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盲盒受热捧,潮文化坐标为何前拨5000年?
编辑导语:盲盒经济最近备受业界讨论,一方面,盲盒设计满足了用户的猎奇心理,为用户带来新鲜体验感;另一方面,商家平台可以利用盲盒设计进行品牌营销推广,利用用户好奇心理促进消费。那么,当盲盒与文创IP结合之后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力?其中又体现了什么样的创意思路?
前段时间,河南博物院盲盒的开箱视频一度在微博、抖音、B站等平台爆火,各大博主纷纷动手亲自“挖掘”宝物,考古盲盒也迅速成为博物馆文创界最“出圈”的创意产品。
据统计,自考古盲盒推出后,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520万元,一度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使现在,我们在其官方店铺仍然买不到同款盲盒,只能线下购买。
博物馆盲盒的走红,并不能称之为意外,当传统文化IP被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在年轻人旺盛消费力的加持下,曾经的小众文化也会成为大潮流,不断强势走红,逐步形成百亿元的市场规模。
如今随着消费升级和文化市场的崛起,文创产品成为文化消费领域的“新宠儿”,在各种文创IP的热潮之下,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超级文创IP时代。
一、传统碰撞新潮,玩的就是个性
90后和00后逐渐成为文创消费的主力军,这是伴随着互联网时代长大的一代人,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追求潮流与个性。当一种新鲜时尚的生活方式出现,无疑正中痛点。而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的碰撞,立即满足了年轻人个性化的自我表达。
河南博物院的盲盒在打开即展示的基础上增加“考古”,把文物复仿品用泥土包裹起来装上盒子,再送一把“迷你洛阳铲”,至于你花钱买的到底是什么,到底是“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还是银元……”得小心翼翼用洛阳铲和小刷子细心进行“考古挖掘”之后才知道。
这种形式让年轻人有自我表达的情绪出口和精神需求,而这也正是文创IP的内核,从产品层面融合传统文化和时尚潮流,提供新的感官体验。一方面让IP活起来、让传统文化走进大众日常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也让历史与现实交融、古典与现代之美相碰撞、过去与现在相遇。
当然,只有产品与IP的深度融合,其真正的价值才能被消费者感知和认可,将IP形象和文化价值理念植入用户心智,重获新生。
二、品味赋能,文化自信的力量
《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节目播出即获得了大量年轻人的追捧,尤其是在各类视频网站,一度呈现火爆景象。其拨动受众心弦的正是传统文化中亘古不变的匠心精神,也反映出年轻一代对文化认同、传统经典的热切需求。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宝藏,且拥有海量尚待挖掘的价值点,文创IP的开发正是利用年轻人喜爱的传播形式,重新呈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传统文化进行二次演绎,不断体现文物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并且不断融合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当中,从而实现品牌的传播。
中国历史文化虽然生僻,但却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凝练体现,文创IP的开发让我们对文化的热爱不只是停留在口头,全新的消费体验也让中国文化的传承才做到了真正落地。
三、保持活力,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
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要想赢得年轻人青睐,就用更加有趣的沟通方式,塑造更加亲和的品牌形象。现在的年轻人也更热衷于消费拥有文化附加值和高辨识度的产品,以此标榜其独特的文化价值主张。
年轻人的消费理念不断升级,求进异中的探究性给了文创产品开发的无限可能,同时强设计感和强IP性更合乎现在年轻人的审美观与趣味性。文创产品的开发,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让文化艺术走入日常生活的自主创新途径,不断拉进与年轻人的距离。
博物馆考古盲盒虽然创意不复杂,甚至也不新奇,但正是有博物馆的背书,加之各类博主的开箱测评传播,让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可以享受动手的乐趣和朋友圈的“炫耀”,在这样的刺激下,盲盒的走红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今,围绕历史、文化IP进行文创开发正呈现出井喷态势,品牌跨界也成为一大潮流,许多内涵丰富的产品正被年轻人所追捧。
四、结语
不管是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业化思路,还是各大国产品牌的联名跨界,传统文化和中国风元素越来越多的出现,一个个经典的传统IP也开始慢慢走回大家的视野。我们都可以看到,文化IP产业发展空间仍然巨大。
一方面,随着艺术传播载体的变革,也将有希望带动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争得先机。更加重要的是,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沃土。
与此同时,在进行文创IP开发的同时,也要以科学的态度,精准判断每一款文创产品红火背后的因素,从而避免走弯路。本着匠人精神,精益求精,不断发掘IP表现的形式、故事和价值观,才能促进文创产品百花齐放,让消费者保持持续的热情。
作者:闫一;公众号:营销看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sBKxDY_5r0EJ6gRvJksxQ
本文由@营销看克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挺高的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