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厂,全靠演技

深燃
2 评论 7005 浏览 21 收藏 21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编辑导语:在职场、尤其大厂环境中,当人们处于某些场景、或具有某些需求时,似乎总是需要一点“表演学”来帮助自己更快速地达成目的。本篇文章里,作者采访了几位熟悉大厂“表演学”的人,并将其经历撰写成文,不妨一起来看一看。

提到“职场表演”四个字,不论是职场新人还是老人,都能“会心一笑”。

不论你喜欢与否,面对不喜欢的领导、同事,“表演”已经成为一些职场生存的技能之一。即便是在倡导公开、透明、平等的互联网大厂,也不例外

一位从小公司跳槽到互联网大厂的员工告诉深燃,小公司的工作机会对于很多打工人而言并非那么难得,但大厂不一样,这里福利待遇相对更好,平台资源更多,也是大家更珍惜的工作机会,再加上大厂人数日益庞大,一个项目涉及的人员多,环境更复杂,更得用一些“表演学”来维持体面。

在大厂这套体系和环境下,不论你是想升职加薪,还是想偏安一隅,都不得不多多少少学点“表演”:比如表演式加班、表演式述职、表演式离职、表演式附和领导、表演式与同事相处……

本周的小酒馆,深燃与五位熟悉互联网大厂“表演学”的人聊了聊:有的是大厂新人,什么任务都接受,如今正在学习“表演式”拒绝;有的是起初看不惯“表演”的大厂老人,在同事们的熏陶下,逐渐学会附和领导最终升职加薪;有的已经成为大厂中层,“表演”技术炉火纯青,一边哄着下属干活,一边向领导邀功,做到了上下逢源。

这里面也不乏引人思考的例子。有的人见证CEO“表演式”辞职翻了车,从而领悟到“表演”需要拿捏尺度;有的在表演久了之后,觉得这样是在浪费时间,耽误自己;有的在成为老板后看得透彻,表示不需要识别“演戏”,员工没有业绩,一切就结束了。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一、让下属干活、向领导邀功,中层“摸鱼”我最行

洪灏 | 33岁前大厂员工、某初创公司创始人

刚毕业时我对大厂充满期待,前后换过三家大厂,对大厂的职场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开始我踏实干活,慢慢地我发现,领导和同事觉得我很好使唤,总是顺手让我帮忙,习惯地分配任务,让我加班很晚也觉得没什么不妥。比如我之前把白天没完成的工作晚上带回家做,因为当时家里的网速不好,我甚至在网吧通宵加班过很多次,但第二天去公司,领导有时候直接否定我通宵做的方案。他不会觉得我工作认真,只觉得好使唤,经常半夜喊我起来加班,这都让我很受挫。

在那之后,我也会研究一些“表演”术。比如,摸清楚领导的脾气、性格,甚至生活中的爱好,有意无意抛出领导感兴趣的话题,如果领导一搭话,必须让他有发挥空间,侃侃而谈。这样能让领导高兴,提请假、休假、加薪等都比较容易,就算领导没答应,气氛也不会很尴尬。总之,就是变着法子拍领导马屁,再视情况而动。

在中层管理岗位上“摸鱼”是我最炉火纯青的技能。上层制定的工作,我只要把下面的小伙伴哄高兴,他们可以认真地完成就行。对下属多夸一夸,时不时买点小零食、咖啡、奶茶,大家都会觉得我很重感情、看重基层员工。我通过别人完成了工作,还要把这份功劳大张旗鼓的让领导知道。领导形成印象以后,甚至会把别人做的工作都当成我的工作来点评,多次表扬我辛苦了,要求其他员工多学习。

另外,就是要多组织员工开会,领导在办公室的时候,我就邀请他做指导,这样他会觉得我对工作很负责,对员工很关注,并且对领导也很尊重,上下都能逢源。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低调,在工作中不懂说自己的功劳和苦劳,一定会成为工具人,越来越累。

