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资本战胜资本
编辑导语:我们从生产者变成一个消费者,如今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消费者,消费拉近了我们与企业的关系,企业也需要消费者;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用资本战胜资本”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天边
愤怒的香蕉(起点白金作家,《赘婿》作者)9月3日发了一条关于“分配问题”的微博: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什么呢?
呼吁解决分配问题有没有意义?有。
分配问题要不要解决?要。
这个问题想要解决,难不难?难于登天——共产主义就是为解决它而服务的。
我觉得当我们呼吁的时候,我们也得同时理解这所有层面上的认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我认为我们的国家可能会在这些呼吁下解决一定程度上的分配问题,会有一些措施,但我觉得不容乐观,解决的程度不会非常大;这是因为全世界还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提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没有任何政体有过极高的建树。
知乎上也有许多关于“分配”的问题:
《有解决贫富差距的终极方式吗?》
《为什么权力不可以世袭,而金钱可以世袭?》
《如何看待1%的富人获取了2017年全球新创造财富中的82%?》
科幻作家刘慈欣在2005年发表的作品《赡养人类》里,刻画了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关于“未来社会分配问题”的场景:
99%的世界财富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这个人被称做终产者。
这个世界的其余二十多亿人虽然也有贫富差距,但他们总体拥有的财富只是世界财富总量的1%;也就是说,第一地球变成了由一个富人和二十亿个穷人组成的世界,穷人是二十亿,不是我刚才告诉你的十亿,而富人只有一个;这时,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宪法仍然有效,社会机器仍在忠实地履行着它的职责,保护着那一个富人的私有财产。
想知道终产者拥有什么吗?他拥有整个第一地球!这个行星上所有的大陆和海洋都是他家的客厅和庭院,甚至第一地球的大气层都是他私人的财产。
不需要再举更多的例子了,“贫富悬殊”、“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牵动着无数人的关注,所有人都期待着历史的车轮缓缓向前运动,早一点到达一个转折的时期。
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那个答案远在天边难以触碰;谁知道,它却近在眼前。
二、眼前
人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属性——这一点,已经有很多人都认识到了。
过去的几个世纪,我们对“人与经济之间关系”的注意力都更多放在了“生产者”这一个属性上面。
在“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一普世认可的基础原则之下,工厂和公司是股东们的“私有财产”;我们在工厂做工、在公司上班,没有工厂、公司(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者。
无论是从现实还是从理论方面,“生产者”这个角色,就是无可辩驳的无产阶级;如果要寻找解决方案,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向。
真正的破局点,其实是在“消费者”这个属性上面。
我们买一件商品,付出了100元,企业得到了100元,钱货易手之后,也许基于商品的售后服务或者企业搞的积分送礼等,作为消费者,我们和企业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弱联系。
弱联系,依然是旧时代;但如果,在钱货易手之后,消费者和企业之间,能成为强联系,则可以拉开新时代的帷幕。
怎么样才算是强联系?
我们买这件商品付出的100元,作为一个数额极小但却实实在在的“资本”,入股企业,并且随着今后持续购买该企业旗下的商品,入股的资本总量(股本)也持续增加。
消费化资本转股——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企业入股的操作,理论上来说,从无产变为了有产。
我目前生活在成都,红旗超市在成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红旗超市的会员积分,应该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在超市选购商品,按消费额折算成积分,累计到顾客的会员账户里,积分可以兑换一些实用的商品。
和红旗超市的这种“消费折积分、积分换商品”的方式相比,作为新时代的帷幕,“消费化资本、资本转股份”的方式并不难以理解。
但是,会面临一个关键问题,有愿意这样做的企业吗?
