用户带来了干扰,如果继续这一策略可能并不会带来更多新用户,反而会降低路人缘。
此时,可以侧重答题模块,降低对普通用户的干扰。
也可以把分享的收益从无限卡转成某一本书,且分享出去的时候,其他用户也能同步获取该本书,以此提高分享人群的精确性。
4.2.2.2 新增读书主题,带领大家读书、推荐等
好的IP对用户有巨大的吸引力,引入创作者既可以获得更多优秀的作品,也可以依赖作者的影响力带来粉丝,提供更多的交互,增强创作者和读者对平台的粘性。
微信读书可以推出作者主题周,给作者更多曝光的时候,也增强读者活跃度。
4.2.2.3 丰富成就体系
目前在每日一答里是有标签的,但是日常看书过程中却缺少这样的反馈。
可以尝试在读书时间排行榜之外,加上历史达人、技术大牛、哲学家等有趣的能代表个人特征的称号。
2.2.4 打通写作中的更多环节
例如线上线下活动打通,新书发行时组织线下的作者见面会。也可以组织同城书友会,寻找核心用户做知识分享。
当用户看到某本喜欢的书时,可以从微信读书中直接下单购买纸质书等。
4.2.3 盈利
4.2.3.1 单本购买
在无限卡和书币之外,考虑单本书籍购买。
既然音乐行业和视频行业已经有相关探索,那么文学这一块也可以尝试。
4.2.3.2 广告
2019年10月25日,微信官方表示,微信读书首次尝试商业化,加入微信广告。虽然目前还刷到广告,但是大概率是在看一看的公众号文章中变现。
不过公众号变现难以保证广告质量,而且有的文章本来很短也有广告,就会影响用户体验。
在从流量带广告之外,不知道是否把书籍当成是商品,在首页推荐位或者主题运营中推荐某些书籍。
此外,微信读书推出了水墨版,我倒是蛮期待更多的版本出现,这样可以在功能、盈利模式上形成差异化,提升各类细分用户的体验。
粗略想想,就很期待精选版微信读书,只针对无限卡用户,注重隐私、版权、质量;青春版微信读书,更多推荐网文书籍;完整版,注重活跃度,依靠流量做变现……
最后,祝我喜欢的APP被更多人使用和喜欢。
本文由 @ruodbdl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5秒广告嫌恶心的。。还真想一直白嫖啊
墙裂同意!
我喜欢它的:
1、洁净、广告推送少,不像其他一会一个广告;
2、能完整地读一本书,无论是会员还是非会员都可以完成一本书的阅读,而其他的非会员不能读也很尴尬(当然这个会影响他的销量);
3、推荐功能和看一看相对较好一些,比起其他还是有点优势的。
建议:
1)增加一些其他背景颜色的选择;
2)部分书籍背景颜色兼容不好,会导致切换后文字看不清楚。
微信阅读就是结果就是下一个QQ阅读,不温不火。用了微信阅读2年了完全是被免费读书吸引进去。现在微信读书已经开始在读书时候插入广告和加入垃圾网文,并且非常讨厌他书本搜索系统,自己想要书和搜索结果完全不一样。说实话毫无体验感。微信读书如此火爆完全是QQ阅读版权和微信强大引流。中国所有电子书阅读器对于版权重要性和对于中国阅读核心用户分析是有一些偏差的。从小米阅读,网易蜗牛,番茄免费小说,豆瓣阅读,京东阅读,当当阅读。还有一些乱七八糟其他软件。就我个人来说电子书和纸质书混读,回家还是看纸质书,出面看电子书。大部分天天阅读人习惯大概情况类似。建议国内的app学习一kindle运营模式,
有一个点作者没有提到:以前都是统一的VIP,不管花钱还是做活动,都是一样的权益;今年改成为了活动VIP和付费VIP,对应权益也不一样,这是一点恶心人;二是我自己经常做活动搞了很多免费天数,几乎每次(注意是每次,不是每天)打开阅读时,都有提示我要充值付费,而且有5秒时长,这是二点恶心人。
对于我来讲,丰富度还是比较看重的,手里好多app找了一圈发现木有想找的书。。索性又抱回kindle了
微信读书也是我最爱的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