我用这样一套办法在不同公司大受认可,后来职位提升了,我反而更轻松了,因为我把活都安排给下面同事去做了,并且还经常被表扬。

在工作多年之后,我虽然混着一份工资,但自己心有不甘,想有自己的事业。而且年龄大了,天然对“表演”这个事情有厌恶感,可能一方面因为见识、格局提升了,觉得整天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很没意思,另一方面内心深处还是厌恶这种职场文化,想做一点务实的事情。

后来我就自己创业了,对于员工的“表演”,我都能看懂,但我依然要装糊涂。我在团队中更看重他们带来的价值,比如谁能带来业绩的增长,我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看得比较轻,只要能做好自己该做的工作就好。

二、花时间研究领导的难处,我的确升职加薪了

张建国 33岁 前互联网大厂员工

我之前在某互联网大厂工作了4年,周会、季度会、年会、述职这些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间点,可以说是大家最爱“表演”的时候。

比如周会上,平常你觉得业绩差的同事,能穷尽一切办法“表演”,把业绩描述得绘声绘色。我观察有人的手法是,项目表现明明平庸,但他会特意找朋友,让他们发朋友圈,说去某个地方看到了,项目很棒。汇报时他把截图放上去,说朋友圈里的大V朋友说很好,项目影响力不错。领导也不知道真实情况怎么样,就相信了。

有一次年会让我印象深刻。本来给领导敬酒,说一些客套话很正常,有个同事敬酒的时候说“领导辛苦了”,说着说着自己就哭了,眼泪哗哗流,说到领导心窝里了,但场面非常虚假

这开了一个坏头,下一个人变本加厉,说着说着也哭得声情并茂,轮到我的时候,也不得不多客套了几句。

这样的人的确容易升职加薪。有个同事情商很高,天天粘着领导,对领导的需求能很快做出反应,后来我们私下交流,发现他的工资高出我们一大截。而我这种平时项目做得不错,但不会在领导面前“表演”的类型,就很吃亏,尤其在汇报工作的时候,能看到差距。这也给我上了一课,后来,我也学会了说一些必要的客套话,并从职场“表演”中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其实很多互联网大厂的中高层是没有安全感的,职场竞争激烈,总监、副总裁级别的人危机感很重,大部分人只会用自己信任的人。你表现得主动点,能给领导一种感觉,你是领导的人,能给你更多权重。而如果你在姿态上表现得太独立,反而很难被领导重用

有的人会花时间研究领导的难处,打听CEO对领导提了什么需求,然后投其所好,这既能解决领导的烦恼,也能让自己更快晋升。

这也让我意识到,不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能被领导赏识,任何部门,需要考虑的是整体的需求,公司需要什么,你能不能帮领导达成KPI。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会主动去跟领导聊,他的KPI是什么,更需要我的工作做出什么成绩来。

有一次,领导告诉我,上级希望他做一个项目,但目前没有人做。这个项目跟我的工作内容关系比较大,我很快组了一个团队,做出了成绩。过去我很长时间没有晋升加薪,但因为这个项目做得不错,就几个月时间,我薪资增加了很多,级别也跳了好几级。

所以我觉得职场“表演”需要辩证来看。对于一个新人来说,适度学会表演非常重要。如果你融入不到这个集体,不能让老板觉得你是有用的人,容易被埋没,但要知道适度“表演”,有的人会“表演”上瘾,把很多时间花在讨好领导上,业务上不花功夫,这种人短时间能得到机会,但一旦领导换人,很容易失势

你的专业能力和努力程度是职场立足的根本,适度表演只是帮助你融入集体,起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为维持体面,不得不学会“表演式拒绝”

Warren 31岁 某互联网大厂运营

我在2020年年底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大厂,还算是一个大厂新人。这里跟我之前所在的小公司的工作节奏和氛围非常不一样,适应的过程中,会用到一些“表演学”。