以前是没有,但很快就会有了。
三、信任
走进超市,我想买一瓶矿泉水,左手边是一瓶普通的矿泉水叫“甜”,右手边是一瓶不普通的矿泉水叫“咸”——咸水虽然名字取得别扭了一点,但一点也不影响我购买它的欲望;因为,买它付出的一元钱,会计入我对咸水公司持有的股份里,数额听起来也许极小,但总归是大于零的,并且,积少成多后也不容小视。
一年之后,甜水公司虽然名字取得好听,但买的人越来越少,经营不下去,慢慢就倒闭了。
而咸水公司,得到了接近全部的矿泉水市场份额,有了更多的资本积累,开始集团化,向生产冷饮冻食、休闲食品、生活日用、家纺家装、服装鞋帽、体育用品等等领域扩张。
太好了,在超市里,又多了许多日常可以购买的商品,而这些可都是能增加我在咸水集团持有股份的;哦对了,这个超市现在也是属于咸水集团的,一滴不漏,真是棒极了。
咸水,代指的是这样一类(集团化的)企业:
1)它是一个社群制企业,它的所有者不是某个确定的个人或团体,而是由所有消费者共同组成的社会群体。
2)它的创建与经营,由受信任的个人或团体来筹建、执行,初始的资金可以筹集、借贷而来,不掺杂除全体消费者股东之外的其余股东。
3)它旗下有很多子公司,这些子公司由A、B两个体系组成,A是商品体系,B是公共体系;A用来盈利(商业化)、B用来公共福利(社会化),一开始只有A,当资本足够的时候再搭建B。
4)A是一个成长的体系,将分为几个阶段:
- 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为切入点(如最开始举例的矿泉水)、同时部署大杀器“金融”(直白点就是拿到牌照开银行);
- 向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进发,让所有消费者股东真正拥有立足之基,让“一个终产者就能拥有整个星球”的故事永远都只是一个故事;
- 向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切入、向奢侈品行业发出挑战;
5)B体系的搭建,优先选择当前社会较为迫切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部署,如现今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等。
社群制企业代表的是社群制经济——社群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之外,能够给社会架构带来积极地变化,并且实现难度不大但能量巨大的新经济。
社群制经济,有这样一些特征:
1)社群,指的是消费者这一社会群体,而在现代社会中,几乎所有人都是商品经济的参与者,都或多或少的会从外部购买商品;因此,消费者这一社会群体,理论上可以包括进所有人——当然,并不绝对。
2)公有制经济是AB体系,私有制经济是A体系,社群制经济是AB体系。
3)公有制经济的B体系要更宏观一些,会优先部署于安全、基建等方面;社群制经济的B体系要更垂直一些,会优先部署于社群更直观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上面,两者共存有很强的互补作用。
4)社群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是竞争关系,且前者对后者有降维打击的优势;在商品质量接近的情况下,消费者会更愿意向社群制经济靠拢;甚至,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因为社群制经济有B体系而私有制经济没有,消费者能够接受前者的商品对比后者的商品、在价格或质量上存在一定范围内的不足;私有制经济不会彻底湮灭,但会被大大压缩生存空间。
5)社群制经济的AB两个体系,相对独立,A体系必须要为商品/服务质量负责,管理体系以营利为首要目标,A体系的企业员工,不会比其他人多拥有B体系所建立的公共福利。
6)社群制经济的A体系以营利为首要目标,但并不是以最大化营利为主,两者有很大区别,A体系在保证营利基础的前提下,会适当兼具去解决部分B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增加就业岗位、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
7)社群制经济的崛起,会在一定程度上抹平大城市在就业、教育、医疗等人们最为关注的生活问题上的优势,由此带来更均衡的地域发展。
8)社群制经济下的企业,对数据安全、A体系公司的经营管理/财务透明、B体系的整体策略/优先级选择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现行的常规公司管理或财务管理制度(比如上市公司)不足以应对,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
9)社群制经济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真正成为这个星球的主人,因此,在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时,也许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和未来科技之间的关系。
10)社群制经济的存在,理论上,可以让地球上所有人都能够较好地生活;但星球的承载能力必然存在上限,社群制经济是否能从宏观的层面,有序控制全球人口的总数变化以及均衡分布,有待进一步观察。
不可否认,资本的力量的确很巨大。
但是,资本是有属性的;不受信任与受信任,这是它最重要的两个属性。
私有制经济下的资本,看似庞大而不可一世,但“贫富悬殊”“分配不公”让它永远都只是一个不受信任的资本,一旦捅破了那层纸,金钱帝国也将一朝倾塌。
资本社会昂然世界几百年,现在,它需要直面这样几个简单而又振聋发聩的问题了:
- 为什么我要买你的商品?
- 为什么我要把钱存在你的银行?
- 为什么我要眼睁睁看着你把卖不出去的牛奶倒进河里却无能为力,耳边却还充斥着从法律从市场从私有制等等角度解释过后,让人无言以对但就是心里憋屈至极的经济真理?
- 为什么要给你机会,让你赚到钱,然后慢慢变成一个可以肆意倒掉牛奶的企业主?
