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的“枷锁”

1 评论 4308 浏览 18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产业互联网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和生态,对各个垂直产业的产业链和内部的价值链进行重塑和改造,从而形成的互联网生态和形态;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产业互联网的思考,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产业互联网本身与互联网并没有太多的联系,而仅仅只是因为它的概念里有“互联网”的字眼,因此人们总是会想当然地将它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甚至还经常和消费互联网做对比。即使是我自己都没有躲过这一魔咒。

事实上,产业互联网并未与互联网有太多联系,笔者更加愿意将它与数字化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就是产业数字化。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简单、粗浅的理解,最终把它的发展带入到了消费互联网的怪圈里,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产业互联网充当的角色就是维持和延续消费互联网的地位的作用;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了这么多年,一直都无法取得突破性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当人们一直都在用错误的眼光,错误的模式来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一直都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欲要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取得突破,特别是要突破经典互联网模式的束缚,玩家们真正要做的是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真正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到属于自己的特定发展轨道里。

总的来看,去互联网化,是产业互联网真正迈向正轨的第一步。

长期以来,人们在看待产业互联网的问题上通常是站在消费互联网的对立面来看待的;比如,消费互联网的改造对象是C端,而产业互联网的改造对象是B端。

一味地将产业互联网与互联网相连,所导致的一个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产业互联网会自然而然地陷入到互联网的怪圈当中;笔者始终认为,真正的产业互联网,从去互联网开始。

一、产业互联网的本质不是互联网化,而是数字化

早期,人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理解是基于赋能的概念延伸开去的,我们经常所看待的流量赋能便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的。如果仔细分析流量赋能的内在逻辑,我们就会发现,所谓的流量赋能只不过是大型平台将流量从自身的生态体系当中更好地赋予产业端而已。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玩家真正完成的工作依然是促使流量与产业端的有效对接,如果产业互联网仅仅只是如此的话,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更加应该成为精准营销时代,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

在我看来,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并不是互联网化,而是数字化。互联网化并不涉及对产业端进行深度的改造,仅仅只是基于现有的元素进行简单的撮合和中介而已。而数字化则不一样。数字化更多地关注的是对于产业端的内在元素的深度改造,以及基于这种改造所完成的产业端的升级。

在很多情况下,产业互联网时代实现的供求两端的对接是在商品生产之前完成的,并不是基于既定的商品,借助运营的手段来完成的。所以,产业互联网的本质并不是以撮合和中介为主导的互联网化,而是以改造和赋能为主导的数字化。当我们以数字化为产业互联网的本质,而不是互联网化的时候,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才能真正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所开启的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仅仅只是较为初级的阶段,在产业上下游的元素并未实现完全、彻底的改变之前,所谓的产业互联网都是不彻底的,都是不完整的。只有真正实现了产业上下游的内在元素的嬗变,并且以新的元素来取代传统元素的时候,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才算是真正来临。

二、产业互联网的核心不是平台化,而是去平台化

现在所有的产业互联网玩家都在试图搭建一个全新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让产业上下游实现更加完美的对接。这个时候,产业互联网玩家真正搭建的其实是一个新型的平台,并且是一个比互联网时代的平台还要大得多的平台。在很多情况下,产业互联网变成了一个传统的互联网巨头进一步确立自身市场地位,进一步强化自身势力范围的方式和方法。

这种以平台化为终极追求的发展模式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资源的进一步集中,从而造就的是一个又一个比互联网时代还要庞大的平台和中心。当越来越多的资源集中在少数几家平台和玩家手中的时候,所谓的垄断便开始产生,对于行业的发展、用户体验都是相当不利的。

如果我们对产业互联网寄予厚望的话,并且真正希望它能够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话,我们首先要做的不应该是进一步以平台化的方式和手段来落地和实践产业互联网,而是应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手段来实现它。去平台化,成为产业互联网可以找到自身独特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笔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时代当中并不存在经典意义上的类似阿里、京东、腾讯这样的大型平台,而是一个又一个的“小中心”。每一个“小中心”主要做各自擅长的事情,比如,有些中心专注做赋能,有些中心专注做设计,有些中心专注做生产,有些中心专注做营销。这些中心与真正的需求方(另外一个中心)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对接,这种对接即使不在大型的平台上面依然可以实现,从而让行业的运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因此,当人们都在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旨在建构一个更大的中心,并且可以让产业的发展更加高效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陷入到了新的互联网陷阱当中。真正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不是更大的中心和平台,而是弱化和分解现有的大型平台,造就一个又一个的精准化的“小中心”,再通过这些“小中心”的彼此协作,以达成更加高效和快速发展的目的。

三、产业互联网的关键不是流量,而是产业

在很多时候,产业互联网玩家始终都将流量看成是生命线,并且将拓展流量看成是踏入产业互联网河流的唯一方法。以新零售为代表的产业互联网的实践,几乎都是以获取流量为终极目的的,玩家们通过资本运作、搭建场景、赋能B端等手段,真正想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多地将流量聚集到自身的平台上面。在很多情况下,产业互联网变成了另外一种获取流量的方式和方法,只不过流量的对象从C端转移到了B端而已。

虽然一味地获取流量让大型平台多了收割对象,但是,互联网的发展困境已经告诉我们,纵然是拥有了海量的流量,但是,却找不到激活这些流量的正确方式和方法,那么,如此庞大的流量群体就仅仅只是一个数字而已,除了能给这些大型平台带来心理安慰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产业互联网的关键绝对不是流量,而是其他。那么,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产业互联网的关键是产业,特别是发生了根本改变的产业。我们在看待这个“产业”的时候,不能站在流量的视角来看待它,而是要站在另外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它。

产业互联网的“产业”更像是一种满足用户新需求的方式和方法,它是一种新产业。这种新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生产和供应逻辑都有本质区别,或者说,它从外到内都发生了本质且深刻的改变,伴随着这种“新”出现的是新的产品、新的体验,满足的是用户新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产业互联网的视角下,“产业”的本质已经不再是传统互联网时代的流量,而是变成了一个改造对象,一块试验田,培育出来的是新的产品和新的服务。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玩家们来讲,对待产业,不能像消费互联网时代那样只是进行简单地收割,而是应该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去改造它,如何去和它共生。

这个时候,纵然是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同样也不再是一个独立于行业之外的“第三方”,它同样变成了一个“产业”对象,并且这个“产业”对象要比传统的产业对象要承担的责任和任务还要更多。真正将产业互联网的关注点从流量转移到产业身上,并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产业”的概念,甚至将自身加入到“产业”的概念当中,才是确保产业互联网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结语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简单、粗浅的理解,最终让它的发展带入到了互联网的怪圈当中。在很多时候,产业互联网变成了一个维持和强化消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成果的“工具”。在破圈、出圈渐成主流的大背景下,一味地固化和维护消费互联网的地位,而不去探索真正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方式,只会让自身的发展带入到死胡同,产业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同样无法真正发挥。挣脱互联网的枷锁,真正以产业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它,或许,才能找到属于产业互联网的正确发展方式和方法,让产业互联网真正成为产业互联网。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数字化的过程便是硬件思维的体现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