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围绕“生产力”——关于K12崩盘之后的思考

3 评论 3143 浏览 6 收藏 7 分钟

编辑导读:近段时间,K12教育企业大量裁员的消息一个接一个。这个在疫情期间呈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却在如今寸步难行。本文作者作为一个亲历了整个阶段的相关人员,分享了自己关于K12教育的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简单介绍自己的工作背景:近两年一直是在在线教育领域工作,先是一个在线课堂的SaaS项目,经历了20年业务爆发式增长,后来去到了一个C端K12项目,在这里经历了项目解散。现在非教育行业。

我一直认为教育这个领域很有意义也很有意思,它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它让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有一些社会价值在里面的(现在复盘,会不会是变成了焦虑的帮凶?唯分数的产品是否真的有意义?)。本以为会一直在这个领域沉下去成长,但后来教育领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废话不多说,先说自己的暴论:

  • 在老年化的背景下,无论黑猫还是白猫,能促进生产力的就是好猫。
  • 教培行业不会死,但是唯分数的教培会死。素质教育,创造力教育,市场会慢慢增长,前提是他和分数无关。
  • 职业教育,肩负生产力提升的重任,将会在未来几年爆发性成长。

觉得文字太长的小伙伴直接下拉到最后看图。

一、关键词:生产力

从前几年的延迟退休,到现在的开放三胎,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情况,人口红利不在了, 将要迎接老龄化。在可能的人口老年化,劳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要维持发展,那只有提高人均生产力,重点是提高年轻人的生产力。产业升级,人才升级,其实都是在提高生产力。如何用更少的人,去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个就是未来的挑战。

而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的任务就是为社会输出高生产力人才,人的技能升级去适应生产力升级。这里引出为什么现在开始鼓励职校,鼓励职业教育,因为相比起初中读完直接去工作,或高中考不上大学直接去工作,职校的技能学习也是一门手艺,带技能去社会打怪,总比空手出去强。一句话,“高职发展了个体生产力,它使部分不具备劳动技能就直接投入社会的劳动力拥有了劳动技能”

这里注意的就是小学、中学、高中都是纯文化课培养的,他并不是技能型的培养,高考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的一种教育资源的分配制度。可以说K12阶段就是为了扫盲、普及基础科学知识以及高考选拔。而扫盲和普及基础科学知识,其实一般到初中就以及足够了(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基本就是为了高考了,他所学的东西和提升生产力没有关系,而不考虑进行纯文化课学习的同学就在高中阶段可以进行分流进入职中,早日进行生产力相关的提升。

二、为什么在线教育在这一轮中倒下了?

因为当前K12在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分数,是高考。在某个层面上来说,花巨量的资源集中在这个上对生产力的提升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决定每年产生多少毕业生成为劳动力的,是学位的数量,而不是高考分数,大学总归是有人去读的,只不过是谁去读而已,而从总体生产力来说,谁去读并不影响大局。如果巨量的社会资源投入到无休止的补习内卷、分数内耗中,这些资源就是白白的浪费,并且当前已经形成一种胁迫,人家都去花钱补习了,但是你的孩子没补习,那就是在吃亏,恶性循环,分数而论人人有等于人人无,那不如直接人人无。这样还能释放出家庭的资源去干其他事情。

所以在这一轮里面所有与分数相关的培训,基本是全挂掉,但是与分数不直接相关的素质教育,还能活。素质教育他是个性化的,是校内教育的补充,可用让学生去探索自我,有可能是综合创造力的提升。它不会直接形成分数上的竞争优势,不会教育导致不公平。学科培训所空出来的市场,部分会由兴趣教育接收,但如果某个兴趣教育纳入高考范围,则该类目需要警惕。

三、为什么职业教育将迎来发展

一个词:生产力。职业教育是最简单有效的生产力提升的方法,他的资源消耗不是无意义的竞争,而是实打实的技能培养,于现在以及未来劳动人口降低的情况下,劳动人口的技能提升就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本文由 @崇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O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因为当前K12在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分数,是高考。
    高考错了吗?为什么就不公平了呢?职业教育是出路,更高知识储备的蓝领,和无知识储备的蓝领,哪个更优秀?
    你认为现在家庭的枷锁是教育,真是这样吗?人人都能上大学,北上广深的人就会放开了生吗?

    来自北京 回复
    1. 1.高考没有错,他本身就是高等教育资源一种分配机制,他的存在就是为了选拔。
      问题是出在补习这个事情除了高考,他就一无所用(可能说得有点极端?)。 当大部分人都参与了补习,大家分数水平都提升了,对于选拔来说其实没有意义(因为没有差距),但是对于没有参加补习的同学来说,他们就是劣势的。这样会逼迫没有参加补习的家长也要去参加补习。 补了没有优势,不补就是劣势。
      所以这种补习是真的有意义吗?如果直接全部取缔,是不是可以停掉这种消耗。
      高知识储备总是好的,但是补习和知识储备没有关系,补习他是解题技巧的培养。

      2.公校的职业教育也不应是终点,他应该需要有和高等教育链接的机制,读中专,依然可以去升入大学深造并且不受歧视。这才是因材施教,多元化培养搞人才。高知识储备的蓝领应该是这样产生,而不是靠补习。
      而像成人培训类的职业教育,他培养的也不是蓝领。

      3.教育是家庭的负担,但是还不到枷锁的高度。纯理想的状态是教育完全交给公家,家庭不需要再额外地去进行付出(包括金钱和过量的精力)

      以上的教育讨论是狭义的分数教育,而不是育人,家庭教育是育人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定需要花精力的。

      4.人人都能上好大学,大家不一定会愿意生,但是大家一定不会再愿意花钱去补习。说到底,就是唯分数的补习被全面否定了,唯分数的教育在校内也一直受争议,但是校内分数教育还没有到消耗很多社会资源的程度,但是k12的市场一开,是万亿级别的消耗,以及家庭的焦虑。

      来自广东 回复
  2. 简单概括:
    围绕高考的培训,只是为加剧高考分位的内卷,并没有真正的实用意义,不具备提升生产力的能力,并且会造成分数上的不公平。大量的资本及人力资源聚集于此,其实是一种浪费并且绑架了家庭。一个家庭两个劳动力,这可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成熟的劳动呀,需要给他们松绑。
    1.教育公平
    2.释放是会非公资源
    3.释放家庭资源

    来自广东 回复