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8 评论 8175 浏览 32 收藏 25 分钟

编辑导语:从现金交易,消费前需要先去银行取钱,到大范围电子货币交易,手机轻松一支付便能买到想要的商品,这个过程不过十来年的时间。随着支付方式的演变,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捷,那么,你了解支付的发展历程吗?接下来,本文作者为我们详细地分析了货币的发展史,并总结了支付模式的演变。

经济生活的中的人们,一定会通过支付获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以前我们通过现金付款,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近些年我们通过电子支付,不用每天都带着钱包,大大提高了人们的付款体验。

我在这里就简单阐述一下支付的发展历程,让大家了解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支付,它的全貌到底什么样?

支付又称付出、付给,多指付款,是发生在购买者和销售者之间的金融交换,是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货币债权转移的过程。支付包括交易、清算和结算。——百度百科

一、货币发展史

谈到支付,不得不说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古往今来的交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此简单叙述货币的发展史。

1. 物物交换

在远古社会,原始人过着采猎生活,女人采摘果子,男人狩猎野兽。

采猎获得的物资只在本部落进行流通,每个部落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取的物资也不尽相同,随着部落之间交流的深入,部落之间存在货物互换的情形。

比如我们常见的这几个汉字“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中国古代就是10个部落,每个部落有擅长的能力,并以此汉字作为部落的徽号。如“甲”部落,该部落擅长制造盔甲盾牌,故用“甲”字给部落名;如“乙”部落,该部落擅长结绳,故用“乙”字给部落名。

部落之间相互交换物品,拥有羊腿的想换苹果,恰好拥有苹果的也想要羊腿,于是他们之间就能互换成功。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如果拥有苹果的人不想要羊腿,而是想要羊皮,于是就需要把拥有羊皮的人纳入整个互换体系。那么这个互换体系就非常复杂。

2. 实物货币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中间置换物,即“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货币,将苹果换成货币,再用货币去换想要的羊腿。

最初的“一般等价物”大多为部落生存领域所稀有的物品,如贝壳、盐、特殊的石头等等。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过,区别人和动物的标准不是人会使用工具,因为有些动物如猩猩也会使用工具,区别是人拥有虚构能力。

人可以把太阳当做自己的祖先,可以把熊当成自然神。而实物货币除了其本身的实用价值,还具备人类附加的虚拟信用价值,相信的人,贝壳就有价值就能换羊腿。不相信的人,贝壳就是贝壳。

随着社会活动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入,“一般等价物”也在不断更迭,以让更多的人相信其信用价值。

实物货币的衍化历程: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那么这些货币其信用价值是由谁做背书的呢?

不是某个个人、组织,也不是某个国家,内陆部族的货币贝壳放到一个沿海部族肯定无法使用,黄金却可以跨地域兑换。实物货币的背书者就是实物货币本身,是货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稀缺性决定其有资格具备信用价值。

民间流通的贵金属在交易过程中需要鉴别成色、称重度量、实物分割才能进行交易,支付的效率和准确度都不够,于是国家开始制作可衡量的铸币。

3. 纸质货币

金属货币成为主流实物货币后,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跨区域远距离的货币交割问题,大金额的交易需要雇佣镖局押送钱两,支付的效率和体验非常差,而且还容易被劫镖,非常不安全。

机智的商人见有利可图,开办“交子铺户”,即银行的雏形。银行在买卖双方地点设置站点,买方将货币存放在银行,银行提供纸质票据证明货币所有权并收取货币保管费。

这个纸质票据,即为纸币的雏形。对于买卖双方来说,只需要交易纸质票据就可以进行跨区域的交易,而不需要再担心实物货币的交割问题。

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和交易频次的提高,纸币渐渐取代金属货币成为市场上支付的“一般等价物”,但是早期的纸币还是金属货币的纸质化映射,由银行发行,由银行的信用作为背书,此时还不是真正的货币。

之后国家回收部分金属货币发行纸质货币,纸币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现代的纸币已不和任何金属货币有挂接,国家中央银行想发行多少就发行多少,发行多了,通货膨胀,纸币实际价值变低;发行少了,市场货币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发展减缓。

