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沉迷于短视频的“低级快乐”
编辑导语:短视频的存在吸引了大批流量用户,也让许多年轻人沉迷其中。当生活压力不断袭来时,沉浸于短视频、或者借助他人视频来满足幻想,可以让人们短暂地释放压力。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当下年轻人们沉迷于短视频这一现象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在短视频平台,当代年轻人的小喜好似乎正在朝着一种“怪异”的方向发展。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提问,“喜欢看修驴蹄子正常吗?”没曾想,半夜三更收获了一群喜欢睡前刷“修驴蹄子”的朋友们,他们纷纷称看修驴蹄子真的好解压,有种上瘾的感觉。
抖音上有不少日更的“修驴蹄”博主,只凭借“修驴蹄子”视频,粉丝数就能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最火的博主粉丝多达166.6万。
修驴蹄是门手艺活,但切割起来固然爽,可毕竟不甚美观,更受年轻人欢迎的是刮肥皂。五颜六色的肥皂被博主一层层刮掉,刮肥皂的声音和不断掉落的碎屑让不少看的人极度舒适,一位网友自称现在已经进入了宁愿在B站刮肥皂也不想微信聊天的阶段,“一天不看一点就感觉少了什么”。
不刷感觉空虚,刷了就很难停下来,当代年轻人沉迷短视频,不只是看滤镜下的光鲜亮丽或迎合人性的情感鸡汤,各类解压的短视频,也让他们沉迷其中。
一、90后“云钓鱼”,00后“玩泥巴”
“我不钓鱼,但我喜欢看别人钓鱼”,这是不少年轻男性的共同心声。
在抖音,邓刚是最近火起来的一位钓鱼大佬,早两年前,他们团队就开始试水短视频和直播,他们拍过钓鱼的搞笑短剧,也做过钓鱼的严肃科普,但效果均不理想。后来,凭借“游钓系列”和“黑坑盘老板系列”瞬间爆红出圈,目前其抖音粉丝已经超过2000万。
在邓刚的短视频中,他经常假装新手小白,去商业性质的鱼塘钓鱼,坑一把老板,这种扮猪吃虎的操作和鱼塘老板们懊悔不已的表情让观众看得轻松有趣。
但年轻人喜欢看邓刚不只是因为剧情式的内容,更直接的原因在于用别人的乐子来满足自己的幻想。河流草木、风声水声,钓鱼之人找一处僻静处,紧盯着鱼竿,能够完全忘记所有的烦心事,获得此刻的安宁。而作为旁观者,虽然不能放下现在的工作或生活跑去钓鱼,但通过短视频似乎也跟着钓鱼的人静下心来,而且钓鱼就像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杆你能钓上什么鱼,这种惊喜同样也带给了旁观者。
一位网友自称偶遇一位野钓的大叔,坐在河边的树荫下,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而自己则蹲他后面一看就是一下午。此后,在抖音上云钓鱼已经成为他晚上休息前的习惯。
根据抖音发布的《2020抖音数据报告》显示,钓鱼已经成为抖音用户最爱的休闲运动,相关视频获赞超过8亿次。联系到抖音的主流用户群体,很显然,钓鱼这项原本偏向中老年年龄阶段的休闲运动正变得明显年轻化。
钓鱼大多带着逃离现实高压生活的意味,而更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他们想要解压往往寻找更直接的方式,比如说玩泥,当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泥,而是“史莱姆”,玩这个的圈子被称为泥圈。
刘林进入这个圈子已经近两年了,最初她在快手无意中刷到了一个名为“女爱”的泥po博主发的视频,晶莹剔透的质感、像独角兽或马卡龙般的梦幻颜色,以及玩捏时气泡发出的声音,一下子就戳中了她。后来,她便入手了小爱糕、赎思戏、香榭丽舍、山茶花等多款正价泥,自己玩泥尽管没有泥po博主拍出来的效果,可是史莱姆还是成了她舒缓情绪的道具。
她表示,许多泥不仅做得很有创意,且价格低廉,关键是拉布起泡再扎泡的感觉确实很解压,周围很多学习压力大的人都喜欢自己买着玩。
史莱姆的流行,助长了微店的发展,在微店平台上有超过万家史莱姆店铺。去年,微店还举办了首届史莱姆周活动,通过打榜活动将支持的人气泥po送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的大屏。
不过刘林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泥圈吸引了不少未成年人,逐渐有了饭圈化的倾向,再加上商业气息变重,这个圈子越来越乱了。“可能慢慢地我也会离开这个圈子,但我真的很不舍,希望它可以慢慢变好”。
二、从记录生活到逃避生活
沉迷钓鱼、玩泥或看修驴蹄子、刮肥皂,一位知识类抖音博主曾分析过这类“上瘾行为”,他表示,这类视频本身不需要承载多少内容,只需要满足用户的直接感受。也就是说,从这些机械性的动作中,用户可以直观感受到轻松和舒适,从而致使他们一直重复这种行为。
但更深层的原因,其实是用户能够从这些解压视频短暂逃离现实生活,而他们逃离的又是什么呢?一是现在的高消费生活环境,另一点则是对阶层固化的无奈。
