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正在失去记忆

2 评论 4080 浏览 12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加快,信息更迭的速度也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昨日的热点和新闻可能今日就已经被大众所遗忘,昨日的互联网红人可能今天就被下一个红人所取代。互联网在拥有强大的内容涵盖力和包容力的同时,却正在失去记忆。

一、闲话互联网记忆

1. 信息爆炸时代,记忆迅速贬值

时代飞轮呼呼向前,越转越快,我们如今,除了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之外,信息也从匮乏走向了丰盈乃至溢出,信息不断被制造,并展现到你眼前。

很难想象在十多年前,有数据统计称现代人每天接收资讯量是古代人(1000年以前)信息量的一百万倍,虽然统计口径存疑,但信息过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具体可以我之前写的相关文章:《从“去我的收藏夹吃灰”聊起,如何从产品角度解决信息过载问题?》

用户需求在快速转动的“飞轮效应”下,变迁得越来越快,用户注意力的快速转移,让产品与内容变得速朽,永远有更光鲜的肉体和灵魂等待着曝光,除了极个别非常优质、跨越了时间属性的内容,历史变得一文不值。

2.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互联网正在失去记忆

人走在沙滩上留下的痕迹

1910年,法证之父艾德蒙·罗卡曾说过: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这句针对犯罪行为学的经典语录,常常被我们引用,用以形容在互联网上,人人都会留下记录,这些记录正是我们行为所保存的痕迹。也正是这些痕迹,保存记录了我们的互联网记忆。

而可能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随着互联网从PC专项移动化、信息分发的方式从搜索过渡到信息流推荐,我们的记忆正在不断变得碎片化、封闭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下论断:互联网正在逐渐失忆。

更具体一些地说:

1)孤岛效应导致记忆的碎片化

互联网逐渐从统一走向割裂,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主角是app,是一座座的信息孤岛。

在不同的岛屿上,存储了我们不同部分的记忆,每个人都是被单维度解构,而这种碎片化的记忆再也无法建构出一个完整的“人”。

2)信息分发方式变革使得“记忆”展现困难

尽管记忆已经被拆解成无数份,但这些碎片化记忆想要被人们看到,依然是困难重重。

因为推荐算法会过滤掉这些缺乏时效性的内容,在当下的内容平台,如果内容不在24h甚至更短的时间被及时曝光并引发互动,那么基本就不会再被分发了。

这也就意味着,即便互联网已经是当下最迅捷的信息存储媒介和信息传递媒介,但记忆信息保存和传递依然显得奢侈,在当下的时代背景下,与其他新热内容格格不入,被彻底扫进了历史垃圾堆。

二、内容速朽与人物短期走红并消亡

1. 内容速朽,内容质量却全面滑坡

内容飞速过期,不说其他,就拿笔者自己举例,再看半年前自己写的文章,其时代局限性都表现的非常明显,内容在时效上的过期越来越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内容讨论主题的过期。

而以公众号文章举例,今天的绝大多数公众号文章的生命周期可能只有1-2天,在推出后若没有取得病毒式的舆论连锁反应,那么2天以后不会再有太多人去阅读。

平台的算法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这种现象的产生,但新的内容更夺人眼球、CTR更高、时长更长,用户已经对内容用实际行动投票了,没有平台会逆用户需求做推荐。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笔者此刻缩写的这种文章并不会在任何平台得到高曝光分发。

在这种“快,更快”的内容创作风气下,内容创作者自然更加注重内容的短期分发效率,标题党、色情低俗擦边球等内容层出不穷也就不足为奇。

咪蒙为首的洞悉人性大师,尽情地玩弄着人性中最阴暗丑陋的一面,转化为高CTR、高互动的内容,供给侧和需求侧质量关全面失守。

我们惊讶地发现,和十年前相比,人们能看到的内容并没有更优质,反而可能更低质,这既是内容创作者短时的锅,更是浮躁时代所带来的弊端之一。

2. 人人可以走红15分钟,人人也仅仅可以走红15分钟

“选秀综艺泛滥,流量明星受众都不够用了”,这是最近很多用户的调侃,面对层出不穷的偶像和明星,观众也逐渐开始出现审美疲劳。

之前的明星可能从推出到进入观众眼帘,需要的数年的打磨,真正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

但如今,明星的产生只需要一档综艺节目,甚至只要一个简单的15s抖音片段,我们见过了太多被催熟的偶像明星,看着她从怯生生踏进娱乐圈大门,红极一时,再过一段时间迅速过气。

互联网正在失去记忆

安迪·霍沃尔的名言

上世纪,波普艺术家安迪·霍沃尔曾说过:未来,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

这个洞察如今来看已经保守,短视频的15秒就可以让人一夜成名。

但或许安迪·霍沃尔没有说出的内容是:一个残酷的现实,可能每个人只能成名15分钟。

“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人之本性,当下的算法和平台都是顺应人性在迭代,这样的结果是这种对过去记忆摒弃被放大,用户逐渐主动或被动的抛弃了自己的记忆。

三、再无长尾,头部化带来记忆趋同

一个很令人痛心的事实是,当下的兴趣和喜好因为信息分发方式的变革而逐渐统一,小众长尾内容能够展现在其他圈层用户面前的方式越来越少,比例越来越低。

这导致的是大部分用户形成的互联网记忆就是公共记忆,你可以问普通民众,最近三个月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可能100个人的结论有90个人都是趋同的。

“长尾理论”的失灵,在所有的内容形态中逐步显现。

比如说抖音平台上的短视频内容,显然是“二八原则”的胜利,大量普通人创作的长尾短视频内容直接沉默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再有可能被更多用户发现。

而一向秉持着“公平、普惠”价值观的快手,也在今年商业化的进程中逐步释放自己的公域流量,测试单列视频展现,这无疑也标志着长尾理论的全线溃败。

四、结论

纵然秉持着悲观想法得到了令人丧气的结论,笔者依然对未来是怀有期望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人天性的自由发展绝不会走向自甘堕落。

达到某个临界值的时候,总会有先知者,先驱者振臂高呼,将那沉默的大多数唤醒,那时候,可能又是一番新的景象。

只不过,那一刻还未到来。

#专栏作家#

随心将夜,微信公众号 : 互联网菜鸟产品进阶之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社交赛道和社区发展,擅长分析行业趋势。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能同意再多,想问问,您在在互联网内容消费爆炸的时代,作为个人是如何应对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 我们是不是聊过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