纸币不再以稀缺性定义其信用价值,而完全由国家和市场决定货币的信用价值。像津巴布韦的货币汇率:1 人民币(CNY) = 8937396522 津巴布韦币(ZWD),如此天文的汇率反映国家信用的崩溃。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纸币相较金属货币来说便携了很多,当然如果你有几百万、上千万,也不方便携带。这个时候就需要电子货币或者数字货币登场了。

4. 电子货币

很多人应该很久没用过现金了,早晨出门买包子、坐公交地铁、中午晚上吃饭、周末逛个商场买衣服等等,貌似现在都可以使用手机支付,人们没必要带着现金出门,也不需要接收收银员找回的叮叮当当的零钱。

支付的效率得到质的飞跃,鼠标一点、手指一动,你手上的钱就以光速到了世界其他地方。

大家现在的钱主要存储在3个地方:现金、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类第三方支付账户。现金在自己手上、银行账户实体资金存在银行、微信/支付宝的实体备付金存在央行。

电子货币与现金没有本质区别,仍然是以国家信用作背书,电子货币只是现金的线上数字化体现。去除了纸币的物理限制,使得支付的方式从线下走到线上、从实体走向虚拟。也使得支付的效率飞速提升。

5. 数字货币

数字货币有中央银行发行的中心化货币,也有算法制定的非中心化货币,后面另立章节详细阐述。

虽然中国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已在试点,但还未真正投入人们的日常使用中,但数字货币肯定是未来货币世界的一种重要形态,可能会改变整个世界的协作模式。

人类已经经历了物物交换、实物货币、纸币、电子货币,现在和未来还有数字货币。货币形态的衍化越来越便捷,支付效率的提升,使社会化活动的周转效率大大提高。

二、支付模式的演变

随着支付宝、微信的兴起,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第三方支付,那什么是第三方支付?支付相关的那么多机构,如央行、银行、银联等,它们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下面的章节就简单阐述一下支付模式的演变和参与主体的角色定位。

1. 一方支付(现金当面支付)

下图是移动支付兴起之前买包子时的场景,小王早上在包子铺买包子,一手交现金一手拿包子。这个场景参与主体只有买卖双方,简单明了,这种模式资金流和现金流是统一的。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2. 二方支付(商家+银行)

下图是有银行介入的支付交易:小李妈妈给远在北京上大学的小李汇生活费1000元。这个场景就无法面对面付现金了,小李妈妈只能借助银行付给小李,银行在其中扮演资金流中转的角色。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以上是单银行的模式,如果小李妈妈和小李持有的银行账户不是一家怎么办?如下图所示: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小李妈妈用银行A账户支付后不久小李就在银行B收到的生活费。由于银行间资金交割不是实时的,所以小李拿到的生活费是银行B垫资的,银行A还欠银行B共1000元。

资金流并未随信息流的完成而结束,资金流和信息流存在差异。

那么两家银行之间如何结算这1000元呢?

如果这两家银行互信,那么选择一个时间点,比如每日17点对前一个工作日17点到当日17点的交易轧差计算差额,由银行A把1000元运送到银行B。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如果这两家银行不互信,那么就要用到保证金模式,银行A和B相互在对方银行存储满足交易的保证金头寸,这样就保证了抵赖的发生。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早期银行数量相对较少,上面的两种模式都可以,但随着银行数量的增加,两两交割是个非常复杂的流程。

如3家银行需要交割3次;4家银行需要交割6次;10家银行需要交割45次;50家银行需要交割1225次。

如果遇到类似A欠B10元,B欠C10元,C欠A10元的场景,明显是不需要交割的,按正常的交割流程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如果使用保证金模式,那么每家银行都需要在其他银行开设账户,资金的管理将变得非常不方便。

轧差:方向相反的多笔交易,在结算或结束交易时,可以将各方债权在相等数额内抵销,仅支付余额。如A欠B10元,B欠A8元,轧差的结果只需要A付给B2元即可。

鉴于上面的问题,需要有一个机构统一处理所有银行的资金结算问题,于是中央银行出现扮演了这个角色。所有银行都需要在央行开设保证金账户,即存款准备金。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备付金:客户备付金是指支付机构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实际收到的预收代付货币资金。原来支付机构的备付金开设在各个银行,目前支付机构的备付金100%存管在央行,银行按照存款准备金率上缴资金至央行。