进入大厂后,我首要面临的难题,是沟通的复杂性。在这里,完成一个项目,不像我以前在小公司里只用和团队二三十个人沟通,而是由不同部门几百个人来协作完成,需要大家不断“拉通”、“对齐”,否则一个细节没跟上,就可能大大影响整个项目进度

之前就遇到过有项目细节更新了,但因为同事疏忽,导致整个项目进展都大受影响的事情。当和相关责任方沟通时,我心里已经非常生气了,但嘴上还是说着“没事没事”,然后继续沟通项目赶进度

我觉得这种心里气愤但嘴上依然笑嘻嘻的“表演式接受”,是职场的基本素养。在一个庞大的组织里,树敌太多,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保险的方式是,自己私下消化这些负面情绪。

除了“没事没事”、“没关系没关系”这些“表演式接受”的标准话术外,我的微信里还特地存了很多表情包,既为了柔和地催促相关部门推进项目,更为了在处于尴尬境地时缓解气氛。

“表演式接受”之外,我的另一条生存法则是“表演式拒绝”。

刚进大厂时,别人给我提出需求,我不懂拒绝,基本都会接着。后面才发现,那些工作对于自己的项目没多大用,而且还让自己很累。不过刚性、直白的拒绝会给人一种“很懒”、“自我”、“不好接触”的印象,需要我们“表演式拒绝”。

比如刚接到想拒绝的需求时,我表面上一定是非常积极的态度,“这个想法非常棒”,接下来就开始“灵魂拷问”,比如这个需求的使用场景是怎样的?能够带来多少收益?有没有过往的案例能够验证?这类问题多问几次之后,对方也会觉得,这个需求可能还得再斟酌斟酌。

“表演式拒绝”的技能我现在用得还不太娴熟,“灵魂拷问”同一个套路也不能常用,我现在还在通过观察其他同事的处理方式学习新的技能。

我所用到的“表演学”,其实是为了维持表面的体面。

四、CEO“表演式”辞职翻车,表演得拿捏好尺度

阿杰 28岁 前互联网大厂员工

我去过两家大厂,这里很多同事都深谙“表演”之道,有些甚至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我在第一家公司的时候,当时我们部门有位高层非常拼,经常自己加班到晚上九十点,看到下属加班也非常赞赏。我们部门的两个中层就摸清了高层的心思,于是每天就假装在加班,表演给高层老板看。

所以基本上我每天能看到,这两位中层晚上扯闲篇聊天玩手机,就干耗着,一定要等到高层结束工作之后才下班。关键是高层也很吃这一套,看到他们加班,表情和眼神中都透露着赞许和满意。

后来,这两位中层领导都纷纷升职加薪了。我这才意识到,在职场上,有时候学会表演也是很重要的。

当然,有时候“表演过头”了,也很容易翻车。我跳槽去的另一家公司,公司CEO是从助理升上来的,在“表演”、讨好领导方面很有本事,但是没想到最后“演着演着”翻车了。

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公司那些年一直在亏损,集团的总裁有些不满意,很想把这块业务裁掉。一方面是为了表示不满,另一方面是想逼一把公司高层,我们公司的CEO就“表演性”地递了辞呈。其实他根本不想辞职,毕竟他从毕业之后就在这家公司工作了,如果跳槽去其他家公司,很难再担任CEO职位。万万没想到的是,集团总裁看到CEO的辞呈,立马同意了下来,并且把CTO提拔了上去

这位CEO的表演翻车了,不得不灰头土脸地离开了。这都对我有一定影响。从某种程度来说,“表演”其实是一种和领导相处的模式,如果学会向上管理、懂得揣摩领导的心思,无论对工作还是对升职都有一些帮助。但是不要太过,不要在领导的雷区蹦迪。

