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们会成为下一个“海盗电台”吗?
记得之前南北多个城市爆发严重内涝灾害之时,朋友圈中调侃最多的就是叫个“滴滴打船”。转眼今天“滴滴打船”都还只是停留在段子里,无奈滴滴专车们眼看就要被逼成了北海里那搜摇摇欲坠的“海盗船”了。
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滴滴公关部的同学还没完全从假期中的悠闲中回过神来,8日下午北上广深的监管部门就几乎在同一时刻发布了网约车的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这里就不再详细解读细则内容,看过细则或者看过滴滴官微贴出的针对网约车的回应公开信,就应该都知道这意见稿对于中国整个网约车来说几乎就是“团灭”。让害怕的是,当其他二三线城市,比如杭州,成都等这样城市的地方监管部门,感受到了老大哥们的“示范作用”之时(国庆七天的房价限购你忘了吗),对于网约车市场或者对于其他共经济行业来说,都是个不好过的凛冬。所以,刚刚从阿里过去的滴滴公关人员,贴出了这样一个措辞“强硬”的公开信,也是在所难免。好不容易,价格战收缴了外来者,谁知道背后来了一双“无形的手”。
“没头脑,没信仰的狂热分子“”
对于此次四地监管部门“默契”发布的管理细则,让我想起了在那个还有快播的年代时,小心翼翼的抱着电脑躲在家里看的一部喜剧小电影——《海盗电台》。电影的创作灵感是基于公海上的广播电台,故事脉络借鉴了Radio Caroline非法广播电台船的发展史。是一个半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电影讲的是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广播电台BBC一天只播45分钟的流行音乐,大多数时候更多的时候,是播放代表着皇家社会高贵与高雅的古典音乐,而留给摇滚音乐的时间则更是寥寥无几。
而与此同时在漆黑的北海中,漂流着一搜7X24小时风雨交加的播放着狂热、自由的摇滚乐的“海盗电台”。超过2500万人(相当于当时英国人口总和的一半),每天都在收听着这个从大海中传来的摇滚乐电台。船上聚集着一群“有头脑、没信仰”的摇滚爱好者,他们对一切冷嘲热讽、沉迷摇滚、民谣、性,肆无忌惮的享受着自由。
终于有一天,政府官员和国家电台的人终于对这一群“没有信仰”的狂热分子,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他们磨刀霍霍发誓要血洗这群可耻的“海盗”,来祭自己的刀。而此时的英国还没有针对“海盗电台”这类非法广播电台的监管法律,但这并不影响他们铲除异己的决心。官员们提出了一部新的法律,并顺利在国会通过,现在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将这群狂热的“海盗”们清洗了。按照官方的说法,最后“海盗电台”们算是被彻底剿灭了,“海盗电台”永远的沉入了冰冷的北海。然而,就当“海盗电台”安静的躺在北海的时候,更多的独立电台就如雨后的春笋在英国大地崛起。后来我们遇见了披头士,遇到了约翰列侬。
“新事物、新世界”
在另一部电影《性书大亨》中有这样一句台词“Unpopular speech is absolutely vital to the health of our nation.”(少数派的言论对于一个国家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网约车作为“新事物”需要监管是勿容置疑的,但更加需要空间成长。如今的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一个阶段,在政府大力倡导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上来。然而,就在人们纷纷响应政府的号召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时,地方监管部门的神经却开始变得更加的敏感。曾几何时,负责管理互联网企业的只有一个工信部,如今银监会,保监会,商务部,工商局,公安部。。。这是监管多样性,还是过于严格了?不能只求平稳发展,却不给活动空间。正如电影中所描述一样,尽管一时的监管让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海盗电台”彻底的沉默了,但是却激发了更多的独立电台崛起。
今天越来越多的网站,因为某些不可抗拒的原因,纷纷打出了“技术维护中”的公告,从当年的电驴、快播再到今天的乌云。你不知道哪一天的你网站,就被人拔了网线,挖了光钎
这一切都在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创新创业似乎不是那么的简单。尽管我们有着众多的优秀,而又有梦想和信念的创新创业人才,但我们还是很难在中国找到乔布斯这样的创业者。尽管我们有了个雷布斯和一个马云。
“人人生来而平等”
回到细则意见稿中,其中上海和北京明确提出了,网约车人和车必须是,京人京车,沪人沪车。按照滴滴给出的说明单就上海这一城市符合这要求的已激活的41多万滴滴专车师傅中,仅有不到2.5%的专车司机符合这样一个要求。 那么,剩下的那97.5%的专车司机在新规正式实行之后,他们该何去何从?要努力工作,努力交社保,努力缴税凑够积分拿个上海户口?还是努力摇个本地牌照?
拿我个人来说在广州打专车那么久了几乎遇不到操着广州口音的本地专车师傅,更多的是来自湖北、湖南、四川、潮汕地区的专车师傅。他们几乎无一例外的没有本地户口,甚至连个居住证都没有。
这些人有些是靠着前几年制造业还蓬勃发展的时候,深圳的玩具厂还没有这么多倒闭时在那天天加班攒了些钱之后,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辆私家车。当网约车共享经济来到中国时,专车平台疯狂价格战的补贴,让他们看到了加入到了专车这一行业来的诱惑,如今开专车成为了他们谋生的工具,尽管专车补贴已不再,平台的分成也一而再的提高。但有的人似乎选择不那么多。
而如今,一纸管理细则意见稿,将彻底打破这一群人的梦想。如果最终管理细则正式稿落实对户籍的要求,大部分专车司机将不得不重新另谋出路。在解释为何做出网约车司机要求本地户籍时,监管部门给出的理由是,严控本城市的人口规模。毋庸置疑,大城市的人口需要控制,但如今上海房价、北京房价已足以让大多数人在这个城市安不了家,大多只是一个外来的谋生者。
换个角度,如果北京、上海的那些外籍劳动人员,全都迁出城市回到户籍地,那么城市该如何运转?运转得起来? 我承认这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假设。
意见
对于此次四地发布的监管文件来说,有的人认可,有的人失望,有的人反对。认可的的人,大多是在以往的打车经历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专车司机素质低下,不给好评就人身威胁,甚至受到性骚扰等等种种乱象。而我作为反对的一方,认为如此严格的监管不仅会让专车司机群体中那一群安守本分靠跑车来养家糊口的外来人员,失掉吃饭的工具。并且,会对互联网其他行业监管部门产生示范作用,对于今后互联网创业创新的门槛和环境都是不利的。需要监管,更需要创新的空间,姜文让子弹飞了一会,也请让中国的共享经济可以多飞一会,飞得更远些。
防洪不仅要建大坝堵,也更需要疏通河道,加固河堤。
无论你支持哪一方,我个人都希望正式稿落地之时,细则可以对网约车有一个更加全面合理的监管,特别是对于普通乘客权益的保护上,更期待对专车司机的准入硬性条件有所宽松,让那一群外来的年轻人有所惊喜。
以电影开始,那就一电影结束。用《海盗电台》中最后,船在缓缓沉入寒冷的北海底前,伯爵的一段独白来结尾吧。
“今晚重要的东西都不会死
死的只是破船和丑男
今晚值得悲伤的是在未来…
会有很多的歌,然而我们没有机会放了
但相信你我,好歌会继续放下去
它们会在世界各地被欢唱”
本文系作者@豆笙 (微信号:dousheng95)原创首发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章插图均来自百度图片。
监管部门应该引导市场进行良性发展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越来越高的监管门槛,很多有活力的企业只能被扼杀
应该还有商量 的余地。。。有点过度执行交通部的文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