3. 第三方支付(商家、银行、支付机构)

21世纪伊始,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猛。原先必须去商场或者找人代购产品,电商的出现,人们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想要的商品。

但是当时线上支付体验还非常不友好。我曾经线上买了一个望远镜,付款只能去邮局汇款。当时人们都不相信线上购物,线下购物,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面对面可以建立信任。

然而线上交易买方和卖方互不认识,无法建立良好的信任。买卖双方互相不信任,买方先付钱则担心卖方不发货,卖方先发货则担心买方不付钱。

于是就出现paypal和支付宝这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过担保账户的模式解决买卖双方不互信的问题:买方先付款,卖家不会立即收到钱,等到买家收到货品并验收无问题时,才会触发确认收货,此时卖家才收到结算款。

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了方便用户便捷支付,直连接入众多银行,用户可以线上使用银行卡支付,不需要再去银行汇款或者使用网银那种糟糕的支付方式。

有兴趣的可以阅读《蚂蚁金服》这本书,其中详尽阐述了快捷支付的诞生过程。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这时资金流就与二方支付产生的差别。以买方用银行A支付,买房以银行B收款为例,详细资金流见下图: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用户可以先充值到第三方支付的余额账户,也可以直接使用银行卡支付。这个时候第三方支付公司充当了账户机构的角色。

这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第三方支付公司充当了银行清算机构的角色。假设第三方支付接入了A、B、C三个银行,在这三个银行都有备付金账户。

如果买方是银行A账户,卖家是银行B账户。买方支付:实体资金到第三方支付在银行A的备付金账户;卖方结算时:实体资金从第三方支付在银行A的备付金账户结算给卖方银行C账户。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这种情况不利于国家进行监管,于是国家对此进行了整改,整改方案如下:

  1. 支付公司备付金账户由在银行变成在央行,且备付金需要100%上缴至央行备付金账户,旨在纠正和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保障客户资金安全。
  2. 推出网联,即线上版银联,由网联直连银行,支付机构再也不需要一家一家银行沟通对接,三方模式演化为四方模式(商家、支付机构、清算机构、账户机构)。

网联即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网联作为全国统一的清算系统,主要处理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实现非银行支付机构及商业银行一点接入,提供公共、安全、高效、经济的交易信息转接和资金清算服务,组织制定并推行平台系统及网络支付市场相关的统一标准规范,协调和仲裁业务纠纷,并将提供风险防控等专业化的配套及延展服务。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第三方支付快速的推进了支付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支付效率和支付体验。以前出门都需要带钱包,买金额较大的商品前,需要先去银行取钱,ATM机成为常去之地,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改变了这一切。

  • 线上购物:支付宝微信绑定银行卡,线上购物时通过支付宝微信从银行卡里扣钱,或者从支付宝微信的余额扣钱,或者从余额宝里扣钱,或者从消费金融账户扣钱等等。
  • 线下购物:人们只需要出示付款码或者主动扫商家收款码即可完成支付,把人们和收银员从收钱找零的无聊工作中解放出来。

当然对人们来说一个弊端就是钱以前是真实存在的纸钞,现在只是支付宝、微信、银行账户里的一串数字,不经意间就花了,就没了。

4. 四方模式(聚合支付)

21世纪第二个十年,第三方支付如雨后春笋般长出,除了支付宝、微信,还有壹钱包、易付宝、云闪付、翼支付等等。整个支付市场市场形成了2+n的格局,每个平台都会有优惠活动吸引用户去注册去使用。

久而久之,每个人都开通了很多第三方支付账户。

不谈小的支付平台,绝大部分人都拥有支付宝和微信两个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商家也需要多个支付公司的收款账户,在柜台摆上微信、支付宝等好几个支付公司的收款码,用户付钱时要选择性打开支付app。

如此情况对于商家和个人来说体验都不好,于是就出现精明的商家对接多个支付平台,提供一个聚合码给到商家,支持用户用微信或者app扫聚合码支付——这个商家即聚合支付服务商。

