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建设,这些业务认知必备!

13 评论 18568 浏览 171 收藏 9 分钟

编辑导读:数字经济是近几年的大风口,全国各地的园区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智慧化建设。本文将围绕智慧化园区建设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近几年,数字经济趁着新基建的大方向成为新风口,全国各地的园区智慧化建设进入集中的投产建设期。

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智慧化园区建设,到底应该怎么做?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了解下园区运营背后的业务原理。

一、先搞懂业务本质,再理解智慧园区建设

1. 对象研究

园区到底是什么?

智慧园区,本质上是一个物理空间范围内的所有对象集合,对象可分为“物”、“人”、“事”三类。

物的对象包括:

  1. 智慧园区的本质是一个“园区”,本质上是指一个物理空间范围;
  2. 园区的内部是建筑及设施(设施指园内道路、绿化、景观等);
  3. 建筑的本质是空间及其一系列的附属设施(能源控制设施、通行设施、各类机组);

人的对象包括:

  1. 业主:园区的所有权人
  2. 管理者:对部分物的对象,及事务进行管理的角色;
  3. 租户:园区内开展经营活动的空间租赁角色;
  4. 员工:管理者及租户下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一个体;
  5. 访客:租户业务相关往来人员角色;

第三方服务人员: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员工生活等场景,所涉及到的第三方服务人员;

事的对象包括:

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所发生的全部事务。该范畴下内容过多,暂不展开列举。

2. 国内外园区的核心差异

在对象研究中,中国大部分场景所指的园区“业主”,与国外的园区的“业主”有很大差别,这个差别来自于我们的社会体制差异。

1)国际模式研究

国际上的园区,主要表现形态是商写楼宇为主。其背后的“业主”是各类投资基金(REITS模式,各类社保、教师福利的基金,都会选择持有商业楼宇,利用楼宇租金稳定的现金流收入来支付社保支出),最成熟的“AM”(Asset Management)资产管理模式在美国(后面可单独撰文来说说美国的商业地产管理模式)。

因此,国际商业地产管理AM为业主利益服务,业主需要的是物业增值,以及稳定的现金流收入,该利益,与国内的商业写字楼业主的利益,基本一致。

2)国内模式研究

国内的园区,从模式上看,商业楼宇的经营模式较为落后,中国的产业园区经营模式较为先进。

商业楼宇模式:在2005年之前基本为小业主模式。典型代表潘石屹的soho,开发商建设完成后,办公空间都被出售,以便于实现开发商的快速资金流变现,中国的地产经济因为高流动性,导致没有什么企业愿意去持有,均以出售为主,然后返租模式开展楼宇空间运营。

因此,国内商业地产的小业主模式,造成了国内商业地产模式的软肋,比较落后,小业主的利益难以协调统一、过分注重短期利益,无法就楼宇改造提升等资本项目达成一致,导致时间长久之后楼宇竞争力下降等问题,且空间所有权分散,造成租赁困难,管理成本高昂。

园区模式:指政府国投的各类园区,比如杭州的城西科创大走廊一带的各类园区(如未来科技城海创园)。这类园区背后的业主是政府旗下国有企业。该模式有非常大的先进性和前瞻性,政府投建产业园区,园区物业本身的增值以及租金收入并不是政府主要目标,政府核心诉求是产业经济税收、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优化、以及社会就业、治理稳定。

因此,中国的产业园区,一般由政府旗下国资企业充当大业主,除了基本的AM管理,更注重长远产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治理。其核心利益诉求比传统AM具有更高前瞻性,更注重政府层面的统筹、产业政策下的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公共服务配套。该特点也对国内各类园区的管理、运营、服务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3. 园区管理场景中的核心业务

业务的本质,是为了发挥资产的价值。发挥价值所依靠的业务模式,即可视为核心业务。中国产业园区的业务,可以理解为传统商业地产管理基础上的迭代升级版本。

1.0 模式:标准化AM业务模式

标准AM业务,主要指非政府的大业主对商写楼宇的管理及经营模式。

商业楼宇的经营管理,对于其业主而言,本身即一桩生意。生意的目标为盈利,盈利=收入-支出。故对于一名资产管理经理而言,收入主要来自两个部分:

  1. 物业本身的保值及增值;
  2. 物业租赁获得的租金收入;

尽量确保楼宇能够产生尽可能多的租赁收入,保持楼宇建筑本身的竞争力来确保物业保值增值,同时管理开销,确整体资产的盈利。这就是商业楼宇经营的业务本质。

2.0 模式:中国产业园区的业务模式

政府推动产业园的发展,其背后的核心利益诉求包括:

  • 有效的物业运营管理,实现物业资产的增值;
  • 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带动政府税收增长;
  • 通过经济(产业)的发展,带动社会就业,稳定社会治理;
  • 通过经济(产业)的发展,优化地方经济结构,增强城市综合竞争能力;
  • 更多……

政府拥有丰富的资源体系,如下图。产业园区只是其中的土地空间资源,政府通过配置资源,实现上诉核心利益。

二、完整的产业园区发展业务模式

政府资源体系,最终转变为空间资产、各类政策、产业公共服务、社会数据资源等形态。在产业园区这一微缩生态中,政府资源体系与企业人才之间,缺少高效的链接能力。

因此智慧化园区+产业服务能力,最终将会是两者之间的桥梁,也是利用平台+服务,提升政府与企业的协同效率,提升产业经济发展效益,提现最终的服务价值。

三、产业园区业务模式下的价值传播链:

只有我们充分认知了产业园区的业务运营原理,我们讨论智慧园区的建设,才有了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我们才能回答,投入物联网IOT和各种智慧化管理应用,背后真正要实现的是什么。

 

本文由 @十六年产品老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做园区的小伙伴们,有没有群啊

    来自北京 回复
    1. 有群吗

      来自河南 回复
    2. 有群吗?

      来自四川 回复
  2. 写的太好了,牛人!

    来自广东 回复
  3. 给力,还想多了解园区知识。如果篇幅能在衍生下去就好了哈哈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
  4. 有联系方式吗,想和您交流沟通一下。

    来自安徽 回复
    1. dujx1981 微信

      来自浙江 回复
    2. 老师有群吗,我们想加一下

      来自北京 回复
  5. 谢谢前辈,提供了一个思考园区需求的起点

    来自广东 回复
  6. 写得什么很棒!请问有什么智慧园区的学习资料推荐吗!非常感谢!

    回复
    1. 其实国内这块做的好的不多,形成系统性经验的材料更少。后面有时间会持续编写一些

      回复
  7. 请教一下,“标准化AMS业务模式”中AMS的全称是什么呢?Assets Management System?

    来自四川 回复
    1. 对的,没错。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