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医疗变现难点及思路
编辑导读: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看病可以在网上预约,也可以在电商平台买药,拓宽了医疗场景。但是,互联网医疗发展至今,尽管流量有了,变现仍是各大产品的痛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在线医疗变现难点及思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背景
在国家大力发展“互联网 +”的背景下,随着医改的推进落实,关于“互联网 + 医疗”领域的政策导向也趋于明朗。
2016年3月全国人大发布的“十三五”规划,提出健康、医疗、互联网、信息化都将成为“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例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分级诊疗;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发展远程医疗等。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首次将有关健康医疗产业的纲要提高至国家层级的战略,《纲要》明确了对“互联网 + 医疗”的态度,完善健康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等发展方向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2018年4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
2018年4月28日《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2018年7月13日《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
2018年7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文件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诊疗行为,制定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要求所有互联网医院遵照执行。自2018年8月19日起,开展互联网医院诊疗业务,必须完成文件中规定的执业登记申请或设置申请。
2018年11月3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其目的在于推进江西省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能力,创新医疗健康服务和监管模式,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健康服务。
在2018年互联网医院被正名并全面复苏,迎来行业新的的关键性节点:地方监管紧急完善,各方积极探索,百花齐放。
2020年的新冠疫情对于线上互联网起到了推动作用,2020年2月8日,国家卫健委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服务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特别是对发热患者的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给了互联网医疗一个蓬勃向前的动力,全国各地大部分医院都紧跟思想,开始推进医院智慧就医和建设互联网医院。
二、医疗变现的难点
所有的商业行为的核心目的即为形成成熟的产品和有稳定的变现模式,互联网医疗也不例外。但是互联网医疗成长了数十年,已经有大量的流量,然而变现仍然一直是各大入场企业的痛点。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变现之路走的这么艰难?究其原因,笔者归纳出主要为以下几点:
1)医疗行业政策限制
对于医疗行业,政策一直都比较严格,为了保障基本就医需求,保证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是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底线,底线不可触碰。因此若商业活动有触碰到患者或者医生的权益,则开展即会受到限制,无法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2)医疗资源的稀缺性
所有的资源都呈金字塔结构,越好的资源越是占据金字塔顶端,顶尖医疗资源在整体医疗资源中占比较小,然而现实是80%的看诊需求都想找这20%的优质医疗资源,优质医疗资源在市场上的供小于求,造成了医院专家号一号难求的局面。
3)线下运营的局限性
线下运营需要花费对应的人力成本,不仅仅是这样,针对于院内的线下运营,分寸感的把握也非常重要。院内运营需直接面对来院患者及患者家属,也需要直接面对一线的医生,如何平衡对应方的关系,又加强自身的宣传效果,需要思考,同时,因为是在院内运营,也需要遵守院内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办事,不能逾矩。
三、变现的几种方式
针对以上变现难点,结合目前世面上已有的几种主流商业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然而每种方式也有自己的局限性。
1. 针对患者
1)线上健康咨询
纵观市面上大部分健康医疗类产品,健康咨询都或多或少的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医生使用自己的闲暇服务更多的患者,患者也可省下前往医院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咨询一些健康问题。
但是,就健康咨询本身来说,本身就是一个低频率的需求,患者在使用此类服务时,关注点主要是接诊时间的长短,提供服务的医生的知名度,抑或是医生回复速度的快慢,当平台上的医疗资源体量做起来之后,每个医疗资源带来的患者流量就会增加,进而提升平台的咨询量。
因此健康咨询业务可持续的原因:
- 平台已在患者心中有公信力,患者会在有此类需求时想到本平台;
- 医生资源优秀,患者在有此类需求时,且对医生资源有要求时,会优先使用该优质医疗资源所在的平台进行咨询;
- 平台可提供满足患者需求的咨询类目,例如快速接诊抑或是电话/视频等功能性咨询。
2)慢病服务及其衍生服务
全球范围内,慢性病高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慢性病患者高达3亿,慢性病的防治迫在眉睫。慢性病需要持续对患者进行生物医学的检测、用药,监督患者执行医嘱,以及心理干预。
慢性病健康管理,将传统的线下的随访模式和新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相结合,可以加入例如线上复诊,线上检查检验开具,线下复诊预约,康复/用药/营养指导,联合一些患者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更能高效的收集患者数据,为后续的治疗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3)知识付费
医生为患者进行对疾病的科普,手术的科普,或者是术后的康复科普等等,有相关需求的患者可自行付费购买,部分kol医生也可发起线下讲座等服务,需投入较大的运营成本。
4)会员模式
引进会员概念,区分会员等级,为会员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也可引流平台上的其他业务。
2. 针对医生
1)医生学习课程
平台与医院或者相关教育机构进行合作,医生可使用平台进行学习,自行报名参与相关课程。
2)医生之间相互学习
医生之间的相互学习,高年资医生的经验或者学术分享,低年资医生可以自行学习。
对平台的医疗资源的数据及医疗资源的等级有要求,平台需先积累自身的医疗资源。
3. 针对医院
1)信息化系统的搭建
大力推进信息化的今天,院内信息化系统的普及,例如his,pacs,lis等系统已经得到了普及,其他更强专业性的影像平台,远程平台等专业性较强的系统,也是医院有采购意愿的。
此类信息化系统的技术壁垒较高,在相关领域的同类竞争少,有天然的优势。
2)智慧医院以及互联网医院建设
国家大力推行智慧医院的建设,并把智慧医院的相关功能放入了评定医院等级的标准中,相关企业可以此为切入点,拿下医院建设智慧就医的项目。同时,2020年初触不及防的疫情,被动地推动了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速度,为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并参与运营分成,也是目前可稳定变现的模式。
四、总结
归根到底,互联网医疗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医疗资源,医疗资源可以带来大批稳定的患者,也有良好的口碑背书。但皇帝互联网医疗行为和和用户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行为相比,低频,非标准化,互联网特性并不强,不具备传统互联网产品爆发性成长的机会。
随着互联网医疗政策的逐渐放开,整个流程由轻变重,ai技术也开始试水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从业者也从C端思维转向B端思维,如何更好的使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才是真正可以做到成功变现的途径。
本文由@卉子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1、抛开变现,盈利的途径还是药品的售卖,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非医鹿)的盈利主要都是药品的收入
2、变现还有一个是在合规的范围内的数据变现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是的呢,药品有资质的话可以大胆做起来~
针对医生的变现的部分,看起来和互联网教育、知识付费、社区,没什么区别啊
我觉得哈,医疗这块还是对B端才是重点的收入来源,对C端主要是拉流量然后带动其他消费~个人见解~
问诊带动后续药品购买、健康服务,这应该是现在大多产品的变现思路吧
对了哈哈哈,大多数产品的变现思路都是这样的,可能是没有更好的思路,才趋于同质化了
医疗服务受限太多,而且宣传运营这块也是一个难点
虽然政策限制很多,但互联网公司还是很大胆的。政策还没出来之前,互联网问诊、开处方就在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