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产品的差异及未来趋势
编辑导语: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与互联网接轨,医疗行业不例外。在本文中,作者从产品属性、产品形态、产品客户/用户、产品服务、商业逻辑等维度,对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以及医疗信息化进行了分析。
大家好,我是王泽,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以及医疗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为什么要聊这个话题呢?
一方面是我个人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调研、走访了数十家医院,这里面有三甲、二甲不同等级的医院,也有综合、专科不同特色的医院。并且我的业务调研、和产品落地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院内开展,因此对医疗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当前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正处于激烈的演化阶段,做的大的并不见得做得好,做的好的也并不一定广为人知。台前的各家都面临着商业模式、价值验证等诸多考验。
因此,想通过这边文章结合自己的一些理解,从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医疗信息化这三个行业作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知道,互联网医疗在2005年开始在国内萌芽,随着2015年政策和资本的催化,整个行业迅速站到了风口上(推荐对互医发展史感兴趣的朋友看我之前的文章:《2020,回看互联网医疗》)。
特别是2019年新冠疫情对老百姓线上就医意识的激活,让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但近两年开始,随着头部力量的角逐,资本的热度逐渐趋于理性,最近投资者对微医上市招股书股的态度便说明了一切。
与此同时,在2018年左右,医疗行业内部开始出现“医疗互联网”的说法,代表了把医疗作为互联网+医疗中核心的理念,简单的次序调换却与“互联网医疗”形成了深刻的差异。此外,医疗信息化产品作为医疗行业市场老牌参与者之一,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极。
接下来,我将从产品属性、产品形态、产品客户/用户、产品服务、商业逻辑等维度对三种产品进行分析。
一、产品属性
互联网医疗产品的主要应用场景在院外,直接2C,一般由互联网科技公司操作落地,使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落地、运营和增长。
医疗互联网产品主要以医疗机构为主体,走2B2C模式,主打院内——院外连接场景。采用医疗+互联网的方式进行落地、运营和增长。医疗信息化产品为2B模式,为院内属性,表现为封闭特征,多采用内网或局域网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二、产品形态
互联网医疗产品主流形态为APP,如春雨医生、平安好医生、医鹿、小荷等等。医疗互联网的产品形态一般为H5,通过医院官方公众号接入,尽可能包装为医院本地化产品,而医疗信息化产品通常为PC端的软件系统。
三、产品客户/用户
互联网医疗产品的用户主要是院外场景中的患者或其他有健康需求的人,客户为其中的付费群体。
医疗互联网产品的客户主要为医院、医联体、政府机构等B端单位,是产品买单方,而产品的主体用户则是患者、医院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等角色。医疗信息化产品的的买单方主要为医院、医联体机构,用户为在院工作的医护人员及管理运营人员。
四、产品服务
互联网医疗产品的服务主体为平台本身及平台签约的服务群体。例如我们在平台购买在线问诊服务后,为我们提供服务的医疗资源为平台签约资源,而当我们在平台自营商城购买药品时,提供服务的对象则为平台本身。
此外,平台上服务业务一般会在线上形成闭环,与线下服务切割(有自营线下服务机构的除外,如自营诊所)。例如在线问诊业务从用户发起,到付费,再到服务结束,是完全在线上完成的。在线挂号业务在线上也只进行付费预约环节,而挂号服务的兑现是在医院完成的。
医疗互联网的服务主体往往为医院本身。因为产品的入口通常在医院公众号,而服务履约是在院内,因此是明显的O2O路径。医疗信息化产品由于其封闭性、本地化的特征,服务一般由产品本身及其公司售后来提供,解决医院工作人员在产品生命周期遇到的各类问题。
五、商业逻辑
1. 互联网医疗产品
一般业务为在线问诊、在线挂号、在线购药等等。通过和专家、医院、药店或医药平台合作,实现线上成交,线上服务的闭环。线下的履约行为由平台合作方完成,平台有监督职责。
运营手段包括:
- 拉新:线上、线下双渠道进行渠道,例如线上的广告投放,线下地铁站内广告宣传等等,从而增加曝光,触发转化;
- 激活:送券、送礼、患教等;
- 留存:会员、患教等;
- 转化:患教文章、专家直播、优惠活动等等。
2. 医疗互联网产品
从院内业务切入,一般为:挂号、报告查询、检查预约、线上咨询、住院费用结算、药品购买等。
通过对接院内科室服务,实现线上成交,线下履约,帮医院留住院内存量用户,同时增加院外增量用户。O2O特征,患者主诉明显,服务的履约和兑现集中在线下完成。
院内外运营(院内门诊、床旁宣教;院外义诊、宣传)是典型的拉新手段,配合诊前就诊消息推送、诊后患教推送等线上手段促进激活。
3. 医疗信息化产品
售卖软件系统
个人推论未来发展趋势主要如下:
- 互医平台将逐渐向医疗互联网平台演化。跟尽可能多的医院合作,切入院内业务,承载院内服务,从而增加流量来院,提升用户粘性,提高商业变现的价值。
- 医疗互联网平台专业化、垂直化属性更加明显,向大专科、小综合的方向演化。保留基础的综合服务项目的同时,向专科管理方向发力。如心脏康复管理、肿瘤康复管理、糖尿病管理、慢病管理、肾透析管理等领域,增加专科收入,打造医院院内外一体化专业管理品牌特色。
- 医疗信息化产品立足目前,同时解决公立医院院内管理信息化评级需求,以及二级及以下医院升级的信息化审核要求,最大程度上满足老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实现创新服务变现。
作者:王泽,微信公众号:王泽说产品
本文由 @王泽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楼主有关于互联网医疗的整体脑图么可以分享一下么
最近正好在做医疗信息化的业务,由于之前不是这个行业的,想系统学习这块的知识,发现豆瓣上这块的书太少了,楼主有推荐的吗
除了慢病,医疗平台的留存率用哪个周期不好把握的呀,通过拉新促活显然不可取。整个线上医疗服务路径:问诊-检查-诊断-治疗,检查这个环节各大医疗平台进入门口很高,显然各类以检测设备为入口的paas平台服务或者是下一个突破口。
医疗互联网和互联网医疗的两者差别还是很大,以目前的医疗信息化形态来说,二者都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互联网医疗目前变现模式大多都是处方外流、会员等的方式实现,显然这种方式需要更多的用户积累,吸引患者能留存患者这是很重要一点,盈利模式也很单一!目前很多医院医疗机构都是信息孤岛,正常看病大多手段都是查验药方式,互联网医疗目前很难实现闭环,而医疗互联网受限于政策、单体医疗机构的限制想走商业化也很难,但单体机构的互联网医院优势在于能够很好的形成医疗闭环,为患者、医生带来更好的就医体验!
是的,现在单体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化商业逻辑是通的,因为有线下业务依赖。
觉得现在医护上门服务,可以大力发展一下
是的,目前上门护理服务已经作为很多医院的一个常规服务项目了
害,这都需要量才能盈利,要不然很难做起来!
亲是在腾讯做医疗产品吗?
很清晰!
赞!
谢谢
好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