有时候,我也会把这些“表演学”应用到一些工作场合中。

比如说,我在第二家公司上班的时候,经常要去大领导那里签字。大领导脾气非常不好,但是喜欢有人捧他。为了投其所好,我每回签字之前,不管当时多累多难受,都要调整好状态,挤出最甜美的微笑来。

而且在提出签字的需求之前,我都会猛夸一顿领导,等到领导心情好了心态有点儿飘了,我才会顺水推舟,给领导看要签的文件,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成功。也是靠着这个,部门里很多签字的活儿、需要和领导对接的工作,都是我在承担,我也因此在领导面前刷了脸,留了不错的印象。

五、老板不需要识别员工演戏,没有业绩就结束了

柳阁 38岁 某创业公司CEO

有一些员工确实很会表演,但作为公司老板,大部分时候我都是看着,笑笑不说话。要是哪个老板天天盯着这些事,那是很崩溃的。

创业之前,我在一家大公司,有个同事很会演戏。有一段时间,他每天下午两点钟到公司,然后凌晨两点钟才走。

但是他要求手下的员工早上十点钟之前打卡,晚上他又把所有人留在公司加班写PPT,他站在一旁横挑鼻子竖挑眼。最后走的时候,他拍一张公司里面黑漆漆,没什么人的照片,再发一下公司的定位,在朋友圈展示自己很努力工作。我们所有人都很讨厌他。

但老板不会每天盯着这些,老板要考虑公司全局,员工表演,老板也要表演,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好。老板一般不需要识别这种人,看结果就行,没有业绩一切就结束了

老板的心态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干活发挥作用,而不是去修理某一个人。其实员工眼里看到的那些喜欢表演的人未必真实,而且,在老板看来,适当的有一些这种矛盾,就不会把所有员工都团结在一块,员工太团结,就开始集体修理老板了

有这种人存在,也不一定是坏事。有一个案例非常有借鉴意义。一次开会,有个刺头在会议上公开批评老员工,老板当着众人的面把这个人大骂一顿:“你算什么?什么时候轮得到你说话?在座的谁不比你经验丰富?”但是会后,老板把这个人叫到会议室说,“这公司的未来全靠你了,因为只有你看得懂问题的本质,我需要你帮我一起逐步改变,但我们不能那么快。”

这人心悦诚服,立马明白了老板的“苦衷”,表态一定跟着老板干。这老板的演技是很高的,很会收买人心。但是能拿捏得恰到好处的老板是极少数。作为老板,有时候遇到这种人很累,而且还总有人给老板打小报告。至于小报告的内容真实性,其实老板是没有必要去分辨的,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演戏的成分,可能明明背后在骂老板,但当面还得说老板决策英明。

排除那些演技很拙劣的职场表演,其实很多时候在人际沟通上,同样也是需要表演的,这是一种高情商的体现。有个人际沟通的方法叫“教练式沟通”:对上用“ Yes, and”,对下千万别用“Yes, but”,避免使用“但是”这类转折否定词。

比如有时候员工犯错,一般的老板会直接骂人,情商高一点的会先整体上肯定一下你,然后再说问题,但是擅长沟通或擅长“表演”的老板,即便内心想骂人,表面上不会使用否定你的措辞,而是会用“如果你这里XXX会更好”这类句式。你可以说这是一种表演,但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技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洪灏、张建国、Warren、阿杰、柳阁为化名。

 

作者:李秋涵、唐亚华、王敏、周继凤、黎明;编辑:李秋涵

本文由 @深燃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可能是我毕业时间太短,还放不开

    来自上海 回复
  2. 深有体会

    来自江苏 回复
专题
1618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支付风控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4586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多多少少得懂点技术。
专题
33818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信息流背后有着怎样的逻辑和策略?
专题
55829人已学习20篇文章
产品上线后冷启动怎么做最有效?这是产品经理和运营必须要了解的。
专题
14257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收银台功能设计的流程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专题
1235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升级迭代应该怎么做,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