史莱姆、钓鱼、刮肥皂,仔细看这些爱好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成本低。肥皂家里都有,史莱姆除了一些上百的“天价”泥,基本上几十块钱都能买到,而非专业钓鱼人士对工具没有太高要求,简易的鱼竿也能满足他们。在抖音上看修驴蹄子或抠藤壶、篾竹条,基本更是零成本,即使心血来潮买个手工篮子也花不了几个钱。
一位酷爱钓鱼的80后表示,钓鱼是目前自己能找到的相对低成本的休闲项目。相比露营和冲浪,只要有水的地方,一根鱼竿、一点鱼饵再加上瓶矿泉水,就能打发一下午的时间。
近两年来,消费升级成为趋势,市场上众多行业在消费升级概念的包装下,诞生了不少新品牌,但伴随而来的还有高价之风。一支66元的雪糕、一个21元的馒头、一杯代购奶茶被炒到上百,盲盒、JK、汉服等圈层,想要买得精致,无不用大把大把的钱来支撑。而在这种消费热潮下,很多人的消费超出自己的消费能力,转变为了消费压力。
钓鱼吸引年轻人的除了平静和适宜,关键的一点还在于这一运动对所有社会阶层一视同仁,用一句最经典的话来讲,就是“鱼儿面前,人人平等”。
对于钓鱼者而言,当你拉上来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征服感带来的快乐瞬间满足了自己,而当你紧盯水面时,谁也无法预知下一条能钓上来什么鱼。这种不确定性对任何一个人都是如此,不会因为装备贵就必然收获多,也不会因为谁穿得光鲜亮丽,鱼儿就上钩。
一位野钓多年的网友称,自己从来没有中过三斤以上的大鱼,但这并不妨碍他每周末去打卡。他还结识了一群新钓友,大家不以渔具的贵贱论英雄,只是在岸边静静地坐着,享受此刻共同的宁静。
当内卷现象渗透到我们的工作、生活和教育以及各行各业,圈层文化也充斥着优越和鄙视的对立,或许只有钓鱼才能如此悠闲和平和。
三、生活让大多数人选择“低级快乐”
钓鱼、刮肥皂、修驴蹄子……虽然这些视频让看的人感到舒适,释放压力,但不可否认,这种内容和抖音、快手上那些极易让人沉迷的碎片化内容没有本质区别,不会带来思考,也不会帮助提高能力。
而现在很多年轻人却把解压视频当作“精神食粮”。
一位喜欢看钓鱼视频的网友称,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连打游戏的精神都没有,只想躺在床上刷刷短视频。可他并不喜欢那种十几秒钟就划过去、看完只觉得更空虚的短视频,反而聚精会神地看别人钓鱼,更能获得满足感。
除了钓鱼,很多不追求短期快感的用户还喜欢在抖音上看手活,制作手工肥皂、高脚杯、银饰、油纸伞等等,这些视频中行云流水的动作、叹为观止的美学也很容易带来舒适感。
其实,这些视频的最终目的都是解压,但当越来越多的人把解压视频当成工作之外唯一的精神慰藉,实际上也在挤压我们思考和提升的时间。如经济学家的一项调查,在一处贫困的村落,当地许多儿童都表现出营养不良的状况,可他们宁愿用挣来的钱买电视机。因为电视机是他们的“最佳解压途径”。
同理,当大部分人疲于生活,他们晚上休息前拿起的必然不是莎士比亚,而是短视频里土味的或油腻的或解压的“低级快乐”。
尤其是近两年焦虑无处不在,中年焦虑、教育焦虑、婚姻焦虑、容貌焦虑……消费主义的热潮下,制造和夸大焦虑进而忽悠消费者买单,几乎成为商家一贯的套路。其结果导致普通用户的焦虑放大,而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比如容貌焦虑,蜂鸟问卷曾发起了一个问卷调查,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用户进行了一次问卷调研,累计收集到有效问卷样本共2100份。根据这份《容貌焦虑现象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8%被访者在意别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的评价,其中非常在意的占了23.5%,不太在意外界对自己外貌身形评价的仅占1%。
人的外貌焦虑起码还可以用化妆、整容等方法解决,但职场、教育、阶层等方面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人的努力反而导致内卷加重。这种情况下,或许只有通过短视频获得即时的欢乐,或借助别人的视频去幻想自己无法实现的生活状态,才能缓解压力。
这可能也正是短视频的内在价值。
本文由 @锦鲤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阶级结构越来越固化,996的工作,一线房租的压力,我们到底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这是一个个体被规则裹挟着往前走的时代,但是也和个人的选择息息相关。期待更多的人真正静下来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选择更多样化,就不会那么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