- 以前是没得选,现在有了新的选择,那么,为了世界的和平,请你的企业快点倒闭吧,“我们的银行”也不会给你贷款让你东山再起了。
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中,用受信任对抗不受信任,用资本的方式打败资本。
四、竞争
社群制经济下的(集团化)企业,如果任由它发展下去,就会成为超脱于社会组织、国家政体之外的一个存在,一个难以想象的庞然大物。
庞然大物没什么不好,但如果它阻碍了创新,那它就带有原罪。
只有保证足够的竞争性,才不会让社群制企业裹步不前、开历史的倒车。
因此,即使社群制经济能够为社会带来积极地变化;但放在更长的时间周期里,一开始就培育出竞争土壤,很有必要。
1. 相同经济模式下的竞争
在同样的社群制经济模式下,根据消费者群体的细分,以及B体系(公共福利)侧重方向的不同,可以成立不同主旨的企业。
举三个例子,就能很好地理解——女性、老年人、残疾人。
1)女性主旨社群制企业X
X旗下,A体系一开始除布局常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外,还需重点布局女性用品、婴幼儿用品等行业,如女装、美妆、造纸、奶粉等;B体系搭建女性健康、职场公平、幼儿育儿等。
这些年,舆论纷纷的中年女演员就业问题、女性面对职业与家庭的二选一问题、家庭暴力问题、职场骚扰问题、近段时间暴露出的散装卫生巾问题等等等等;在X的主旨出击下,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个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实是——女性在社会中的整体地位是处于弱势的。
社群制经济的出现,受信任资本的崛起,让女性真正可以做到顶下半边天——理论上全世界一半的财富都可以集中到X,聚焦于为女性谋福利谋发展,就问你可达鸭不可达鸭。
2)老年人主旨社群制企业Y
Y旗下,A体系一开始除布局常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外,还需重点布局旅游、酒店、交通,以及土地、水、森林等自然资源;B体系搭建医疗服务、老龄化保障、康养环境等。
“老龄化社会”五个字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但却透着对老年人的淡淡恶意;老年人在社会中同样处于弱势地位,甚至“老而不死是为贼”,何其可悲。
社群制经济的出现,受信任资本的崛起,让老人真正可以夕阳红,不再成为家庭、社会的负担,让每个人老有所养不再是一种奢望。
3)残疾人主旨社群制企业Z
Z旗下,A一开始除布局常规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外,还需重点布局能够让残疾人无碍生产的行业,以便让更多残疾人自食其力;B体系则搭建更便于残疾人融入生活的交通、旅游、文化、艺术、体育服务等。
对于全球近10亿残疾人来说,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有包容性的社会?
除了人们释放出更多善意以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聚沙成塔,汇聚残疾人群体自己的受信任资本,为群体服务,花自己的钱买高兴,谁还能再说三道四。
XYZ都属于社群制经济的企业,但又是三个较为典型的主旨方向不同的例子。
三者旗下的子公司,行业分类和商品类型必然会有重复,会形成事实上的竞争——争夺消费者、汇聚资本,但各自对外标榜的优势,就不仅仅限于商品和服务质量了,还有更重要的B体系主旨为消费者提供了什么样的公共福利。
而随着社群制经济的深入推进,以及大分类群体(如女性、老年人、残疾人)的基本需求随着时间推移,渐渐得到保障;则又会分化出新的更细更垂直的群体(如内向性格人群、各种兴趣爱好等),从大盘里抢食。
这样的竞争环境,是有利于社群制经济长远发展的。
当然,需要警惕的一点是,主旨社群制企业的“主旨”类型,有促进进步和抑制进步两个方向:选择女性、老年人、残疾人为主旨是促进进步的一面;选择种族、民族、地域、信仰等,则有可能带来分裂而非融合——是抑制进步的一面。
因此,需要一个顶层机构来做统筹和设计,以决定哪些类型的主旨可以开放。
2. 不同经济模式下的竞争
如果世界的经济总量是100,那么,是否存在一个数学模型,可以粗略地估算出能够使所有人较好生活的经济量是多少?