聚合支付:也称“融合支付”,是指只从事“支付、结算、清算”服务之外的“支付服务”,依托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借助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通道与清结算能力,利用自身的技术与服务集成能力,将一个以上的银行、非银机构或清算组织的支付服务,整合到一起。

为商户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支付通道服务”、“集合对账服务”、“技术对接服务”、“差错处理服务”、“金融服务引导”、“会员账户服务”、“作业流程软件服务”、“运行维护服务”、“终端提供与维护”等服务内容,以此减少商户接入、维护支付结算服务时面临的成本支出,提高商户支付结算系统运行效率的,并收取增值收益的支付服务——百度百科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有的聚合支付服务商不仅提供支付相关的服务,而且还涉及实体资金清算(即资金二清),严重影响了买卖双方的资金安全。

国家为了打击聚合支付服务商滥用支付渠道,服务黄赌毒等违法产业。严格要求接入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渠道做好商户资质审查工作,禁止将商户进件资质审查外包给四方聚合平台。

而且聚合支付服务商没有收单资质,不能触碰实体资金和清算,只能作为信息中转方聚合多个支付渠道为商家提供服务。

聚合支付服务商比较有名的有收钱吧、付呗、哆啦宝等,它们是以代理商起家,接入非常多的商户,为商户提供支付相关服务,但不触碰实体资金。另一批聚合支付服务商是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它们天然具备收单资质。

一方面聚合多个第三方支付机构;另一个方面为商家提供结算账户。商家只需要在收单机构开设结算账户,而不需要在每个第三方支付机构开设账户,大大方便了商户的使用。

支付发展历程——带你了解支付背后的那些事儿

上面说的四方模式是指聚合支付服务商、收单机构、清算机构、账户机构。18年支付机构断直连后加入了清算机构,涉及的相关方有聚合支付服务商、收单机构、清算机构、清算机构、账户机构。

鉴于该名字是18年断直连之前行业通用的,沿用四方模式的叫法。

5. 互联互通

上面的聚合支付解决了商家统一收款的问题,以及部分解决了用户拥有多支付app付款问题(用户可以用微信或支付宝或其他支持的app扫描商家聚合收款码完成支付),但是离完全的互通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日常使用的主要支付app不可能是单一的微信、单一的支付宝、单一的银行app,在不同的场景可能使用不同的APP。

于是就出现了诸如下面举例的问题:我的钱在微信,怎么付款到朋友的支付宝账户?我的钱在招商银行,怎么可以不经过微信付款到商家的微信账户?这些场景都是跨支付机构间的支付交易。

当前跨机构的互联互通还在试点阶段:清算机构制定统一的编码规范,使得不同支付机构可以互相识别。相信过不了多久全行业的互联互通就能普及,届时用户支付体验将进一步提升。

 

本文由 @语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很详细,感谢分享

    来自广东 回复
  2. 通过聚合支付服务商,买方A扫码通过微信支付的渠道付款给商户B后,这些资金是不是就在聚合支付的银行账户上,然后商家在每个聚合支付服务商那里都有账户,点击提现才能把自己提到商户自己的银行卡里?还是说通过聚合支付支付后,支付的商户B的钱就在商户B的微信支付账户里了?不知道我问题表述清楚了没有?

    来自广东 回复
    1. 聚合支付服务商分普通服务商和机构服务商
      1、普通服务商是技术服务机构,不能过资金,也不能进行二清。这种模式资金是微信直接结算到商户B的微信账户或者商户B的银行账户中。
      2、机构服务商有收单资质,商户需要在机构服务商开设账户。资金是由微信结算给机构服务商,机构服务商再结算到商户在机构服务商的账户。这类服务商有中国银行、银联商务等。

      来自浙江 回复
    2. 谢谢

      来自广东 回复
  3. 专业,很好,值得学习

    回复
  4. 挺不错的,作者是个有欲望,洒脱的男性专家。

    来自福建 回复
    1. 。。。。。。

      来自浙江 回复
  5. 很专业,建议开个专栏讲解!~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