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DEMO:管理预期

戴某DEMO
4 评论 6216 浏览 13 收藏 9 分钟

个体对其他个体未来的结果性预判,即为预期,而预期和结果的对比,会直接导致截然不同的个体反馈,在业务上、职场上、社交上甚至对待自己的亲人,管理预期都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预期?

我跟表哥差不多岁数,读同一所小学,同一年级,放寒假的时候到姥爷家,长辈们总会问起期末考试的成绩,有一年我发挥不好,有几道题粗心大意,没拿到年级第一,长辈们语重心长教育了我许久,说以后不能粗心大意了;表哥则发挥超常,全部及格,长辈们乐呵的还为此多喝了几盅。

为何同一年级,同一份考卷,考分天差地别的两人,得到的反馈却是和情理截然相反的?这背后折射出来的就是家长们对我们哥俩考试得分预期的不同。

反过来也一样,我哥每个礼拜两块钱零花,我一个礼拜一块五,但偶尔父母会让我干点啥额外给我点零花,所以我们哥俩得到的零花钱总量其实差不多,但我每次额外得到零花的时候,都乐呵的屁颠屁颠的,而我哥那儿偶尔还因为调皮克扣零花钱,可想而知我俩截然不同的感受,这背后也是家长对我们两个小屁孩零花预期的管理。

总的来说,个体对其他个体未来的结果性预判,即为预期,而预期和结果的对比,会直接导致截然不同的个体反馈,在业务上、职场上、社交上甚至对待自己的亲人,管理预期都是必不可少的。

管理预期的获利

海底捞

海底捞更多的不是对预期的管理,而是预判顾客对海底捞的预期,不断的尝试超出预期的服务,从而以“服务”立了品牌,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餐饮集团。

小米

小米的全系列手机,在早期都在以“发烧友”的概念主打硬件配置元素,去手机商店看看899,1999的手机,查查它们的配置,做工,软件等等指标,如果1500左右就能买到有高清屏幕,又有800万像素的手机,用户确实会觉得物超所值。小米的秘诀就是你认为2000块钱只能买到一般配置的手机,而小米告诉你2000块可以买到这样配置的手机。

上司

阿里这么多年,身边有形形色色的同事,有两位特别有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A兢兢业业,能力也成长的不慢,手下有个小团队,脏活累活干了不少,加班干活儿是常态,年年都是拼了老命才勉强拿个及格的绩效考评,晋升奖金自然也就没多少;B做事悟性很高,每个财年开始作年度规划的时候是他最忙的时候,他会分析业务、找寻有利的佐证来引导上司,让他做出一些他希望上司做出的判断,结果每年KPI定完了,这哥们就轻轻松松按部就班的执行,年底妥妥晋升奖金跑不了,几年下来,A和B完全不同的境遇。

领导

领导即老婆大人,哈哈,其实不光是工作中涉及到了预期管理,家庭、社交也都需要。

小A是一个顾家的男人,天天以伺候老婆为荣,结果老婆认为他做啥都理所当然,做饭洗碗拖地,切水果都要喂到嘴里,结果有一段时间公司忙,家里顾不上,老婆竟然还抱怨他。

小B是一个浪子,经常在外面疯玩,结婚之后也不改,除了每个月按时上交家用之外,也不怎么着家;有一段时间抽风爱上了做菜,自己买了点材料在家炒了几个,怕炒的不成功太丢人,就只让她媳妇作试菜员尝尝,结果她媳妇吃完都快哭了,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你们猜,我是小A还是小B?

预期失控的可怕

当你的老板对你无视客观条件的提出“今天的最好表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那就意味着你对上司预期管理的失控,也意味着绩效考评将会…

当你的老婆认为你会送一个惊喜的生日礼物,而你只打算充两百话费给她的时候,意味着膝盖跟键盘的亲密接触。

当你的运营补贴方案给了用户“不便宜个三折五折就算贵”的预期之后,就意味着一旦补贴减少,用户就会迅速的流失到竞对那边去。

管理预期的疲劳期

任何预期的管理,都存在疲劳期,个体会不断的根据之前的结果调戏自己对未来的预判,例如我们现在对去海底捞就餐的预期,就已经是高标准的服务了,一旦服务提供不了额外的惊喜,也就无从获利了,甚至可能因为无法一贯保持如此高水准的服务,而得到恶评。

疲劳期的存在是预期管理的大敌。

如何管理预期

有选择传达你希望对方知道的信息,引导他得出对你的预期结论。

讲个故事,乔布斯曾经有个部下,向他汇报一个事情,查阅了一堆资料,没说几句就被打断,喷了回来,第二天开会,乔布斯说他有个想法,结果就是昨儿他想要汇报的事儿,连查阅的资料都是一样的。

这个故事不是想说乔布斯性格多奇葩,实际上大多数老板都是这样的,他们更加信任自己得出的结论,而我们在预期管理中,应该做的不是直截了当的告知对方,而是通过你有选择的输出信息,有意识的引导对方得出自己的结论,而这个结论无限接近你希望对方得出的那个预期。

拿我之前讲的会员运营体系举个实例:

会员体系作为一个长效的产品运营体系,需要对预算的规模有一个规划,管理好给用户端的权益价值和成本,合理的做法是将权益划分为固定权益和机动权益,固定的用于建立常态的用户预期,刺激用户持续的行为,机动权益用户业务节点的额外发力,冲击业务峰值。

(每个月固定发5元代金券,逢年过节的时候额外发点别的,但过期不候,也不会形成每月都发的用户预期)

同时需要控制好权益感加权的节奏感,最忌讳的方式是为了开门红,上来就给最有价值的权益,一旦用户对此形成固定的预期,就会处于失控状态,未来随着预算的调整,权益一旦衰弱,就会招致大量的客诉和恶评,这对业务的伤害是极大的。

(上线就每个月发20元代金券,后来用户规模上来了,成本扛不住,改成10元代金券,被骂成狗,用户流失)

合理的做法是上线之初设立较低成本的基础权益,不断的调整迭代,提升预算使用效率,再根据业务需求逐步的提升权益价值,从而获取用户的持续口碑。尽量通过产品层面的交互文案向用户谨慎传达权益的输出,避免形成用户固定的高预期。

 

作者:戴某DEMO,希望我分享的运营知识和职场心得能帮到更多的年轻人,大家可以加我WeiXin:iamdaijia 或者微博:戴某DEMO 交流。

本文由 @戴某DEM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哈哈哈哈看的时候猜测是a
    “你们猜,我是小A还是小B?”的开放式结局 与读者产生了阅读互动
    肯定是平时优秀然后偶尔不达优秀的高预期 表现了作者被老婆抱怨的内心委屈 以及希望读者安慰表扬的隐藏意图哈哈哈

    来自上海 回复
  2. 上线时较低的权益,拉不到用户啊

    来自上海 回复
  3. 肯定是小b看你嘚瑟的

    回复
    1. 错!哈哈

      来自浙江 回复
专题
1917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B端产品设计中,数据的筛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B端数据筛选查询的设计思路。
专题
1225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LLM=Large Language Model 大语言模型,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它能够学习到自然语言的语法和语义,从而可以生成人类可读的文本。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大语言模型的知识。
专题
153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1517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用户故事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被作为描述需求的一种表达形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讲好用户故事。
专题
1200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面对多岗位意见不统一时,如何提升自己的话语权,让自己的建议能够真正被他人纳入范围内?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提升话语权的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