假如是80的经济总量就能使所有人较好的生活,那么,是否能将剩余20经济量,以社群制经济承诺在一定时间内不涉足的方式,将相关行业开放给“私有制经济”。
在一个社群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共存的社会,“社群”和“私有”的关系,想来应该不是泾渭分明的,而必然存在一些在当下难以提前预判的融合状态。
这些变化中,促进竞争只能算一个很小的利好了,最重要的还在于——能够给更多地未来可能性提供研究、演化的培养基。
五、尾声
新的秩序正在破土发芽。
社群制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经济架构,不说现实只说想象,带来的变化三天三夜也都说不完。
事情点滴汇聚,变化步步为营,一双无形的手牵动着我们左摇右摆。
嗬,2020,真的不简单。
本文由 @队队邦五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感觉还是有些问题的,开始说要解决的是财富分配的问题。但是财富分配不均在于现有的资本体系里承担风险的人可以获得更多收益,相应,如果分配均了谁去承担风险,投机,谁来推动产业发展?而且在你的描述里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挂钩,人都是厌恶损失的。这样现有产业的进展就从推动产品革新比服务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变成了哪个社群占有群众投资多哪个胜出。
根据所提问题的质量,1星最低,5星最高。
你提的这个问题,2.8星。
1、解决财富分配不均,最终结果并不是要达到“财富平均”。这是两码事。
财富分配不均的核心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
文章提及的方案“消费化资本转股”,核心就是要尽可能的“打击”生产资料私有制。但打击生产资料私有制后,并不是要“均财富”,而是将生产资料集中起来用在更具体的福利方向上。
公有制经济(国企),也是把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其手段可以是行业垄断、行政政策等),为国民创造更好的基建、治安等条件。
社群制经济,把生产资料集中起来(其手段就是消费化资本转股——取之于消费者用之于消费者),为消费者股东创造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大家最直接关注的现实问题上。
2、谁来推动产业发展?
让我们先回到现实世界,目前大多数普通人面临的问题是: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压在身上,快要喘不过气。
让所有人更有尊严、生活稍微好一点,我个人觉得优先级在产业发展前面。
同时,社群制企业和产业发展,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可能咱们从过往的“公社、大锅饭”等历史经验看,产业发展会受到影响。
但有一点要区分,社群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是不同的(文章里有简单提到),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地方也很明显。不能简单地用曾经公有制经济的历史经验来看待社群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关系。
3、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 挂钩
文章里并没有这样的描述和结论,应该是你自己的解读。
我大概了解你的意思。那么,我举一个例子:
同一样商品,比如我要买一件饮料,我去其他超市买了也就买了,和之前没啥不同;但去文章里提到的社群制企业买了,能有一个新的玩法(购物得股份,凭股份可得福利),如果这个玩法是假的、是搞不下去的,那我以后不再去买就行了,但如果是真的,那当然会成为他家的忠实用户。
换句话说,我最开始的目的只是买一件饮料,现在他给了我额外的东西——这个额外的东西先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我也不吃亏。为什么不试试呢。
你想表达的可能是这个,即,只要是企业经营,就会存在经营不确定性,会有亏损,那么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不是就有风险。
社群制企业的优势恰恰就在于这里:尽可能的抹平了其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性。
什么意思?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不确定性,最终都要反馈到一个核心数据,即市场占有率(有多少消费者愿意购买)。社群制企业,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获得一个较为稳定的消费者池子(其手段就是消费化资本转股——取之于消费者用之于消费者),无需过于担忧市场占有率。从而保证始终能够盈利,避免亏损。
4、现有产业的进展就从推动产品革新比服务质量,发展科学技术变成了哪个社群占有群众投资多哪个胜出。
文章中第四节“竞争”有说明,对于这个问题就不再赘述了。
补充一点
产业发展,这个词有迷惑性。
.
文章里把社群制企业A体系的成长,分为了3个阶段:
1)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为切入点(如最开始举例的矿泉水)、同时部署大杀器“金融”(直白点就是拿到牌照开银行);
2)向土地、水、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进发,让所有消费者股东真正拥有立足之基,让“一个终产者就能拥有整个星球”的故事永远都只是一个故事;
3)向具备较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切入、向奢侈品行业发出挑战;
.
在第一个阶段,明确是以“技术含量不高的行业为切入点”。
.
举个例子,你觉得矿泉水、面膜、化妆品、服装、日化等行业,门槛高吗,产业发展的前景怎么样?
《用资本战胜资本(二)》收集了9个问题并回答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hHEwAlLWvdBHzSV4FbwUKQ
欢迎继续提问,这样我可以接着完善。
写《用资本战胜资本》一文的根由是什么?
详见我在微博里的说明,谢谢。
微博:@ddb五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